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溫泉街道志》(1991一2019)

3月24日,雲南省安寧市人民政府溫泉街道辦事處編纂《溫泉街道志》辦公室工作人員袁玉芳、李正平、段勝雄、李久林、鄺萬春,一行五人。到安寧市縣街道辦事處小石樁(今小石莊)村蔥蒙臥山,學習唐王仁求有關人文歷史。旨在於提高對王仁求碑的進一步認識。王仁求碑建於唐大周(公元698年)河東州刺使王仁求之長子云麾將軍、侍衛中郎將、總督河東州軍事兼行政長官、襲輕車都尉、封新昌縣開國子公士王善寶書丹,唐朝成都人閭丘均撰文。碑文中有武則天時代的26個自造字。標誌著中原文化傳播到西南邊疆。同時,在唐代河東州治所在華納城。(今小古城),據瞭解,崔加元家藏有唐《河東州志》、他人家懸掛木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從多亇側面反應,很有可能唐朝河東州建於今安寧市小古城一帶,介於上河東村、下河東村一線。據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王瑩、龍志雲、楊國義編纂巜珍泉志稿》載,

巜溫泉街道志》(1991一2019)

在王仁求碑留影(蘇德強攝)

巜溫泉街道志》(1991一2019)

唐河東州刺使王仁求碑 袁玉芳攝

巜溫泉街道志》(1991一2019)

丶卜窯坡山上建有塔,稱為塔山還有塔基遺址存在。否定了原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單一依據唐樊焯巜蠻書》中載,河東州在大理鳳儀論述。其實,巜蠻書》的問世,距王仁求去世之後160年。從巜鳳儀鎮志》看,也沒有這段時間的記載。大家可以從不同視角進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