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是什麼樣的藥材呢?

真心小哥


柴胡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根或全草。前者則是我們在藥店常見的北柴胡,它的主產地是甘肅、河北、遼寧等地區。後者則為南柴胡,主產地是湖北、四川等地區。兩者之中,普遍認為,北柴胡優於南柴胡,同為柴胡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南柴胡的分支少,根頭的疣狀突起環紋明顯,顏色為紅棕或黑棕色,質地比較軟,容易折斷,味道比較特別有敗油氣;然而北柴胡則與其相反,它分支多,根頭的疣狀突起環紋不明顯,顏色為黑褐或淺棕色,質地稍稍比較硬,而且不易折斷。同時要切記大葉柴胡的根莖是有毒的,萬萬不可當柴胡用。

柴胡夏天的時候會開花,霜凍期採收種子。春、秋二季就可以開始採挖,然後切根為段入藥。

柴胡是家喻戶曉的一味中藥,相信當自己或身邊的親朋好友感冒時,首先想到的藥十有八九就是—小柴胡顆粒。但是有多少人能準確用這個藥呢?主藥柴胡,它歸肺、肝、膽三經。味辛、苦、微寒。具有退熱和解、疏肝解鬱、昇陽舉陷的功效。早在兩千年前我國第一部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對柴胡就有記載:“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燻。”所以能主治心腹腸胃間結氣、飲食積聚、有推陳致新、明目益精的作用。常常用於寒熱往來,也就是外邪侵犯少陽的半表半里的症。

自古很多醫家使用柴胡都頗有心得,不同的配伍體現了柴胡不同的功用。

① 柴胡搭配當歸、白芍,能疏肝解鬱,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頭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如逍遙丸、加味逍遙丸,熱盛的可以用丹梔逍遙丸。

② 柴胡搭配人參、黃芪、升麻,能升清陽之氣而舉陷,用於氣虛下陷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短氣、身體倦乏等症狀;還可以選擇補中益氣丸。

③ 柴胡搭配黃芩、半夏時,能疏解半表半里之邪,用於寒熱往來、頭暈目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症狀;中成藥可以選擇使用小柴胡顆粒。

柴胡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退熱,解熱退熱、昇陽以生柴胡為佳,疏肝用醋炙。使用柴胡者如果是陰虛火旺、肝風內動、肝陽上亢以及氣機上逆的患者切忌不可使用柴胡。

同時,柴胡的用量也頗有講究,3~6g的柴胡是有昇陽功效,6~12g的柴胡是疏肝解鬱,12g以上則可退熱。


藥師子漁


中國藥典中的介紹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中收載了柴胡這個中藥,它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和泥沙,乾燥。它呈圓柱形或長圓備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藥理作用

柴胡性微寒味辛苦,歸肝、膽、肺經,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每次使用3-10g。大葉柴胡的乾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現代研究表明,柴胡的主要活性成份為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具有鎮咳、鎮靜、退熱、抗病毒、免疫調節的作用。


如果感覺內容對您有用,請進行點贊或分享,感謝~~


點擊右上角關注~ 獲取更多醫學相關知識,讓你在醫學的道路上少走冤枉路!


執業藥師龍小妹


柴胡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和狹葉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以條粗長、鬚根少者為佳品。北柴胡產於遼寧、甘肅、河北、河南等地;南柴胡產於湖北、四川等地。春秋兩季採挖,切段曬乾備用。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退熱,疏肝解鬱,昇陽舉陷的功效。常用於寒熱往來,邪犯少陽的半表半里症,我們常用的小柴胡沖劑,就以柴胡為主藥。柴胡也有辛涼解表的功效,可用於外感發熱等疾病;對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如中藥製劑的逍遙丸以及逍遙散煎成湯劑就可治療此病。也可用來治療氣虛下陷引起的子宮脫垂,久瀉的脫肛,胃下垂等疾病,常與人參、黃芪、升麻等補氣昇陽藥配伍引用,如中藥製劑的補中益氣丸。對肝陽上亢引起的肝風內動,以及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繁殖以種子為主,夏季開始開滿黃色的小花,進入霜凍期就可以採收種子。





冰山一角落1


經現代化學分析,柴胡含有皂礆體,油酸、中性成分、揮發油、樹脂等成分,用為解熱劑有效。

中醫認為,柴胡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臨床上為治少陽證的主藥,治肝氣鬱結證要藥。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清膽截瘧的功效。適用於治①少陽熱往來,外感發熱;②肝鬱氣滯,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痛經;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胃及子宮下垂;④瘧疾寒熱。

備註:①和解熱退熱宜生用,疏肝解鬱多醋炙,升舉陽氣多用蜜炙,行血調經多用酒炙,骨蒸勞熱用鱉血炒。②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dai春華


清洩相火

柴胡苦涼,可以清熱瀉火,常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目昏障翳等症狀。

祛風除痺

本品為風藥,風為百病之長,風去則溼去。《名醫別錄》載:“除溼痺拘攣。”故有祛風除痺之功效。若症見肢體重著,肌膚頑麻,或肢節疼痛,痛處固定,陰雨則發,此乃風寒溼邪侵襲肢節,經絡,而以溼邪為甚的痺證。可選用柴胡,祛風勝溼而除痺。


文月奇


它是辛涼解表藥,它味苦,微寒,主要功效為和解退熱,蔬肝解鬱,升舉陽氣的作用。


雨後滴水


《神農本草經》,將所收錄中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柴胡為中品藥材。柴胡味苦,性平。主治腹內腸胃中有氣聚集不散,消化不良。能清除體內邪氣,鼓舞正氣。常用於少陽膽經,為和解少陽的良藥。大、小柴胡湯都是以柴胡為君藥的典型方劑。


下乾上離



用戶9507695051


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傘型柴胡及柳葉與瞿麥相似全株入藥。主治疏肝理氣 和解退熱 昇陽舉氣。其一退熱 有柴胡口服液感冒退熱效果不錯;其二 疏肝解鬱 婦科經期不調 小柴胡湯效果挺好;其三柴胡昇陽舉氣 針對子宮下垂 胃下垂 脫肛等有一定療效 昇陽舉陷湯;最後較為神奇的半表半里證 寒熱往來專用 。柴胡是中醫藥裡面比較神奇的一味中藥材,現今野生不多了,應該種植比較多些,希望藥農按標準採收,以免影響藥效。


141913鑫圭雜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