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以下僅為個人觀點,各方面由於時間和認知上的不足,觀點如有不足不當之處還請見諒

上海各區發佈了各區的招生細則劃片等等的細節性文件,各個區的文件我也都仔仔細細看了一遍,聯想最近的一系列事情,不禁感慨上海小升初自1988年以來正經歷30年未有之變局。今年市教委實施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新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辦學校“搖號”,此舉的目的也是為了平均教育資源,避免因教育資源參差不齊所導致的不良發展和社會矛盾。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2020年浦東新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意見截取

推動教育資源公平,促進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也是長期的發展目標,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長路漫漫,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我還是覺得浦東第一民辦初中轉為公辦,這對上海整個教育生態利好。

再去回首一下前不久發生的張集轉公,我也多方收集整理消息,各方面的聲音也在分析轉制後的好與壞,張江總是會伴著各種消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傳播著,從我們最初聽到的張江要建新校區,要搬遷的消息也去做了查證,原來是真的出自於張集自身的公告,而非外界空穴來風。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16年張集招生簡章截取

上圖剪切自張集官網,注意一下張集2016年招生簡章上赫然寫著:“由於我校校址將於2017年9月搬至張江中區校舍(哥白尼路環科路),屆時招收的地段生擬不隨校搬遷。”這裡扯點題外話根據當時的地圖來看,民辦張江集團學校位置坐落於環科路和哥白尼路附近。張江中區哥白尼路新校區將座落在張江高科技園區中區C-11-3 、C-11-4、C-12-2、C-12-3地塊附近,這一地塊是2014年張江集團與萬科集團合作以48.7億元拍下的,現在(2019)已開發成中高檔居民住宅區,臨近地鐵13號線哥白尼路站。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幾年過去了,張江集團沒再公開發表過搬遷信息,再來看看當年準備搬遷的新小區地址 ,哈哈已經是建平實驗張江校區。隔壁是萬科實驗小學和萬科幼兒園。據聽說呀是當年周邊居民和家長反對學校搬遷 ,不得已萬科邀請到了建平實驗來開辦分校。


今天再來看當年撲朔迷離的關於張江集團學校民辦部分要搬遷的傳言,可以闢謠認定為假消息。不排除很有可能是房產中介在利用這些消息做文章。


同時我也去查了19年和20年的招生地段公示,19年哪裡只有張江實驗中學,20年同位置張江集團中學也位列其中。這也就表示著張集轉公的事實塵埃落定。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我繼續篩選了張集的招生地段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2020張集招生地段


又找到了其去年網上流傳的張集地段班信息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我也差點拿放大鏡去細細的比對這兩者的區別,好像是沒有發現這兩者有什麼變化,可能房價是漲了,其他找不出差別。這是要說今年張集預備所有的招生名額就把這些地段的孩子全收了嗎?這裡引用一下張集19年官網招生簡章內容:“預初年級,六個教學班,每班45人,共270名學生。其中住宿生40人,外區縣40人。”。那我大膽地根據現在的信息猜想一下,如果今年還招270人,就是從這些地段中出來,這太不科學了!!!希望後續能有更詳細的官方信息出來,因為從官方的文件裡我看到的關於張集的信息沒能給我更多的信息。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再回首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發展歷程,張江在闊步前行,但配套設施發展速度明顯沒跟上,特別是教育設施。

從上海最繁華的外灘向東南直行九公里,上海內環以西、浦東新區羅山路以東,龍東大道以南、華夏中路以北,這四條路圍成的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地塊,便是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張江高科)。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大致位置(百度地圖)

與中關村類似,張江高科是一個科技產業集聚的園區;不同於中關村,張江高科完全從0到1興建——1992年7月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成立時,張江高科只是上海市郊的一片荒地。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政府政策引導是其能成立並發展的最重要原因,發展過程中,張江高科在主體定位不變的前提下,進行了若干次轉型,包括重點扶持企業的類別、園區運營方式等。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1994年1月7日,瑞士羅氏製藥作為首家與與張江高科簽約的企業,正式拉開了張江騰飛的序幕,在政策支持、人才集聚、產業升級和資本助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包括閱文集團、趣頭條、盛大網絡、滬江網校、111集團、中興國際、華虹宏力、中國商飛、微創醫療、達觀數據、七牛雲等在內的眾多科技企業都在上海張江落地安家併成長,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如今北中關,南張江”的名號響徹江湖,成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是“中國硅谷”和“中國藥谷”。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看看這樣的介紹,我們也無不為張江近日取得的成績而自豪。但作為國家一流科創產業園,積累了大批高素質人才聚集的區域,配套設施的教育資源確難以與之地位相匹配,而且是可以說是很不匹配,更別說和中關村去比較教育資源。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張江學區內學校

張江附近小學有:張江鎮中心小學、張江高科實驗小學、築橋小學、第二中心小學(張江校區)、萬科實驗小學(張江校區)、上海市民辦中芯學校、浦東新區孫橋小學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張江附近中學

張江地區共有8所初中,

公辦有華師大張江實驗中學、竹園中學、建平實驗張江校區、孫橋中學、華師大附屬東昌南校張江校區5所,民辦辦有張江集團、中芯學校2所還有屬於三公的浦外附中。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張江附近中學


這些學校如果放在網傳的學校梯隊裡去看的話,張江區域的學校是沒有排的上位的小學,中學裡面也就是張江集團中學和浦外算作一流中學了。但是放在以前的情況下張江集團中學是全市招生,僅招收兩個地段班,中芯只在浦東新區招生。“神仙學校”浦外附中,享有全市提前招生的特權,這對於張江區域的家長們來講就是鏡中花水中月,靠著金山還是過著窮日子。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網傳浦東民辦公辦小學梯隊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網傳浦東初中學校梯隊


所以如果張江集團中學轉公辦,可以擴大對口招生範圍,那無疑對於張江區域的家長學子是天大的好事,我們也不難理解附近的家長內心的呼聲,一切也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能夠上一個好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誠然沒有絕對的公平,但在中國這樣一個千百年來重視教育的國度,尤其是處在張江的這些大部分失手過高等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人來講,教育對他們有多重要,對孩子多麼重要。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張江集團學校轉公辦後再淺談張江配套的教育資源

有家長說,張江的學霸二代始終沒有把這裡的房子考成學區房,主要原因是:學校緊缺, 張江根本就沒幾個學校,更沒有什麼好的學校,很多學霸二代只能出走張江,

《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中明確指出:“打造集創業工作、生活學習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新型宜居城區和市級公共中心,規劃確定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不小於21%。”按照規劃用地比例,未來張江的好學校越建越多,能夠使那些靠著知識改變命運的人才能夠工作在張江,學習在張江,生活在張江,學霸們的子女也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繼續扛著父輩們的旗幟,為了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而繼續奮鬥,不遠的將來我們的張江科教文衛全都一流,在國際上比肩硅谷的科創產業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