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ji心理——從不打廣告的星巴克是怎麼做營銷的?


kenji心理——從不打廣告的星巴克是怎麼做營銷的?

星巴克帝國的logo

星巴克成立於美國的西雅圖,目前已經在全球開了23000多家門店,員工人數也達到了35萬之多,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咖啡巨頭。

從1971年創立至今,星巴克迅速成長壯大,席捲全球,如此快速擴張和品牌壯大,離不開星巴克獨特的營銷策略。

星巴克的咖啡均價在36元,定價還是比較高的,反正kenji天天喝,肯定是喝不起的。

星巴克的客戶定位是中產階級,那到底是什麼是中產階級呢?

中產階級,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自我實現需求”還沒能被實現。

簡單來講,中產階級就是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追求精神滿足的階級。

《福布斯》中國對中產階級進行了精確劃分:1.生活在城裡;2.25到45歲間;3.有大學學歷;4. 專業人士和企業家;5.年入8萬—40萬元。

星巴克針對中產階級的營銷,打出了四套策略組合拳:

01低端的“私人訂製”

請允許我用低端這個詞,因為星巴克提供的是標準化產品,根本沒有私人訂製。

私人訂製是富人的專屬,中產階級目前還很難實現私人訂製。像私人訂製的禮服、鞋子、首飾,都貴得要命,不在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以內。

私人訂製的魔力就在於,我們感受到了被特殊對待的優越感,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誰不希望自己擁有獨一無二的服務呢?

中產階級也在追求被特殊照顧的優越感,而星巴克在一定程度上就滿足了這種需求。

我們知道每次在星巴克點單的時候,店員都會問你的姓,然後會把你的姓寫在杯子上,那就是專屬於你的咖啡。

在咖啡做好了以後,你收到的通知不是“26號,您的咖啡好了”,取而代之的是“X先生/小姐,您的咖啡好了”。

你品,你細品。誰都可以是26號,但只有你是X先生/小姐。我們在被別人記住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認可。

當然星巴克除了在杯子上寫上名字外,沒有其他的私人訂製服務了。

說實話,你喝的咖啡都是按照標準化流程製作出來的,如果你希望多加20%的糖,都很難實現,你的個性化需求在星巴克無法被滿足。

星巴克的咖啡全世界都是一個味道,馬雲喝的星巴克和你喝的星巴克,味道一模一樣。同樣的配方、同樣的流程,跟批量生產的包裝食品沒有任何區別。

唯一的區別是你有屬於自己的杯子。

02緩解壓力的“第三空間”

星巴克創始人指出,他們的理念就是為中產階級提供一個除了家和公司以外,第三個可以去的地方。

在這個“第三空間”你可以休息、工作、聊天、發呆,所以星巴克門店的裝修也非常注重空間的舒適性。

首先,桌椅的擺放不能太擁擠,每個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其次,他們提供更加舒適的沙發和椅子;最後,無論你坐多久,呆多長時間,都不會有人趕你走。

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賣的是時間和空間。星巴克的店面一般在200平以上,位置大多在市中心的商務區,這個跟其他賣飲料的店面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很多奶茶店都是沒有堂食服務的,店面只有製作區和點單區。作為咖啡行業的新秀,瑞幸咖啡一直被認為是星巴克的有力競爭對手。

在kenji看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營銷策略和客戶定位。

瑞幸的價格比星巴克便宜了25%左右,還經常搞活動打折,堂食服務很少,基本都是外帶。

從這個角度來講,瑞幸才是真正賣咖啡的,而星巴克只是藉助咖啡,賣他們店面的使用權。

大概星巴克一直堅持著這個理念,所以一直不開通外賣服務。

無奈市場的需求是最大的BOSS,最後星巴克終於在2018年9月開通了官方外賣。

03標籤化的營銷策略

星巴克從不打廣告,也沒有代言人。

這個我又要把瑞幸拉出來對比一番,瑞幸的廣告打得很多,在門店都還怎麼開起來的時候,張震和湯唯的小藍杯廣告就到處都是,據說他們在挑選代言人的時候,也是經過周密考慮,最終確認比品牌風格比較搭的張震和湯唯。

星巴克不靠廣告和代言人進行營銷,他們都自己的營銷打法。

星巴克有兩大營銷策略:一個是杯子,一個是客戶。

星巴克的杯子就是他們最大的營銷賣點,星巴克最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的時候,大家可都是為了拍照採取星巴克喝咖啡的,照片中都會有意無意地帶上星巴克的杯子。

在早些年的時候,手裡拿著一杯星巴克,行走在熱鬧的街區,就是非常時尚的行為。那個杯子就是時尚的標籤,同時杯子也成了移動的廣告。

星巴克用的基本都是一次性杯子,這個杯子方便客戶攜帶。

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他們賣的的空間和時間,他們提供客人除了家、公司以外的“第三空間”,

但是外帶仍然是多數。外帶的客人,穿梭在人群中,不僅感受到自己作為中產的優越感,還免費幫星巴克做了廣告。

除了杯子,還有客人。星巴克的店面很多都是敞開式的,擁有超大窗戶和落地玻璃,行人完全可以看到星巴克店面裡的客人。

現在你閉起眼睛想一想,星巴克店面的場景,是不是有好多穿著西裝的商務人士,坐在一臺蘋果筆記本前,左手邊放著一杯星巴克咖啡,這幅景象就是星巴克的廣告。

他們為什麼從來不會趕客人出去,並且一直保持桌椅的整潔,因為他們一直在做對外形象的展示。

04強勢的“重新定義”

之前羅永浩拍過一個微電影,他到星巴克點咖啡,他指著三個杯子中間的那個說,我要這個中杯的,店員糾正他:這是大杯的,中杯的是這最小的這個。

星巴克把我們印象中的大、中、小三種杯型,定義成了“超大杯”、“大杯”和“中杯”。我估計每一個人第一次去星巴克點單的時候,都一臉懵逼。

客人是很容易被重新定義馴化的,我們現在就能坦然他們把最小的杯子叫成“中杯”。不少商家都在模仿星巴克的做法,包括肯德基、全家等,他們的餐單上都只有“中杯”、“大杯”、“超大杯”。

客人容易被馴化不僅體現在杯子上,星巴克甚至以非常強勢的“重新定義”,改變了英國人的習慣。

在星巴克剛剛進入英國時,店員在點單後詢問客戶的名字,你知道這是為了把名字寫在杯子上,但是英國人很反感這樣做。他們覺得我只是喝個咖啡,為什麼你要知道我的名字?

當然,星巴克還是打敗了英式習慣,英國人現在在星巴克點單時,已經非常樂意把自己的名字告訴店員。

在產品上,星巴克也在重新定義咖啡飲品,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青睞,星巴克推出了星冰樂,這種飲料裡含糖量超級高,在喜歡甜食的西方,這個產品非常受歡迎。

在前幾年,星巴克推出了馥芮白咖啡,這個咖啡有很多人都無法準確念出來,價格在同類產品中也比較高。

具體做法是,將牛奶打泡,倒入萃取好的濃縮咖啡,從杯子上方中央注入,直至咖啡的表面,形成白色圓點為止。這是一杯星巴克馥芮白的標準做法。

咖啡表面的白色圓點,也成為了馥芮白的經典標誌。

馥芮白的成分和做法跟拿鐵非常像,那馥芮白跟拿鐵的區別在哪呢?

這個問題,我問過星巴克的店長朋友,結果,人家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反正,星巴克說這種中間有個白點的“類拿鐵”,就是馥芮白,好喝,潮,買就得了。

kenji想說

星巴克的客戶定位是中產階級的商務人士,其實就是收入還不錯的打工者。

這些人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了,但是仍然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還想追求更加精緻的生活。

這些人背會的需求就是:緩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希望自己看起來跟普通人不一樣、看起來生活要講究、想要融入職場精英的行列....

星巴克就是圍繞這些人的需求,打造了具有小資情調、輕奢風格的新零售品牌。

所有的客戶都不是在喝咖啡,都是在尋找身份認同,這才是星巴克營銷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