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國產片必貶,逢外國片必誇的都是些什麼人?

胖了個虎兒


你所謂的“這種人”,本身就沒有對其評論的價值。

外國電影印象中比國內好,因為自身在國內,能進國內的外國影片,都是經過篩選後的精品,至少不差,美國每年拍的爛片數不勝數,這是電影工業常規操作。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看電影的是觀眾,不是影評人,所以電影中有些鏡頭,讓你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就為這個難得的觸動,就可以給電影打五分,但是其他人就沒感覺。

東方電影和西方電影闡述的文化不同,價值觀也不同。

當然,中國電影的爛片能公映,還能賺錢,這種事情,以前存在,現在中國觀眾也開始挑剔了。

所以有批評聲,是好事,至少對我們這些觀眾而言是好事。


謝小石


首先,我覺得提問者你所說的逢國產片必貶,逢國外片誇,應該是兩種比較極端的人,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同時也說明了提問者也是一個比較有責任感,使命感,這也作為中國人都應該必須有的品質。

第一,我覺得自身就應該有你說的對國產影視劇怒其不爭的毛病!我對國產影視劇表現就感到很失望,當然,這也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如審片制度如影視工業化程度如參演人員演技表現等等吧!正因為有好有壞的不同的聲音的表達才能更好地繁榮影視市場,如果一味的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話,也只能是掩耳盜鈴罷了!正如大家經常吐槽的,抗日神劇手撕鬼子等橋段嚴重的違背自然規律還不讓人說嗎?不同的聲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外國的月亮一定比中國圓嗎?如果是肯定的話,那這個人一定是井底之蛙了!

第二,國外影視劇,特別是好萊塢,擁有完整的影視產業鏈條。並且流入國內市場的,影視作品,大多數也是大浪淘沙過來的,顧總覺得國內的影視作品以國外的差距很大。

第三,國內的影視劇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近幾年就湧現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如《哪吒》《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二》等等,取得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也表現出國內影視劇也在快速和多元化發展!

第四至於心態!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懷著善意去批判的,正如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當然也不排除極個別的人為了彰顯個性妄自菲薄最後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如疫情隔離期間還為了追求自我去跑步!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總結,各行各業不和諧的聲音比比皆是,我們允許有不同的聲音,但是發聲要有基本的行為道德準則,要有底線。


天下lj


實話實說,國產電影和電視劇真不敢恭維!多瀏覽外國大片你就會發現,國片太太太沒味道,哄孩子都哄不明白,侮辱觀眾審美和智商,從內涵深度到表現手法,編劇到導演,從演技到攝影,從背景到道具,從音樂到化妝……,沒有幾點讓人看著舒服,僅僅讓人觀感浮躁。一句話:基本不會用視覺講故事!


轅門二哥


你說存在這樣的人,請你拿出證據來。你不能根據豆瓣上國產片下面差評比較多和外國影片下面好評比較多得出這個結論。給出評論的可能根本不是一撥人,有可能有的人兩邊都給差評對吧。並且9分以上的國產片下面差評也比較少,按你的說法也不好解釋。畢竟高分的國產電影也不能說和國外影片沒有關聯。

如果真的有很多你所描述的人,那麼這些人的心態也很好理解,就是偏見嘛。

每個人身上現在或曾經都存有偏見,偏見確實有一部分來自於傲慢,他們不屑於和一般人樣的評論和見解,認為自己絕對的比其他人更深刻,更優秀。還有一部分也來自於現實,比如國產影片從製作水平和劇本創作上還是比較落後的。如果長期落後,大部分落後,就會形成一個普遍認知上的偏見。張三家貧農了一輩子,不過年不過節卻吃起了肉餡餃子,一般人聽說後也都認為那是謠言吧。

如是,也就不難理解有的國產片下面的評論了。尤其在網絡上,很多人根本不掩飾自己傲慢的優越感,因為冒犯不認識的網友,是有快感的。不過有的評論,其實也是客觀的。


我的老家在M78星雲


首先確實目前來說外國劇集質量要優於估產,很多人說國外也有爛劇,但,每年各個語種字幕組都能給你篩選出一堆好劇,可一年找不出幾部好的國產劇。每次要吹噓的時候都是那麼幾部,上十年都沒個變化,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喜歡美劇的認為能容忍爛劇,但你就是爛也要爛成肥料養出好東西來,加上這幾年小鮮肉當道。 流量明星圈錢,粗製濫造的劇集。狗血無聊的劇情、大頭貼一樣的演技,只是愛豆的出現讓粉絲瘋狂。

對於很多已經被美劇日劇等提高了欣賞水平的觀眾就變得很難接受了

當然一味地黑是不對的,近幾年的國產劇正在飛速提升,琅琊榜、甄嬛傳、慶餘年等一部部製作優良的電視節目出現。相信國產劇一定能提升自己

只是目前國產劇類型仍有侷限。一個小的細節:國外穿越都是到未來的科幻劇。

咱們的穿來穿去都往回跑哦。。。。


曲解視頻


影視劇是文化的一個象徵,百家爭鳴的時代褒貶不一十分正常,但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以國別論優劣,那就是崇洋媚外的無知和不明事理的憤青。無論國內、國外都有潛心製作的優質影片和趨利而成的劣質劇集,優則歷久彌香,劣則曇花一現,觀眾的眼鏡是雪亮的,水軍或是價值取向偏執的人左右不了觀眾的判斷,因此“逢國產片必貶,逢外國片必誇的都是些什麼人?”,我的回答是,這樣的人毫無細究必要,是一群可以忽略的人。


清平為樂


實話實說,有些人確實存在“跪舔”的心理。

還記得去年流浪地球剛上映的時候簡直是大型雙標現場。

那些用來噴流浪地球的漏洞、情節不足在星際穿越裡照樣存在,甚至後者更厲;

但是那些“雙標俠”卻充耳不聞,一面是一邊倒的跪舔“星際穿越”從各個維度誇讚,恨不得天天25小時高強度觀看;一面又是對國產科幻流浪地球大放厥詞,從各個維度進行打擊,恨不得把所有誇流浪地球的都貶進地裡。

這是崇洋心理在作祟,究其根本還是意識形態之分。

最近的疫情,可能也能讓這些人分辨出,誰好誰壞吧。

希望如此。


李記影視鋪


這個問題就別提啦,國產片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太不給中國爭氣啦!


讀閒書的小角色


給電影分了地域,本身說明它不喜歡電影。所說的一切,不過是博人眼球罷了,不必太過於在意。

好在市場不會因為這幫東西而出現波動,人們對於好的電影的推崇也依然如故。


小瘋瘋34


把視野拉到歷史緯度去看這個問題,他就不是問題,中國歷史上遭遇的文化入侵從來沒有斷絕,但最終都會被中華文明消解,融合成為一部分,包容性是中華文明最獨特的地方,所以不用著急,只要電影工業技術不斷髮展,中國電影文化獨領風騷是遲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