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腐病是番茄的一種生理病害,危害症狀?以及如何防治?

黃曉紅在山城


東東在農村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番茄筋腐病與晚疫病、病毒病等病果的症狀有些類似,假如仔細觀察有較大的區別,晚疫病只危害果實表面,內部維束管不會變褐色;病毒病往往有植株系統病變,頂部葉片表現花葉,嚴重時病葉皺縮、畸形、莖上有壞死斑出現。患筋腐病的植株生長旺盛,一般肉眼看不出莖葉有任何病變,但經過解剖後,可以觀察到離根部20釐米地方輸導組織破壞,呈褐色。同時,患筋腐病的果實僅在番茄轉紅期出現症狀,果實著色不均,轉紅部位發軟,褐色部位發硬;而病毒病在果實發育過程中均可發生,使整個病果變硬,果肉比較脆,嚴重時為褐色。





番茄筋腐病發病出現症狀


番茄筋腐病是一種發生較普遍的生理病害,主要危害番茄果實,常見有兩種症狀:白變型和褐變型。


(1)白變型:主要在番茄綠熟與紅熟期發生,病果著色不勻不著色,或成熟後不轉成紅色的果實表面呈紅黃相間,紅白黃綠相間等症狀;有時果面呈半透明狀,明顯可見內部維束管組織變褐。發病較輕的果實形狀變化不大,發病較重的果實靠胎座部位的果面呈綠色凸起狀,其餘轉紅或黃的部位稍凹陷,

且果面顏色紅黃綠不勻,發病部位具蠟樣光澤。剖開發病較輕的病果,可見果肉維束管組織呈黑褐色,而且褐變部位果肉硬化、不變紅、食之淡而無味;病重的果肉維束管則全部呈黑褐色,在橫切面或縱切面的表皮下可見一圈褐色和黑褐色的點或線,即病果變色的維管束,剝去果皮後,可見褐色黑褐色的網狀維管束,與病果不轉紅(即黃、綠、白色)的部位對應的維管束也呈褐色黑褐色,部分重病果內形成空洞。


(2)褐變型:幼果期

就可發生,特別是第一至三穗果的幼果,在果實膨大期果面上出現局部變褐,果面凹凸不平,隱約可見表皮下組織呈暗褐色,自果蒂向果臍逐漸出現條紋的灰色汙斑,嚴重時病果呈茶褐色、變硬,出現壞死斑雲霧狀灰色汙斑,後期病部顏色加深,病健部界限明顯,剖開病果可見維管束呈茶褐色條狀壞死,細胞壞死,或果心變硬、果肉變褐,木栓化。


番茄筋腐病發病原因


直接原因是番茄植株體內碳水化合物不足,碳氮比例低下,引起代謝失調,導致果實維管束木質化。具體因素有光照不足、空氣不流通、低溫、高溼、二氧化碳不足,夜溫偏高以及土壤中氮、磷、鉀等營養元素比例失調等。


番茄筋腐病農業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中蔬4號、浙粉202、浙雜203、中雜7號、薩頓、粉迪、佳粉2號、佳粉15、早豐、毛粉和美國大紅等可作為重病區的主栽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保護地番茄施肥要掌握輕氮、少磷、重鉀和補充鈣、鎂的原則,建議配方施肥,即按番茄對氮、磷、鉀、鎂的吸收比例,以及各種肥料在土壤中的吸收倍率進行施肥,保證各種元素比例協調;建議施用充分的腐熟的有機肥或生物菌肥,增施二氧化碳氣肥,防止偏施氮肥,避免過多施用銨態氮肥。


(3)合理輪作:實行輪作制,避免多年連作,南方建議水旱輪作,北方可以與茄科蔬菜輪作換茬,緩解土壤養分的失衡狀態,以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特別是

重病大棚的輪作換茬更為重要。


東東在農村


番茄的莖基腐病已成為番茄定植後發生較為嚴重的病害,特別是秋延後番茄和秋冬茬番茄,發生此病主要是因為定植時外界氣溫還比較高,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極易引起該病發生。故此,種植戶應做好預防工作。

番茄莖基腐病發病症狀

莖基腐病主要危害番茄大苗,特別是定植後的番茄。發病部位為番茄莖基部接近地面處,剛開始出現褐色水漬狀病斑,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繞莖一圈,致皮層腐爛,地上部葉片變黃,最終導致整株番茄萎蔫枯死。溼度大時可見病斑上有白色黴層。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傳病害,腐生性強,可在土中生存2~3年,高溫高溼特別是大水漫灌後遇到較高的地溫最易發病。

莖基腐病的預防和防治方法

1、育苗時苗床土使用新土,若用老菜園土,可用甲醛和高錳酸鉀按2∶1的比例混合後對土壤消毒。

2、播種前種子先用55℃的水浸泡10~15分鐘,然後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定植前將番茄幼苗的根部在1∶1000的特銳菌溶液中涮一下,然後在陰涼處放置4~8個小時,使秧苗充分吸收藥液後定植。

3、定植前清除田間病殘體,同時深耕。定植後澆水忌大水漫灌,如遇地溫過高,可扒開莖基部土壤晾曬。

4、定植後一旦發病,可在莖基部施用藥土,每平方米表土用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9克充分混勻後在病株基部覆堆,把病部埋上,促使病部長出不定根。也可用銀法利600倍液+萬家500倍液或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800倍液,著重在根莖部噴淋,輕者噴淋一次即可,重者隔5~7天再噴淋一次。

莖基腐病和青枯病的區別,青枯病也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做好預防和防治工作

1、青枯病苗期一般不表現症狀,到開花坐果時開始發病。番茄青枯病菌在微酸性土壤、高溫高溼、連作、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缺鉀肥以及根部損傷等條件下,該病容易發生。種植時要通過採用優選品種、輪作嫁接、加強栽培管理、清除病源、藥劑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2、平時在田間如發現零星病株時,應立即拔除燒燬,並向病穴內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或向病穴內灌注2%福爾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採收結束後,及時清除病殘株,集中燒燬。

3、番茄青枯病發病初期可選用50%敵枯雙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40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溼性粉劑4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升,7~10天灌一次,交替使用不同藥劑,連灌3~4次,防治效果較好。

總之: 番茄苗期營養管理苗期除施足有機肥料外,還應追施速效肥。除了氮肥以外,注意配合使用少量磷、鉀肥。在幼苗生長的30~40天內,每10天根外追肥一次,用2%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1%~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噴灑z


末農



深圳小健


最好讓太陽曬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