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提到西楚霸王項羽,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身高八尺,英姿颯爽,胯下烏騅馬,手中霸王槍,勇猛指數爆表,無人能及,他曾以三萬兵馬於彭城擊敗劉邦聯軍五十六萬,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軍事神話,可與三國武力排名第一的呂布相媲美。

然而這樣一個神話般的英雄人物卻被“無賴潑皮”的劉邦所打敗,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被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所打敗。垓下一戰,項羽被劉邦五路大軍圍困,兵敗突圍後逃至烏江,最終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戰至最後一人,自刎而死,時年30歲,他的屍體也被漢軍哄搶,分割成了好幾塊。

那麼,是什麼導致不可一世的項羽兵敗自殺呢?這恐怕還要從項羽的性格養成說起了。

一、性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楚國名將項燕。項燕曾打敗李信率領的二十萬秦軍而名滿天下,後來,秦國任用老將王翦領兵六十萬攻楚,項燕傾楚國之兵進行抵禦,雙方對峙一年後,楚軍在東撤時被秦軍乘機一舉攻破,項燕戰死,不久楚國亦被滅亡。

項羽就是在這樣一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裡成長起來的。作為沒落貴族之後,項羽從小就不願意讀書寫字,“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就說他要學“萬人敵”,也就是兵法謀略,於是項梁就傳授他兵法,沒過多久,項羽就又放棄不學了。

項羽長大後,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這就使得他在諸多貴族子弟中脫穎而出,以致鋒芒畢露,“吳中子弟皆已憚”,吳中的很多貴族子弟都很敬畏他,這就為項羽日後的稱王爭霸打下了基礎。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項羽24歲時,天下形勢發生了轉變。由於秦的徭役和暴政,在秦二世胡亥時,爆發了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也於吳中起兵進行反秦。

可能從小接受秦的殘暴的教育影響,項羽對秦十分的憎恨,從後來對秦的幾次大戰中我們看出:

其一:項梁派項羽率軍攻打襄城,襄城守將堅守城池,拒不投降,項羽在攻破城以後,全部坑殺了守城軍民,

“已拔,皆阬之”

其二:項梁派項羽和劉邦共同進攻城陽,攻破城後,屠毀了縣城,“攻城陽,屠之”

其三:宋義、項羽帶兵救援趙國,宋義駐兵不前,項羽殺宋義後,大破秦軍,俘王離,降章邯,坑殺秦軍二十萬,“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其四:項羽入關後,屠毀咸陽,殺死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焚燒秦朝宮室,大火燒了三個月還沒熄滅,“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以上看來,項羽對秦的憎恨是發自骨子裡的,為了徹底震懾秦軍,項羽每下一城,對反抗的秦軍甚至是普通平民進行屠殺,還殺死投降的秦王子嬰並焚燒秦宮,殘忍之至,令人髮指。相比之下,寬厚仁和的劉邦提出的“約法三章”更顯得親民、得民心,這也是劉邦憑藉人和能最終戰勝項羽的一個重要因素。

項羽不僅痛恨暴秦,屠城坑殺,對於叛亂的諸侯國也曾坑殺。據記載,項羽稱王后,齊王田榮叛亂,項羽領兵北上打敗田榮後,燒燬齊國房屋,夷平齊國城池,坑殺齊國降卒,擄掠老弱婦女,“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

項羽更是因為謀臣韓生的一句“沐猴而冠”而將其烹殺,之後又烹死了劉邦的大臣周苛,濫用酷刑,殘忍之至。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不可一世、殘忍之至,這是建立在項羽武力值相當爆表的勇猛指數基礎上的。項羽有多勇猛?據《史記》記載,24歲,“力能扛鼎”,古代一般的鼎也在300~400公斤左右,可見項羽的氣力是相當大的。

不僅如此,項羽還創造了兩次以少勝多的軍事神話。一次是鉅鹿之戰,項羽以5萬兵力打敗了王離、章邯的40萬秦軍;另一次就是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精兵打敗了劉邦聯軍56萬人馬。

縱觀項羽一生,所向披靡、未有對手(當然這裡不包括與韓信的最後一戰),尤其自封西楚霸王后,功成名就,榮歸故里,天下聞名,這也就難免會養成其驕傲自大、不可一世的“貴族範兒”

二、寧信天命,不求苟活

楚漢戰爭共相持了四年,這也是劉邦第一次與項羽之間正面發生的戰爭,當然是勝少敗多,先是彭城之敗

,劉邦連妻兒老小都丟給了項羽;然後是滎陽再敗,劉邦混在婦女中才僥倖逃脫,接著是成皋三敗,劉邦不戰而逃。最後還是在韓信、彭越的後方襲擾下才站穩腳跟。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公元前203年八月,項羽在腹背受敵、糧草短缺的情況下,同意劉邦的勸說,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鴻溝以東為楚,和劉邦罷兵言和,史稱

“鴻溝和議”

之後,項羽領兵東撤,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撕毀和約,進攻楚軍,同時以豐厚的封賞使韓信、彭越南下,劉賈、英布北上,五路大軍共計60餘萬人馬最終將項羽圍在了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

要是擱在平常以項羽的勇猛帶兵突圍也並不是什麼難事,更何況他還有10萬的兵馬,然而此時韓信運用了強大的攻心之計,他命令漢軍中會唱楚歌的人於晚上在四周唱起了楚歌。項羽的楚軍被歌聲所感染,逃散了一大半,剩下的也都全無鬥志。

項羽聽見歌聲,以為楚地盡失,又見大勢已去,哪還有什麼雄心壯志,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的愛妃虞姬也傷感地和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唱完,拔劍自刎。虞姬的死令項羽悲痛不已,更使他覺得這是上天的安排,是天要亡他。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接下來項羽又以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是天要亡他的這一說法。項羽突圍後,迷失了方向,又陷入了一大片沼澤中,致使漢軍追上,身邊騎兵只剩下了二十八人,這是其一;項羽將騎兵分為四隊,衝鋒出去,“斬將刈旗”,殺數十百人,僅亡兩騎,更證實了是上天要滅亡他,不是他仗打的不行,這是其二

而在有機會渡過烏江時,項羽的貴族氣概立刻就迸發出來了,他終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選擇了留下,血戰至死。項羽為什麼不願渡江、不願投降,而選擇面對死亡?究其原因,我們可揣測分析如下

第一,相信天命。位置越高的人似乎越相信天命,尤其在封建社會那個時代,更是認為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在韓信強大的攻心計策下,楚軍置身於四面楚歌之中,人人思念家鄉,無心戰爭,沒有了士氣的軍隊哪還有打仗的決心和勇氣。再加上後來的迷路又被漢軍圍困等等,一系列巧合的因素影響下,更加堅定了項羽認為是上天要滅亡他的思想;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第二,虞姬之死。虞姬是項羽最疼愛的妃子,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突圍選擇了自刎而死,這是對項羽極大的打擊,勇猛之人最是重情重義,虞姬的自刎無疑澆滅了項羽不願苟活的最後一絲希望;

第三,驕傲自負。從項羽的性格來看,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征戰以來,從未有過敗績,從未遇過敵手,何曾有過今天如此慘敗的情形,因此,寧願樹立自己戰死沙場的英雄形象,也不願苟活而遭人笑話;

第四,自尊心強。當初項羽憑藉江東八千子弟兵才有了今日的輝煌,如今十萬將士僅剩二十餘人,而烏江亭長的船也只能渡項羽一人過江,丟下兄弟誓死拼命,自己隻身回去,豈是大丈夫英雄所為?況且隻身回去有何顏面面對對江東父老?是故,項羽不肯渡江

1300多年後,南宋朝廷在金的屢屢進逼下,沒有選擇抵抗到底,而是殘害主戰忠臣,一味地卑躬屈膝,割讓求和,詩人李清照寫下了《夏日絕句》,借項羽來隱喻南宋朝廷。

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再強大的人也都其致命的弱點,韓信正是抓住了項羽的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弱點,給予其致命的一擊,從此一代英雄人物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寫在最後:

垓下之戰,項羽數次將戰敗的原因歸結於老天,認為是天要亡他,而沒有從內心深處反省自己的問題。

韓信的成功正是源於對項羽性格的認知,對其用兵之道的熟悉,韓信先從項粱,又從項羽,多次對項羽獻策未被採納,深諳項羽的用兵之道和存在的弊端。垓下一戰,正是利用了項羽驕兵必敗的道理誘其進入了五路大軍的包圍圈,同時再施以四面楚歌的攻心之計,從心理上徹底打敗項羽。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項羽的失敗在於他沒有真正去了解對手,面對狡詐無賴的劉邦,他還一再遵循兄弟情義,幾次放虎歸山,欲共享天下;對於亞父范增的意見不僅不聽從,反而遠離他,自斷臂膀;對於韓信挑釁,沒有細心分析,而是貿然追擊等等,這些都是造成其最終兵敗的“貴族範兒”的毛病引起的。

“貴族範兒”是項羽在當時特定的環境因素下,通過不斷的戰爭積累而養成的人格特性。他的貴族出身、他的勇猛和膽略、他的以少勝多的戰績、他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輝煌等等都養成了他特有的“貴族範兒”,而這也是造成了他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們站在聖人的角度上去評判前人,誰知自身不會存在有短視的眼光。而我們要做得就是在扼腕嘆息的同時正視自身的優點和毛病,揚長避短,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為後來者樹立一盞指路明燈,照亮些許前進的光芒。

垓下之戰,導致項羽戰敗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養成的貴族範兒

參考文獻:《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