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經營兩性關係嗎?

兩性之間如何正確的相處,一直是大家格外關注的一個話題。這涉及到很多方面,每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性格的巨大差異,都會導致親密關係出現問題。

而反觀現實,無數分手、離婚的伴侶裡,能弄明白自己的也是手指頭可以數過來。冷暴力、出軌、家暴、吵架,這些不和諧的相處模式,都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下面我用第一人稱,講述這個故事。

我26,他比我大2歲,我們倆是大學同班同學,一見鍾情後開始了戀情,到今年已經6年了。

我們倆很恩愛,也是同學裡羨慕的對象,而且今年夏天很順理成章的談婚論嫁了,我們見了雙方的家長,家裡人對彼此的印象也不錯。

反觀我的原生家庭,幼時父母離異,我一直跟著母親生活,這讓我骨子裡缺乏安全感。後期兩個人的感情濃度也在慢慢下降,他也會對我沒原來那麼熱情,也不夠關心我,我會經常患得患失,覺得他是不是不夠愛我了。因此我們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吵架鬧矛盾,我也是有點作,剛開始他都能哄哄我,但是後期就有點不耐煩了,對我也明顯不如原來上心了。

上次兩家人見面,商討我們的婚期定在了今年年底,但他似乎對彩禮問題不是很滿意,我們也一直在私下協調這個事。他說他家庭沒有那麼富裕,農村出身,一下子不可能拿出我父母要求的那些錢數,而我也在安慰他,告訴他我會跟我父母商量,不要擔心。

一切如往常一樣過著,雖然有矛盾,但是隨著婚期的臨近,我們倆既緊張又興奮。事情發生在今年的國慶節,我們各自分開回了自己老家,分開了整整一週,這一個星期我死活聯繫不上他。短信、電話都不回,他好像直接人間蒸發了一樣,了無音信。沒辦法我只能打電話找他的家人,他的家人也覺得他不像話,就直接去訓了他一頓。

終於,在假期結束後,他給我回了電話,怒氣衝衝的跟我說沒必要把事情鬧這麼大,說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解決,不要牽扯到雙方家庭,我的情緒化對解決事情沒有任何的幫助。他對這次的消失也沒有一個解釋,就說不想和我說他去哪裡了,我很生氣,覺得他沒有在意我的感受。一氣之下,我提了分手,並且生氣的告訴他我不怕,反正還有男生喜歡我。

隨後他也一直積極的挽回我,我得到了滿足,是的,我就是想讓他來哄我而已。其實這種情況出現過很多次,我提分手也有幾次了,只要哪次我煩透了,他惹我生氣了,我就提分手,以此要挾他,讓他來哄我求我和好,這讓我心裡感受到了勝利的快感。

這次照樣,很快我們就和好了,但是這次和好後,他明顯變得跟之前很不一樣。他對我大不如之前上心,也會偶爾半天聯繫不上他,他的態度也很敷衍。而且在交流中,他不止一次提了上次鬧分手我說的那句話:“反正還有男生喜歡我。”我知道,他內心記住這句話了,像根刺一樣扎進了心裡。

就這樣平復了幾個月吧,後來發生了第二次,我又聯繫不上他,整整一天。到了第二天早上,終於聯繫上了他。這次我們的矛盾完全爆發出來了,原來他對我的家人很不滿,對彩禮的事心存芥蒂。我們這次吵得不可開交,結婚的事他都想要放棄了。

吵架期間我發短信、微信給他,他都沉默不回應。然後我就開始責備他,甚至罵他,說他不負責任,不要逃避問題不回應,說他不照顧我的感受等等。連著罵了幾天之後,我發現他居然把我微信拉黑了,電話打過去,提示停機了…. 瞬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聯繫不上他,他一直躲著不見我,問題也僵持著進展不下去,眼看定的婚期要到了,我真是頭大了....

又是一個不夠成熟的男人,遇到事情只知道逃避不處理,很多姑娘都遇到了這類男人,真是令人頭大。為什麼不能好好面對解決問題呢?偏偏選擇逃避,真是毫無責任感,無數姑娘哀怨道..

這個姑娘,是最近找到我的一個妹妹。她坦承,自己確實老愛發小脾氣,鬧情緒,也太依賴他。畢竟在一起6年了,她已經習慣了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每次她鬧不開心,他一定會來哄回她,然後再和好。

可他一遇到事就躲避的態度,真是讓她沒有辦法,而且已經六年了,她雖然受不了他這點,可她實在捨不得分手,而且已經談到結婚了。無奈只能選擇忍耐,這次逃避找不到人也是,她很無奈,但她還是很愛他,如果他來聯繫她,她還是會跟他和好。

你會經營兩性關係嗎?

有一本書叫《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講的就是男女思維的不同,男女身體構造的不同,導致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有著巨大的不同。面對問題,女人習慣於喋喋不休的對外訴說,或者哭泣這些方式來發洩。而男人這種生物,習慣性躲進自己的洞穴,讓自己先安靜下來。如果你不理解這點,男人想躲起來,女人還是步步緊逼,讓他們從洞穴裡出來跟你討論,結果勢必是矛盾越來越大,男人甚至選擇永遠的遠離。

遇到矛盾點,那就放他們走,讓他們自我安靜回,想明白了,自然自己就會從洞穴裡走出去。如果直接冷暴力,後續還是不處理,就該想一下,這個男人是否是逃避型人格呢?

冷暴力,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跟出軌一樣,是親密關係中殺傷力最大的。源於個人原生家庭原因,遇到事情,喜歡逃避,不喜歡溝通,個人性格導致。而在親密關係中的冷暴力,通常伴隨著逃避型人格。

我知道,有很多姑娘在親密關係中,不知道如何正確相處。很多女孩子會通過作鬧,對方來哄,來獲得安全感,甚至心理上的快感。這種快感會上癮,會一次次觸發,但絕對不是好事情。通常這類姑娘,將安全感這件事過多的寄託在了伴侶身上,伴侶最近足夠關心在乎我,我就能感受到伴侶愛我。最近對我忽視了,我就感覺伴侶不愛我了。當感受不到愛,就靠“沒事找事”來求得關注。這其實也是一種性格缺陷。一種來自原生家庭,童年的影響。

童年通常經歷過被拋棄,或者父母沒有給到足夠關愛的,在成年後進入到親密關係中時,就習慣性用這種方式來獲取安全感,來獲得別人的關注與愛。他們忘記了一點,那就是愛首先從自身獲來。

愛是世間最美好,最偉大的東西,它很空洞,因為看不到摸不著,卻也真實,讓你能感受到足夠的溫暖。孩童時期,我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裡人把全部的愛給了孩子,唯獨沒有教育到孩子自己給自己的愛。過度的溺愛,或者忽視孩子,讓孩子習慣性通過鬧事,來博取家長的關注。

這種方式的一次次成功,就在這些沒有安全感的人心裡烙下了烙印:“原來我這麼做,你就會來關注我。”但人都有疲乏的時候,一次次的索取情緒價值的時候,把自己的快樂痛苦寄託在別人身上的時候,那個被寄託者是很辛苦的。他不光承擔著自己的人生,又額外揹負了另一個人的人生。

所以我們一直在講,培養獨立人格的重要性,即明白自己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

獨立是指關係上不依附、不隸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見《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一個獨立的人,指其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有獨自生活的能力

而獨立的人格是指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它要求人們既不依賴於任何外在的精神權威,也不依附於任何現實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獨立判斷能力,在政治的參與中具有獨立自主精神。

一個具備獨立自主意識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首先優先於任何人,自己的排位永遠在最前面。他的任何情緒、任何事情不會過度寄託於他人,遇到問題,會首先自己去處理,繼而求助他人。同樣在親密關係中,一段好的關係一定是,彼此互相扶持相愛,但仍保留自己的獨立性。

這種關係是一種平衡的關係,有付出有回報,天平從來不會過度傾斜到某一邊,否則只會導致失衡,帶來關係的分崩離析。縱觀很多失敗的親密關係,都是這個天平傾斜了,關係處於一個失衡的狀態,一方過多的付出,另一方過度索取。保持平衡,中庸之道,是處理好親密關係的根本。而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正是踐行了這一點。不對伴侶過度的付出與索取,深知伴侶只是一同前行的人,不是被依附者。我們彼此相愛,互相幫助,但我們始終是不同的兩個人。從性格,出生,成長經歷,閱歷,這些不同點,吸引著彼此,卻也因此造成許多矛盾。

而正確處理矛盾的方式,絕對不是上述提到的出軌、冷暴力,那都是一種不正常的處理方式。而熟知自己的性格,與伴侶的性格,必要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像上文中的逃避型人格,和依附性人格,兩個人湊在一起,只會讓關係陷入一種死循環。而破除這種死循環,需要兩個人足夠深入的溝通,從彼此的童年經歷開始。

一段好的感情,是在治癒童年。而一段不好的感情,則是在重複童年。

其實通過親密關係,很能反應出我們與家庭的相處方式。因為多數都是在重複自己與父母的模式。親密關係出了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善於發現自己的劣勢,優勢,並及時與伴侶溝通,是解決矛盾的好方法。縱使很多人格是彼此互相排斥的,但如果你遇到了一個正確的人,他會帶你正視並且幫助你從不夠好的童年裡,走出來。

扶持彼此共同進步,才是好的親密關係。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找一個足夠正確的人,足夠愛的人。但很多人不知道愛到底為何物,又如何該賦予愛這個東西,以意義。愛不是簡單的一味給予,一味的索求,一味的給對方不需要的,這都不是愛。愛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地位上,給對方所需要的。

愛情從來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當你讀懂了自己,不再盲目的尋找愛情的時候,你是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的。想要處理好自己的親密關係,以及進入到一段正確的關係中,需要首先足夠了解自己,正視自己。通過伴侶來治癒,遠不如通過自己來治癒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