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專訪彩虹樂隊主唱HYDE:經歷“ANTI”後突入新時代


日媒專訪彩虹樂隊主唱HYDE:經歷“ANTI”後突入新時代

HYDE:用“ANTI”衝入新時代

HYDE於3月18日發行了2020年第一張單曲“BELIEVING IN MYSELF/INTERPLAY”。
這張單曲收錄的是以爽快的聲音為特徵的“東京馬拉松2020”的宣傳歌“BELIEVING IN MYSELF”和確定為“Pachislo真·北斗無雙”主題曲的激烈響亮的“INTERPLAY”兩首歌曲。都是與活動合作而寫的新歌。

HYDE在2018年6月重新啟動solo活動後製作的專輯巡演 “ANTI” 之旅於去年年底完結,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次包括樂曲製作的幕後一起,聽取了他關於音樂製作的風格和對MV的想法等。


--2019年12月有一場攜專輯“ANTI”的巡演最終場,做完後有什麼反應呢?
“ANTI”的收錄曲在發行的1年前就花了很長時間在現場演奏,所以在最後一曲中,“做這樣的事情不是很帥嗎”,給人一種作為自己展示了理想的演唱會的感覺。在舞臺上也是如此,粉絲們的熱烈氣氛最後也變成了混亂的狀態,“我真的很想看這樣的景色啊”。我覺得終於形成了作為HYDE的形狀,或者說是奠定了基礎。
--HYDE在“ANTI”發行時就說過“”ANTI“就像邀請函,靠粉絲的力量來完成”。也就是說,在獨奏重新啟動後的一年半時間裡,第一階段已經完成。


對了。
--然後,我想“ANTI”完結後的第一張單曲就是這次的單曲,樂曲是什麼時候製作出來的呢?
這兩個都在去年年底的階段基本完成了吧。
──是這樣的。首先想聽聽“BELIEVING IN MYSELF”,這首歌作為“東京馬拉松2020”的印象歌曲,是以與該大賽的賽事總監早野忠昭的對話為契機制作的。有報價的時候,你是怎麼感覺的?
能和我說的話我很高興,但我的演唱會和樂曲給人一種戴著面具進行激烈音樂的感覺,老實說:“這和馬拉松的印象相符嗎?“我在想。我覺得很難將馬拉松健康的印象和作為HYDE的地下氛圍相結合,但如果在意自己的印象就不行了。
──不能因為與公眾形象不同而避開邀約。
是麼。好不容易得到了邀請,所以想把這首歌做成馬拉松和跑步的人們可以心情舒暢地聽的曲子。想把曲子和自己的形象聯繫起來是從下半場開始的。首先是很多時候自己也會一邊聽音樂一邊跑步,所以在跑步的時候想把它做成引擎發動的曲子。這才是“ANTI”,一邊聽著“MAD QUALIA”等快節奏的曲子一邊奔跑,感覺很舒服。還有,意識到的是在演唱會上氣氛高漲。想著把跑著很舒服的事、在演唱會上也能炒熱氣氛融合在一起的曲子,和Sho君(MY FIRST STORY)一起製作了這首歌
“BELIEVING IN MYSELF”

--對於Sho先生,除了“跑著舒服地聽的曲子”、“在演唱會上炒熱氣氛的曲子”以外,製作上還要求過什麼?

開始就是:“曲子是這樣的感覺嗎?接下來就是對Sho製作出燃起來的聲音。啊就是這麼的說。的感覺吧。“

--這樣的交流要進行多久?

大概10次吧。我說:“這裡不是這樣比較好嗎?我一直在抱怨(笑)。這首歌是一次又一次的互動,最終完成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首很好的歌。”

--SOLO再起動以後的樂曲,例如“ANTI”中收錄的大部分曲子都是激烈的、小調的聲音,唱出了憤怒和悲傷的感情。但是,關於這首歌,給人一種非常開放、積極的印象,所以我覺得方向稍微有些變化了吧。是想做這樣的曲子嗎?”

不,我想這樣的曲子是沒有“東京馬拉松”這樣的合作就沒有誕生的曲子。如果沒有馬拉松這個主題的話,就會變成更重的曲子而已。



──是這樣的。和Sho先生的互動是什麼形式的?

只是通過郵件交流吧。

--只用文字來表達歌曲的形象似乎很難。

雖然很難,但也是沒有辦法的部分。很難有直接見面和交流的機會,其實就算遇到也只有打招呼的時間而已。

但是,例如製作“RED SWAN”的時候也完全沒有見過YOSHIKI。我這裡只錄了主唱part,是將錄好的demo發給YOSHIKI先生的感覺。這次和sho一起錄這首也是一樣的流程啊。

--即使不能實際見面,運用郵件和網絡製作音樂作為現在的製作風格也不在少數吧。音效是和Sho先生共同創作的,HYDE先生在作曲時使用的工具是什麼?

我用的大概是APPLE GarageBand。用它把曲子旋律錄進音軌。

--最近的作曲方法有很多形式嗎?

不,有時自己做編曲,也可以把吉他帶到演播室,指示工程師“鼓進這樣的曲子”,這樣的例子也有。



--這次的歌詞,以“東京馬拉松”為主題在MV中的跑步成了很大的主題。那個歌名也是,以前的HYDE先生的歌詞中沒有出現的單詞出現了,很新鮮。具體來說就是“shoes”之類的。

嗯.。我覺得我也在寫(笑)。

但是“shoes”之類的單詞也會出現在Depeche Mode的歌曲(“Walking In My Shoes”)的沉重歌詞中。我平時不用,從大家的印象來看,“咦?可能會覺得新奇。”

--“東京馬拉松”方面有什麼對歌詞的要求嗎?

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即使對方有“這種感覺的曲子”的邀約,我也有比那個訂單更深的東西的自信。

例如,比起讓企業的人對曲子考慮到很深的部分,不如讓作為音樂專業的藝術家深入思考的話完成度會提高。

──那也有至今為止的職業生涯所支持思考的部分吧,平時,HYDE先生在寫歌詞方面有沒有意識到?

最重要的是語言和旋律是否能很好地流動。接下來就是語言的意思是否能傳達出來,但要說語言和旋律中的哪一個,我確實是旋律。旋律不流動,選擇漂亮的語言也沒辦法。

──有選擇語言的規則嗎?


如果是英語詞的話,我覺得語言簡單一點比較好,日語即使不能理解整個歌詞,也想把一首歌中的一首詞跳進來的曲子。我並不想讓你從整體上理解細節的意思。如果是“BELIEVING IN MYSELF”的話,例如只聽“向前邁出”這樣的短語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想讓他們理解一切,就會感覺像民歌一樣(笑)。

--這次也有“想要相信自己”這樣直白的話。



如果是英語詞的話,我覺得語言簡單一點比較好,日語即使不能理解整個歌詞,也想把一首歌中的一首詞跳進來的曲子。
我並不想讓你從整體上理解細節的意思。如果是“BELIEVING IN MYSELF”的話,例如只聽“向前邁出”這樣的短語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想讓他們理解一切,就會感覺像民歌一樣(笑)。
--這次也有“想要相信自己”這樣直白的話。
對吧?我自己也想著,我也會說出這麼亂七八糟的話來了(笑)。就像現場的MC所說的那樣,


那能成為我寫的歌詞的一個罕見案例啊。



──話說回來,平時的作詞風格是什麼形式呢?

用的是MacBook。以前是手寫,但現在也已經沒有幾個人會手寫歌詞了吧。

Mac既能邊聽曲子邊寫,不懂的漢字也能聯想出來,錄音也能馬上完成。考慮到同步樂譜的話會很方便吧。

──每次都要細緻地對聲音進行組合嗎?

有細緻調整的時候,也有以語言為優先改變旋律的時候。因為自己作曲的曲子,即使旋律多少有些變化也是自己的責任。根據語言的不同,旋律和聲音也會發生變化。

-----你還記得在作詞時開始使用電腦是什麼時候嗎?


我不記得了。不過,大概10年前?用App GarageBand作曲是在2005年左右開始的吧。不過,我覺得在手寫歌詞的時候,也有塗鴉之類的有趣的地方。

──手寫確實很有味道。

以前,當我去大衛·鮑伊的大回憶展“DAVID BOWIE is”和細野晴臣的展覽活動“細野觀光”時,我想起來之前留下了手寫的歌詞和便條,很有趣。嗯.。不過,我打算在死之前把那些東西全都燒掉。雖然我覺得這些東西有很大的價值。

──但是,你不想留下自己的痕跡嗎?

那種東西啊。嘛,以電腦為主,有趣的部分減少了,但是使用的話工作更快。這是手寫敵不過的。總之根據電腦的不同音樂製作的速度也發生了變化。這麼說來,最近不是還能在YouTube上學習演奏樂器的方法嗎?我覺得那很棒。使用智能工具創作的人也增加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比以前更容易成為藝術家的環境。

──發表的場合也很多樣化。

對吧。以前因為身邊沒有教吉他的人,也有很多因此藝術道路受挫的人,但現在可以通過視頻學習了。

大橫按方法的訣竅也馬上就知道了吧。



--關於第二首歌的“INTERPLAY”,我也要問一下。我覺得這首歌是繼承了HYDE先生的SOLO歌曲的家譜。和hico先生的合作曲。

是hico編曲後我一邊彈吉他一邊做的曲子。

──要素很多吧。


是啊。

鍵盤和放克的要素很多,“再華麗一點”讓hico獨自作曲的部分也很多。

基本上和以前的做法沒變吧。

--hico先生會參加錄音嗎?

也有,他在的時候。在演播室裡我們也會出現不謀而合的想法,所以也會當場採納。

--歌曲的構思是什麼?

因為這是“Pachislo真·北斗無雙”的主題曲,如果有菲弗(北斗神拳角色,下文人名同)出場的時候的曲子不燃點的話是不行的吧。不能在菲弗出場的瞬間開始就播放抒情曲,不是嗎?

──這樣的情緒是不會高漲的……。

“基!特!“我覺得能有這樣感覺的曲子很好,所以我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做的正好是令和的時候。當時,發行了各種各樣的“令和歌曲”,其實我也在做。

──原來如此,那是不是包含了經過“ANTI”後,進入新階段的HYDE先生的意識之類的東西呢?我想象著。

呵呵呵(笑)。我覺得還有2019年那時候自然災害也很多。也包含了對受災地復興的願望。“有人說,雖然這段時間很辛苦,但我們會繼續前進。”今年也是東京奧運會的一年,我想表達一種共同歡迎新時代的想法。



--這次製作了“BELIEVING IN MYSELF”和“INTERPLAY”兩種MV,“BELIEVING IN MYSELF”由以東京夜景為主的場面和現場影像構成。在這裡的MV中有印象深刻的場景嗎?

只有時間推移這輛車的光殘留在影像裡的場景吧。還有我自己在拍攝時身體不好,所以獨自的場景一副悲傷的表情(笑)。

──MV的解說中添加了“苦惱的HYDE”這樣的說明,但真的很痛苦呢……。

哈哈哈(笑)。當時發燒了。

──話說回來,以前聽說HYDE先生自己考慮了MV的構想,也會畫出短劇等,這次也用這種方法嗎?

算了,大致來說。這次是在最後加入了面對樂迷們的現場場景的時候,也採用了導演提出的車等光線流動來體現時間推移兩種畫面重合的想法,就是,好吧這麼採用了的感覺呢。

──下半場登場的巡演最終拍攝的影像是最精彩的。尤其是樂迷支持的場景。

客人聚集的瞬間從現在開始。大概有一段時間不會出現了,所以我想把它記錄下來。

粉絲中有些孩子說:“說的好嚴重啊!“”但是我已經做不到繼續這麼猛的演出了!“ 我是這麼說的吧(笑)。

--“INTERPLAY”的MV是以樂隊演奏為主的內容。

我們在拍攝時一邊使用LED的燈和激光,一邊想表現出個性,特意在影像上放了濾鏡,展現了以前那種古早視頻的氛圍。

--有20世紀80年代西洋音樂視頻的空氣感吧。

說的是爽朗又鮮豔的氣氛嗎?服裝也很有特色,穿著黑色和白色兩種服裝,白色服裝是以“發條橙”中的主人公亞歷克斯為主題的嗎?


對了。在去年實施的美國巡演中,也被提出,穿著的服裝裡也加入了“發條橙”之類的衣服吧。在MV拍攝的時候,雖然沒有穿白色的打算,但是在鋼鐵廠拍攝的時候穿的時候,MV的導演說“那個服裝很好”,所以就穿上了。



--最近,在日本的音樂場景中,即使不是主打單曲,也可以做MV和為之做歌詞視頻的情況越來越多了,作為HYDE先生怎麼想的?

雖然促銷的手段並沒有改變,但是從以前開始在SNS上播放就變得很重要了,感覺必須要量產才行。

“比起在一首歌上花錢,製作專輯全部歌曲的MV效率更高嗎?“之類的。

例如,用以前做1首歌曲的預算製作10首歌曲。在SNS和YouTube上觀看,創造讓更多人聽曲子的機會是很重要的。

--我覺得MV本來就是作為宣傳工具產生的背景,但是作為影像作品的藝術性也很受人關注呢。

是啊。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作為宣傳工具必須兼顧……。我想在那裡做好吃的事情,但是很難順利進行啊。也不是說用很多預算來製作宏偉的東西就好了,總之覺得想法很重要吧。

──是被試錯了吧,今後有想加入MV的想法,想做的事情嗎?

有!有!從以前開始就想做的東西。

──這是什麼?

也想在MV中加入殭屍!

--確實很適合HYDE先生的曲子呢(笑)。


我覺得這個點子可以讓它一塌糊塗,不過還是選首歌吧。啊,BELIEVING IN MYSELF中不能出現殭屍吧?

──確實如此。

嘛,如果不經常帶上怎麼拍MV的想法的話,一旦拍攝決定了再開始思考就不會順利了。果然還是會有硬著頭皮的感覺。

--因為世情不穩定,所以有看不到前景的地方,能告訴我2020年HYDE先生的展望嗎?

遺憾的是演唱會中止了,雖然有很多看不見的部分,但我會去做能做的事情的。在不能進行演唱會的情況下,可以用那個時間製作曲子。我不打算浪費時間。今年也策劃了很多事情,也預定了今後演唱會。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音樂活動都會繼續下去。

是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