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據點是越軍的模範陣地,解放軍要用一個團消滅敵人兩個連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準備發動時,根據解放軍廣州軍區命令,由廣西軍區邊防師負責廣寧省方向的作戰,牽制敵人主力,拔除敵邊防據點,配合軍區大部隊在高平、諒山方向作戰。受領任務後,邊防師首長立即開會研究,周密制定作戰方案,並據此形成作戰決心:第一階段,組織一個加強步兵團,在師炮兵群火力支援下,於2月17日拂曉發起攻擊,首先殲滅楠西、鬼屯嶺之敵,然後圍殲保肯邊防屯之敵。

這個據點是越軍的模範陣地,解放軍要用一個團消滅敵人兩個連

保肯位於越北廣寧省芒街縣大波村附近,隔北侖河與廣西防城縣相望。北侖河寬40餘米,水深1米至2米,流速較緩,有的地段可以徒涉。該河以南為越方一側,地勢漸高,沿河有一條東西走向公路。在距河2公里的地幅內,有楠西、大波、江坎潭、鬼屯等村莊。保肯邊防屯位於大波東側高地上,其南側為鬥梅嶺,東側為馬頭山,海拔都在500多米,山上樹林茂密,雜草叢生。兩山山背在楠西東南側相接,形成一個山埡口,其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簡易公路,是該地區的縱深通道。

戰前查明,保肯地區有越方武裝邊防人員和民軍各約1個連駐守,共200餘人。其中保肯邊防屯駐兵精幹,對我挑釁頻繁,因而受到上級嘉獎,被樹為模範邊防屯,成為邊境上向北防禦的一個堅固堡壘。駐防該屯的武裝邊防人員多有戰鬥經驗,熟悉當地地形,經常向我境內開槍開炮,氣焰十分囂張。

這個據點是越軍的模範陣地,解放軍要用一個團消滅敵人兩個連

越軍在保肯地區的部署是:在3號高地有1個加強排;在2、4、6、9號高地各有1個加強班;楠西、鬼屯兩地配置有民軍,並有少數邊防人員為骨幹;越軍的核心陣地和指揮所位於3號高地。越軍在各高地上均構築了工事,有暗堡、塹壕、掩體和掩蔽部,以交通壕相連接。在河岸越方一側設置了竹籤、鐵釘和地雷,有的地段竹籤地縱深達6-7米。在楠西和鬼屯兩個據點周圍有一道竹籬笆,3號高地外側有一道一列樁鐵絲網,其北側埋有防步兵地雷。

越軍嚴密組織火力配系,將塹壕與掩體、掩蔽部與地堡、工事與住房、火力與障礙物互相結合,配置了高射機槍2挺、重機槍4挺、40火箭筒4具、60迫擊炮4門、82迫擊炮2門等火器,形成了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越軍基本上以班為點部署兵力,以班、組、單兵憑藉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依賴火力進行防禦作戰。

這個據點是越軍的模範陣地,解放軍要用一個團消滅敵人兩個連

我邊防師首長對越軍在保肯地區的防禦進行了仔細分析,認為敵人兵力雖只有兩個連,但地形有利,工事堅固,火力密集,易守難攻。為迅速奪取邊防屯,殲滅守敵,邊防師決心使用一個團兵力對保肯之敵發起攻擊,並組織2個122榴彈炮營、1個107火箭炮營進行火力支援。如此在兵力、火力上對敵人形成絕對優勢,牛刀殺雞,一擊必中,乾淨利落地完成殲敵任務。

一場激烈的堡壘攻堅戰,就要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