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書法?

遺忘的角落159940520


要看作者希望提高到何種程度,如提高到和王羲之、顏真卿之高度,可能要一生巨大的付出。如果提高到書寫流暢美觀實用,找一兩本法帖臨寫、模擬創作就行。如果要比賽全國入展,找幾本全國獲獎作品集,找到自己喜歡的,分體解構,再組裝,反覆打造一張作品,不日,就可進“國展”。如果真喜歡書法,要提高品味,建議,重新把書法史上的經典(從金文,大小篆,簡帛,摩崖,碑版等名帖全部過幾遍),最後,重點突破,多讀書思考,必有所成。


辛野人


提高書法繞不開的必由之路就是臨帖和讀帖。我曾經像猴子掰玉米似的的練習書法,結果收效甚微不說,還養成了雜亂的習氣。習氣一旦養成最難破除,對著帖寫就像帖,放下帖寫就又寫回了自己。

我從去年開始學寫小楷,汲取了寫大字多年不成的教訓,我寫小楷就只寫一家,更多時候是臨帖,很少自己發揮。結果一年下來發現與當年寫大字比,有事半功倍之效。

小楷字小,細節容易被忽視,所以我在臨寫的時候對細節就給予特別關照,因為字好不好,書藝有沒有提高最後都要落實到細節上。

利用網絡的方便,經常通過搜索引擎尋找正在學同一帖的人,借鑑他人經驗。比如,我就發現一篇關於王羲之《黃庭經》的細節分析文章,我會隔一段時間就翻出來從頭到尾認真看,看作者標出的那些圖片中的細節,以及給予的提醒等,然後晚上回家就青燈黃卷認真練。

書法是一件人書俱老的事,所以我從不著急,進步快的日子就勇猛精進,遇到徘徊不前狀態不好的時候就放一放,這樣對自己好,對書法也好。畢竟強扭的瓜不甜,強扭的書法也不甜。

這是我的一點淺見。望指教。


一真隨筆


書寫姿勢與執筆方法

一、書寫姿勢

(一)坐書姿勢

二、執筆方法

(一) 筆桿垂直

筆正,指筆桿應與紙面基本保持垂直,為的是保證中鋒行筆,具體說是筆桿垂直,便於調節八面鋒的筆鋒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運筆過程中,隨著手腕的擺動,筆桿會倒向筆鋒所指的方向,如寫橫畫時筆桿向左傾斜,寫豎畫時筆桿向前傾斜.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讓筆桿倒向運筆方向而造成“拖筆”,更不可倒向筆畫的兩邊而形成偏鋒。

(二) 指實掌虛

指實,用指尖捏筆,不能用指關節處勾筆。因指尖部分感覺靈敏,易於控制筆鋒的細微變化。手指捏筆要鬆緊適度。一般地說,所寫的字越小,筆就越要捏緊一點,大字則可鬆一些。坐書姿勢捏筆要緊一些,立書姿勢則可松一點。

掌虛,是指執筆時掌心要虛空。無名指、小指不得握於掌內。古人說,“虛可容卵“。即是說掌心要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空間,目的是便於手指及關節的靈活運動。

(三) 自然放鬆

執筆自然放鬆,指、腕、肘、肩四關節必能靈活運轉,寫起字來輕鬆自如。比如吃飯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緊,碗裡的飯菜必然夾不到嘴裡去,執筆的道理也是一樣。

如果說執筆主要靠手指的話,那麼運筆則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說,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運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懸腕、懸肘懸腕。枕肘枕腕,是說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託(一般書家是將左手枕在右腕下面),這種方式用於寫小楷。枕肘懸腕,則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懸空狀,寫中、大楷或小行書用這種方式。懸肘懸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懸空,常用於寫行、草或很大的楷書。

最後還有一個執筆部位的問題。一支毛筆,手指捏在什麼部位才是合理的呢?這沒有絕對的答案。一般的原則是:寫小字及楷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下:寫大字或行、草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上一些,這樣筆鋒運轉幅度大,筆法流轉靈活。

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種執筆法:五指法。據說系唐代書法家陸希聲所創,他以五個字分別說明五個手指在執筆時所起的作用。五個字為;擫、押、鉤、格、抵。

(擫)用來說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緊貼在筆桿左側。

(押)用來說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緊貼在筆桿右側,與拇指相對夾住筆桿。

(鉤)用來說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關節彎曲為鉤,鉤住筆管外部。

(格)用來說明無名指的作用。無名指緊貼筆桿,把中指鉤向內的筆桿擋住,防止筆桿歪斜。

(抵)說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墊託的意思,指小指墊託在無名指的下面,以增加無名指“格”的力量。

楷書基本筆畫書寫規律

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寫好字,首先就要寫好筆畫。就像蓋房子要講究材料的質量一樣,偷工減料蓋起來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寫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種不認真練習筆畫就直接寫字的學法是不符合毛筆楷書學習規律的。王羲之說:“……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充分說明了筆畫質量與字的整體美的關係。

漢字的基本筆畫共有四十餘個,可分為點(斜點、豎點、左點、撇點、提點)、線(長橫、短橫、左尖橫、懸針豎、垂露豎、短豎、長斜撇、短斜撇、短平撇、豎彎撇、豎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橫折、豎折、撇折)、鉤(橫鉤、豎提、豎鉤、斜鉤、臥鉤、豎彎鉤、豎左彎鉤)及複合筆畫(共10個,名字略)五大類,每一類筆畫的寫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規律掌握起來並不難,以下就是我在學習和教學毛筆楷書過程中總結的規律。

一、起筆規律:點、帶、轉

適用於一拓直下起筆法,之所以教這種寫法是方便學生以後學習行書

點:任何筆畫都由點起。筆桿垂直,以斜勢(45°)(缺省為這個角度,具體到不同風格楷體可作相應調整)下筆由輕到重寫出前尖後圓的杏仁點。要求下筆要輕,角度要斜,根據筆畫的粗細寫出點的長短,不可一味拉長以免給下一步帶來麻煩。

帶:是為了寫出起筆輪廓,也便於轉筆。以橫為例,杏仁點寫完後,毛筆按筆畫運筆方向(橫向右、豎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側鋒帶筆形成平形四邊形塊面,這樣做既寫出了起筆的輪廓,又便於筆鋒在其中不露痕跡地換向,保證下一步的中鋒運筆。注意:帶時毛筆不要提起,把點的頭和尾蓋住(以看不見點的頭尾為準),寫出三條直邊兩個方角。

轉:是為了調整筆鋒指向以達到中鋒運筆要求。平形四邊形塊面形成後,筆鋒不須提起,接著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時針轉動筆桿(橫、提為逆時針轉動,豎、撇為順時針轉動,捺因為下筆方向同點一致,故不須轉動),帶動筆鋒作逆時針調鋒,使原來的筆鋒指向由向左前變成向左,這時向右運筆才是橫的中鋒行筆。注意:轉筆時毛筆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轉動筆桿帶動筆鋒在紙上轉動,像蹺蹺板一樣,讓接觸紙面的筆尖和筆跟部同時向筆畫中心移動,直到筆鋒狀態符合中鋒要求為止。

以上只是以橫為例說明起筆點、帶、轉的規律,其它筆畫起筆可類推。至於橫、豎、撇、提、捺五個最基本筆畫的起筆點、帶、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二、行筆規律:中鋒鋪毫

起筆三步完成後,緊接著中鋒鋪毫行筆,在行筆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筆鋒指向與運筆方向正好相反,同時要求筆鋒始終保持在筆畫的中央,隨著手腕的運動,筆桿可以倒向筆鋒所指方向(不能往運筆方向也不能往筆畫兩邊倒,否則會造成拖鋒或偏鋒),筆桿傾倒幅度越大,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越大,筆毫克服阻力前進,寫出的筆畫自然就有力度美

三、收筆規律

行筆結束後,接下來就要收筆,收筆有兩種方法:

(一)藏鋒收筆:彈、挑、折、轉

中鋒行筆到末尾,收筆第一步是筆鋒反彈提起(越是彈性小的筆或按筆幅度大的情況,越要反彈提起),因為象橫、垂露豎或短豎以及反捺的收筆需要較輕的筆觸才能圓滿完成收筆。所以反彈提起是圓滿收筆的關鍵一步。這裡我用一個“彈”字概括反彈提起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筆鋒上挑(對橫而言)或筆鋒左挑(對豎而言),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稜角,以強調筆畫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時要用一分筆輕佻,不可用很重的筆觸。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筆鋒在“挑”之後折筆(方向與起筆點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與下一步圓轉形成的圓弧收筆構成方圓對比。注意: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筆輕折。

第四步“轉”概括的是圓轉回收,完成“折”後,手腕帶動毛筆,使筆鋒輕鬆一轉,從下方輕輕收回,整個筆畫到此圓滿結束。

垂露豎、短豎、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筆

(二)露鋒收筆:彈、傾、踢

露鋒收筆是要寫出筆鋒。與藏鋒收筆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彈提起(此步也稱“彈”),不過這種反彈提起是反覆且連續進行,運筆一次比一次輕,直到寫出筆鋒為止。伴隨著反覆多次反彈提起,為使筆毫能漸漸收攏,筆桿必須向筆鋒所指方向傾斜,(此步謂“傾”),最後一步筆尖快速從紙面踢出,形成筆鋒(此步謂“踢”)。基本筆畫中如懸針豎、撇、捺、提及鉤的收筆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筆鋒,起筆時轉筆就要到位,只有轉筆到位,才能在收鋒時將筆鋒寫到筆畫的中心線上,從而產生美的外觀

四、折的兩種書寫規律

1、起筆折法—— 彈、挑、點、帶、轉

此種方法即還原法,特別適合寫豎折、撇折以及豎提,就是將折筆看成兩個線類筆畫的連接,如橫折可看成橫和豎的連接(豎折可看成豎和橫的連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橫的連接,即上筆的收筆步驟接著下筆的起筆步驟),橫折即可寫成橫的收筆(保留“彈”和“挑”,去掉“折”和“轉”)接著豎的起筆(“點、帶、轉”),豎折、撇折可以此類推(見圖3 —6)。


要想使折筆具有康有為所說“凝整沉著”的效果,還須注意折筆角度要在直角以內。


2、三角形法 —— 彈、挑、折、折、轉

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後三步折、折、轉鉤出三角形的輪廓,再調整筆鋒運筆。特別適合寫橫折、橫鉤、

豎鉤,也特別適合初學者使用。(見圖3 —7)。


五、折鉤的書寫規律

折鉤(橫鉤、豎提、豎鉤)的書寫規律與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彈、挑、折、折、轉”五個步驟書寫,不過豎鉤應按“彈、折、折、轉”四個步驟書寫更合理,因為如果豎鉤也寫出同豎提一樣的“腳後跟”,其效果必然難看而且拖沓累贅。豎提更適合用彈、挑、點、帶、轉法書寫。(見圖3 —8)。

六、弧鉤的書寫規律 —— 彈、弧、折、轉

弧鉤(斜鉤、臥鉤、豎彎鉤、豎左彎鉤)的寫法同折鉤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書寫,鉤的背部多出一個拐角,因而特別難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鉤的“挑、折”兩步,這樣,寫出的弧鉤才

有美感。弧鉤的書寫規律可以用“彈、弧、折、轉”四字概括(見圖3—9)。


附: 楷書筆畫書寫示範及用法

七、點的書寫規律—— 線(線型筆畫)的濃縮

楷書的基本點有五個:

斜點——反捺的濃縮

豎點——垂露豎的濃縮

左點——右短豎的濃縮

撇點——短斜撇的濃縮

提點——提的濃縮

這些點是這五個對應筆畫的縮寫——去中間行筆,接兩頭起筆和收筆.



難寫筆畫的技巧點撥1

一、長橫 除了按起、行、收筆的一般規律書寫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拱形造型。左半段略向上 傾斜,與水平線的夾角在5 °左右,右半段在行筆剛過左半段及時壓平,收筆時自然有拱形造型。2、中段略細。行筆時筆鋒略提,筆畫自然變細,但不可太細,否則成為“蜂腰”橫病筆。3、收筆上方下圓。收筆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橫神采頓生;最後“轉”一定要圓,與方角形成對比,即和諧又有變化。

二、左尖橫 1、起筆寫點要水平左要尖。筆鋒調好後沿水平方向由輕到重順鋒而下(手指執筆的輕重感要敏銳),略拉長形成左尖右圓的杏仁點。2、收筆仰勢上抬。反彈轉換筆鋒提起後,提鋒由下邊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摺與起筆下邊保持平行,最後從上邊收鋒。3、筆畫左低右高。與長橫略斜帶筆相同,帶筆後保持斜向直接行筆(由於平點起筆筆鋒指向已達到橫的中鋒運筆要求,故省略轉筆調鋒這一步而直接行筆),收筆後必然左低右高。



三、懸針豎 1、收鋒要在正中。收筆完成時,筆鋒要在筆畫的中軸線上,這就要求起筆轉筆時要到位,保證筆鋒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筆畫正中央。2、筆畫要飽滿。鋪毫行筆要寫到整個筆畫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筆收鋒。3、收鋒動作小。反彈轉換動作幅度要小,寫出的筆畫才能精緻利索。

四、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決於帶筆方向,所以點之後要向左平緩帶筆,而不是斜下帶筆。2、轉筆變大。隨之而來的是轉筆幅度加大,筆鋒由向左前轉為向右,寫成的撇自然是較平的(不需要絕對水平)。

五、豎彎撇 1、轉彎幅度大。由起筆的垂直向下到收筆的水平向左,靠腕的靈活轉動控制筆鋒轉彎。2、鋒向要跟蹤。由於轉彎幅度大,所以轉彎時筆鋒指向也要用手指順時針捻動筆桿跟蹤調節。否則寫撇拐彎時筆畫變粗而不協調。3、手腕轉動和手指捻動要同步進行。

六、斜捺 1、捺腳拐彎處下方上圓。此處用長橫起筆的帶、轉法,即換向時保持原來的按筆力度水平向右帶筆,形成下方上圓的效果。2、捺腳即飽滿又鋒正。剛才講的換向帶筆也是達到飽滿的關鍵一步,接著逆時針轉筆調鋒繼而中鋒收筆,寫出的筆畫自然神完氣足,給人以美感。

七、平捺 1、起筆用橫的點帶法。注意不要粗、長、斜,應略細、短、平。2、第二段下坡要長要緩勿陡。3、捺腳稍長上邊沿要平。

筆畫書寫視頻


難寫筆畫的技巧點撥2

八、豎鉤 1、鉤要平。出鉤上邊沿勿要左上斜,應稍平。2、不要挑。反彈提起後筆鋒不要右下挑,以免出現難看的腳後跟。

九、臥鉤 1、出鉤前要上抬。否則雷同於斜鉤,且容易將鉤寫得大而空,使點的位置不好安排。2、鉤要長。鉤寫長並同起筆保持平行,這樣鉤很緊湊,也顯得小巧。3、鉤之拐角要突出。鉤之拐角不突出則無神采,其它弧鉤拐角也要突出。

十、豎左彎鉤 寧駝背勿彎腰。起筆右下行急轉左下行,轉彎處方圓並用,猶如駝背,但不彎腰,無傷大雅。如寫成半圓形,猶如彎腰,則有疲軟無力之感。

十一、橫折鉤 1、橫細折粗。橫要提筆寫,折要按筆寫,不可橫粗折細或橫折粗細相等。2、鉤要弧鉤。出鉤前先畫弧,即用豎左彎鉤的寫法。不要寫成折鉤或帶後跟的鉤。3、要有變化。橫折鉤可根據不同的字寫成長短不同的變化。如“同”、“四”、“句”三字對鉤的橫折長短要求就不同,要靈活處理,切勿千篇一律。

十二、橫折折撇 由橫折和撇折加撇組成。橫折折鉤折法與此相同。

十三、豎折折鉤 由豎折和橫折鉤組成,注意橫還要細,而且橫折之折可寫圓折。

十四、左點 起筆用垂點法。即垂直下筆由輕到重寫點,之後向下(略向左偏)帶筆,收筆與垂露豎相同。如從背面橫著看,它變成了左尖橫,說明它與左尖橫的書寫規律是相通的。

筆畫書寫視頻



組合點的用法及寫法

1、兩點水:用作左偏旁。上為斜點,下為提點。這個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邊沿要垂直對齊。以避免提點過長佔用右偏旁的空間。

2、三點水:用作左偏旁。在兩點水之間再加一個斜點,這個點應靠近第一點並呈斜對齊,便於提點收筆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區,以保證右邊沿垂直對齊,道理同上。


組合點的用法及寫法


1、兩點水:用作左偏旁。上為斜點,下為提點。這個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邊沿要垂直對齊。以避免提點過長佔用右偏旁的空間。

2、三點水:用作左偏旁。在兩點水之間再加一個斜點,這個點應靠近第一點並呈斜對齊,便於提點收筆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區,以保證右邊沿垂直對齊,道理同上。

5、相背點:用作字底。左為撇點,右為斜點,起筆平齊,是為保證上邊沿整齊。

6、隔三點:用作字頭。在相向點中間插入一個豎點,筆順是先中間,後兩邊。

7、四點底:用作字底。按對稱輻射分佈原理寫,左邊兩點為左點,右邊兩點為斜點,中間兩點要稍小而垂,兩邊兩點應稍長而斜,上邊沿要整齊。

8、向心四點:用在字的兩邊。左為兩點水,右為撇點和斜點。右下部斜點稍大。

筆畫接筆規律

(一)、相接法

1、實接法:一筆畫起筆或收筆被另一筆畫所掩蓋。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頭一樣,要把兩根木頭接得嚴絲合縫,牢固無比,做成的傢俱才結實耐用。

2、虛接法:一筆畫起筆或收筆的筆鋒與另一筆畫相搭。寫出來的效果有空靈之感。這一方法為相接法中的重點技巧,因為絕大多數習字者都不善於運用此法來表達書法的較高層次的美。掌握這一方法必須要掌握筆畫的尖鋒輕起和露鋒收筆兩種技巧。

3、相交法:兩筆畫相互穿插交叉。這一方法較為簡單。不需專門練習。

(二)、相離法

兩筆畫相互分離,但筆斷意連。很多人只注意筆斷,忽視了意連。殊不知沒有意連的筆斷是一盤散沙,寫出的字沒有凝聚力,缺乏整體感。這一方法需要在書寫時做到意在筆先,一氣呵成,切忌邊寫邊想,猶豫遲疑。

虛接法書寫示範


粗細平衡規律

(一)密細疏粗。筆畫多的字為了能寫在格子正中且不擁擠,就要將筆畫寫細些;相反,筆畫少的字雖然很容易寫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寫細就會有寒儉之感,所以要寫粗。

(二)長細短粗。初學者寫字遇到長短筆畫時總是忽略這一規律。不是長短一樣粗細,就是短細長粗,這樣寫不符合視覺平衡原理,長筆畫相對於短筆畫來說,其視覺張力大,即它比短筆畫顯眼,只有將其寫得比短筆畫細,才能讓短筆畫也較顯眼,從而取得視覺平衡。

(三)橫細豎粗。這可用建築學中的道理來解釋,橫相當於房梁,豎相當於頂樑柱。如果頂樑柱細了,而房梁很粗,會給人以不安穩的感覺,只有將頂樑柱加粗,房梁變細,才有安穩的感覺。

(四)左細右粗。這是對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豎而言的,因為這樣寫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習慣。

重畫變異規律

(一)重橫變異規律:一字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橫時,要寫出起筆的平斜點、收筆的俯仰及長短粗細之變化;

(二)重捺變異規律:一字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捺時,除主筆寫成斜捺外,其餘皆寫成反捺,因為這樣寫才能突出主題筆畫,使整個字主次分明。古人講的“字無兩捺”就是這個道理。

(三)重摺變異規律:一筆畫或一個字中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折時,應寫出方圓之變化,這樣才能破除單調,剛柔相濟。如橫折折撇、橫折折鉤、豎折折鉤以及“馬”之類的字。

(四)重鉤變異規律:一字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鉤時(相同方向的鉤),要寫出鉤的藏露、大小之變化;

楷書入門教材2

主筆優先規律

很多初學者為什麼在寫楷書時,把字寫得四平八穩,老氣橫秋?因為不懂得這一重要規律,所以寫楷時猶如布算。要想把楷書寫得有生氣,耐人尋味,掌握這個規律是主要途徑。

主筆即字中的主題筆畫,一個字只有一個主題筆畫,其他筆畫皆為從屬筆畫。從屬筆畫應讓位於主筆,不可喧賓奪主、搶佔空間,只能烘雲托月,以突出主筆。相對從屬筆畫而言,主筆佔的空間要大一些。所以寫主筆時應張揚放開,寫從筆時應抑制收縮。這就是主筆優先規律。基本筆畫中作主筆的有長橫、懸針豎、斜捺、橫鉤、豎鉤、斜鉤、橫折鉤、橫折斜鉤、豎彎鉤、豎折折鉤等。

以長橫為主筆的組合

心正則筆正,筆決記心中。

下筆不離點,轉折貴圓露。

有垂還欲收,勾劃忌平庸。

左垂宜豎露,右直利懸針。

捺似金刀勢,撇如犀角形。

橫行鋒務斂,結構氣欲清。

毫髮不鬆懈,佈局巧用心。

疏密必相間,遲速便能通。

輕重相扶持,正偏顧盼情。

濃淡相映易,向背必適中。

虛實必兼顧,起伏延綿陳。

縱橫穿插勢,吞讓有分寸。

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尊。

神形能兼備,飄逸瀟灑容。

日日不歇筆,不懈功竟成。


楷書口訣

楷書稱正楷 起筆多藏鋒

學書必先行 行筆用中鋒

筆畫形態穩 回鋒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結構講造型

結構搭配勻 多臨古人帖

章法要講究 用筆講技巧

筆筆得到位 楷書要寫好

清朗必整齊 重在用腕上

行書口訣
行楷書寫要流暢 主筆沉著是關鍵

快寫簡化是特徵 連筆輕細不可粗

伸縮性大變體多 用筆最好是長鋒

執筆用筆如草書 使墨必須調溼潤

執筆必須懸起肘 全篇排頭是標準

靈活多變才自如 一氣呵成要貫通

隸書口訣

方勁古拙 如龜如鱉

蠶頭雁尾 筆必三折

雁不雙飛 蠶無二色

點畫俯仰 左挑右磔

重濁輕清 斬釘截鐵



魏碑口訣

魄力雄強 精神飛動

氣象渾穆 興趣酣足

筆法跳躍 骨血潤達

點畫峻厚 結構天成

意態飄逸 血肉豐美


草書要決

草書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貫通 有氣有神是精品


狂草要決

狂草如激電湍流 字字如驚蛇出洞

點線變化多姿美 疏密虛實心有數

氣勢磅礴態萬千 結構布白心暢意


聽人笑語


摹,臨,默寫。日積月累的練習筆畫,熟記間架結構。練字書法沒有捷徑,過程都要有的。祝君早日練成哦。



遠黛依依


書法學習是一生的追求。你已經寫了三年,說明您有喜歡書法的愛好及堅持的信心,這很好,但書法有法,需要去遵循一定的書法法則進行有計劃的練習,才會更好的進步。從以下幾點與您探討,希望對您有幫助。

您 現實 存在的問題:

一、首先您堅持了三年,恆心可嘉。練過書法之人都知道,書法的進步是階段性的,有時是真的感覺寫不下去,失去信心的,有時也會自問繼續下去的理由是什麼,在寫不下去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霍然開朗,有如黎明前的黑暗。您之所以堅持下來,這恐怕和您內心喜歡書法,對書法這門藝術有審美追求。

二、沒有提高。可能是方法上及練習安排上的問題。比如您是每日練習,還是斷續性的練習,如果是斷續的練習,時間上指定會拉長,書法最忌一曝十寒。再者您的練習量是多少;您讀帖嗎,臨帖的精度如何,這些都是影響進步的因素。要善於找到原因。

給您幾點建議:

一、一次不要臨的太多,重點要把字帖的前一兩頁吃透,對每個字的筆法,結構精研細臨,心情浮躁時候就暫時不寫,心靜時候有助於您沉心觀察及體味。先求形似,再求神似,讀帖及多體味琢磨有助於神似。

二、背臨。對字結構筆法熟悉了,就試著背臨出來,背臨後要對比原帖,找出不足並持續反覆這個過程。直到自己滿意,如此可繼續進行下一節練習。

三、選用順手的毛筆。選一枝自己喜歡,用起來稱心的筆也很關鍵。不要一枝筆寫到底,經常換換筆,調節下使用興趣,紙張也可以選用不同紙張進行嘗試,有助於促進興趣。

四、多讀讀有關書法方面的文章,多瞭解書法歷史及有關書家,掌握更多書法知識。提高書法的藝術審美。

以上 幾點粗淺認識,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書藝進步。





人石峰


想要提高書法水平

第一:剋制自己的書寫習慣。

第二:培養好的書寫習慣。

我們讀帖,臨帖,創作時的意在筆先,說的就是這兩點。

董其昌謂之“不信筆”

如果臨帖之後,寫出的字沒有規矩,還是按照自己“想當然”的寫法寫出來,就是“信筆”,這樣的人臨帖臨三十年五十年,也不會有成效。

自己下意識的用筆動作,都是不規矩的,一樣要培養古人的用筆規律,這樣才能說“寫的對”。

注意,這才僅僅是寫的“對”,不是水平高。

即便你筆下,下意識寫出來的筆法和古人分毫不差,沒有筆病,結構準確,也不能說寫的好。因為寫成這樣只能算“字匠”。




點墨書畫苑書法推廣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藝術,字也是有靈魂的,這要書法家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才能表示的出來。如何提高自己書法呢,首先你必須你先選適合自己喜歡的字形,如顏真卿或者歐陽詢,等……然後選擇喜歡的書法家的字臨貼,在臨貼前你需要先觀察字的形態,筆劃,結構,能有鑑賞能力提高書法是有很多的幫助,再一個是要勤加練習,多寫,你才行熟悉掌控毛筆的使用,書法的字結構非常重要,需要你多瞭解中華文字的結構規律也是一個加快提高書法的途徑。



用戶筆畫墨軒


學習書法基礎知識,瞭解書法原理、書法美學和字外功,掌握書法屬性特徵,熟悉書寫技法和藝術手法,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正規系統的訓練,如圖: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個人感覺,一個人的書法水平,本質上講不是因為練的有多少,寫了多少貼,臨了多少年,重要的是認知水平有沒有提高。

所謂的認知水平,即對書法的鑑賞能力。當個人的認知升級後,即自己的鑑賞能力提高後,書法水平也自然相應的提高了。即便是你沒有可以勤學苦練,可是不自覺地過程中,由於你眼界和境界的提升、你的眼光的提升、標準的提高,在新的高度上自然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每個人的用功程度不同,悟性不同,理解不同,提高書法水平速度不盡相同,但任何一門技藝的掌握,都是汗水加悟性得來的。

要寫好字,大多遵循兩個規則:對內循序漸進,勤學苦練;對外虛心求教,多看多悟。

書法是一門理論與動手技能都必須過硬的學問;

筆劃功夫不可荒廢!一字一劃按部就班,書法當作修身養性功夫來練習,功成名就自有時日。

從一個人學習書法的過程來看,書法提升就是要不斷增強運筆、意念、字外三種功夫:一是 運筆功夫。學習書法掌握毛筆時的手從顫抖到不顫抖、運筆時的手和胳膊從不穩健到穩健、毛筆從不聽使喚到聽使喚、這就是運筆功夫,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功夫,強化它主要靠臨帖,臨帖的次數和時間越長功夫就越深。運筆時的手和胳膊穩健了、毛筆聽使喚和運用自如的時候就有了運筆功夫。因此,學習書法要能靜下心來、按捺住性子認真臨帖。

二是 意念功夫。書法的意念功夫主要通過讀帖強化。默看碑帖不是簡單的視覺作用,而是通過視覺與大腦對所臨之帖的筆畫、結體及形與神的特徵進行琢磨和理解。用視覺並經過大腦的琢磨和理解,大腦對所臨之帖的筆畫、結體和形與神的特徵的意識和看法就不是淺薄的、表象的,而是由淺入深,形成深刻的影像,長此以往便有了意念功夫。當有了一定的運筆功夫,便能起到增強悟性及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 字外功夫。書法是一門綜合藝術,不僅技巧性很強,能給人以外在的藝術美感,而且包容書家自身的思想道德、氣質、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素養。無論臨習哪一種碑帖,之所以能夠形成多多少少與前人碑帖不同的風格,就是因為這一書風不僅蘊含有前人的書法藝術特色,而且包含有臨帖者的綜合素養。因此,學習書法就要在循序漸進地苦練運筆功夫和意念功夫的同時,不斷強化思想道德和文化藝術方面的休養。

學書法也許不追求功成名就,但是如果能夠早一點寫一手好字,也不是壞事。

選擇一種你想提升的字體,要提升務必要專精於一種字體,切不可幾種字體交換學習,這樣很容易弄混的。選擇一兩本好的字帖,按照字帖學習。還有就是要經常去向老師請教,讓老師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樣能夠很好的提升你自己。平時呢,要儘量參加一些關於書法的比賽或者培訓,也是個提升自己的好方法。

當然了,說什麼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己堅持去學習肯定能有收穫,要定時定量的去練習。





禪心無墨


學習書法,首先一開始剛開始需要有人指點,瞭解書法的材料,學習握筆方法,可以考慮報學習班進行基礎的學習。

其次是臨碑帖,臨之前先看,觀察字的形態、結構、筆劃,在心中留下一個形象,然後再下筆,這個過程是奠定你書法基礎的關鍵階段。

觀看展覽或書法集,鑑賞優秀的書法作品,觀察其用筆、結構,及章法,也可以觀看書法教程視頻,可以邊看邊思考,記住要訣,然後加以練習。

有機會可以請教書法大師,讓師傅進行書法指導,並要求大師提出寶貴意見。

可以多參加一些書法大賽,提高見識,同時也促進個人書法水平發展。

觀看、揣摩、總結,有時候比單純的寫進步得更快,寧願眼高手低也不願眼低手高,當然,還有就是少不了勤奮聯繫,有必要時還要背碑貼裡的字,這樣進步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