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收藏一輛慈禧坐過的汽車,奔馳公司想高價收回,為何被拒絕了?

靈感獵人-年輕的心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我來回答:

話說在慈禧當政期間,背鍋俠李鴻章去世了,慈禧很是痛苦了一番,比失去親夫還痛心,心想以後的鍋讓誰背呢?後來慈禧看好了袁世凱,想讓袁世凱做接鍋俠,於是開始頻頻招見袁世凱,老佛爺給袁世凱送的”秋菠”,袁世凱很是受用。



然而,誰讓我們是禮儀之邦呢,幾千年的文化薰陶,都知道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袁世凱正琢磨怎麼跟老佛爺進一步拉關係的時候,恰逢老佛爺要辦六十八大壽,袁世凱覺得,要討好老佛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於是袁世凱就捧著他的大腦袋想啊想,這次一定要買一個貴重的、新奇的、老佛爺沒見過的東東。可全天下的寶貝都在皇宮裡,老佛爺什麼沒見過呀。對了老佛爺見過中國的東西,但是外國的東西她沒見過呀,好了就買一個洋玩意,一定能討得老佛爺的歡心。



後來袁世凱忍痛放血,花了足足1萬兩銀子,買了一輛汽車送給了老佛爺。老佛爺見了這個不用馬拉就能跑的車,而且還不用吃草,只吃油的車,感到很新奇。於是老佛爺坐上去,要試一試車,司機在前排坐,老佛爺在後排坐,車開起來了,真的好拉風啊。

這時老佛爺覺得不對呵,司機在前排,搶了我的風頭,風都讓他拉去了,有失老佛爺的尊嚴。於是大家就說,要不老佛爺就坐在司機的旁邊。老佛爺還是覺著不妥,他一個下人怎麼能和我平起平坐呢?後來老佛爺讓司機跪著開車,由於跪著開車沒法踩剎車,老佛爺經歷了一場彎道超車的驚魂一夢,差點沒出事。打這以後,老佛爺也就不再惦記這個車了,於是任其閒置在紫禁城內,老佛爺覺得還是我的16抬大轎坐的更爽。



到了2008年,奔馳公司的人看到了這輛車,想要用十輛奔馳換這輛車,我方沒有同意,老佛爺用過的東西都是國寶啊,給多少錢也不能換呢;網上瘋傳,這輛車是奔馳二代;實際上這輛車是圖利亞三代,美國產的,在車身上能找到明確的標記,純手工打造,當時只生產了13輛,其中一輛就是老佛爺的這輛老爺車,而且到目前為止,是這批車中唯一還健在的一輛車。



無論如何,它承載著汽車的歷史,也承載著我們從前的故事,曾經做過的,必將留下痕跡;尊重和敬畏歷史,是我們應該做的;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國家也是如此,您說對嗎?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歡迎大家關注!!!


五色土聊歷史


慈禧太后掌管著大清朝最後的皇權,當時從西方湧進了許多新鮮玩藝,老佛爺雖然有著陳舊的封建思想,但是對一些新鮮事物依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她並不完全排斥。比如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許多關於慈禧的照片,當時照相機也是新鮮事物之一,慈禧對相機情有獨衷,常常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讓攝影師給自己拍照留念,所以慈禧留下的照片是最多的。


因此許多人常想著法討老佛爺歡心,一次慈禧過生日的時侯,袁世凱為了給老佛爺獻上與他人不一樣的禮物,煞費苦心,居然真的被他找到了當時絕無僅有的一件新鮮玩藝兒--小汽車。

據說這輛小汽車是美國的查理森利和法蘭克兄弟倆純手工打造出來的,在1901年被一位匈牙利商人通過香港運進了中國。袁世凱知道以後,輾轉找人花大價錢從商人手裡買了過來,只為博慈禧一樂,袁世凱為了討好慈禧真是用人良苦啊。

慈禧看到這輛小汽車非常高興,她自問也是見多識廣之人,但是這種新鮮玩意還真是第一次見。聽說它能一小時跑十多里地,驚訝地問“這得給它吃多少草料,才能跑這麼快啊。”當然當時也無人能為慈禧給出一個正確的解釋,只能找些別的話搪塞過去。

既然有了新汽車,總要帶慈禧出去轉轉,這時又鬧出了笑話,給慈禧開車的是一位叫孫富齡的司機,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裡,司機要坐在慈禧前面,這讓老佛爺很不開心,居然有人膽敢坐在她的前面,這太不合規矩了,大臣也覺得這樣有失皇家體面,於是便要求司機跪著給老佛爺開車。可是這樣根本沒法開車,於是袁世凱向慈禧說明了情況,沒辦法慈禧只能讓司機坐在她的前面,自己坐在了後面的駕駛室裡。

可是有一天卻出了一件大事,從此以後這輛小汽車就被關了禁閉,再也沒有被使用過,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一天孫富齡因為開心喝了一點酒,偏偏這時慈禧想坐車出去逛逛,那時對酒後駕駛也沒有什麼法律規定,孫富齡也不知深淺地開著車帶著慈禧出去了。

沒想到車子剛開出沒一會兒,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一個小太監,說實話司機的駕駛技術也就一般,駕齡也比較小,沒有遇到過這種突發情況,驚慌之下,居然把油門當剎車踩了下去,車子一下竄出去,把小太監也撞死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死個小太監不算什麼,就算他不被撞死,最後也要治他個衝撞鳳駕的死罪。關鍵是當時的車沒有安全帶,慈禧她老人家也被甩了出去,所幸沒受什麼大傷,只是一點皮外傷。這還得了,這可是天大的罪過啊,司機罪不可恕,最後也被治了罪。

袁世凱一看,自己處心積慮獻上的小汽車居然闖了這樣的大禍,覺得很沒面子。這輛小汽車慈禧肯定是死活也不會再坐了,最後被銷燬永遠關進了小黑屋,小汽車只輝煌了短短的幾天時間,但被五馬分屍了。


後來頤和園的工作人員在倉庫裡發現了這輛小汽車,把它整修一新做為古董進行展覽。奔馳公司的專家在頤和園見到了這輛汽車,曾想花重金買回去,但是關於它是否真的是奔馳公司生產的也存在著爭議,因為在它的車子上還有一串不是奔馳公司的英文標誌。而且不管怎麼說這輛汽車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所以沒有同意奔馳公司的要求。

這輛車被保存了下來,慈禧也算是中國歷史上乘坐汽車的第一人,這也證明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汽車已經進入了中國,所以它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一直被保留下來,就算是有人想買也不會賣的。(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1901年11月29日,直隸總督袁世凱想借機上位,挖空了心思,花了1萬兩銀票買了汽車,送給慈禧當做她66歲的生日禮物。


相機、電話、小火車等,慈禧是出了名的對西洋玩意特別感興趣,樂於接受新鮮事物。


看到汽車,慈禧心底樂開了花,慈禧說比當年的小火車還好呢!



我們先回顧一下老佛爺當年的小火車,再來說這輛汽車。


1888年,可坐28人的,德國製造的小火車,被李鴻章以六千銀元的極低價格買回。中國皇室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西苑鐵路便正式開通了。


這條全程1500米的鐵路於1886年正式開工建設,歷時兩年完成。鐵路共分南北兩段:南段稱紫光閣鐵路,從中海西岸儀鸞殿東側的瀛秀門外沿湖邊往北至北海大橋西南側的福華門;北段穿過福華門入北海的陽澤門,繼續沿西岸一路前行,最後到達鏡清齋。


有了這條皇家的鐵路專線和小火車,慈禧很是自在。但小火車雖然行駛起來又快又穩,可這一路上又是鳴笛,又是機車震動,又是洋人開車,還得必走專屬路線。



“這輛小汽車比當年的小火車如何呀?”慈禧問道。


慈禧摸摸這裡,看看那裡。


袁世凱疾步上前,說“汽車的好處是車身小巧,動靜小,不用鋪設專門的鐵路線,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哎呀,那真是太好了!當年的小火車我是坐膩歪了,又笨重,又蠢,只能在那一條路上跑,還會發出怪叫。”


慈禧說完,就坐上了小火車,喜滋滋地出去試駕了。



刻著“DURYEA”,翻譯過來就是“杜裡埃”的慈禧汽車,是美國汽車之父杜裡埃兄弟,自行設計並純手工製造的。


慈禧的這輛署名“杜裡埃”的美國汽車,它全身木質,就連四個車輪和車輻條也是。汽車有前後兩排座位,共容3人乘坐,包括前排司機一名,司機面前是直立突起的方向盤,檔位;後排乘客兩名,發動機在乘客座位下面。


汽車前面有兩個亮閃閃的,突出的銅製的大燈,車身四周豎起六根立柱,撐起上面的頂棚類的遮風擋雨的頂子。頂子內部是黃橙橙的藍色絲綢,四周墜著隨風搖曳的,黃橙橙的絲質的麥穗狀的穗頭。


其實,照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輛汽車簡直太簡陋了,與我們今天的電動三輪車無異,只不過多了一個車輪子。


但是在當時,起碼汽車主要的配件它都一應俱全了,已經非常超前了,特別在118年前,真是非常了不起。但是要我說,如果當時在四周再裝上擋風玻璃,那就堪稱完美了。


慈禧派人不僅培訓了專門國內的司機孫富齡,還天天出去兜風,想去哪就去哪。



一路上,慈禧常問司機:這車跑一趟吃多少草料啊?這車怎麼不累啊?這車怎麼如此穩穩當當的啊?


那天,慈禧公務纏身,沒空出去,孫富齡一高興喝了幾杯慈禧賞賜的御酒,醉醺醺的正想休息一下,太監來叫他去開車。沒辦法,醉眼迷離的孫富齡強撐著去開車。不成想,一不小心,就如同今天某些剛學會開車上路的美女駕駛員一樣,一腳錯把剎車當油門踩了下去。


嗚呼哀哉,一個太監立即葬身車輪下,一命歸西。死一個太監倒沒什麼,但老佛爺受傷了,雖然只是皮外傷,胳膊和腿都被磕破了皮,其他部位也有淤青。


驚得孫富齡是魂飛魄散,心想自己這次是玩玩了。但是全國只有他一個司機,是稀罕人物所以免死。為了讓孫富齡集中注意力,更加恭敬地給自己開車,慈禧罰他把前面的司機專座給拆去,讓他跪在方向盤前開車。



慈禧是真能作啊!更是不要命的節奏。孫富齡明白,自己如果再出一次車禍,小命肯定不保了。老佛爺太難伺候了,跪著怎麼開車?車一剎車,一晃盪,方向盤就成了他自己的致命武器,直接往身體上撞啊!簡直是自殘啊!


聰明的孫富齡於是想到了撂挑子,直接用東西把油路給堵死,車報廢了,孫富齡也解脫了。


2005年8月,與德國奔馳公司合作的北京奔馳汽車公司成立。當雙方工作人員遊覽故宮時,德方對當時正在故宮展出的慈禧汽車非常感興趣。


德國奔馳公司的總裁驚喜不已,在前後左右的仔細查看了這輛汽車之後,聲稱這是奔馳公司生產的第二代產品,提出了想購買回國的打算。並提出可以用當時的十輛精品奔馳汽車來進行交換。



我方立即拒絕了德國方的請求,因為一是此車設計雖酷似奔馳車,但是根據上面刻著的名字“DURYEA”(杜裡埃),是美國汽車,並非德國製造。二是對待文物,多少錢也不能買賣。


所以別說是德國奔馳公司出十輛精品奔馳車的條件高價收回,就是一百輛的高價估計也不行。


國家級文物是無價之寶,是老祖宗留給後代的精華,是後人學習回顧歷史的鮮活的教材,是後人研究歷史的依據,怎容買賣?


歷史漫談君


1902年慈禧65歲大壽,袁世凱花了100百萬兩銀子買了一輛洋車進獻給慈禧,慈禧令人開車去兜風,兜完風興奮的償了司機一碗酒後,又令司機繼續開。司機珍著酒性開足了碼力,很高興的直往前飄,在前行的路上發現有人,不知道司機把剎車當油門了還是怎麼的了,把人撞死了。大臣們認為這車很不安全,提議慈禧不要坐的好,而且開車的人屁股對著老佛爺,很是不能體統,慈禧也是這樣認為,就這樣車被放進了庫房。


再後來把這輛車搬進了博物館,奔馳公司聽到消息後派人來看,通過一般查看說出這車是奔馳的二代汽車,希望能高價回收,給出的價是十輛最新型的奔馳車。結果我國果斷的拒絕了,我國專家說這車的確是奔馳車,但不是奔馳公司生產的,車上刻著DURYEA,意為杜裡埃。

杜裡埃是美國汽車之父,也就是說這是美國製造,也是從美國進口的。車身由手工製造,由銅、木相結合,看起來很高貴,這種由手工製造而成的車總共只有13輛,慈禧坐過的這輛是13輛車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其歷史意義非凡,所以不可能讓奔馳公司收購。


史來快克


2005年8月8日,德國奔馳公司和北京汽車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成立北京奔馳汽車公司。合同簽好以後,雙方人員一同遊覽北京故宮。

當時慈禧的一輛“坐騎”正在故宮展出,德國奔馳公司的總裁發現這輛老爺車後驚喜不已,聲稱這是奔馳公司生產的第二代產品,提出用十輛精品奔馳汽車換回這輛老爺車。

這事驚動了上級領導,經過一番研究,中方斷然拒絕了奔馳公司總裁提出的要求,這到底為什麼呢?



首先中方人員指出,慈禧的老爺車並不是奔馳公司生產的。中方人員指著慈禧的“老爺車”標牌上的字母讓奔馳公司總裁看,只見上面刻著“DURYEA”,翻譯過來就是“杜裡埃”。

“杜裡埃”是個人名,號稱美國汽車之父,而慈禧的這輛老爺車,是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為討慈禧的歡心,用一萬白銀從美國進口的洋車,在慈禧66大壽時當做壽禮送給了慈禧。

當然這輛汽車命名為“杜裡埃”,其實並不是他本人制造的。據說是美國馬薩杜塞州的查理森利和法蘭克兄弟倆設計的並純手工製造的。

還說袁世凱是通過熟人從兄弟倆處購買的。講真它是我國第一輛進口汽車。



慈禧的這輛老爺車雖然是木質車廂,但在當時來說是罕有的奢侈品,要知道慈禧對物質追求很高,比如她的洗澡盆是鍍金的,她的收藏品是價值連城的。

親們腦補一下她的翡翠西瓜和夜明珠,不是獨一無二她還不稀罕呢!

現在看這個老爺車是有點寒酸,“棗木軸、柳木代”。發動機安置在乘客座席下面,前排是駕駛員,後排只能坐兩名乘客,最高時速每小時19公里,這和現代豪華的奔馳汽車沒法比。此一時彼一時,其實兩者之間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慈禧對袁世凱送的這份壽禮相當滿意,我們都知道慈禧喜歡四處遊覽。有了這個代步工具,她迫不及待的要出去觀光旅遊。

但是當時國內誰也沒見過這個洋玩意兒,更別提有人會駕駛了。玩不轉等於一堆廢鐵,袁世凱急忙從德國招了一位駕駛員。



慈禧高興的坐到了汽車後面,旁邊坐著李連英。當德國司機坐到前面座位時,慈禧不高興了。李連英善於察言觀色,馬上呵斥司機到後邊去。

德國司機蒙圈了,後面沒有方向盤。

此時袁世凱急忙向慈禧進行解釋,慈禧終於明白了。

最後她對袁世凱說,“以後再買汽車要買方向盤安在後面的,記住啊!”袁世凱唯唯諾諾答應著。

德國司機發動汽車,汽車一溜煙兒跑了起來。慈禧喜不自勝,高興的說,“跑這麼快得吃多少草料啊?”德國司機心中暗笑“這老孃們,真是土老帽。”




德國司機說“它不吃草,只喝油”。慈禧似懂非懂點了點頭。

從此慈禧每天要出去遛一遛,時間長了,她對洋人開車不放心,於是就培養了一箇中國司機,他的名字叫孫富齡。

自從孫富齡學會開汽車以後就代替了德國司機,孫富齡有個不良嗜好,那就是喜歡喝酒。

有一次,孫富齡喝得暈暈乎乎,正好慈禧有興致出遊,喝了酒的人都膽大。老孫開的車飛快,最高時速竟達到了25邁。

當時嚇的慈禧只喊“開慢一點,開慢一點”,老孫發酒瘋越開越快。最終躲閃不及,撞死了一個小太監,事後老孫被關了5天的禁閉,扣了一個月的薪水。



從出事以後,大臣們上書慈禧不要再坐這輛車了,說是出於對太后的安全。再加上汽車只會有人開沒人會修,毛病三天兩頭不斷,慈禧本人膩歪司機也膩歪了。最終一年後,這輛老爺車被閒置到了後宮。

說完這輛車的來歷,咱們再說說中方代表為何拒絕高價出售。

中方代表主要出於這輛車的文物價值,十輛精品奔馳汽車價值怎麼也在上千萬,但這輛老爺車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中國是泱泱大國,但是許多文物和古董都被外國人收藏,將來兒孫學歷史要到外國去考察,這是對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文明古國的嘲弄。

文物不能再生和複製,它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它的價值在於體現晚清歷史和美國汽車的製造史,在中國的文物逐漸迴歸祖國情況下,中國沒有理由再把自己的文物高價出賣,這就是我的答案。


秉燭讀春秋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故宮收藏一輛慈禧坐過的汽車,奔馳公司想高價收回,為何被拒絕了?”

這輛汽車現在就收藏在故宮的清宮后妃用品的展廳內,據說,當年德國的一名專家到我國來遊玩時,在看到了這輛古董汽車後非常興奮,認為這車是奔馳公司的早期產品,並且還願意出高價回收,然而,他的這一請求卻遭到了拒絕。這究竟是為何呢?

據說,這輛汽車是袁世凱送給慈禧太后的66歲賀禮,當時慈禧還讓的德國的司機師傅開車拉著老佛爺兜了一圈,慈禧感覺不錯。當時就問德國司機:“這車跑得這麼快,肯定得吃不少草吧!”德國司機回答說:“這車只加油,不吃草”。慈禧便點了點頭,好像明白了。

後來德國司機走後,專門為慈禧訓練了一位御用司機,開著小轎車在宮裡到處玩,但有人說,一個開車的怎麼可以和慈禧太后平起平坐,並且還坐在慈禧的前面,太不像話了。慈禧聽後覺得有道理啊,於是慈禧便下令讓司機跪著開車。不難想象跪著怎麼開車呢?司機為了保住腦袋,於是便故意將汽車鼓搗壞,慈禧從此也就不在做汽車了,就一直被擱置起來了。

德國奔馳汽車博物館裡有奔馳汽車的所有型號,唯獨沒有慈禧太后坐過的這一輛車,所以奔馳公司很想花大價錢回收。然而,這輛小汽車和德國奔馳公司其實根本就沒有關係,是1896年,由美國的一對兄弟純手工組裝而成的,全球僅有13輛,絕對的是限量版美國貨。

而且在車坐墊下還有“圖利亞”的英文字母,所以,這車不是奔馳公司生產的,說是奔馳公司早期產品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因此,奔馳汽車博物館也不可能有這款車了,自然也不會在奔馳公司早期產品的畫冊中。所以,我國自然也沒有理由將其轉讓給奔馳公司了。

更何況,這輛車已經是文物了,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它承載了歷史的記憶,意義非凡,並且也不是奔馳品牌的,所以,就算德國奔馳公司出的價再高,我國也沒有同意的理由啊!被堅決拒絕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大史官


慈禧太后坐過的汽車,時至今日,早已是一堆廢銅爛鐵,但,奔馳公司高價回收,還是被婉言拒絕了,想必有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

1.當時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

在慈禧太后67歲生日的時候,為了贏得太后的歡心,袁世凱花費了一萬銀元購買了這輛汽車。其實,用現在的眼光看,這輛汽車極其簡陋,除了汽車發動機和銅製車燈以外,其餘部件都是木頭做的,從下面的相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就連車輪也是木製品。

同時,這輛汽車的氣缸不同於現在的燃油發動機,馬力很小,時速不過20Km/h。

但是,在當時的大清朝,除了八抬大轎、十六抬大轎之外,略顯身份的就屬馬車了,所以,這輛不用人工推動、也不用馬車牽引就能自動行駛的四輪汽車,很是能夠贏得國人的口味,就連見多識廣、寶物眾多的慈禧太后看到後,也連連叫好。可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輛汽車是科技創新的產物,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事物。

2.見證了大清國的迂腐和荒唐

大清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僅嚴重阻礙了大清與世界的交流,也阻礙了大清科技創新的步伐,甚至面對新生事物,冷眼相待。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這輛小汽車不用馬拉動就可以“嗖嗖”的往前走,於是,慈禧太后驚訝道:“嘿,這車跑的真是快啊,這得吃多少草啊”?

說罷,太后就想坐上去感受一下,正當太后在車上悠哉樂哉的時候,忽然發現一個現象:車上的馬伕怎麼敢在自己前面坐著開車,這沒大沒小的,成何體統?隨即,太后命令馬伕:“你給我跪下,誰讓你坐著的,給我跪下開”。馬伕這下可懵了,跪著怎麼開?又是離合、又是油門的,萬一把控不好,豈不釀成“特大”交通事故。但是,太后開了尊口,自己又不敢不從,於是,只能跪下來開車,但是,膝蓋不像腳丫那樣靈活呀,夠不著油門和離合,所以,車子就熄火了。

好在眾人勸到:“老佛爺,您看這車太危險了,您是大清國本,為了國祚社稷,您還是坐轎子把”。慈禧太后自己也感覺這車危險係數太高,於是順勢到:“好吧,讓人把十六抬大轎抬過來”。於是,慈禧太后又改乘了自己的十六抬大轎。

那麼這輛汽車那,也就被放在了頤和園一個小角落裡,從此被封存起來,再也沒有發動過。這不僅僅是封存的汽車,更是封存了大家接待新生事物的思維意識,凸顯了大清國當權者的固步自封。

3.德國奔馳車,還是美國圖裡亞車?身世成謎!

從史料記載來看,大致可以確定兩件事情,一是這輛汽車是袁世凱送給慈禧太后的;另外一件是這輛汽車產自1896年,距今120多年。至於這輛汽車是什麼牌子的,產自哪裡?我們無從而知。但是,目前有兩種流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輛汽車產自德國,是第二代奔馳小汽車,同時,1976年的時候,有3位奔馳公司的工程師來到北京參觀,他們也一致認為這輛汽車就是第二代奔馳小汽車,於是,這3位工程師願意用10輛新奔馳去換這部“太后車”,但被委婉拒絕了。

因為,這種說法也不足為據。奔馳公司有個習慣,他們會為早期製造的產品造字畫冊,但在產品畫冊中並沒有找到這款車,同時,這輛汽車的座墊下方刻有一連串英文字母,翻譯過來也並不是“Mercedes-Benz(奔馳的英文名)”。所以,這車應該另有出處,因此,我們也就更加沒有理由讓奔馳公司回收。

第二種說法是,這輛汽車產自美國,由美國人組裝,是圖裡亞牌汽車。但是,這種說法也沒有足夠的證據,所以,眾人也不敢完全確定是不是美國圖裡亞車。

可見,這輛身份成謎的汽車,給世人留下了不小的研究難度,所以,這也是一個拒絕回收的理由。

由此可見,這輛早已腐朽得不成樣子的汽車,是多麼的不平凡,從它當時的“隆隆”聲中,我們可以傾聽到歷史的呼喚;從它車輪輾過的痕跡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變遷。它,就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歷史符號,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


以上為個人拙見,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補充,當然,也期待大家的吐槽!


讀史三悟


且不說歷史背景,先就事說事的論論奔馳公司高價回收這事,就目前收藏界的行市,慈禧太后用過的馬桶都是無價之物。


更別說是一輛極具歷史價值的小汽車,再看看奔馳公司出的籌碼,籠統的說就是10輛最貴車型的小汽車。

筆者也不怎麼懂豪車,最貴的那就先往奔馳出的邁巴赫上靠,算上關稅啥的七八百萬,十輛的話也就在七八千萬的樣子。

七八千萬就想買一件貨真價實的國寶級文物,一個雞缸杯都破億了,這麼大一物件,才給幾千萬,想想都不可能答應。

再說了文物是不允許買來的,更何況是國寶級文物,這看著是一輛名不見經傳的破車,全身木製,就連車軲轆、車輻都是,在當下根本上不了路。

萬一發生交通事故,必然是粉身碎骨,但車不可貌相,有的車存在是因為它有使用價值,但有的存在它根本就不是為了用,附著在它身上的歷史價值,那是民族瑰寶一樣的東西。

歷史文化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小小一輛車,可以讓人真真切切的看到那個時代,看到那個時代的人及它背後的故事。


這是很見晚清政治生態的一輛車,他的出現說白了就是一種巴結討好的結果,直隸總督袁世凱為獲慈禧太后扶持,花10000大洋專門從國外進口過來的。

在那個年代配置最好的的車,不僅如此,慈禧太后還真做過這輛車,而且不止一次,還出過車禍,氣的她讓司機跪著開車。

關鍵是跪著開車,握方向盤倒沒什麼問題,但如何踩剎車卻是個要親命的事情,因此伺候慈禧太后的司機,在大領導身邊慣了。

也是眼皮子活泛腦子靈光的人,這不是作死嘛,他死了不要緊,要是帶著把慈喜太后捎走,誅九族是跑不了了,因此一不做二不休,油路一堵,車壞了。

我不開,你不坐,大家都歇菜完球,這輛車背後承載的是新舊碰撞時期最高領導人的思想和眼界問題,是人們認識那段歷史的一面照妖鏡。

看得見忠奸邪惡,是少有的稀世珍品文物,不是拒絕奔馳公司回收,而是根本沒商量,國寶誰賣誰是賣國賊!


歷史三日談


慈禧十分喜歡新奇的產品,手下人自然也投其所好。在1901年慈禧過大壽,袁世凱花重金購買了一輛小汽車並作為禮品獻給了慈禧。

中國第一輛汽車的經歷

這輛汽車可以算是中國的第一輛汽車,車身全部是由手工打造,前排坐司機,後排加軟墊坐乘客。為了遮風擋雨,還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頂篷,同時還佈置上了很多裝飾品。

這車每小時最高能跑19公里,在當時算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了。

這樣新奇的玩意讓慈禧很是高興,當場就決定試駕,可是當時中國並沒有會開車的人,只能由德國司機駕駛。

但慈禧對外國人很不放心,因此下令找了一批人學習駕駛汽車,在這些學習開車的人當中,一個叫孫富齡的人脫穎而出,成了慈禧的御用司機。

不過之後因為在宮中駕車撞死了一個小太監,再加上慈禧覺得一個地位不高的奴才,竟然還能和自己同坐,這讓她覺得心中很不舒服,等到新鮮勁一過,慈禧還是坐回她的十六人抬大轎。

自此中國的第一輛汽車,就此在皇宮的倉庫裡度過了一段幽靜的歲月。


德國企業想要收購這輛有百年曆史的汽車

在建國之後,這輛有著悠久歷史的汽車被轉移到頤和園,而德國的奔馳汽車公司代表曾在1976年前來參觀過這輛汽車。

他們對這輛有著百年曆史的汽車很感興趣,而且還宣稱這輛汽車正是產自奔馳公司,是在1899年生產的第二代奔馳汽車。

之後奔馳公司對外公佈打算用十輛最新的奔馳汽車換這輛古董車,但他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我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項交易。

不過也有傳聞稱這輛汽車不是出自奔馳公司,而是美國的設計師製造。至於奔馳公司為什麼樂衷於收購這輛古董車,自然也是為了間接的打廣告。

以十輛新車換這輛古董車,不管交易成不成功都很划算,不成功也可以大肆宣傳一波奔馳的歷史,成功了還可以獲得一輛古董車。


我國之所以拒絕奔馳汽車的交易,也是因為這輛汽車對我國而言很是不同,它是我國的第一輛汽車,具有很高的歷史收藏價值,其歷史意義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東方大史


慈禧雖不是皇帝,卻行使了半個世紀的皇權。這老太婆可不敢小覷,國家大事兒整不了,揮霍起來卻首屈一指。就是權大錢多,你有何招?

據說還很新潮,樂意示範一些新奇玩意兒。很多人為了攀附權貴,想方設法的給她整一些有價無市的東西。

當時西方的很多洋玩意也流入中國,比如電話、相機啥的。那會兒的相機使用起來還會放“煙霧彈”,但是慈禧就對此非常感興趣。經常收拾的“甜甜美美”的去照相,所以她的照片存世很多。

慈禧生日的時候,袁世凱給整了個意外之喜---當時中國人都沒見過的小汽車。這車純手工打造,是美國汽車之父杜裡埃兄弟設計製作的。1901年時由一個匈牙利商人經香港引進中國來的。袁世凱得知後重金收購。



現在看來並沒有多高大上,就像個四輪電動車。連玻璃都沒有,四面漏風。車有前後兩排,空間也不大。六根立柱支撐起上面的一塊板,這就是車頂了。周圍還吊著花穗。

其實裝飾都是次要的。主要人家這是動力驅動的,不是人力車。這在當時來說已經非常高端了。

慈禧聽說這傢伙一小時能跑十好幾公里呢,驚奇地說道,這得喂多少草料呀?它跑這麼快不累嗎?別笑,說你呢。其實當時慈禧身邊兒也沒幾個懂的,懂也不敢言語呀,只得岔開話題。

慈禧問袁世凱這車跑起來也要軌道嗎?因為1888年的時候,有人給慈禧整了個小火車,還為此耗費巨資修了1500米的皇家專線。但是慈禧好像對小火車不感冒,跑起來嗷嗷直叫,動靜大,還只能在固定線路上跑。

袁世凱趕緊說,這小車兒不用軌道,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慈禧一聽,開心的說那就好,那就好。

慈禧培訓了個專職司機,但水平也是個二把刀。慈禧沒事兒就得坐著這車出去兜兜風,剛開始還鬧了個笑話。慈禧一看司機坐在自己前面,一下就不高興了。豈有此理?敢在我前頭晃盪。

不行。你讓司機到我後頭去。眾人傻眼了,那咋開車呀?袁世凱如此這般解釋了一通,慈禧才勉強同意。

同意司機在前頭,但是你坐著就是大逆不道。慈禧命令司機跪著開車,啥?跪著,難道用嘴操作嗎?又解釋了一番,車才開出去了。


有一回慈禧難得消停。司機忙裡偷閒喝了兩盅,可就在這時慈禧要用車呢。那會兒也沒啥禁止酒駕的,這二把刀司機也膽兒大,拉著慈禧就走了。

開著開著,忽然前頭躥出一個小太監。把司機嚇了一跳,忙亂中把油門當剎車踩了。撞死了小太監不說,由於慣性,慈禧也飛出去了。

好在只是皮外傷。但慈禧受了驚嚇,再也不想坐這破玩意兒了。慈禧不坐,再也沒人敢坐,於是這先進玩意兒也就擱置起來了。

直到後來,頤和園的工作人員在倉庫裡發現了這輛車。修整了一番,拿出來供人參觀。

2005年,德國的奔馳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合資公司。雙方人員去故宮遊覽,奔馳的老闆正巧看到了這輛展覽的車。他仔細端詳,越看越喜歡。他說這是奔馳公司早期出的產品,願意用現在的10輛奔馳換回這輛車。


被中方當場拒絕。首先你這不是忽悠人嗎?這明明是美國杜裡埃兄弟手工打造的,咋成你奔馳公司的早期產品了?再說這是歷史文物,它見證了慈禧那一段歷史,留於後人參觀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管多少輛奔馳都不能換,這壓根不是錢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