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為了在本科畢業後能夠迅速地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在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外語系就讀的林蕭,把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實習上。

但在一家數據分析公司實習時,她發現同事基本上都擁有碩士學歷。

而且前輩的一句“你這個學歷是找不到好工作的”,讓林蕭開始思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對於一名外語系學生來說,想要在畢業後進入互聯網大廠獲得一份產品、運營相關的工作的確有些吃力。

於是,為了能有更好的職業前景,李楠在今年選擇了跨專業考研。

但真正跨進考研圈,她發現考研現在也有些魔幻。

一邊是考研人數連年創新高。

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341萬,這是剛結束的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報考人數。與2019年相比,一起背肖四的人又多了51萬。

儘管從概率上看,考研的難度似乎下降了,2017年的報錄比已經下降到3.0以下。

但這個比例也並不高,每3個報考研究生的人當中,只有1人能被錄取,大多數人還是得面對考研失敗的終局。

所以,就連今年的考研英語都在告訴我們,要“正確對待失敗”。

而另一邊,考研無用論盛行,不斷有人告訴你“研究生收入水平不及本科生”。

於是我們在知乎上看到,“為什麼考研成功無法彌補高考的失敗?”獲得了160萬次瀏覽,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廣大考研人對此的困惑與關注。

而“正在準備考研,家裡的親戚一直在說考研沒用,如何反駁他們?”這樣的問題,更是許多考研人的真實寫照。

剛結束的研究生考試中,林蕭發揮並不好,對於未來心存疑問:千辛萬苦才考上研究生,真的值得嗎?如果這次沒考上,還要繼續堅持嗎?

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在討論考研到底值不值之前,我們先得知道,大家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麥可思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的主要原因是碩士研究生就業前景好(53%)和職業發展需要(49%)。

另外還有17%的學生是因為就業難所以暫時讀研,只有30%的學生讀研是想做學術研究。

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也就是說,像林蕭這樣為了在“畢業後能找到更滿意的工作”而考研的學生,是當今考研大軍當中的主流。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考研到底值不值的問題,最後都會落到,考研是否會幫助我們找到一個更滿意的工作。

流傳甚廣的研究生收入不及本科生,也是圍繞這個問題的一種普遍答案,隱含著這樣的價值判斷:再學3年,也不如在職場上積累的工作經驗值錢。

事實真是如此嗎?

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作為互聯網上知名的流言終結者,我們仍然引用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

以2015屆本科生為例。2015屆本科畢業3年後學歷提升群體(獲得國內碩士學歷的群體)月收入為7371元,與他們工作了3年的本科同學收入相差並不大(7419元)。

通過這個對比你可以發現,雖然碩士相對缺少工作經驗,但他們畢業後的起薪已經追上了工作3年的同學們。

我們能夠理解“研究生收入水平不及本科生”說法的存在,是因為的確有部分高級職位對於學歷的要求相對寬鬆,因為這些職位更看重職業經驗的積累。

但這並不能夠說明研究生的含金量不如同等時間的工作經驗。

更何況,如果沒有碩士學位,僅懷揣本科畢業證的應屆生,很難敲開很多行業的大門。

2018年,呂思佳從北京某財經類211高校畢業,現在從事行業分析工作。她告訴我:“在我們行業很多崗位的要求就是研究生起步。不考研,簡歷關都過不去。”

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在她看來,現在考研人數正在不斷膨脹,報錄比也在不斷上升。這就意味著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正在不斷湧入用人市場,學歷正在不斷貶值。

“即便有些招聘崗位要求是本科生,但在實際招聘時報名的卻都是研究生,本科生自然就沒戲了。”呂思佳說。

我們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和網易五大公司作為代表,看看它們在2018年在C9(九校聯盟)的招聘情況。

結果顯示,2018年五大公司在上述高校中招聘的碩士數量是本科生的2.5倍。

而從五大公司錄用人數佔本校該學歷當年就業總人數來看,碩士研究生的被錄用比例遠遠高於本科生。

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相比本科生,碩士更有可能獲得大公司的青睞。

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說到這裡,雖然我們的論點一直是“考研真香”,但我們在研究時還注意到一個問題:

研究生與本科之間固然存在差距,但不同專業/行業的分野可能更大——這是大家在決定是否要堅持考研時不可忽視的問題。

首先哪些行業/專業中,考個研會更有用?

從招聘端的需求來看,不同行業對碩士的重視程度不同。

我們查看了招聘網站上不同崗位和行業的企業需求,在對工作經驗要求都只有“1-3年”的崗位中,碩士與本科薪資差異最大的Top 20崗位類型如下:

對於初入職場的人來說,如果你擁有一份研究生文憑且處在農林漁牧業、數據分析和銷售類崗位,你的薪資相較本科生會有比較大的優勢。

律師、互聯網運營、市場、高級管理等類型的崗位中,碩士學歷也會帶來較大的增益效果。

再看行業,餐飲、廣告、衛生服務、計算機硬件和專業技術服務等行業中,碩士對薪資的增益效果更好。

總結下來,在回答“哪些行業/專業更需要碩士文憑”這個問題時,我們要分兩部分來解答。

首先,如果你處於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比如數據分析、法律等,那麼碩士文憑對你的職業發展會有比較大的裨益。

而且從數據結果來看,2018屆本科畢業生當中,醫學(26.3%)、理學(23.2%)、農學(22.2%)、法學(18.4%)的讀研比例是最高的。

顯然,處在行業中的同學們能夠最直觀地感受到行業對於學歷的需求。

其次,如果身處互聯網運營、市場等技術性不強但競爭人數眾多的熱門行業,那麼碩士文憑也可能是突出重圍、向上進階的敲門磚。

所以我們也發現:如果本科是“技術性不強而且人數眾多”的專業,但又不想繼續“陷”在這個行業裡。

那麼轉換專業——也就是跨專業考研,就是很多人的另一個選擇。

數據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當中,管理學(44%)、經濟學(40%)、農學(29%)、文學(28%)和藝術學(28%)跨專業考研的學生是最多的。

林蕭從語言學跨專業考研的做法,與這個數據結果是吻合的。

數據告訴你:工作3年和讀研3年,哪個更值?

4

哪些專業直接工作也挺好

相比高考,我們發現考研是一條更加孤獨的道路。

畢竟考研要面對的,除了每天圖書館和寢室的兩點一線、抵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吸引,甚至還有對親密關係的考驗。

我們承認考研的確對一部分同學的職業生涯有著不小的增益效果,在找工作和薪資進階的道路上能夠因此受益。

但如果考研失利,似乎不必那麼著急?

換句話說,我們試圖幫助同學們找到那些工作經驗比學歷更值錢的行業。

麥可思發佈的《2019年就業藍皮書》顯示,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3年後,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計算機類、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的月收入漲幅位居全行業前4名。

雖然不能簡單地認為進入了以上幾個行業就是有了光明的職業前景,畢竟剛畢業就想做管理、本科生就想做臨床醫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行業紅利還沒有完全褪去的情況下,趁早就業積累經驗,也是個挺不錯的選擇。

就職於上海一家大型國企的HR棗棗告訴我們,在他們篩選候選人的過程當中,仍然優先關注候選人的經驗匹配情況,其次才是學歷。

但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候選人越來越多,公司的本科碩士比也達到了6:4。“同等水平經驗的情況下,肯定會優先選擇學歷高一些的。”棗棗告訴我。

儘管研究生人數日漸變多,現階段招聘市場上的主力人群仍然是本科生。但本科生的學歷光環正在褪色也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本科畢業後,到底是考研還是先就業,就看你怎麼選了。

更多精彩文章關注:聆聽者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