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抱怨上司“愚蠢”的時候:要麼你愚蠢,要麼你只是個嘴炮

在你抱怨上司“愚蠢”的時候:要麼你愚蠢,要麼你只是個嘴炮

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人抱怨老闆或者上司愚蠢。可是,上司真的很愚蠢麼?不排除確實有些情況下,上司很愚蠢--沒有人十全十美。然而,更可能的解釋是這樣的:

大多數情況西夏,一個人如果不做事的話,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的……上司做的任何事情下屬都可見,所以下屬們更加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點。

上面這段話是我引用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書中第五章“心智的力量”內容,我覺得作為今天文章的開頭最恰當不過。

插一句題外話,這本書真的值得一看。

每個人回顧下自己的職場經歷,身邊總是不缺乏那種對任何事與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抱怨理由的人。

  • 哪有像TA這樣安排工作的,這不是在折騰大家麼?
  • 這個SB領導,就知道叫別人做這做那,讓TA自己去做啥也幹不成。
  • ……

上面的話語是不是很熟悉?再進一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抱怨?

現在就讓我以馬後炮的方式從兩個角度--領導與自我--來談下為什麼:

在你抱怨上司“愚蠢”的時候:要麼你愚蠢,要麼你只是個嘴炮!

01

領導總是做的任何事情都處在被評判的位置

我們每個人在職場待久了會有一種錯覺:我每天兢兢業業地做事情,總是要承受更多壓力的同時,伴隨還有其他各種不理解甚至指責。反觀那些善於推卸責任,每天只完成自己那一點事兒的人,可以按時上下班,還不用被他人懟,領導也很少找其“麻煩”。

在你抱怨上司“愚蠢”的時候:要麼你愚蠢,要麼你只是個嘴炮

如果我們此時把自己的角色替換為“領導”,就會恍然發現領導每天都是要不停地跟各種人打交道,不停要接受來自各方面的各種懟與抱怨。

  • 下屬:張哥,這事情不歸我做的,你不能分配給我。
  • 同級別同事:老張啊,你項目組下的某某不是十分合作啊,這會嚴重影響項目進度,能不能換個人啊。
  • 上司:小張,某某進度怎樣啦?我可是聽其他項目負責人反饋,你對下屬的控制有問題哦,下屬的配合度與積極性都出現不好的苗頭哦。

此時,如果把我們自己放置到這個角色,想想是否可以能更好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呢?要去解決這些問題是否就需要不停地去做各種事情?解決的結果最是還是要接受各種人的評判!

作為一個下屬,如果只是在抱怨而不是起而協助領導解決問題,請恕我直言,這樣的下屬只是“嘴炮”而已了。另外從職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選擇袖手旁觀外加抱怨的下屬更是“愚蠢”的。

在你抱怨上司“愚蠢”的時候:要麼你愚蠢,要麼你只是個嘴炮

02

領導角色的本質與人性不喜被拘束的天然矛盾

另外,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點就是領導作為一種職場角色,其本質就是要約束員工以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大效益的同時,也為自己增值。這就必然與員工作為一個有思維的活生生的人追求不被拘束的本性存在天然的衝突。

從這個角度看,似乎抱怨看似可以被理解?

以我自己的工作經歷及所見,報這樣觀點的人最終的結局都是不怎麼很美好,甚至可以說在職場上最終把自己逼進了死衚衕。

要知道職場上衡量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就是:性價比!

一個下屬如果在領導眼中變成了那種安排任何事情都要找藉口牴觸--即使最終還是去完成了,其他與其合作的同事都反應其愛抱怨、負能量太大等,那這樣的人最終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職業形象,在自己的職場圈子口碑急劇惡化。等到哪天公司不需要或需要優化人力,一定是首當其衝者。

在你抱怨上司“愚蠢”的時候:要麼你愚蠢,要麼你只是個嘴炮

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白職場中不論領導還是下屬,其實都只是職位分工的角色罷了,最終的結果都是為了利益最大化,作為下屬時要做的是協助領導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


03

人性的懶惰才是抱怨的根源

拋開具體事務,也拋開所謂人性思考,回到自我的本質,我們會尷尬地發現所有抱怨的出發點就一個,那就是:懶惰。

昨晚睡覺前我就計劃好了明天上班只需花費2個小時把事情搞定,之後就可以看看小說、追追劇、打打王者榮耀什麼滴,突然被領導丟過來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要擠佔這一天剩餘的時間,換誰都不樂意接受的。

臨近下班前半小時把一天的工作幹完,剛好約了一個好哥們去聚餐,甚至越好今晚陪女朋友去逛街給她買些衣服,準備走時被領導堵住說今晚加班把一件緊急事情處理下,這也確實很鬧心。

……

這樣的場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列舉很多,也似乎都顯示出領導的行為不近人情。可深入想想,工作時間是用來看小說追加或打遊戲的麼?與朋友聚餐或陪女朋友逛街可以規劃在週末,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職場人士週一至週五晚上加班的概率真的很大啊。

在你抱怨上司“愚蠢”的時候:要麼你愚蠢,要麼你只是個嘴炮

所以,在我看來,真正的核心原因就是“懶惰”二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