此次疫情過後,養豬行業有前途嗎?

三農阿典


你好,不管疫情與否,國內的養豬業正在進入快速轉型期,即從自由傳統的養殖進入現代科技養殖的關鍵時期。如果你想要進入養豬業,一定要改變傳統養殖思路,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養豬業的時代趨勢!

當前,國內的養豬業正面臨內外部多重因素的挑戰,內部主要是豬病疫情、飼養週期和飼料成本等,外部因素主要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等。

一、當下疫情對養豬市場發展的影響

我國是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產量佔世界豬肉產量的比重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至2019年的近50%,人均豬肉年消費量已經超過40kg。豬肉消耗量的增長,疊加第三產業佔比的增加,造成了新冠疫情對於餐飲端豬肉的衝擊遠超非典。

國家統計局關於2000年-2018年我國豬肉在肉類中的生產比例

同時,在疫情期間調運受限,造成南北豬價差異較大。目前北方豬價屬於下跌或持平,而南方豬價的漲幅比較明顯,生豬均價突破40元/公斤。

如果參考2003年的非典疫情,非典助力豬價持續走高,由於當是是養豬行業的盈虧轉折點,非典後豬價大幅上漲,養殖利潤也是持續走高,可以看看當時的豬價行情走勢:

可以今年的新冠疫情就有所不同的,畢竟它在短期內抑制了餐飲端的豬肉消費,但是豬週期將受益全系統的生產效率降低有可能會被拉長,這就是本次疫情的差異點,對於疫情後想養豬的人要特別注意!

二、目前生豬各種疫病正在改變養豬業的行業格局

回顧這近20年的養豬疫病情況來看,當生豬疫病爆發,就會造成大量的生豬死亡,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會讓個體養豬有恐慌情緒而選擇放棄,即使有較高的價格也未必能夠激發養豬戶的積極性,尤其是2018年的非洲豬瘟造成大量的死亡率給國內養殖帶來巨大影響!

非洲豬瘟的全國豬價走勢圖如下:

因此,散戶面對豬瘟束手無策,簡直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而那些中小的養殖戶自身的條件有限,給他們的防疫追溯等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與負擔,只能逼迫養豬業未來必須朝著規範化的方向發展。

可以預見,規範化科技型的大型養豬企業將會憑藉著具備優勢的邊際成本,完善的安全防控體系等,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才會是未來養豬業的主旋律。

三、疫情後養豬業的未來發展特點

1、非典後養豬業已經開始互聯網信息化的序幕:我們都知道,非典時期的疫情造就了國內電商的爆發性增長,成就了淘寶和京東,那時候網絡農業雖然還沒有那種熱度,但是農牧信息化的趨勢已經就開啟了,當時包括大北農、雙匯等一批農牧和食品企業就已經開始探索如何把互聯網技術運用到養豬業的實際操作中。

2、近年來養豬業開始嘗試規範化、智能化的實踐運用:2015年時候,互聯網+開始特別盛行,農牧行業也開始由傳統型向現代性轉變。擁有萬億市場的生豬業開始湧現了一批探索智能化養豬的現代科技型企業,直到2018年正式開始智能化養豬,包括網易、京東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科技企業也涉足養豬業,真正把智能養豬推向高潮。

3、疫情開始加速養豬業的線上化轉型,數字化養豬越來越深入:今年的疫情特點就是加速了線上化和數字化的加深普及,比如在線辦公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智辦公”線上管理線下員工的工作進度,實現遠程無接觸辦公,解決了當前疫情下企業辦公效率問題。而養豬業未來的日常管理也有可能加速線上化和數字化,提高養豬的生產效率,特別是面對重大疫情或公共衛生事件,可以進行更加高效的養殖生產與內部管理,這就是疫情後養豬業線上化將會進一步深化的預見!

總之,養豬業已經越來越規範化、智能化和線上化的發展,疫情只能算是一種催化劑而已,如果你想涉足養豬業就一定要抓住行業轉變的關鍵點,抓住養豬業的時代趨勢,改變傳統思路,才有可能突圍的空間,這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