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蔓延至非洲,疫情擴大將造成災難性後果

新冠病毒蔓延至非洲,疫情擴大將造成災難性後果


3月2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稱,新冠肺炎的蔓延速度“令人悲痛”:“從確診首例新冠肺炎到全球病例數量達到10萬花了67天時間,而達到第二個10萬僅用了11天,第三個10萬僅用了4天”。


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上午,全球各大洲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情況為:歐洲187332例,北美洲56837例,中國之外的亞洲其他國家37478例,南美洲4953例,大洋洲2364例,非洲2169例。


雖然非洲當前的新冠肺炎確診數量相對較少,但是多名醫療衛生專家提出警告:如果新冠病毒在非洲蔓延,其脆弱的公共衛生系統將很快不堪重負,從而造成災難性影響。


被歐洲牽連的非洲


面對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毛里求斯、塞拉利昂、安哥拉、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已暫停所有國際航班,加納更是自當地時間3月23日零時起暫時關閉陸、海、空全部國家邊界。幾內亞、剛果(金)、尼日尼亞等國家則暫停了所有來自新冠疫情高風險國家的航班。尼日利亞疾控中心主任西科韋·科瓦祖表示,正因為尼日利亞擔心自身應對新冠疫情爆發的能力,所以才對早期防控如此緊張。


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公共衛生學及人類學教授蘭諾·曼德森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稱,雖然各非洲國家的“封國”舉措可以減少境外人員輸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國家之間的邊界相當鬆散。“這從大量非洲人未經許可便能居住在其它國家就可以看出來,非洲國家之間的邊界很難通過巡邏得到有效管控”。


曼德森同時指出,伴隨著一系列封鎖政策,新冠疫情將造成非洲各個國家的經濟萎縮,“對於那些無法給予民眾福利支持的國家而言,其民眾無法工作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非洲當前的新冠病例主要為境外輸入病例,其中絕大多數病例來自歐洲。讓醫療衛生專家擔憂的是,目前南非、塞內加爾、布基納法索、加納、尼日利亞、喀麥隆等國開始出現本地傳播病例,疫情在這些地區爆發的風險進一步增強。


常駐非洲的國際救援人員何夕(化名)告訴《中國慈善家》,非洲新冠病例主要由歐洲輸入的原因在於,兩個地區出於地理、歷史原因而聯繫密切。“我現在所在的布隆迪,其原先的殖民宗主國是比利時,它又屬於法語區,所以來往這裡的法國人和比利時人就很多。”何夕指出,歐洲非政府組織在非洲的活躍狀態、歐洲遊客的往來都增加了歐洲向非洲的人員流動。也正因為如此,歐洲在新冠疫情防控上的失利,會牽連非洲。


可能引發騷亂和物價飛漲


當前,南非為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最多的非洲國家。該國於3月5日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並於3月17日首次發現本地傳播病例,目前共554人確診。其中,僅3月23日當天,南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便增加了128例,3月24日,該國確診患者再增152例。


中新社駐南非記者王曦告訴《中國慈善家》,南非確診人數較多,首先因為它是非洲的交通樞紐,且目前是非洲的旅遊旺季,大批歐美遊客來到南非。而南非當前的嚴峻狀況也與歐洲國家一開始對疫情的疏忽有關,南非最開始的防控措施也不夠嚴密。


新冠病毒蔓延至非洲,疫情擴大將造成災難性後果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3月23日晚宣佈,為防止疫情快速蔓延,南非從3月26日零時開始了為期21天的全國封鎖,全體民眾暫停一切非必要外出活動。


王曦表示,南非並沒有完善的全民醫保制度,民眾需要自費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社區內並沒有針對新冠疫情的排查措施,政府主要在入境口對人員進行篩查。王曦還告訴《中國慈善家》,其所在的約翰內斯堡目前已出現民眾搶購、囤積貨物現象。“底層老百姓看不起病,也沒有錢去囤積物資,我們現在很害怕騷亂會發生。”


何夕則認為,由於國境封鎖等抗疫措施,非洲各國接下來可能面臨“物價飛漲”問題。她說:“對於布隆迪人而言,他們沒有財力去囤積貨物。新冠病毒對他們而言已經構成最大的威脅。”


“連一件防護服都沒有”


南非已是擁有最好公共衛生系統的非洲國家之一,然而其重症監護病房(ICU)床位仍然不到1000張。在非洲國家馬拉維,其公立醫院的ICU床位約為25張,而該國人口為1700萬。


肯尼亞公共衛生與發展中心創始人伯納德·奧拉約告訴英國《衛報》記者,除了ICU床位匱乏,非洲大多數國家還買不起呼吸機,而即便其它國家捐贈了呼吸機,非洲也缺乏會使用它們的專業人員。流行病學家菲達·安蒂法稱,對於缺乏醫療資源及醫保體系的非洲國家而言,新冠病毒的流行將使其難以應付。


何夕告訴《中國慈善家》,她所在的布隆迪之前為抗擊埃博拉病毒,設置了少量的隔離間,這些隔離間目前被計劃用於抗擊新冠病毒,“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措施”。“在布隆迪有兩支中國醫療隊,兩個星期前,他們在其援助的醫院做了一次關於新冠病毒的講解。當時有中國醫生告訴我,這裡連一件防護服都沒有。”何夕說。


居家隔離是預防新冠病毒的主要措施,然而這對部分非洲國家而言卻構成挑戰。


貧民窟等非正式定居點,是許多非洲城市有形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在南非,超過70萬人居住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亞歷山德拉貧民窟;在津巴布韋,超過80萬人居住在首都哈拉雷南郊的姆巴雷貧民窟;在尼日尼亞首都拉各斯,超過30萬居民住在架空於瀉湖的“高蹺房”內。


南非衛生部長穆凱茲曾向媒體表示,該國早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都是有經濟能力出國度假、出差的人,這些人同樣有條件自我隔離。“然而,當疫情開始影響我們的貧困社區,那裡的家庭沒有足夠的空間對患者進行隔離,我們將經歷一場危機。”


曼德森告訴《中國慈善家》,在非洲城市的非正式定居點,可能四五個人擠住在通風不良的房間裡,並與多人共用水龍頭。曼德森稱:“這一情況帶來的後果令人極為關切。”


何夕認為,在城市化程度不高的非洲地區,人們的居住空間還是比較大的。而且非洲有較多區域沒有被工業汙染,生態環境保持得很好。“每天都是藍天白雲,水質也很好。”何夕還表示,她接觸過的很多非洲人有很強的環保意識,他們不會隨便使用塑料製品,對野生動物也愛護有加。


艾滋病、肺結核加大抗疫難度


在非洲大陸原先便廣泛傳播的艾滋病、肺結核等疾病,也對其新冠疫情防控造成困難。


南非科學院警告稱,艾滋病毒攜帶者死於流感引發肺炎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3倍。國際非政府醫療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MSF)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現肺結核病患者類似症狀,如咳嗽和發燒等,這為疾病的區分、診斷帶來困難。


曼德森告訴《中國慈善家》,在非洲大陸,特別是在南部非洲國家,艾滋病和結核病極為普遍,而這兩種疾病都嚴重抑制了人體免疫力以及人對其它疾病的適應能力。“如果新冠病毒在上述疾病感染率高的擁擠地區傳播,那麼死亡人數將會很多。”


新冠病毒蔓延至非洲,疫情擴大將造成災難性後果


鑑於非洲目前的新冠確診病例相對較少,世衛組織非洲地區負責人馬特西迪索·莫埃蒂表示,這或許和南半球夏季剛過有關。


當前全球大多數病例聚集在北迴歸線以北,熱帶地區或南半球夏季國家的病例數僅佔全球病例數的1.29%。這反映了氣候可能對新冠病毒的傳播存在影響。南非的流感季節開始於每年4月,目前不確定南部非洲的新冠病例是否會隨其氣溫降低而增多。


另有專家認為,非洲可能存在較多沒有得到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2月初,只有南非和塞內加爾兩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有能力檢測新冠病毒。世衛組織目前已幫助43個非洲國家建立或加強了檢測實驗室,然而這些實驗室的整體條件有限,且測試大多隻能在各國首都進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年輕化,被認為有利於抵禦新冠病毒蔓延。該地區人口平均年齡小於20歲,65歲以上人口僅佔3%。


抗擊埃博拉的經驗幫不了太多


西非地區在2013-2016年間爆發了超過11000人喪生的埃博拉病毒,去年在非洲中部的剛果(金)再次爆發的埃博拉病毒,造成超過2000人死亡。世界經濟論壇(WEF)非洲事務負責人埃爾西·坎扎認為,許多非洲國家從埃博拉疫情中吸取了教訓。美聯社稱:“許多非洲國家在控制高傳染性疾病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然而,曼德森向《中國慈善家》表示,就抗擊新冠疫情而言,非洲在抗擊埃博拉等傳染性疾病方面的經驗不一定有幫助。曼德森指出,抗擊埃博拉的經驗僅存在於非洲少數國家,而且埃博拉目前依然在中非地區傳播。


“包括埃博拉在內的很多傳染病,其蔓延是由貧窮、糟糕的基礎設施和糟糕的治理共同導致的,即便該疾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下降了,但由於其傳播基礎沒有改變,所以問題仍然存在。”對於非洲較多國家目前制定的應對新冠病毒的政策條款,曼德森表示,她“對於一些國家的政策執行能力感到擔憂”。


面對非洲的抗疫難關,中國慈善家在行動。3月22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非洲的部分醫療物資抵達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國際機場。這批物資包括540萬隻口罩、108萬套試劑盒、4萬套防護服和6萬個防護面罩,將平均分配給54個非洲國家。馬雲在其宣佈該慈善行為的微博中寫道:“今天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著了火的森林裡,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