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前言

品牌一個日益被人們所關注的一個名詞,它的前身是“牌子”,是通過合法途徑註冊商標後在市場流通的產品的代名詞,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微利時代,品牌已經成為產品形象及價值的核心輸出點,是建立企業與客戶、產品與客戶的信任感的橋樑,如何樹立品牌形象,把品牌做大,已經成為當今企業的核心命題,諸如房地產、汽車之類的大宗交易,針對的人群具有侷限性,如何讓客戶產生交易行為,品牌力量尤為重要。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1、 什麼是品牌?品牌等於信任!

品牌是什麼,品牌等於信任,是消費者對於產品質量、產品形象、售後服務等內容的評價和認知,是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通過長時間逐漸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來的信任感。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品牌的本質在於產品,以我們房地產為例:

產品是什麼:房子

什麼樣的產品:①恆大的房子;②80-160㎡的房子;③帶學區的房子;④核心地段的房子⑤集科技建築、智能傢俱為一體的房子

產品為什麼好:①它是國際知名設計大師設計;②買它就能上全市最好的學校;③買它就能終生享受一對一金牌管家服務;④買它就能擁有一站式的生活體驗;⑤買房送車位、物業費。

產品的標籤:它是由恆大僱傭國際設計師設計的帶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擁有完善配套和極致物業服務的房子。

產品本身、產品屬性、產品附加值的產品鍊形成了產品的標籤,而標籤的牽引者是“恆大”,這便是品牌的形成。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2、 品牌的力量,就是要做到成為客戶消費前的第一考慮者

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有很多,比如康師傅、可口可樂、聯想等等,為什麼我們在提到方便麵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康師傅,提到汽水飲品的時候反應是可口可樂,提到電腦的時候是聯想,那當我們提到買房的時候你能想到的第一反應是哪個品牌嗎?百分之八十的人第一反應會是去哪買,買多大的,買擁有哪些配套的,在滿足這些的前提下,又有很多選擇的時候才是抉擇買哪個品牌的,那對於房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呢?

一方面是因為日常的生活交易與房產交易的差異在於交易金額高導致關注點更多,產生消費行為也更為謹慎;另一方面也在於品牌力量不過硬,在公交站、電視、網絡各類媒體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康師傅、可口可樂等的廣告,為什麼這些成名已久的品牌還在做廣告,他們真的是錢多的沒地方花嗎?其實這更多的在於品牌的持續輸出,是企業形象的一種展示,是建立客戶信任感的一種方式,人類都是很健忘的,如果不是持續的、長期的品牌輸出,那當有新的競爭對手去出現的時候,我們所做的努力可能付之東流。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產品滿足的是需求,而品牌則滿足的慾望。

在太原,至少十年的時間內,只要提到買房,提到豪宅,星河灣這個詞就會不絕於耳,這就是品牌力量,它可以彰顯你高貴的身份和地位的心裡慾望,我們這一類依託圈層口碑傳播而形成的品牌的,稱為圈層效應下的品牌集群,對於這類客戶,品牌就是心靈的滿足。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3、 如何樹立品牌形象,把品牌壯大?

不要讓營銷燬了信任。近年來房地產依託良好的經濟環境,規模不斷擴張,從百億到千億,已向萬億邁進,筆者認為高週轉已經成為房企的通病,不進行擴張便會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追求現金流本身並沒有錯,但隨著房屋交付帶來的質量問題、營銷手段帶來的信譽問題也層出不窮,導致企業失信於民,品牌形象受挫的案例也屢見不鮮,企業可以花錢去攔住媒體的筆桿子,花錢找到自媒體的人私了,但如此以來企業的形象、品牌的形象、客戶的形象真的就是保存了嗎?答案肯是否,前世好不如一時壞,這筆賬還是會記在小賬本上,我聽到過很多,因為個別事件而規勸朋友不去買誰家的房子的情況,當然對於房企而言,可能會說,你就別買,等著多花錢就好了,還是有很多客戶為了居住不得不買,但在這裡我想說,當你的品牌形象蕩然無存的時候,客戶的信任也就轉嫁他處了,拿這次“新冠”來說,同是開通了線上營銷中心的,為什麼有的項目有成交,而有的項目卻一個月掛蛋,這就是信任危機,品牌危機。

老業主維繫,口碑傳播是目前房企慣用的品牌傳播手段,品牌形象樹立覆蓋面窄,形式太過大單一(請注意,老業主維繫更多的目的是在於老帶新的成交)。


高能:地產行業的品牌之道


品牌形象的樹立不是做個發佈會,上幾個廣告就可以解決的,需要長期的投入與付出,發佈會是告訴客戶我來了,那你來了做什麼呢?很多房企講更新城市、改善人居,然後品牌與項目結合的各類推廣就鋪天蓋地的來了,這樣的方式太過粗暴,且效果不佳,我們說品牌等於信任,我們需要搭一座橋,一座牢固的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