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喜歡看比較老的劇?

Kiss_譽


個人也有這樣的感覺,2013年的時候在暴風上看了大秦帝國之裂變這部電視劇,感覺畫質這麼差,沒看幾集就棄劇了;但到了2016年的時候,那時候對於類似的歷史劇特別感興趣,加上看了大秦帝國的其他兩部,就一口氣把之前放棄的畫質差的裂變也給看完了[捂臉]

後來想來有幾個原因:

1.個人的興趣點隨著年齡的變化會出現變化;正如:個人小時候不喜歡吃的菜、玩的遊戲、看的書……現在反而喜歡的不得了

2.愛屋及烏式的喜好慣性,正如:喜歡某個演員,而進而喜歡他演過的所有劇,喜歡某一系列的劇進而往前追溯……

3.新劇的敗落進而尋求老劇的慰藉;

4.懷舊式的獵奇心理;

5.成長的現實代溝;

6.泛小鮮肉的審美疲勞;

7.經典的窖香吸引;有些老劇就如那老酒,越沉澱越香醇




覽海成棟


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每逢寒假署假,看的最多的《西遊記》放了一遍又一遍,說實話,真的是百看不厭。還有《射鵰英雄傳》《紅樓夢》等等。我記得小的時候,那時候的農村條件差,很少有家庭能夠買的起電視機,我們一個小隊(現在叫村民小組)幾十家才有一臺電視機,每到晚上的時候,我們大人小孩都圍在電視機前,看的是津津有味。我們看的最多的就是《射鵰英雄傳》和《西遊記》。現在雖然重新拍攝了以前的老電視機,但是每次看到這些翻拍的電視機,好像總是差點什麼。感覺以前的老電視劇拍的很真實,實實在在的,感覺現在的電視機裡面虛的東西太多了,太作了,好多動作都是電腦設計的,以前的電視劇就好像是一座歷史的豐碑,無法逾越。還有一點可能就是我們喜歡看以前的老電視劇,也許是一種兒時的記憶和情懷,懷念那段美好的青蔥歲月!


荷湖岸邊


為什麼會喜歡有點年頭的影視作品?我想原因有以下幾種。

1,老的劇在創作時,經過了比較長時間的打磨。比方說87版的《紅樓夢》光拍攝就花費了3年!現在有哪個劇敢如此?

雖不能說拍攝時間長就一定代表質量好,但畢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細細拍攝,正所謂慢工出細活,也更容易出精品!而反觀現在的劇,幾十天或者幾個月就出爐了,雖然這也標誌著進入了影視劇創作產業化,但也容易出現不走心、太單調、沒誠意的情況!

2,老的劇也能看出新體會。影視劇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每個年齡段去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比方說95年的《大話西遊》,年少時看只覺得好笑好玩很無厘頭,過了幾年或者十幾年再去看,就會品出其中淡淡的憂傷,感嘆命運的捉弄,會邊哭邊笑,會更有體會。

3,刷老劇以彌補之前的遺憾。之前的一些老劇雖然很經典,但或許礙於沒時間看,或許礙於看得不全,或許礙於電視臺播放時間等等問題,再加之時間久遠,就會出現故事劇情記憶不清的情況。

比方說93版的《包青天》有236集之多,相信當初全部看完又記憶清晰的人很少很少。現如今再次刷劇,也算是彌補之前的遺憾,對老劇有更清晰的認識。

4,老劇更加乾淨!影視劇作品也是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的作品,反過來說,什麼時期的影視劇作品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生活。現如今生活發展太快,人們忙於前行,而疏於停下來回顧之前的美好。那麼就可以通過刷老劇的方式,對過去生活起到一種緬懷的效果。

比方說,在港片璀璨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些大量優秀的作品,也能反應出當時人們的生活以及對待生活時的心態。

5,受老影星、老戲骨印象。老劇中不僅有更加貼近生活的內容,同時也有明星演員們最青春靚麗的形象。現如今,時光荏苒,很多優秀的演員、戲骨離我們觀眾而去,如果想再懷緬他們,就只能通過刷老的影視劇作品這種方式了。


愚人影像館


【煙花不憶冷】其實我覺得喜歡看老劇的理由有很多啊:

第一,喜歡老戲骨。

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因為一個演員而喜歡上他所有的作品,像張嘉譯,張國立等等,對於我來說,他們就是一個時代的回憶。小時候看的封神榜,三國,射鵰都是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在這基礎上再看這些翻拍的電視劇電影,不是說他們拍的不好,而是怎麼看都沒有以前的感覺,也就看不進去了。


第二,演技浮誇。其實很不願意吐槽,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一些演員的演技真的很浮誇,很假,為了滿足視覺效果怎麼舒服怎麼來,雖然第一次看很痛快,但是基本不會看第二遍。但是很會有人喜歡看這類的,邊看邊吐槽或許也是一種樂趣。


第三,特效太假。現在影視的特效有些做的很明顯,讓觀眾直呼太假,即便放在特效不發達的30年前,做出的一些東西也比現在強上好多,觀賞性也比現在舒服。


第四,主題不好。我們看看以前的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抗日主題的獵豹,亮劍;武俠情懷的射鵰,天龍;情景劇的武林外傳,家有兒女;情感劇那五,暖春,醜娘等等主題鮮明。反觀現在的影視,是什麼主體火了拍什麼主題,穿越火了全穿越,抗日火了全抗日,重點是內容空洞,毫無亮點。


第五,要求太多。不是說演員不能吃苦,是太注重自己的形象,要求太多,把演員當成一種職業而不是愛好。抗日時期怎麼就有白白淨淨的,一點土不沾的戰士;貧苦人家怎麼就不吃雜菜,為了注重自己的形象,脫離了身份背景,時代背景,就沒有其中的韻味了。


煙花不憶冷


浮華時代多浮誇,返璞歸真意更濃。

影視劇的本意就是為了豐富公眾的業餘生活,助其思想昇華,促使社會進步,這就要求影視作品必須得與觀賞者產生共鳴。

懷舊是人的共性,只有充滿內涵的作品才能真正成為永恆的經典,這樣的作品也絕不會因為時代久遠就徹底消失在公眾的視野和記憶中。

靠毫無底線的熱炒一時走紅的影視作品,最多也就只能喧囂一時,待到惡炒熱度的餘溫完全消散,這樣的作品就會徹底淡出公眾的視野和記憶中。

一部不能留給觀者永恆記憶的作品,說明完全沒有靈魂,這樣的作品絕談不上好作品,更談不上永恆的經典。

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夠被公眾視為經典,不但要擁有內涵,更要擁有靈魂,方能與觀者產生共鳴,把精彩情節永遠鑲刻在觀者的記憶中。

例如《上海灘》,發芝版不但完美演繹出了時代背景和滄桑,還充分體現出了人性善惡和難測。而很多翻拍者以為攏聚幾個奶油小生和當紅小花或嫩模就能成功,卻不知所謂小鮮肉和當紅小花竟把記錄時代場景的鏡頭硬是給生生弄成了“白相人與站街女”的邂逅。






醫國醫民醫世界


我也喜歡看老電影,特別是港臺經典電影,像(林正英的)(周星馳)的……等等,都是百看不厭,

感覺現在的電視劇,女主要麼就是白蓮花,要麼就是聖母或者傻白甜,看到這種人設,就算要耗時間,我也寧願去刷以前看過的劇!!!還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注水,劇情拖沓的沒有耐心!!!現在的古裝劇,基本都是偶像劇,也就是說請一些沒有演技只有顏值的明星去演,這也是看不下去的一個原因!!!很多劇情更是三觀不正,帶壞青少年!!!有些古裝劇的特效,還比不上以前的!!!這都是看不下去的原因!!!以前的特效服化道,雖然比不上現在,但劇情演技紛紛吊打現在的偶像劇。


山東小蔡


物質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喜歡看老劇的並非只有題主一人,究其原因,除了“懷舊”、“個人喜好”,娛樂方式逐漸的廣泛多樣之外,還有就是現在影視劇普遍出現的硬傷問題:遍地開花、內容陳舊、無特色無亮點等等,導致很多人逐漸放棄觀看國產影視劇。


低門檻:隨著市場的放寬,影視劇的門檻越來越低,唱歌出道的愛豆們頂著一張好看的臉紛紛踏入影視劇這個大圈,萬年不變“傻白甜女主”+“霸道總裁男主”搭配收割著粉絲的錢包,重點是這樣還能有流量,導致粗製濫造的劇情瘋狂刷屏,真正能拍好戲的導演和演員被排擠在外。

(《美麗的秘密》中,愛豆轉型的宋茜飾演有幽閉恐懼症的女主在電梯裡的畫面,被吐槽很久。)


低質量:以前的影視劇但凡能上電視臺播出的,從劇情到演員,都是高門檻精質量,女演員美的驚豔而有特點,比如1987年的《紅樓夢》,裡面的角色各個對應書中角色,縱使美女成群但是絕對不會讓觀眾“臉盲”,對比現在的影視劇,一樣的濾鏡一樣的臉,實在是讓人分不清楚誰與誰;比如2001年的《上錯花轎嫁對郎》,20集的劇情包含了5對CP,劇情更是絕不注水,堪稱古裝偶像劇第一,至今我都會偶爾翻翻來看,對比現在動不動就60+的劇集,所以直接催生出了“速度播放”按鈕;再比如以前TVB港劇,《新白蛇娘子》、《東遊記》、《洗冤錄》等等,即使背景是假山、背景布,但是該走心的道具絕對不會剩,實在資金不夠我就用其他畫面代替至少絕對不膈應觀眾,對比現在的哈士奇充狼、薩摩耶當白狐,依舊修煉千年的板藍根精,實在是讓人無語。

(上錯花轎嫁對郎裡面兩個女主美的各有特色)

(紅樓夢裡面的演員也是美的各有特色,演活了書中角色)


(某電視劇裡薩摩耶充白狐)


內容陳舊:當今的翻拍劇是越來越多,搞得我都懷疑真正能寫的編劇是不是因為吃不上飯所以被迫轉行,只要是大IP都逃不過資本家的翻拍操作,例如被吐槽主角在cosplay佐助的《新尋情記》、3.3分的《新流星花園》、2.6分的《新笑傲江湖》,那些低門檻影視劇的內容千篇一律不說,為了博眼球什麼都寫的出來,什麼褲襠藏雷、炸彈包子、手撕鬼子這些低俗垃圾的劇情都能播出來,更別說那些打著恐怖片頭銜賣肉的國產垃圾電影。

(豆瓣上低分翻拍劇,全是大ip)

無特色無亮點:大多數的影視劇看了開頭就必定猜到解決,完全沒有新鮮感,導致劇情索然無味,比如永遠都是惡毒女二和傻白甜的女主,男女倒地必kiss等等,還有演技和配音,現在多數影視劇都是用配音演員配音,沒幾個能用原聲的,導致很多言情劇聽來聽去全是那幾個同樣的聲音,以至於到現在一個演員能用原聲都變成稱讚其敬業的切入點了。


我上一次追完的國產劇還是《白夜追兇》和《人民的名義》,還是希望中國的影視圈能夠早日走出這種畸形循環,早日走上正軌吧。


浮夢燈遊


老劇所表現出的親情,愛情,友情,都是小時候的味道,所思,所感。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生動形象,取之於現實,高於生活。許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打動人心,啟迪人生。



穿越千年風


這個問題要分開回答,就是分舊人喜歡看老劇和新人喜歡看老劇。

我們先做一個界定。舊人是指經歷過該劇發行的時代或受過該時代意識形態影響的人(包括家庭、學校教育);新人則是既沒有經過那個時代,也沒有受過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影響的人。

好,現在讓我們分開回答這個問題。


一、舊人喜歡看老劇:

1、舊人看老劇,本質上是對自己的救贖。

不妨回想一下我們當時看老劇時候的狀態。是不是當時都處在一個不太平順的時期,可能是工作、生活情感上有些受挫,可能是親人、朋友的受傷、離世,也可能是自己的健康狀態受威脅,或者更加直接就是找不到自我了……

人是一切過去經驗的總和,即使是每天在追求或製造新鮮事物的人,他們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基於過往的認知,爾後對未來做出預期之後的結果。

人就像一隻海豚,海豚借回聲來捕食來穿越障礙,我們則借老劇來呈現或重現自己認識或經歷的世界。

我們用老劇來平復自己的不安,減輕自己的傷痛,確認自己可能遙遙欲墜的身份……而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種救贖。

2、認為今不如古。有些人並不想救贖,不管世界是什麼樣子,都認為今不如古。他們執著的認為老的就是好的,“你看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經過了時間檢驗的東西”。聽到這個,我彷彿聽到“我就是對的,我就是比你強”。這話我說得重了些,不過我擔心不重些,就點不醒,雖然每個人都多少會這樣。


二、新人喜歡看老劇:

1、追逐美好事物。能穿越時間的層層淘汰而出現在面前,本身就證明了它自己的價值性。顯然,老劇就是那個美好的事物。

2、學習。一部劇,不管內容是什麼,說的都是,人、神和自然,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看老劇就是在瞭解他們,學習他們,當然也包括學習電影藝術。


好了,感謝您的閱讀,我是“什麼值得做”的主理,更多內容歡迎私信。


什麼值得做


可能是現在的東西已經讓你覺得與你的三觀越來越背道而馳了 現如今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 資本操控這一切 脫離真實生活的東西大行其道 為了迎合新成長起來的消費力量 有一些東西確實是文化垃圾 反觀一些早期的作品 更能觸動心裡的共鳴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