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書法課上,學生被我扔過去的這個奇葩問題搞愣了。


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我教過很多年兒童美術。有段時間,美術班的小朋友,很喜歡問我一些腦筋急轉彎。

比如其中一個:

老師,老師,樹上有5只鳥,一個人用獵槍打下來一隻,樹上還剩幾隻?

我說,很簡單啊,還剩4只。

哈,哈,哈,錯!一隻都不剩,因為其它的鳥都嚇跑了!


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能當一下老師的老師,小朋友們樂壞了。

諸如此類。

多次被學生“捉弄”,我說,好,老師也問你們一個問題:

什麼“屎”不臭?

沒一個人答得出來,因為他們的問題是學來的,我這個是“原創”的。

過了一個星期,再次上課,還是沒人能答。

我說,不知道了吧?要不要老師告訴你們?

好啊,老師,你快說啊!

歷“史”不臭。

下課以後,我心裡想,他們被我忽悠了,歷史最臭。


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奪門白日閉幽州,東市朝衣血倒流。百年夜雨傷神處,最是青山骨未收。 康有為詩,雨兵書


我按照腦筋急轉彎的奇葩邏輯,為書法班設計的這個問題,把他們問懵了。

他們首先去想,到底動物園的動物打不打架?

我說,想複雜了吧?答案很簡單啊,因為動物都關在籠子裡。

動物園的動物只和籠子發生關係,不像在自然界裡,與周圍環境和其它生物發生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所以,看起來目光呆滯,運動緩慢,缺乏生氣。


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書法也一樣。

如果打格子,那就是把一個整體的空間,劃分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空間,每個字關在這個小空間裡,只和格子發生關係,基本上和其它字,沒有聯繫和呼應,這就有點像關在動物園裡的動物,缺乏生氣。


我們的書法教學不許摺紙,不準打格子,這樣才能有效地訓練眼光,加強對空間的欣賞能力控制能力,和創造能力,重要的是,才能發展“書感”。


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泉大木


“書感”,是對紙上空間黑白交響,虛實互補的敏感和直覺。

有了這種敏感和直覺,才有可能逐漸生髮出欹側倚靠,互相呼應,“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唐 杜牧《阿房宮賦》),有機聯繫,複雜生動,變化莫測,靈活豐富的章法。


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大木書


劉熙載,清代大學者,文學藝術理論家,平生重要著作《藝概》中,有一篇《書概》:

“學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也。”

後面這個“不工”,是前面那個“不工”的昇華,是“不懂規矩學規矩,學了規矩丟規矩”以後的自由狀態。

如果打格子,很可能一輩子都到不了後面這個不工。

《書概》又說:

“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

打慣了格子,離開了格子,沒法寫字。我見過寫了半輩子字的人,用一張小方紙,寫一個字,還要反覆摺紙,折出米字格才能寫。

打慣了格子,容易形成一種僵硬死板的章法,並且很難改變,這是有些書家字在章法上不生動的重要原因。


學書法不準打格子,動物園的動物為什麼不打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大木書


書法三道門:

筆法;

字法;

章法。

筆法我們已經寫了,這篇是寫章法,接下來寫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