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0萬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A新跑道鞋服


1966年的70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其實從不少角度出發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有的條件能夠達到幾十個億,有的條件只能達到幾百萬。

第一,從M2角度。

廣義貨幣M2,實際上是整個社會擁有的存款總數。這個角度大家可能覺得更合理一些。畢竟現在大家有多少錢,過去有多少錢一比較就出來了。

M2一直在增長。2019年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達到了188.94萬億元,同比增長8.6%。而2018年末,廣義貨幣餘額僅僅182.67萬億。90年代中前期M2的增加速度甚至高達20%~30%。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1966年中國的M2只有566.3億元。

現在的M2是過去的3336倍。如果這麼比較,過去1966年的7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3.3億元。

第二,從GDP的角度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從這一角度比較,更有利於衡量人們的生活水平。

從GDP總量看,1966年我國GDP只有767.2億元,2018年末我國GDP總量高達90.3萬億元。52年時間,增加了1176倍。如果按這比例計算,1966年7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8.24億元。

從人均GDP比較,以美元計算。1966年人均GDP有104美元,2018年人均GDP是9780美元,人均GDP只增加了93倍。這種條件下,1966年的70萬元僅僅相當於現在的6580萬元。

第三,物價比較

這種比較的話是非常難的。因為1966年~1972年統計數據基本中斷。而且過去我們都是憑票供應。使用糧票一分錢都不用花,就可以換到糧食。一個壯勞力工人一個月分配的口糧也就40斤左右。

當然也有商品糧,據普通老百姓講述,1966年大米大約0.15元一斤,麵粉大約0.2元一斤,豬肉大約0.5元一斤,豆油這樣的植物油大約0.7元一斤。從這個角度看,基本物價跟現在相差10~20倍。過去的7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700~1400萬元。

黃金價格。1966年的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還沒有倒塌,還堅持著金本位的原則,35美元一盎司的標準。現在,黃金價格早已經有市場波動,但是也就是1300美元左右,增長了36倍左右。1966年的7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600萬元。

比較房子呢?說實話,商品房是90年代才出現的,90年代以前還是以單位分房為主,不可能買賣。更何況當時的教育也沒有學區房,所以非常難比較。但是,過去在農村建房,各種材料基本上都自己出,建都是那種土坯房,能支撐10年8年就不錯。一般來講,建一所房子200元左右。很多人工成本都可以省下,是親戚朋友來幫忙。但是現在,各種材料都要買,基本上花個20萬到50萬元才能建好。沒有一個統一的對比基礎,也不好說增長了一兩千倍,畢竟現在的人工費、材料費都不低。

綜上所述,1966年的7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700萬元到23億元都有可能。但是,即使在過去有那麼大的一筆財富,也趕不上我們普通老百姓現在的生活。


暖心人社


1966年70萬元,可是一筆鉅款了!因為當時的普通職工的工資也就是30多元,30多元就可以養活一家四五口人了,可以說當時錢是非常值錢的。下面來分析一下。

按照當時的茅臺價格來算

茅臺酒是一個能夠反映價格變化的比較好的產品,從茅臺酒的價格就可以大概看出來價格的變化了。1966年,當時茅臺的價格也就是4元一瓶,現在已經達到了1600元一瓶。當初買茅臺肯定是沒有假貨的,都是純正的茅臺酒啊。

按照茅臺酒的價格來看,現在價格已經是當初的400倍,當年的70萬可以說相當於現在的2.8億元。

按照當時的肉價來算

1966年的時候,豬肉的價格大概也就是0.6元一斤,當時大白菜什麼的也就是1分錢2分錢一斤,現在的肉價已經漲到了15元一斤,肉價漲了25倍,現在大白菜貴的時候要1塊錢一斤,漲了50倍。

當時的70萬元,按照豬肉價格來算,漲了25倍,現在相當於是1750萬元,如果是按照大白菜的漲幅來算,漲了50倍,當時的70萬元現在相當於是3500萬元。

按照工資來算

當時職工的平均工資也就是30多元,現在職工的平均工資大概在6000元左右,職工工資漲了200倍。

按照工資來算,漲了200倍,當時的7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4億元。

按照房價來算

當時1966年,北京的房價也就是200一平方,按照當時人們的工資來說,已經是天價了。現在北京房價漲到了4.63萬元一平方,也就是漲了231.5倍。如果按照房價來算,當年的70萬元,現在大概是1.62億元。


綜上所述,1966年的70萬元,真的是一筆鉅款了。如果按照肉、菜價格來算,至少相當於現在的1750萬元,如果是按照工資,或者是房價來算,那70萬就相當於現在的1.4億左右了,如果是按照茅臺酒來算,相當於想在的2.8億元。



睿思天下


1966年正值我國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時國內生產水平非常低,很多老百姓連飯都吃不起,所以對應的居民的收入也非常低,那時候要真有70萬塊錢,那絕對是非常有錢的。

至於70萬塊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對比。

第1個、與GDP總量比例

1966年我國的GDP總量只有32.13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80元。假如1966年有70萬塊錢人民幣,相當於這個錢可以佔到當時國內生產總值的2.17/10000。

而2018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90萬億,如果按照2.17/10000的比例計算,那1966年的70萬相當於現在的195.3億人民幣!

第2個、與人均GDP比例

1966年我國人均GDP只有180元人民幣,70萬塊錢就相當於當時人均GDP的3888倍。

到了2018年我國人均GDP是6.48萬人民幣,如果按照3888倍計算,那1966年的70萬就相當於現在的2.5億人民幣。

第3個、物價水平

1966年我國的物價統計暫時中斷,所以沒有一個具體的統計數據,當時市場上基本上都使用的是票,比如購買糧食要用糧票,買衣服要用布票。但從當時一些老人的回憶可以看出,1966年的時候,我國的麵粉大概是在0.185元每斤,大米大概是在0.2元每斤,羊肉大概是0.75元每斤,豬肉大概是0.95元每斤。

目前我國的大米價格大概是在三塊錢左右每斤,肉大概是在15塊錢左右,相當於現在大米的價格是1966年的15倍左右,豬肉價格相當於1966年的16倍左右。

如果把其他物價水平以及房價統計在內,那2019年的物價大概相當於1966年的20倍左右,按照這個比例,那麼1966年的70萬塊錢就相當於現在的1400萬左右。

第四、收入水平

其實在各種參考因素當中,我覺得收入水平是最能反映財富變化的一個因素。1966年我國工資水平是比較低的,以下都是1966年我國部分城市的人均收入排名情況。

從這個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除了上海和北京的人均收入比較高之外,其他城市的年人均收入基本上都是在360塊錢左右。

經過50多年的發展之後,目前我國的工資收入水平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下圖是2018年部分城市的人均收入情況。

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收入比較靠前的一些城市,人均年收入大概在5萬塊錢左右,這個收入水平相當於1966年的139倍左右。

如果從工資收入的角度去看的話,那麼1966年的70萬就相當於現在的9660萬元。

第五、投資增值

要是1966年真的有70萬,那絕對是非常富有的,經過50多年的發展之後,這70萬完全可以通過創業或者投資等其他方式讓財富實現增值,畢竟過去40多年,我國誕生了很多機會,比如在八九十年代只要有錢投資一些項目,基本上都是可以賺很多錢的。因此對於一個有能力的人來說,1966年70萬通過50多年的投資,即便從1980年開始才正式計算,經過40年的投資,如果按照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1966年的70萬發展到現在將會變成2600萬左右。

結論

綜合考量各種因素之後,我認為1966年的70萬至少值現在的5000萬左右。


貸款教授


1966年,53年前,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所有的商品還是以計劃供應為主,糧票、油票、肉票、布票,都是每人定量供應,很少有特權,買什麼東西都得有票,沒票啥都不能買,吃飯得靠糧票、買肉得有肉票。至於說錢,那也是“奢侈品”,輕易可不會去使用的!

1966年,最大的貨幣面值也就是10元而已(第三套人民幣),那是的70萬,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 1966年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為583元,每個月也就不到50元;而2018年全國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8380元,每月5698元,上漲了117.28倍。從平均工資方面來說,1966年的70萬,相當於現在8209.6萬元。

  • 1966年~2018年,銀行存款利率平均大概為5.14%(三年期,80、90年代存款利率較高)。換句話來說,1966年的70萬元,存銀行的話,現如今只有260萬元。不過,長達半個多世紀,除非你存國有五大行,否則,現如今這個存單,還在不在就不知道了!

  • 1966年國內GDP總量不過只有1888.7億元,而2018年高達90.03萬億,約476.67倍。按GDP的增長速度來看,當年的70萬,此時總價值應該有3.33億元!

  • 1966年,其實溫飽才是最大的問題,本著“吃飽不浪費”的原則,糧食定量供應,城市居民口糧平均每月15公斤、每天1斤糧食,差不多也就0.1~0.2元左右。而現如今,糧食價格為2元~3元之間,差不多上漲了20倍,按這個標準,1966年的70萬相當於現在的1400萬。


總之,1966年擁有70萬元,那是相當的有錢,但也可能是被“打劫”的對象。別忘了,1966年,文革剛開始,擁有70萬的“土豪”,不得天天要拉出去遊街啊!那個時候的70萬,不是財富,是災難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1966年與現在已經間隔53年,超過半個世紀了,整個社會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家都知道在八十年代萬元戶就是土豪的代表,更何況是80年代之前的70萬元,可以說當時有70萬元的人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在60年代我國根本沒有私有制經濟,全都是公有制經濟,單純靠領取工資,根本不可能有70萬元的儲蓄。

那麼一定要對比呢?1966年的70萬元又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以M2對比

M2即廣義的貨幣供應量,即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量。根據網上查詢到的數據顯示1966年我國的M2為566.3億元。根據2019年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數據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M2餘額182.67萬億元。以M2計算,翻了182.67萬億/566.3億≈3226倍。

因此1966年的70萬元,按照M2的供應量來說,到今天價值為:70萬*3226=22.582億。

以通過膨脹率計算

找了很久沒有找到完整版的1966年—至今的通脹率,找到覆蓋範圍最廣的為1978年-2012年的通脹率,平均通脹率大約在7%左右,不過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一般都會比實際來的低,從1966年至今的平均年通脹率最少在10%以上,保守估計,我們直接取10%就好。如果以該比率計算,那麼1966年的7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70萬元*(1+10%)^53≈1.1個億。

總結

除了上述的比較措施,還可以通過物價、工資水平等等來對比,但是無論哪種計算方式,得出的結果基本都是幾個億到十幾億的水平,不過我認為即使這些計算都是準確的,但是1966年擁有70萬元的人絕對比今天擁有幾個億的人少,畢竟在公有制經濟的體制下,我實在不信有人可以有70萬元的存款。


鯉行者


如果換算成大米的話,1966年米價基本在0.2元每斤,現在的米價平均是2元每斤左右,豬肉價格0.5元一斤,現在12左右,也就是24倍左右,那麼1966年的70萬差不多就是現在的1680萬。如果從M2來看,1966年的M2是566.3億,2018年的M2是182.67萬億,貨幣投放量增加3225倍,年均貶值率近17%,但78年以前是計劃經濟後來變成市場經濟,如果從78年算起,增加約1600倍。如果換成黃金計算的話,1966年金價35美元每盎司,2018年是1250美元左右,增長約35倍。所以按綜合物價對比,1966年70萬應相當於現在2000萬左右。


澄心淨耳問道勤行


中國各階層,各行業工資水平,以60年代至80年初期,幅度變化沒有多大。

除去高官、高職稱高技術人才,普通公務員,月工資也就40元右,普通工人才18元上下,農民就更少了。

那個年代農民掙工分,年底才分紅。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青壯年勞力每人最多全年也就掙1千多工分。生產隊效益好的話,每個工能核算1元多,這可算不了1千多元人民幣。因為10個工分才算1個工,也就1百多元。勞力少的家庭,不但分不了1分錢,還要倒欠生產隊的錢。有個名詞把這類家庭稱做“欠帳戶”,也就是說,全家人辛辛苦苦勞做一年,不但分文未掙,還要欠隊上的。

6,7十年代的70萬,那可是天文數字,一筆鉅款。

先按工薪水平比。

現在,普通工人最底月工資2500元左右。是那個年代的200倍上下,70萬X200=140000000元,也就是1億4千萬。

按當時物價水平比。

麵粉:0.15元/市斤,蔬菜:0.05分/市斤,大肉:0.3元/市斤。對比現在物價相當於100倍。70萬就是現代7千萬。

如果其它消費項目比。

小學到高中,每年學費也就是5元多。

看感冒,不起過1元。

坐火車,每千公里15元左右。

吃一桌大餐,不超過10元。

那個年代,70萬可真是一筆鉅款。


小城凡人


歷史不會重現,但是可以追溯。我認為當時70萬相當於現在1000萬左右。

1966年我國尚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以農業發展為主,現在已經是市場經濟體制,而以工業為主,工農業共同發展。所以,1966年的70萬放在現在相當於多少錢,是很難準確計算的,證據也不夠充分,但是,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一個區間預估,然後綜合判斷。

一是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用品價格進行比較。

老百姓日常生活離不開米麵糧油,那時候的大米價格在0.15元左右,麵粉價格在0.2元左右,植物油價格在0.7元左右。現在這些商品仍然是日常消費品,對比現在相同商品價格,大約升值10倍左右,當時70萬現在相當於700萬。

但是當時溫飽尚未解決,食品價格偏高,而且是定量供應,這種算法結果偏低。

二是通過工資進行進行比較。

工資是人們賴以生活的經濟來源,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平均工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966年,我上一輩人在人民公社工作,每月工資大約是37.5元,相當於現在的鄉鎮公務員水平,大約在3750左右。這樣比較大約增長了100倍,當時70萬元相當於現在7000萬。

這種方法的弊端是,那時候工資比較平均,現在工資差距比較大。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了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是82461元,相當於每月工資6871元,和當時的37.5元相比,增長了183倍,按平均工資計算的話,當時70萬相當於1.28億。

三是可以通過黃金價格比較

黃金屬硬通貨,在不同體制、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價值最具有可比性,因此通過比較黃金價格是比較有說服力的。1966年黃金價格是35美元一盎司,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2.4618,現在黃金價格是1285美元一盎司,折算下來是14.9倍,當時70萬元現在相當於1043萬元。

這個結果應該說是比較公允的水平,也就是說1966年的資金放到現在平均升值15倍左右。

結論

通過三種方法的比較看,1966年70萬元,對應現在的價值空間大約在700萬-7000萬之間,比較公允的價格應該在1000萬左右。


互金直通車


萬元戶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在民間現端倪的事物,到八十年代,“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人盡皆知了,無非就是土豪的代名詞。

我們知道,80年代初的萬元戶,大略等於現在的“百萬元戶”

既然萬元戶已經是現在的百萬元戶,70萬的話,也近乎千萬元戶了。

那為什麼萬元戶已經這麼富有呢,因為當時候的經濟發展也是有限,通貨膨脹也還沒有這麼嚴重。所以部分家庭的話,一年總收入能夠達到萬元的,已經非常少見的了。

同時,大家都會去使用他,民間資產、存款,的確迅速被稀釋。如處置不當,死守吃利,則存款的絕大部分,頃刻就化為烏有。因此很少會以存款的方式,留著。


立馬財經


十年前吧,電視上記者採訪王某某,問:這個玉琢能值多少錢?答:價值連城吧。——我當時就暈了,她手裡是兩個啊!經歷了所謂"浩劫"的,這東西你能放到哪?要是平反後送回來的,十多年你咋就有了價值連城的東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