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婿拒绝隔离:这份温情和灵活请更多的留给国人

洋女婿拒绝隔离:这份温情和灵活请更多的留给国人

从年初到现在,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线上,中国很好的展现了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民众的集体意识、乐观精神。


在众志成城、团结抗疫之下,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大大提升。


这些都是这场战役之下我们值得珍视的东西。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和思考。


聊聊最近发生的洋女婿拒绝隔离事件。


3月20日,有报道称,上海一位英国籍女婿辗转多国回沪后拒绝集中隔离,三泉路517弄居委会

“关怀暖心、灵活处置”,协调岳母妻儿暂时离家,房子留给该男子独居隔离。


该事件被当地媒体作为正面典型报道之后,迅速在网上发酵,群众质疑,“防控为何对老外网开一面”,“为什么不找警察将其架走”,“如果一名普通中国人拒绝集中隔离可以这样变通吗”?


特别是在各地不时爆出对湖北籍及其他返工群体的隔离形势面前,民众感觉感情受了伤害。


虽然当地官宣解释,“洋女婿”居家隔离不违背规定,岳母妻儿离家只是洋女婿的道德问题,大家对“涉洋”问题敏感了。


事实上,民众的确敏感了,但是当初三泉路517弄居委会的处置方式和当地媒体宣传方式的确有所不妥。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历史因素也好,好客因素也好,“洋人”的确在国内有着比较好的待遇。


诸如“警察耗时x天帮英国小伙找回丢失自行车”之类的讯息,层出不穷,也非议不断。


这种非议,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国民的自尊、自信正在蓬勃成长,也算一件好事。


涉外事件,难免敏感。抗疫特殊时期,更是敏感。


上海这个居委会这样处置“洋女婿拒绝隔离”,的确符合上海关于居家隔离和集体隔离的相关规定。


只是,对比今天媒体报道的

“某处一防疫人员和一老人大打出手,因老人使用老人机无法出示健康码,两人发生争执”等此类事件,很容易引发民众心理失衡。


当然,发生在不同地方的事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上海三泉路517弄居委会“人性化”地处理也无可厚非,只要能将所有人都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即可。


疏漏的是当地官方媒体,居然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积极正面的例子来报道。


这种报道方式已经完全不对读者胃口,甚至容易引起反胃。


在国内疫情已经稳控好转,防外输入已经成为焦点的当下,这个故事伤了一些国人的心。


涉外防控,虽然敏感,但只要有章可循,不卑不亢,一视同仁,民众总会理解的。


特别是那些“人性化”的温情,不要只对“外”,要更多的对“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