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沒有味道又難消化又不能充飢,為什麼古人會“種菜”?

lierenhuichang


…不如說觀音土又難吃,吃多還會死,為什麼古代饑荒年月還有人為了一點觀音土拳腳相向?

味道是第三位的,人類進食的本質是補充能量,排第二的是果腹感,滿足這兩樣了才會去考慮味道!

青菜當然也是有營養的,泛指的青菜是指所有的綠葉類蔬菜,其中有些營養還很豐富,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綠葉菜通常都含有豐富的植物纖維,這是一種能夠被排洩出去同時能提供飽腹感的食物,能做到這些同時味道還不錯,就是“美食”了!


越馬長弓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說個搞笑的事情!

薩沙第一次出國,去的就是俄羅斯。

當時那裡中國人還很少,去了以後只能吃俄國佬的飲食。

說真的,非常不適應。

薩沙是南京人,我們這裡飲食基本就是:一碗米飯,幾個蔬菜(可能是蔬菜炒肉)。

總之,每頓飯基本都是這樣,很少有沒有蔬菜單純是肉的一頓飯。

然而,俄羅斯飲食以肉奶為主,偶爾有一些蔬菜都是搭配的。當然,俄國人也有生蔬菜色拉,但蔬菜種類很少,吃來吃去就是哪幾種。

當時吃了幾個月,虛火上升,牙齦疼痛,鼻孔有時候還會出血,腸胃也很不適應,經常腹瀉。

這就是吃慣了蔬菜的人,突然該吃肉的下場。

一篇報道也表示中國在2012年的蔬菜產量達到了5.74億噸。而且這些菜幾乎都是中國人自己吃掉的,出口只有640萬噸(source: 中國穩居世界蔬菜和水果生產頭把交椅)如果佔世界20%人口的中國人,吃掉了50%的蔬菜,而世界其他80%的人口吃掉剩下的50%,那麼中國人均蔬菜消費量就是世界其他國民平均的4倍。

中國人就是吃菜的民族。

一種說法是,中國人古代很少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就是同吃肉少吃蔬菜多有干係。

自然,中國人古代身材不高,不太強壯,這也同吃肉奶,尤其是奶 少有關係。

至於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吃蔬菜,沒有統一的說法。

薩沙說說自己的觀點:

第一,古代難以吃到肉。

很多人認為古代蒙古人天天吃烤肉,吃羊吃牛。

其實古代蒙古人根本很少殺牛殺羊,他們吃的肉五花八門,很多都是草原老鼠、兔子、狐狸這種,同時用動物皮毛和漢人換糧食。

主要是養牛羊很困難,非到萬不得已不會吃的。

養養牛的蒙古人尚且如此,何談漢人。

當時漢人連糧食都吃不飽,談不上吃肉,副食也就只能選擇適合種植的蔬菜。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飲食習慣。

第二,瓜菜代。

什麼叫做瓜菜代,就是主食不足的時候,採用蔬菜瓜果代替。

三年饑荒時候,很多機關自己在院子裡面種植蔬菜、菜瓜之類。

這玩意水煮後吃下去,可以勉強充飢,可見減少吃主食的量。

古人糧食產量不高,家裡人口多,採用瓜菜代也是正常的現象。

第三,吃不到水果。

今天的研究認為,如果單純吃主食和肉,人會缺乏維生素,很容易生病。

古代蒙古人即便沒有戰死,一般只能活到三四十歲,就是這個原因了。

但經過研究,水果的重要性其實比蔬菜要大,人的飲食中必須多吃水果。

但中國古代水果可是奢侈品,貧窮人家不容易吃到。

《水滸》裡面幫助武大郎捉姦的鄆哥,就是賣梨子的小販,在當年賣水果還是比較賺錢的,因為不容易搞到。


宋江他們吃高檔酒席時,先要先擺果盤,這就是酒席檔次比較高的意思。

但普通人吃不到什麼水果,身體又需要水果的營養,也就只能用蔬菜代替。

畢竟水果蔬菜很多維生素比較接近,總比完全不吃要好。


薩沙


趣談史間奇事,曉悟歷朝真理!

青菜的確沒有味道,而且消化不了,但是青菜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好處,那就是產量高,而且味道並不是難以下嚥。

事件回顧

在古代尤其是在人類尚未開化的時候,想要獲取食物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經常能夠見到各種紀錄片裡面數十個人圍住一隻老虎團團打轉,覺得這樣的狩獵方式非常的原始,而且非常的有樂趣,可是有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視,那就是狩獵一頭大型動物往往會損失幾人甚至數十人。

因為在遠古時期根本沒有如此發達的醫療技術,哪怕是被動物咬破一點皮,或者說刮破一點,就還有可能因為某種疾病感染而導致死亡,所以古代的人均壽命很低,是有著一定的理論現實依據的。

對於古代的人來說,在沒有辦法去捕獲大型野生動物的時候,只能儘可能多的吃一些野草、樹皮等賴以充飢的食物。儘管難以下嚥,甚至還非常的拉嗓子,可是好死不如賴活著,能活一天是一天。

在這個時候,如果某種植物能夠大量的繁殖、批量的生長,並且短時間之內解決人類的口食之慾的話,就會廣泛的流傳起來,而我們的青菜,以及其他地區的玉米、小麥、馬鈴薯、土豆等食物,絕大多數都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人為種植的。

而青菜作為一種食物流傳下來並且伴隨著封建王朝的發展,調料的突飛猛進使得青菜在使用的過程中也並不是那樣的難以下嚥,慢慢的也就更加流行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接下來我們需要講到的是食物鏈的發展與反發展。

我們會發現某個物種會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比如說藏羚羊儘管是食草動物,可是跑得飛快,在正常具有警惕性的情況下,能夠在0.=2秒之內完成180度轉彎,而這些技術是獵豹、老虎等吃肉食性動物很難掌握的。藏羚羊正是憑藉著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巧妙走位,躲過了種種危機。

可是比食草性動物更加悲慘的就是植物,畢竟植物就長在那,不可能把自己的根拔掉四處跑,有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吃,那怎樣才能夠避免這樣的厄運呢?很簡單,將自己的味道變得難以下嚥,變得不符合人類以及諸多食草性動物的味覺就可以了。


所以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會有無數的野草以及無數的植物。可是絕大多數植物都會開啟自我保護措施,變得難以下嚥,比如說我們走在馬路上,見到牆邊角落裡的青草吃起來經常會犯苦味,這就是植物的一種自我保護。

而古代人為種植的青菜並不會犯苦味,相比較而言也算得上是一種美食,畢竟矮子裡面挑將軍,好不容易選出那麼一兩位,吃起來並不是非常噁心的植物,能湊合吃就湊合著吃吧,總比到最後要餓死的強。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首先我要糾正題主三點說法。其一:青菜是有味道的;其二:青菜是很好消化的;其三:青菜是可以充飢的,只是青菜往往並不如其他食物擋餓罷了。

青菜一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食物之一。雖然青菜當不了主食,但是青菜可以讓主食更加美味;青菜雖然並不是十分的擋餓,但是青菜卻可以為人類補充營養,特別是維生素;雖然青菜全部的特別好吃,但是青菜特別容易種植,在饑荒年代青菜也是絕佳的食物了。

無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都是一直不停的在種青菜的,下面小編就來詳細給題主解釋一下為何從古至今一直有人種菜。

古代食物匱乏,青菜也是難得之美味

在古代生產力遠不如現代,所以收成往往很差,再加上需要向國家上繳大量的稅,所以古代的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也是很難解決的。就不要說是牛肉、羊肉了,就連饅頭對很多家庭也是奢侈品,而青菜比較容易種植,多種植一些青菜充飢,對老百姓來說也是不錯的!

而到了戰爭時期,或則天災造成的的饑荒時代,老百姓連樹皮都吃不上的,很多樹皮都被搶的光禿禿的,何況青菜呢,青菜對於災民來說,絕對是人間美味吶!

青菜是主食的好搭檔

從古至今都是的,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做再好吃的肉往往也要搭配青菜的。雖然肉很好吃,但是光吃肉也是很容易膩的,所以青菜往往是大魚大肉的好搭檔。

但是在一些貧窮的家庭往往是吃不起肉的,可能逢年過節才能見到一點葷腥,那麼他們吃飯主要是依靠青菜搭配主食來充飢的。

所以青菜不僅在現代離不開人類的餐桌,在古代也是這樣的!

青菜富含大量的維生素

在科學並不是太發達的時候民間就流傳著多吃青菜長頭髮,多吃青菜身體棒之類的話題,想必很多也是從古代流傳過來的吧。

隨著科學的發展現在我們終於搞清楚了,青菜富含維生素,雖然古人不知道維生素這個詞,但是對於青菜的營養作用他們也是很明白的!



所以說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是會不停的種植青菜的,青菜根本離不開人類的生活!


唐朝的長老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青菜不好吃,而且不耐飽,古人為什麼還要種來吃呢?我認為這是和進化有關。

人類生存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又以“食”最為重要。最早的人類是靠採摘和捕獵獲得食物,後來才發展到種植和畜牧。

早期的人類沒有工具,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去獲得食物,在捕獵和採摘之間,採摘要容易很多,當捕獵失敗的時候,素食還是人類的主食。因為在素食和肉食之間,人類更容易獲得素食。如果人類沒有發明出各種工具,或許人類會成為素食動物,因為沒有鋒利的爪子,也沒有強壯的身軀,更重要的是人類的繁殖能力不如很多大部分肉食動物。

比如大熊貓,最初也是吃肉的,但因為繁殖能力退化,一次只能生一胎,還不容易養活,所以熊貓的群體數量日益減少。作為群居動物,數量減少代表著戰鬥力減少,在爭奪肉類食物的時候就搶不過別的大型猛獸,最後它們只能吃竹子充飢了。

人類在大自然中如果不使用工具是沒有任何優勢的,所以在工具發明之前,人類主要吃素食為主。有了工具就可以制服各種猛獸,從此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但人類素食的習慣是沒有改變的,包括人體內的各種機能也已經適應了這種葷素搭配飲食習慣。

從原始的採摘、捕獵,到後來的農耕、畜牧,人類獲得食物的方法從被動變成了主動,不用再為食物匱乏而煩惱,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人類開始圈養各種動物用於食肉,種植水稻小麥等澱粉類的植物獲得主食,還種植青菜和水果。

可能有人覺得,有肉和主食就已經可以滿足生存的需要,為什麼還要青菜和水果呢?其實這一習慣是人類最早生存方式的延續,也是為了滿足體內機能的需要。我們的身體適應了這些食物,也需要這些食物裡面的營養成分,所以才會去種植。

結束語

古代的人類不知道青菜和水果含有哪種維生素,也不知道缺少這些元素會有什麼後果。但長期不吃青菜和水果,人體會有各種不好的症狀表現出來,比如便秘、皮膚變差、睡眠變差等等,當這些症狀表現出來的時候,人就會想到要吃青菜和水果,這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功能。

有些肉食動物也不是完全不吃素的,比如貓和狗,它們偶爾也會跑出去吃草,我以前養過金毛還會吃青菜和水果。

所以,人類種植青菜並不是因為它美味耐飽,而是生存的需要。很多人挑食不喜歡吃青菜,他們覺得自己身體沒有任何問題,或許他們的身體適應了這樣的飲食,也或許他們從別的食物中獲得了相應的營養物質,但從健康角度考慮,我們還是不應該拒絕青菜。


水煮汗青


不吃這種綠葉菜之前,古人會大量壞死病,偶爾他們發現和食草動物一樣吃綠色植物葉子的,就不會得壞死病。但是大多數綠色植物,又難吃又不消化(但是維生素可能會在葉汁草汁中被吸收),只有極少數綠色植物的葉子又好吃又容易消化,因為這種綠色植物少,不可能想吃就能吃到,於是他們嘗試把這些綠色植物栽種在自己洞穴附近。這種習慣延續到今天,今天的農民也是把菜栽種在家門口自留地,距離較遠的耕地種糧食。如果這種好吃又好消化的綠色植物隨地都有,古人也就不會種菜了


hwzhyy


問問題的人怕是個傻子吧!首先青菜沒味道嗎?青菜不好消化嗎?青菜不飽肚子嗎?你怕是對青菜有什麼偏見。何不食肉糜,是吧。


找茬君


簡單來說,主食不夠吃。

人是雜食性動物,可以吃肉,也可以吃素,而青菜在素裡面又屬於輔食,大米、小麥等是主食。

中國的地形是山地多而平原少,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展開大規模畜牧業,而且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導致肉食供不應求,以古代的生產水平,絕大多數時候的絕大多數人都說很難吃上肉的,能吃上那都叫盛世。

其實別說古代,就是幾十年前,農村的居民也比較難吃到肉,這點我們的父母輩深有體會。

在肉不夠吃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繁衍出巨量人口,中國靠的還是糧食,也就是那些富含澱粉等糖類的主食,因為糖類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主食具備的就是題主所說的充飢能力。

但主食也不夠,因為古代沒有化肥,土地需要輪休恢復肥力等,生產效率遠遠不如今天,糧食作物的種植期也遠比今天要長,而且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更低,稍微來點旱災、水災、蟲災等,農民就可能顆粒無收。

有個成語叫“青黃不接”,說的就是去年的糧食已經吃完了,今年的糧食還沒有成熟,這個時候最是難熬,時間長點能夠餓死人。

在主食不夠的情況下,農民會自發尋找一切能夠吃的食物,放到上古時期,這就是採集。周邊的野果野菜,全都嘗一遍,吃不死人能頂餓的就記下來,到了後世,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人們已經有所瞭解,能吃的就摘回家,水裡一煮吃下肚,繼續熬。

採集的範圍包括水果和蔬菜,從口味上來說,水果要更勝一籌,而且也可以補充糖分,但水果的生產週期比糧食還長,今天一摘,最快也得等上幾個月才能再摘,根本不夠分的,誰家也沒有果園吶。這麼一來,蔬菜就成了首選。

天天上山挖野菜也累啊,先民們就想,能不能像糧食作物那樣把野菜拿來種呢?對野生植物的馴化就此開始,最終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蔬菜。

到今天,人們已經不愁吃喝,還講營養均衡,要補充維生素之類的,水果、蔬菜的確能夠提供維生素,但這不是古人吃菜的理由,原因很簡單,都快要餓死了,誰還有工夫考慮營養不營養,有口吃的就行,為了活命,別說青菜,就算樹皮、觀音土也吃。

饑荒遠離中國,也才半個多世紀而已,我們沒有體驗過那種要餓死的感覺,自然也理解不了古人為了口吃的,需要多麼努力。


平沙趣說歷史


很簡單

人類早期過的是採集狩獵生活

狩獵不是天天有的

釆集種子果實也不是天天有的

而青草嫩葉倒是最常見的

雖然能量不多

但也飽肚

纖維素多消化難

飽感十足

自然就流傳下來了


陳志剛春回大地


不要扯什麼維生素,古人還研究這些?建國初期還有饑荒,更不要說千百年前的古代了!古代人民生存最大問題就是食物了,古代很大程度都是靠天吃飯,一旦旱澇就會有饑荒,度荒時期,苦澀難以下嚥的草根樹皮都會被吃光,更不要說青菜野菜了,即便是太平年景,普通百姓也只是勉強活命罷了,古人平均壽命短,最大原因就是糧食了。

只要沒有百姓被餓死,沒有戰亂,在古代就足以稱為“盛世”了。糧食問題也是到了本朝,有了現代科技才得以解決的,古代普通百姓對於食物可是沒多少要求的,更不會因為什麼口感不好、營養不夠之類的莫名理由嫌棄青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