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上一篇:

代爾夫特市集廣場東頭矗立著108.75米高的新教堂鐘樓,它是荷蘭第二高的鐘樓,僅次於烏德勒支大教堂鐘樓。我記得在老教堂買票時,工作人員就提醒我們去新教堂時要先登塔,因為鐘樓比教堂早一小時關門,而且趕上颳風下雨都會暫停開放。看看天氣,颳風下雨恐怕是不會了(其實不然,後面會講),不過我們剛吃過冰激凌歇過腳,體力正好充沛,這376級臺階可不是鬧著玩的。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從鐘樓下的西口進去右拐,南邊有個紀念品店,那裡提供儲物櫃可免費存包。之後就從紀念品店內的另一個小門進入塔內的樓梯開始攀爬,不久便看到一個擺著鐘琴的房間,差不多是在鐘樓紅磚部分一半的地方。據介紹,新教堂的鐘樓逢整點、半點和四分之一鐘點會以不同的鐘聲鳴響報時。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鐘樓一共有三層平臺可以觀景,從外面看分別對應紅磚部分、白石部分和黑石部分的頂端。從第一層走出去朝東望,可以看出新教堂的拉丁十字佈局。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南邊這個是一座建於19世紀的天主教堂。可能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它的正門比較罕見地開在了南面(教堂正門通常都開在西面,這樣才能使人朝東面向太陽昇起的方向祭拜)。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西邊俯瞰市集廣場和市政廳,感覺廣場好開闊。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西北方向最美,可以讓市政廳與老教堂同框。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在這一層的四個角還有帶裝飾石柱的四方平臺,非常適合給朋友照相。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站在四方平臺上極目遠眺,將鏡頭拉長,可以清楚地看到老教堂只有北耳堂沒有南耳堂的古怪形狀,以及城外的玫瑰風車。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北邊的景色也很美,雖然沒有什麼大型建築,但看著城中的紅頂民房,城外綠樹成蔭,運河將視線拉向遠方,不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繞到東北角,好好看看這條運河。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鐘樓上部的黑白兩段都是八角形的,黑色的一段容易讓人誤解為失火燒的,實際上是因為這段由本特梅爾砂岩(Bentheimer sandstone)建造,這種砂岩受酸雨侵蝕後極易變黑,而且無法恢復。我們走進位於鐘樓白石部分頂端的第二層平臺,這層平臺的四個角各有一個八角星。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最高一層觀景臺位於鐘樓黑石部分的頂端,從這裡再看南邊的天主教堂,已能清楚地看出它的拉丁十字佈局,整個建築框架完全對稱,非常規整。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此時忽然發現一塊烏雲悄悄飄了過來,使城內一半的建築籠罩在陰影中。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從鐘樓上下來,我們走進這座莊嚴的大教堂。此教堂最早建於14世紀,相傳1351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名乞丐在市集廣場乞討時突然看到廣場東側的這個位置出現一座金色的教堂,另一位市民也見證了同樣的意象,而且此後又看到多次。於是他深信這是神的意思,不斷建議市議會在此建造教堂。終於在30年後得到議會的支持,出資興建了一座木質的小教堂,供奉的聖人是聖厄休拉。1393年,人們開始用石材重新修建,並決心興建一座比老教堂規模更大的新教堂。經歷一百多年的建設,新教堂最終成為代爾夫特最大和最高的教堂。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1536年的城市大火和1566年的破壞聖像運動毀掉了新教堂的全部藝術品,包括雕像、花窗和一切帶有羅馬天主教痕跡的東西,1654年的火藥庫大爆炸還震塌了部分屋頂,所以這裡同老教堂一樣,大部分裝飾都是17世紀以後製作的。西門上方的管風琴完成於1839年,共有3000根發音管。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這座教堂真正成為引人關注的地方源於1584年沉默者威廉去世。由於當時拿騷家族的傳統墓地所在地佈雷達還在西班牙的控制中,威廉被安葬在代爾夫特的新教堂,自此這裡的地下墓穴成為奧蘭治-拿騷家族的專用墓地。地下墓穴的入口在唱詩班席位區的西部,不對公眾開放。想瞻仰沉默者威廉的陵墓,不必深入地下,只需再往東走幾步即可。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位於唱詩班席位區東端的這座豪華陵墓由亨德里克·德·凱澤父子合力設計和建造。前方正中立著手持權杖的威廉像,這尊雕像的頭部模型我們在親王府裡見過。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陵墓四角的女像分別代表威廉的四大美德:公正(持天平)、自由(持帽子)、堅韌(持橡木枝)和信仰(持教堂)。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陵墓中央躺著這位荷蘭國父的白色大理石雕像。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除沉默者威廉以外,大殿周圍還能找到其他幾位奧蘭治-拿騷家族成員的紀念碑,比如這尊臥像是尼德蘭聯合王國的首任國王威廉一世。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這裡比較少見的不屬於奧蘭治-拿騷家族成員的墓碑是出生在代爾夫特的國際法奠基人胡果·格勞秀斯之墓。他是荷蘭最偉大的法學家,代爾夫特人的驕傲。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除陵墓外,還有一件值得看的是彩色花窗。新教堂中共有17扇彩色花窗,由於歷史原因,都不是最初的了。最早的一扇是1923年由獲得美國普利策獎的荷蘭裔作家愛德華·博克(Edward Bok,1863-1930)捐資製作的威廉敏娜窗,位於南耳堂。它由荷蘭花窗藝術家威廉·範·科尼嫩貝格(Willem van Konijnenburg,1868-1943)設計,其中包含了天使、基督使徒、福音書作者和勞動者等眾多形象,用以讚頌威廉敏娜女王。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最新的一扇位於南廊最西端,也就是禮品店的西窗,是由荷蘭女藝術家安妮米克·蓬特(Annemiek Punt,1959-)於2006年設計的《睚魯女兒的復活》。該主題取材於《聖經新約》,講的是耶穌將已經去世的睚魯的女兒救活的故事。此畫畫得比較抽象,但仍能看出畫面上方耶穌的大手、中間睚魯女兒的面龐,以及左下方一隻象徵復活的蝴蝶。

登上108米鐘樓俯瞰13世紀古城,荷蘭國父為何選擇在這裡安葬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