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安家,難道他們真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嗎?

拋磚引玉者


我來說說我的故事吧,我出生在一個四五線的小城市,家是農村的,我們這邊很多人都在外面掙到錢,在我們的城市買了房,買房的目的是為了孩子上學能受到更好的教育,現在農村的學校已經沒有多少學生了,以前我們小時候上學,一個學校裡面有一到五年級,現在我的母校只有一個二年級了,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城裡面上學了,有的即使不在城裡面也都跟著大人到外地城市上學了,家裡學校基本收不到學生了,我們這邊的政策是在城市買房想上學必須要遷戶口,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人反感,因為遷到城市裡面簡單,在想遷回農村已經是不可能了,所以有的選擇在城市裡面上私立學校也不願意遷戶口,當然也不是全部很多人都是孩子和老婆的戶口遷到城市裡面,自己的戶口仍然保留在農村都說以後農村的政策會越來越好,而且現在沒到過年的時候也不像以前那樣熱鬧了,很多在外務工人員也都不回來了,少了以往的年味了,在一個就是在什麼地方工作在什麼地方安家,生活也比較方便,畢竟一直租房也不是長久之計,哪個男人願意一直帶著老婆孩子隔三差五的搬家,誰不想給老婆孩子安個家安個歸宿


滄海橫流25


我老伴大侄在崑山買房安家,一家三口,大侄搞裝修,人工貴,掙錢容易,前年來淮南,大兒十年前買的新房,市府旁邊,高配房,即走道門廳都大,價也大,高20%,129平米,60萬,車位7萬,現價110萬,大兒媳退休才裝修入住。看到我大兒新房裝修,至少30萬,去傢俱也要25萬,大兒只花12萬,人工只有崑山半價,

崑山上海隔條小河,服裝加工業發達,口袋等小部件要用手工,拿回家做,不耽誤家務,每月掙6千元,老家沒有這個好事。上學,江蘇高考分數線低,必須是本市戶口,農村戶口轉走了,回不去了,老家有房,還是我設計的,地皮大大的,不考慮容積率,上海5.5以上,老家按0.5設計,即一平米地皮,建築面積0.5平米,兩層小樓,外走廊,大陽臺,

戶口不遷,兒子只能回安徽上學,上雜牌大學,去年畢業,牛得很,國企鐵四局都不願進,兒子更不會去崑山,老了,回老家,兄弟四人,三個在老家,家鄉條件好,主要是錢難掙,物價低,交通也好,離湯池風景區

7公里,我二姐二兒也一樣,在無錫買了140多平米房子,老婆兒子住,自己去青島包工程,老家有房,戶口不遷。老大,老三,也打工,未在城裡買房,戶口不遷,說明農村還有希望。



我屬於比較傳統的人,而且很喜歡農村的生活,所以也是希望在老家能有自己的房子。在外工作終究是生活所迫,喜歡老家的院子,和在院子裡乘涼戲耍的老人和孩童。但是現在農村的土地有限,輪到我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蓋院子的地了。

我一直也想不明白那些在城裡買房子的人,特別是在另外一個城市買房的人,他們對以後是怎麼打算的。但是其實很多人也不知道以後怎麼辦的,只是當前可能遇到結婚或者小孩子上學需要學位,所以在城裡買了房子,這中間應該該有一部分人是希望以後有機會回去的。老一輩其實也有在外紮根的,我一個親戚就是早年在外去了另外一個城市,然後結婚生子,孩子又結婚生子了,晚年也沒有回老家。大家都是第一次走人生這條路,跟多事情都是遇到了就走下去,以後會怎樣,那也只有走下去才知道了。


雨過天晴201119


我老公老喊著要回去,還要在老家蓋房子,我無法理解,生活在市裡,老了肯定也不會適應的,對我來說那裡是個陌生的地方,對孩子也是,每年逢年過節回去看望老人,或者直接把老人接來,反正我老了肯定不回,就跟我父母在縣城生活了一輩子農村也有房子這個歲數說想回去根本不現實,也就是百年之後入祖墳,我還想在市裡買墓地不回老家祖墳[捂臉]


我是櫻桃小番茄


一代人,有一代的生活,任務,歷史使命。我兩兄弟分別在各自城市生活,父母也不願意和我們一起生活,他們住在一個南方小縣城。我弟弟還有一個宅基地在縣城中心。我弟弟說要賣了,留著他也沒用了。我媽一聽來火了,只要我沒死,你就別想這事,你沒用,你兒子用[捂臉][捂臉]。只要沒病痛,有退休工資。他們兩老過的很愜意。現在孩子少,為了減少孩子負擔,麻煩,我們那裡很多老人年過60,很多老人開始自己把墳都做好了。我呢?將來命長,肯定會老家養老,城市的房子就給小孩了。死了就葬在父母旁邊。


吸菸8


我生長在一個偏僻的農村裡,80年父母雙亡。從那以後一直四處流浪,那個時候像我這種人叫做盲流。67年出生的我,憑著自己的努力在杭州郊區擁有兩套房,並且把自己的、還有三個孩子的戶口都遷來了。去年想想還回老家鎮上買地皮造房,我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我哥說在外面賺了錢,老家也應該造一幢。不然的話這個根不就斷了。可是等我老了孩子離的這麼遠又怎能照顧我呢?


用戶2667848755987


這個問題好奇怪啊…在外買房安家和老家有衝突麼?我在外六七年了,但並不影響我的根兒在老家農村啊,當然,我離老家並不遠,隔段時間抽空就會回去和老家的朋友聚一下,每天過年也肯定回老家啊…說實話,過年在老家真的挺遭罪,太冷…但總覺得在老家才叫過年,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的過年的感覺,是什麼地方都比不了的…


冷暖自知101316617


一晃兒子都七歲了[呲牙]閨女快三歲了!2012年就來新疆了,去年三月決定買房,四月就把手續辦完了,十月六號就搬家進來住!在外漂泊,有了房子就有安全感!13年在老家買了房子,到現在也沒有裝修,目前還兩套房款!總共月供3610,老家1600.現在的2010!當時總覺得很快就回老家,就在老家買房,後悔死了,在這裡一直租房,老家的卻還空著!去年因為孩子上一年級,果斷買了,受夠了租房!




王得鵬媽媽


我是農村人,在城裡買了房,我覺得我肯定不會回老家,好不容易掙扎出來了,為什麼要回去?我是女人,我是兒媳婦,好不容易離開討厭的婆婆了,為什麼還要回去啊??我很慶幸自己在城裡買了房,終於可以躲開他們了!!我討厭公婆好吃懶做的一家人!!


這個女子太平凡


人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物種,就像一粒種子,撒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長大。

我是2002年從山東到西安的,在我們那個市場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來這裡做生意的,大家都懷著美好的願望,想在這裡掙幾年錢然後回老家生活,所以來的時候都是上舊貨市場買了最便宜的床桌子電視等日用品,就想著等哪年掙了錢回老家後這些東西就都扔了,當時住在店裡的二層樓上,在這裡開始了新的生活。剛開始對西北的氣候很不適應,感覺這裡空氣太乾燥了,上飯店就是吃麵,飲食也不習慣,那時非常想回老家,想家裡的親人。

但是一年以後就慢慢的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就把孩子從老家接過來上學,再慢慢的感覺老住在店裡也不像家的樣子,於是又首付了一套房子,等房收了又一點一點裝修好,又置辦了傢俱家電買了新床品,就這樣像燕子銜泥一樣一點一點的把家建立了起來。

再過幾年,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都沒離開西安,已經把這裡當成了真正的家,反而回老家感覺很不適應了,尤其是夏天,感覺到處都是潮溼的,因為我老家離海邊不遠,屬於海洋性氣候。

再到以後,我感覺以後也要在西安養老了,因為孩子要在西安找工作,要成家立業,我們老了以後肯定要跟孩子離得近方便互相照顧。老家這兩個字已經離我越來越遠了。

老家是什麼?是你從小長大的地方,你的父母親朋好友在那裡,是你割不斷的鄉愁,但是人總是要成長的,尤其是這些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員的流動性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捨棄了祖祖輩輩在那裡生活的家鄉,奔向了陌生的城市,然後在那裡繁衍生息,老家對你的孩子來說變成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他不明白為什麼過年你非得要拎著大包小包奔赴千里之外的另一個地方,他認為自己從小出生的地方就是家,漸漸的他長大了,成家了,他的孩子有可能又奔赴了另外一個地方,他體會到了自己對老家那份難以割捨的感情,但是他也左右不了他孩子前進的腳步。就這樣,又是一個輪迴。

人要學會隨遇而安,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管在哪裡能發展的更好生活的更幸福哪裡就是家,不要讓老家這個概念禁錮住你前進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