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適度放開住宅小區入口管理:快遞員、外賣員等可憑“隨申碼”綠碼進入

上海適度放開住宅小區入口管理:快遞員、外賣員等可憑“隨申碼”綠碼進入

虹口區通州路415弄,志願者給進入小區人員測量體溫。 /晨報首席記者 任國強


3月24日下午,上海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建明、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上海大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嚮導、上海合合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湯松榕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會議透露,為集中力量做好航空口岸的境外疫情防輸入工作,經批准,自3月25日零時起,虹橋機場暫停所有國際、港澳臺的進出港航班業務,並將虹橋機場此前所有國際、港澳臺航班轉場至浦東機場運營,保留虹橋機場國際、港澳臺航班備降功能。

通過聯防聯控機制,上海市各相關部門及海關、邊檢、機場、航空公司等單位已研究落實保障方案和操作流程,協同做好轉場準備,保障航班轉場工作有序順暢。

本地新增1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

鄭錦:3月23日0-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9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至3月23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75例,20例境外輸入性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9例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均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救治,目前已追蹤同航班的密切接觸者26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

3月23日0-24時,本地新增1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截至3月23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9例,無本地疑似病例。

該確診病例常住上海寶山,為境外輸入關聯病例。3月14、15日,其在廣東出差,曾與當地確診的境外輸入性病例有過接觸。3月21日根據協查通報,本市將其作為密切接觸者,對其實施集中隔離觀察,其間出現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目前已追蹤到其在本市的密切接觸者9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確診病例涉及區域和場所為寶山區:卓越時代廣場、喜士多便利店(呼蘭門市店)、每日鮮精品水果園(南蘊藻路店)。對確診病例涉及的場所等已告知當地,並嚴格落實相關消毒措施。

優化調整現行社區防控策略

曾群:根據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調整的要求,結合當前基層社區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本市明確:在繼續嚴格落實“外防輸入”要求的前提下,按照“適度放開、有序放開”的基本導向,優化調整現行社區防控策略。

一、在繼續嚴格規範的前提下,適度放開住宅小區入口管理。首先,各小區保留出入口檢查點,保留進入人員必測體溫的制度。對體溫異常人員,一律按既定的“全鏈條處置機制”及時報告、移送。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各小區可取消入口人員登記和車輛登記。但是,對首次返回小區的來滬人員,仍應做好信息登記工作;對過去14天有重點國家和地區旅居史的,仍應按照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及時報告,嚴格落實居家隔離等各項健康管理措施。

其次,非本小區居民進入小區的,以出示“隨申碼·健康”綠碼作為通行憑證。其中,快遞員、外賣員、搬家員等物流人員和車輛,可以進入小區;看望親友的訪客,經親友同意,可以進入小區;家政員、護理員等服務人員,水、電、氣、通訊等公用事業設施維修人員,經服務對象同意,可以進入小區;房地產經紀人員及其客戶,經房屋業主或出租人同意,可以進入小區;房屋裝修業主及裝修企業,經向居村委會和小區物業報備,並書面承諾不影響周圍居民正常學習生活的,可以進入小區施工。其他需要進入小區的人員,在徵得相關居民同意後,也可以進入小區。

此外,非本小區車輛符合小區車輛管理要求的,可以進入小區。

二、落實社區公共場所和設備管理,有序開放室外公共場所。隨著調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二級響應機制,本市明確,小區內的室外文體娛樂休閒等公共場所,在做好人員控制、消毒和秩序維護基礎上,可有序開放。但是,非必要的文化娛樂等聚集性活動,仍然暫停。

同時,市民政局仍然強調,各社區要繼續做好公共區域的樓道、電梯、門衛室、垃圾箱房(桶)等共用部位、設施設備和公共場所的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垃圾分類處理、環境整治等工作。對居家隔離家庭的垃圾,按有關規定,進行專門處理。

近期,我們多次強調,“外防輸入”是當前本市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此,儘管本市已調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二級響應機制,但社區仍然必須繼續嚴格管理來自重點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在社區落實的居家隔離健康觀察措施,不但不能放鬆,相反需要繼續從嚴從緊地予以堅持。社區仍然必須繼續嚴格管理來自重點國家和地區的人員。這裡,再簡要重申幾點:一是居家隔離對象和非居家隔離對象絕對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承諾一起居家隔離健康觀察的,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經核查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一律實行集中隔離;

二是進入社區居家隔離前,必須先通過核酸測試;

三是居家隔離人員絕對不能離開住所。擅自離開的,一定依法處理。造成嚴重後果,涉嫌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同時,市民政局重申,上述要求,對中外人士一視同仁,即規則一致、一個標準;執行一致,一把尺子。

加大精準金融服務助力復工復產

張建明:為幫助中小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加大精準金融服務,上海主要實施了三方面舉措。

一是協調商業銀行提供300億元專項貸款。市經信委聯合浦發銀行、中國銀行發佈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專屬金融服務方案。中國銀行提供100億元信貸額度,對受疫情影響暫時經營困難企業,給予調整還本計劃、延長計結息週期、調整授信品種等多種優化方案。浦發銀行提供200億元信貸額度,在上海市企業服務雲上推出“抗擊疫情金融直通車”,全天候在線受理企業服務申請,快速響應企業信貸、利率優惠、支付結算、跨境購付匯等融資需求。

二是實施科創企業上市貸。為助力本市擬上市科創企業復工復產,市經信委面向近300家改制上市培育入庫企業排摸融資需求,向12家商業銀行推介66家入庫企業的融資訴求。商業銀行積極響應,搭建綠色通道,實施“科創企業上市貸”服務方案。根據統計,超過八成的擬上市科創企業融資需求得到初步解決,其中一半已獲得貸款,另一半的企業正在選擇授信方案。

三是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市經信委、市財政局聯合實施“上海小微企業流動資金應急貸”,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支持金融機構投放資金。擔保機構提供融資擔保,符合條件將獲得風險代償補償和保費補貼支持。

近期,還將進一步摸準企業復工復產需求,市經信委通過上海發佈、一網通辦、企業服務雲等渠道,向全市中小企業發出“支持上海復工復產30問”調查問卷。截至3月23日,共有1599家中小企業填寫了問卷,其中,608家中小企業反映需要融資,並提出了具體的目標融資金額和可接受融資成本。市經信委第一時間對接本市近30家商業銀行,迅速回應企業融資需求。

同時,調查問卷還涵蓋企業免費升級寬帶、免費遠程辦公、法律援助、用工保險、物資保障等服務需求,我們正在聯合三大運營商、雲服務供應商、律師事務所、人力資源公司、保險公司等專業服務機構,一一協調解決企業困難需求,全力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