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2019年,中國恆大的盈利能力斷崖式下滑,再加上其負債高企、流動性緊張,許家印的造車夢還需要繼續輸血,8000億有息負債壓頂之下恆大將何去何從?

01

淨利潤腰斬

3月22日,中國恆大(0333.HK)發佈公告稱,預期2019年淨利潤有所下降,核心淨利潤預期約為人民幣408億元,較去年下降約48%,淨利潤預期約為人民幣335億元,較去年下降約50%。

中國恆大稱,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售價較低的清尾銷售樓宇在2019年交樓結轉,引至交樓單價下降所導致。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中國恆大公告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恆大實現淨利潤為665.47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為270.57億元,也就是說其下半年只實現淨利潤64.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恆大的借款利息資本化處理,2014-2018年5年時間裡其共把1552.55億利息資本化,利息資本化率的變化對房企影響有滯後性。

利息資本化是實際支出的未竣工項目貸款利息不計入財務費用,而是在後期項目竣工後計入營業成本。

2019年9月,惠譽、標普等多家國際評級機構均下調了中國恆大的評級展望,評級機構稱中國恆大對短期債務依賴有所增加,減債壓力不輕。

《小債看市》統計,中國恆大無境內存續債券,境外債券存續24只,總餘額為442.23億美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有3只,餘額為23.65億美元;1-3年內到期的有11只,餘額為288.93億美元;3年以上到期的有10只,餘額為129.65億美元。

可以看出,中國恆大境外債的償債高峰在2021-2023年,值得注意的是其境外債融資成本很高,有兩隻債券票面利率在13%以上。

02

資金鍊緊繃

據官網介紹,中國恆大1996年創立於廣州,已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

目前,中國恆大總資產2.1萬億,年銷售規模超6000億,員工14萬人,世界500強排名第138位。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中國恆大官網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恆大發起聲勢浩大的“網上賣房”活動,2月中下旬其全國各樓盤享75折優惠,一時間恆大的賣房廣告鋪天蓋地。

據悉,中國恆大2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447.3億元,同比增長約107.8%;合約銷售面積約51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153.8%。

這麼一看,大規模打折促銷確實效果明顯,但中國恆大的股價卻大幅殺跌。

今年以來尤其是3月份,中國恆大的股價走勢一路下跌,到現在也沒有止住跌勢,3月份跌幅已超40%,市值蒸發近千億港元。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中國恆大股價走勢

截至最新報告期,中國恆大的總資產20985.4億元,總負債17532.4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3.5%。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中國恆大以流動負債為主,佔總債務比為72%。其中短期債務規模為3758.45億元,同比增長16%。

截至2019年6月末,中國恆大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068.33億元,其中811.85億元為受限存款及現金不可動用,再加上其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流出456.22億元,因此短期償債的資金缺口較大,可以說中國恆大流動性很緊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恆大的長期借貸規模也十分龐大,截至2019年6月末為4373.26億元。

因此,中國恆大總的有息負債已超8000億,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頭頂。

《小債看市》分析從財報數據上,中國恆大還有存貨、商譽以及長期借貸等數據需要關注:

第一、存貨高企;

截止最新報告期,中國恆大的存貨為1.2萬億是歷年最高,近年來其存貨規模呈幾何量級增長,去庫存壓力倍增。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存貨

第二、商譽及無形資產龐大;

截止2019年6月末,中國恆大產生的商譽78億、無形資產73億、有使用權資產-非流動資產120億,商譽及無形資產規模合計270億元;而2018年年末其商譽和無形資產才為15.95和4.24億元,需要警惕未來大量商譽減值風險。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商譽及無形資產

第三、長期借貸攀升;

在恆大集團短期借款不斷增長的同時,長期借款也在一路攀升,截止2019年6月末長期借貸規模為4373億元,其中1-2年期借貸規模佔50%以上。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長期借貸

總的來說,恆大一直靠低地價、高負債、低週轉模式發展,其拿地時間較早成本不高,但是地處遠郊地理位置欠佳。

2019年,中國恆大盈利能力下滑、負債高企、流動性壓力凸顯,面對其龐大的債務尤其是短期負債,自有現金流已明顯不足,值得警惕的是其經營性現金流由正轉負,大幅流出更加重了資金鍊壓力。

03

許家印的造車夢

就在同一日,恆大健康公告稱預計2019年淨虧損擴大至2018年的3.4倍多約49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淨虧損高達32億元。

恆大健康表示,虧損主要因為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目前還處於投入階段,購買固定資產及設備,研發等相關費用及利息支出增加。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恆大健康公告

2018年6月,中國恆大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同年9月斥資144.9億元入股廣彙集團成為其二股東,擁有了“中國排名第一的乘用車銷售商、中國最大的融資租賃提供商及中國經銷商中最大的二手車交易代理商。”(後臺回覆“廣彙集團”查看原文)

據悉,恆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三年投資預算是450億,其中2019年投資200億、2020年投資150億、2021年投資100億。

《小債看市》統計,中國恆大已經花費逾258億元人民幣用於一系列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公司併購,其中包括組建恆大德國合資公司、收購電池製造商,併購專注於智能汽車甚至汽車銷售網絡的瑞典公司等。

負債17500億的許家印,是否面臨崩盤危機?

恆大新能源汽車佈局

據官網介紹,目前中國恆大已構建覆蓋整車製造、電機電控、動力電池、汽車銷售、智慧充電、共享出行等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佈局,力爭3至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但是,恆大不僅未能兌現在2019年6月交付第一輛“全電動”汽車的承諾,也未能兌現將淨負債與股權比率降至100%的承諾,而新能源汽車在未來數年內不太可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