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品牌意識何談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後更值得我們深思

♻︎ 摩托資訊那麼多,聽聽歐耶怎麼說♻︎

雷卡迪這個名字,相信很多車迷朋友們聽了都會一愣——什麼鬼這是?不會是跟杜卡迪有什麼關係吧?

如果你這樣想,雷卡迪應該會很高興,因為他的目的達到了,能蹭上杜卡迪的熱度,就是這個品牌起了這個名字的出發點。

還是來看看尊榮吧,下圖即雷卡迪霸道系列裡面的幾款車型的官宣圖片。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從發動機外觀和參數來看,可能是力帆提供的那款250cc的V型風冷雙缸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已經在國內多個品牌上使用,沒什麼好介紹的。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同期一起亮相的還有一款RX6巡航車,使用的是春風提供的650NK那款發動機。

車到底如何不好評論,因為連實車都沒人見過,也許只是一個PPT圖片,所以如果你要問我這車怎樣,很抱歉,我也不知道。

外觀上也能接受,雖然都是明顯借鑑了哈雷肥仔的外形設計,不過這個也沒什麼好吐槽的,這種小品牌剛剛起步,模仿成熟的車型外觀也能理解,畢竟這事兒大家現在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而被車迷朋友們吐槽最多的,就是那個自以為高大上,卻實際上土的掉渣的品牌——雷卡迪,看看車迷朋友們都是怎麼評論的吧。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車友們的意思很清楚——車要造不好就算了,連起個名字都不上心嗎?

名字就是品牌,品牌是什麼?品牌的英文是Brand,英文意為烙印,也就是烙印在消費者心理上的感覺和形象,茲事體大,這名字能隨便起嗎?

對於用戶來說,品牌是影響用戶選擇和購買的形象和感覺;對品牌的所有者來說,品牌就是激發用戶消費潛意識的工具;對產品的價格來說,品牌是賦予產品與服務提供溢價的無形資產。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缺少品牌意識,中國的英文是“China”,這個含義還有個特指含義就是陶瓷,自秦漢開始到唐宋發展到頂峰的絲綢之路貿易,就是將國內的茶葉絲綢和陶瓷通過這條貿易線運送到中東,進而再到歐洲,尤其是宋朝時期,同時代的歐洲皇家和貴族,以擁有一套中國產的瓷器為榮,那時的中國瓷器的地位,無異於現在的意大利法國的奢侈品。

不過,因為所有瓷器底款都是紀年款,也就是類似於“淳化二年”(991年)、“熙寧四年”(1071年)等底款,並沒有品牌標識,導致中國瓷器雖然名揚天下,但是並沒有一個歐洲人耳熟能詳的品牌。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代中早期,這個時期的明代官窯生產的瓷器也採用紀年款,並無個人色彩的品牌標識出現。

直到明代晚期,江浙一帶出現了資本主義特徵的萌芽,即產生了非家庭組織的僱傭關係——機戶與機工,資本尤其是白銀向手工業行業流動,以及品牌意識的覺醒。

例如流傳至今的明代時大彬的紫砂壺,張鳴岐的手爐,陸子岡的制玉,江千里的螺鈿,周柱的百寶嵌,朱松鄰的竹刻製品等等,這些手工藝品聲名遠揚,在當時極具品牌效應,至今也還是古董玩家追逐的珍品。存在至今的六必居和張小泉也是創始於明代中晚期。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而到了清代以後,擁有鮮明個人色彩的品牌意識的覺醒被更專制的清代皇權思想所鎮壓,統治者認為擁有極高手工藝技術的漢人所創立的品牌不利於他們繼續奴役和壓制,因而,在明代晚期覺醒的品牌意識就這麼消失了。

又回覆到了宋元時期的紀年底款,這不僅是商品經濟的倒退,也是時代的倒退。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至民國以後,雖然也有不少民族知名品牌湧現,但是在時代變遷的浪潮中,沒有幾個品牌能存活下來,據說在中國,創始時間超過150年的老品牌只有5個,即成立於1538年的六必居,1663年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再加上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以及王老吉三家企業,而近鄰日本卻擁有25650個百年曆史的品牌,其中不少還是擁有千年以上的品牌

,例如專業承建寺廟建築的“金剛組”企業,至今仍在營業的千年旅店“千年湯古”等等。

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國人的品牌意識逐漸增強,但是受歐美文化的影響,國人紛紛追逐這些洋品牌,品牌命名以洋名為美,傢俱得叫達芬奇,一股子意式風情,服裝品牌華倫天奴,滿滿的法國範兒,實際上都是純正的國產品牌。

還有更有過分的,什麼老船長(Lao Chuan Zhang)服飾,號稱1888年開始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生產,華盛頓(Hua Sheng Dun)服飾,號稱創始於美國賓夕法尼亞農莊,連英文名字都省了,直接上漢語拼音。

再到汽車界裡面的眾泰——眾泰大法好,因為他能實現大家開上藍伯基尼和保時捷的人生夙願。

没有品牌意识何谈民族崛起?吐槽“假洋牌”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

2017年以前的眾泰汽車是其輝煌的頂峰,2016年銷量達到了33萬輛,月銷接近3萬輛,這個數字實在是驚人,然而短短的4年過去,今天的眾泰還在為如何生存下去而苦苦掙扎,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沒有自主核心技術,靠攢車和皮尺部研發肯定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正是明代戲劇《桃花扇》裡面描述的那樣——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再回到雷卡迪的話題上,歐耶菌認為傍上杜卡迪的熱度並不能給自己借力,反而將自己辛苦創立的品牌汙名化,是一個既短視又LOW逼的主意,而這背後說明了什麼?

說明廠商完全不瞭解目前國內摩托車市場的消費環境和氛圍,現在的摩托車市場環境,對於那些既無核心技術又想蹭大牌熱點的廠商容忍度很低,國內一線品牌例如豪爵、無極、賽科龍、春風、貝納利、豪爵等等品牌,無不將品牌營銷當做頭等大事去做——豪爵每年的“自由之旅”活動,春風每年的“春風日”活動,貝納利一年舉辦多次的“WEEKEND”機車文化節活動……無極和賽科龍也有品牌營銷落地活動。

他們無一不是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己得來不易的品牌影響力,害怕用戶將自己與山寨聯繫在一起,因為用戶的要求更挑剔了。換做十年前,雷卡迪也許能一炮而紅,但是

現如今用戶在面臨更多品牌和產品的選擇前提下,審美和品牌的潔癖自然就會養成,還以為在現在的摩托車市場靠著山寨和蹭大牌就能紅的心理,必將受到市場的懲罰。

歐耶菌完全沒有惡意貶低國產小品牌的意思,本身摩托車行業在國內整個經濟體量內就是一個不太受關注的行業,願意投身摩托車行業需要勇氣,我對此表示敬佩,但是我也與其他車迷朋友的看法一樣——車要造不好就算了,起個名字能不能上心點?

如果滑動離合不是黑科技,那麼可以自己後期改裝嗎?

小測豪爵 Eagle 125cc小踏板,你覺得它都能幹些啥?

車比廠紅!實力還是噱頭?刀風400真的是地平線嗎?|國造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