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今醫院人滿為患?

別給人生留下太多遺憾


我認為有下列原因:

一、人口基數增多了,人多生病的就多。

二、人口老齡化,人老就多病,尤其是慢性病,以前70歲稱古稀,現在八、九十歲的多了去,這些人是醫院的常客。

三、醫療技術進步了,過去治不好的病,現在治療效果好了,病人生存期長了,如肺結核,以前稱癆病,死亡率高,現在治療輕鬆;很多過去不治之症的癌,現在生存期明顯延長,當慢性病管理,定期複診。

四、食品、環境汙染等,腫瘤等難治病人明顯增多,癌症變成了常見病,另外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增多,這些治不好,只能反覆到醫院複查治療。

五、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到醫院體檢的多了,有病就及時治療,不象過去:小病扛,大病見閻王。

六、醫療資源不均衡,技術力量集中在大醫院,大醫院病人多,收入也高,就能留住人材,增添高端設備,強者恆強,相反基層醫院逐步萎縮,人材流失,大醫院對生命有更多保障,人們有病就往當地最好的醫院跑,造成兩極分化。

七、城鎮化、交通方便,大量農民湧入城市,農村的交通也方便了,到城市大醫院看病變得容易了。

八、人們的經濟條件寬鬆了,醫保覆蓋面更寬了,過去看不起,不敢去大醫院的現在相對不愁了,有病都想去好醫院,考慮錢的少了。

九、不少大醫院醫療模式不太合理,如不能有效分流,病人排隊時間過長,每個窗口和流程都要排隊,如掛號、交費、檢查、取藥等,病人滯留醫院長,反覆在醫院折騰,給人病人多的感覺。

十、病人陪護過多,如一個小孩生病,全家甚至多家出動等。

十一、大醫院看病相對便宜,當地最好的醫院與普通醫院,收費差別不大,花相同的錢,哪個不想去更有保障的好醫院呢?就象我們那個小區,車那個多呀,停車那個難啊,一收費,立馬就寬鬆了。

十二、國家對醫療投入相對不足,城市發展太快,配套相適應的醫院滯後,民營醫院發展走入岐途。

十三、醫療環境差、醫生工作量大,待遇不成比例,醫患關係緊張,優秀的人材不願從醫,醫療技術進步緩慢,我國醫務人員數量雖然多,但質量不高,尤其基層醫院,先進的醫療技術都來自國外,造成病人治療效果打折扣,病情延長,病人相對增多。

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到有效改善措施,現在國家在大搞分級診療,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壟斷、鼓勵不公平競爭之嫌,兼顧各方利益,醫改的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江邊鶴


現在大家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所有的大醫院都人滿為患,甚至掛號都要提前好幾天。這在老百姓中還是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的。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可能與下面的因素有關。

第一,我國經濟的發展,全國人民的健康意識的提高,尤其體檢意識的增加,更多的疾病被早期發現,而且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所以,患病人數總體上講,一定是提高了。

第二,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使異地就醫變得越來越方便,所以全國各地到北京上海大醫院就醫的情況非常多,這是造成大醫院看病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我國老百姓對於疾病治療的認識不夠,舉個例子,闌尾炎、感冒這種病,到基層醫院就可以了,但是有好多朋友卻一定要到協和、華西這樣的醫院就診。這就使的有限的醫療資源變得更為緊張。

上面是我想到的一些原因,可能並不全面。我國正在努力推行的分級診療制度,就是為了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我想全國老百姓增加健康意識和對疾病的科學認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張之瀛大夫


這裡說的人滿為患,應該是大醫院,在很多小醫院,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別說人滿為患了,病人就是特別稀罕的存在,整個醫院裡面,醫生比病人還多!

這種資源分佈的嚴重不平衡,其實並不是一天兩天了。歸根結底,還是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沒有達到效果,大家有了病,第一反應就是去大醫院能看好,去大醫院有保障,所以大部分人都想往大醫院裡面擠。

我們曾經見過一個鄉鎮衛生院,因為實現了財政撥款,醫生們的工資可以說是旱澇保收,到月打卡就是那麼點錢,所以醫院業務不死不活,上班了就是喝茶看報紙玩手機。為啥?因為壓根兒就沒病人!

想要改善這種大醫院擠破頭,人滿為患,小醫院沒病人,醫生比病人還多的情況,應該從根本上方便病人家門口就可以看病。但是很多小醫院,社區醫院,沒有在行的醫生,也沒有常用的藥物,所以,就算是想看病,也看不成,病人還是得舟車勞頓去大醫院人山人海擠。

醫療資源的不平衡,不方便老百姓,也不方便醫生。能看病的排長隊,沒人的在那裡坐著冷板凳,只希望將來某一天,醫生和病人的需要能夠找到一個平衡,只是這一天什麼時候能到來,真的不知道。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因為社會病了!

一、病人多

跟幾十年前相比,現在的生活確實變好了,只要努力,不說大富大貴,但溫飽是可以保證的,但壓力變大了,在生活工作中,往往都身不由己,熬夜加班、吸菸提神、喝酒應酬、快餐飲食,身體和心理是一切的根本,它們受到傷害,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疾病,病人多了,醫院自然就忙了。


二、醫生少

“醫生是高薪職業”這是很多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在他們的嘴中:“醫生是既拿工資、又賺提成、還收紅包,並且一無是處只會通過儀器看病的人”,既然這樣他們為什麼不當醫生?

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經歷很多,同期朋友已經嶄露頭角時,醫生可能剛剛實習,而且醫生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逢年過節其他人陪家人吃飯聊天,醫生可能需要值班、手術,尤其是有急診的時候,往往通宵工作不能休息,大手術必須精神高度集中,下手術檯時精疲力盡是常事。

三、資源浪費

絕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和發生在自己身上,說出的話絕對不一樣,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必須小心,別管是什麼病什麼問題,必須找好醫生來看,這樣才能夠放心,而我國醫療分佈資源並不均衡,各級別的醫院醫生水平存在差距。

不管大病小病,能去大醫院的絕對不去小醫院,所以也就導致醫院人滿為患,醫療資源被浪費。

社會無法被治療,病人只會越來越多;醫患關係的惡劣,醫生會越來越少,醫生變少患者變多,就醫會越來越難,病人又會更恨醫生,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這個社會病了,病入膏肓!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這個說法不會對,大城市醫院人滿為患,百姓看病口難,農村醫院門羅雀,大醫院人滿患,主要是一些慢性病長久以來沒有根治,發展成大病,另外人們普遍認同大醫院,認大醫院設備好,那也帶來一個突出問題,大醫院醫生提成高,比如主刀醫生一次手術可提成一萬,其他人員從一千元到四千元不等,你想這些費用可是由百姓來承擔!住一次院,就得傾家蕩產,而農村小醫院由於待遇低,有點水平的都走了,久爾久之,農村看病難的難題難以解決,農村人比較窮,住院費用醫院也不敢多要,醫生開不出工資,於是到處幹私活,於是我邊的有些大夫就到處給人家掛點滴,收錢也不是很貴,我記得2012年,重感冒,打了一個雙黃連點滴就好了,才花了十五元錢!


miaomiao791


當今的醫院,無論是頂級的大醫院,還是普通的縣級醫院,全都人滿為患,這是不掙的事實!是我們的健康水平相比較以前更低了嗎?是人們的體質更多了嗎?是我們的醫療水平退步了嗎?顯然不是!那麼醫院人滿為患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該如何看待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呢?

到了醫院才發現,我的天哪,怎麼這麼多人?相信這是不少病人第一次進醫院的感觸,不生病,真的不知道原來醫院的患者這麼多,掛號要排隊,檢查要排隊,甚至住院更是要排隊!在這裡很少看到喜悅,很少看到笑容,看到的更多是焦急的等待,忐忑不安的心情表現在很多人的臉上,對醫生的期許、對健康祈求是每個人心裡的最終目的!

患者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患者的家屬、親戚、朋友!可能不僅僅是中國,世界上很多國家,看病基本都是拖家帶口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人陪著,心安,不那麼害怕!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幫著患者排隊,幫著做檢查,幫著繳費,幫著辦各種手續!醫院人滿為患,不僅僅是病人的增多,患者家屬的增多也是一大原因,尤其是以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有的家裡的小孩看病一大家子都來了!

患者多了是好事,也是壞事!

為什麼說醫院人滿為患某種程度上說是好事呢?因為這說明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而不是向以前一樣,選擇忍著,甚至自己吃點藥就行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的提升,一旦自己的身體出現什麼問題,很多人都願意選擇去醫院看一下,沒什麼問題最好,有問題也可以儘早治療!

再加上現在醫保報銷比例高,交通便捷,檢查結果很快就知道,醫院的診療效率的巨大進步,所以願意去醫院看病的患者多了起來,這是好事!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醫院人滿為患就是壞事了,那就是患病的人群的增加,疾病的種類增多,疾病更為複雜,診療難度逐步提升!我們都知道,雖然我們的醫療水平得到了巨大進步,但是新發現的疾病、致死的疾病種類等越來越多,原因是什麼呢?無外乎這麼幾種:環境汙染、食品衛生與安全、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巨大的工作壓力、疾病的變異等!想要解決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解決,不然去醫院看病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綜上所述,醫院人滿為患,沒必要太過驚恐,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為我們,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更加發達的經濟、更好的醫保政策、更適宜的環境、更健康的飲食!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多注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這樣才能減少去醫院的次數!才能逐步解決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而不是蓋更多的醫院,招聘很多的醫生!


小醫生


當今社會,藥品價格高漲,醫院人滿為患,究其原因,私以為一方面是診斷水平提高、人們更珍惜生命,另一方面是環境惡化、疾病滋生、有些醫生帶有恐嚇欺騙行為所致。

一、診斷技術水平提高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診斷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有些病過去不能及早發現,現在可以診斷出來了;而過去很多小病又都是在單位的醫療室、社區診所診治,甚至就靠身體自愈能力來修復,現在都強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再加上醫療服務的社會化發展,大病小病都往醫院跑。

二、患者珍惜生命 由於經濟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了,醫療也有了醫保保障,人們對健康長壽越來越重視,再加上很多人由於對疾病無知,便只要醫生說治療便治療。我有兩個同事,體檢時空腹血糖值都達到了8點幾,一個聽從醫生的建議打胰島素,結果幾年來便成了胰島素依賴者;而另一個採取藥食治療調理,現在已經正常。

三、環境惡化,疾病滋生 由於空氣、水質、食品均受到無窮無盡的化學產品和垃圾汙染,幾乎是吃、住、行都處於汙染的環境中,所以很多疾病呈現年輕化、爆發性的局面,如癌症、心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所以,總體上病患者多起來了。

四、有些醫生行恐嚇欺騙手段 有些醫院和醫生缺德、甚至就是假醫(如報道中的莆田系醫院),完全沒有珍愛生命、救死扶傷的意識,心裡只有錢,於是小病拖著治、大病試著治,但凡進院就上機診斷、大量開藥,更奇怪的是住院住到一定時間要出院重進、重新檢查,病人完全成了他們賺錢的工具。

其實,人體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機器”,其自身具有很強的自愈能力,我們一方面要珍惜身體,注重健康,加強鍛鍊,相信我們自身的自愈能力,小的問題不要被醫生甚至自己嚇著而應該採取自行調理;另一方面,遇到大的、嚴重性的疾病,應該及時找有德、有能的醫生治療。


WILLSON1625027


我認為現在的社會,國家政府為了扶助貧困,扶助一些該扶助的人,免醫療費用,有些醫院和一些個別人乘機而入,出現這種情況。

從醫來說,有些醫院為撈國家醫療保險金,利用不利於國家手段來招兵買馬,比如有人當醫托介紹檢查身體,住院等,盡做些撈民傷財事情來奪取國家醫療補貼。

從人們意識形態中,也有些人乘貧困戶,低保戶,免醫療人員等這個機會活動,有的是真正有病的需要治療,有的是懷疑自身體不妥也檢查住院冶療,還有醫院舉辦為民服免費檢查身體為由,撈取醫保費用。


閆鐵明


人們看病相信三甲醫院,地區市醫院,對縣醫院百姓不特信任,因為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縣醫院看病誤診多責任性不強,影起老百姓看病那怕多劃錢一次到位到三甲醫去看病,誤診少有效果,大醫院醫生醫技高醫生素質好責任性強,所以市醫院省醫院看病人特別多,縣醫院到下午看病人更少,鄉鎮衛生院老百姓純在不本相信,看個感冒去私人門診看病,鄉鎮衛生院在地方上起的作用是給高血壓糖尿病開藥,慢性病在衛生院開藥國家報了百分之七十藥費。


1236wsj


目前的醫院,尤其大醫院,患者是非常的多,經常性人滿為患,特別是每年春節過後各大醫院是人山人海,就象當年廣州的火車站似,黑鴉鴉的一片,讓人感覺醫院的生意真是火爆異常啊!這讓人難免產生了很多疑問,我們中國人這是怎麼了,身體都這麼不好,一天天的盡往醫院跑?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分析如下。

首先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後,經濟得到很大發展,醫療行業也獲得了發展,尤其經過醫療的市場化推動,大醫院獲得了大量資金,建了豪華大樓,購進了先進設備,吸引了很多的人才,醫院越建越高大上,產生了虹吸效應,好的資源全聚到這些大醫院,患者當然為了看好病,享受好的醫療條件,不管大病小病也就一窩蜂的湧入了大醫院,結果全國人民往北上廣跑,農村人很省市跑,這些大醫院於是人滿為患,出現了看病難住院難的現象。而相反小的醫院沒有錢搞建設,條件差,設備少,缺醫少藥,病人不願去。醫院也就冷冷清清的,好不淒涼!

由於大醫院患者人滿為患,大專家大教授們整天埋頭看病,做手術,治已病都治不過來,忙的團團轉,也就沒有精力,甚至沒有興趣研究治未病,對疾病的預防工作沒有能夠重視起來,只管治,不管預防,疾病也就越治越多,尤其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了,而且社會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加之空氣,水,食物的汙染,導致各種富貴病,職業病,慢性病越來越多,還有交通擁擠,生產繁忙導致的各種損傷傷害性疾病也是絡繹不絕,這些問題的防控工作如果不重視,不去研究,與之而來的疾病也就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富裕了有錢了,國家實行的醫保合療政策使國民的醫療有了很大的保障,加之人們對自己的健康有了很高的要求,不再象過去得了病就硬扛著不就醫,小病扛成大病,甚至因無力看病而放棄治療,現在條件好了有病就看,沒病也要去醫院體檢體檢,看病的積極性高了,醫院裡患者自然也就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