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的《昆蟲記》到底想告訴 孩子們些什麼?


法布爾的《昆蟲記》到底想告訴  孩子們些什麼?

法布爾的《昆蟲記》到底想告訴 孩子們些什麼?

1879年,法布爾用積攢下來的錢,在小鎮附近買了一處老舊民宅,他用當地的普羅託斯語給這居所起了個名字叫———荒石原。這是一塊很荒涼的不毛之地,卻是昆蟲最愛的地方。法布爾在這裡建了書房工作室和實驗場,年復一年不知疲倦地從事著昆蟲研究,最終完成了這部歷時50年的科學鉅著《昆蟲記》,這本書被稱為“昆蟲的史詩”。

在這本書中人們不但能瞭解昆蟲的生老病死,還能瞭解昆蟲的喜怒哀樂,以及昆蟲經歷的種種艱辛和危險。能從中體會到深刻的人生體驗和生活感悟。

法布爾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和文學家。從19歲開始,獨自安靜的研究各類昆蟲。昆蟲記一共有十卷,每一卷都有若干章節,每章節詳細深刻的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與別的科普作品不同的是,法布爾的昆蟲記以講故事及擬人的方式向小朋友們介紹每一種昆蟲。

比如在介紹螢火蟲時,從小蜜蜂的角度向螢火蟲小光提出問題。在這種擬人化的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瞭解到,螢火蟲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它吸入了空氣。氧氣通過氣管,流進螢火蟲的發光體,然後發生化學反應,這樣螢火蟲的小光點就亮了起來。後來小蜜蜂和小亮又碰到了螢火蟲妮妮,因為妮妮是女生所以她長得和小亮很不一樣呢。第二天的早上,小亮和妮妮帶著小蜜蜂去吃他們的早餐,原來螢火蟲最喜歡吃的是蝸牛啊。這樣擬人化的描述,不僅能讓小朋友愛上聽故事,還能輕鬆的記住書裡的科學知識。輕輕鬆鬆就瞭解了每一種昆蟲的特性和特點。

法布爾的《昆蟲記》到底想告訴  孩子們些什麼?


在介紹金步甲這種昆蟲的時候,作者採用了推理的方法,生動形象的描述一隻帥氣又熱情的金步甲。金步甲平時在菜園裡做安保工作,負責看守來偷吃的毛毛蟲和蝸牛,一見到它們就狠狠的把它們吃掉。但是有一天,這隻帥氣的金步甲在菜園裡看到了另外一隻死去的雄性金步甲,他很好奇到底是誰下的毒手,殺死了這隻金步甲呢?他找來找去最後終於明白了,原來是雌性的金步甲殺死了這隻雄性的金步甲。整個故事讀起來扣人心絃又趣味盎然,相信小朋友一定會愛聽的。

作者法布爾在一篇篇的小故事當中,自然而然的讓孩子們瞭解並喜歡上了某種小昆蟲。告訴孩子們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昆蟲,原來它們的世界也可以很精彩。

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這樣總結過讀書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夢想都有可能因為讀書而產生,而實現一個夢想也必須藉助讀書來實現”。孩子在小的時候,興趣是沒有範圍的。很多時候家長給他提供什麼,他就接受什麼,一本能讓他感興趣的書籍就顯得尤為重要。家長應當學會引導孩子多讀書,拓展各種範圍,培養和發現孩子更多的興趣。在一點一滴的積累和拓展中,也許一顆未來的新星就慢慢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