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教育:互聯網模式下催生的新教育形式-網絡教育

大家好,我是學思而勤行。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溫馨提示:全文約1900字!


本期主題:互聯網打破傳統教育壁障,催生新的教育方式,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身就熱門火爆的互聯網形式教育,變得更加火爆,家喻戶曉。在本該進入校園繼續接受傳統教育(在學校和班級進行教育活動)的時間,只能在家中通過網絡的形式學習課程。網絡教育使教育不再是隻發生在學校等實體社會中的實踐活動,使傳道授業解惑可以在網絡上進行。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在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背景下,海量的在線教育資源改變了傳統教育活動的時空,改變了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打破了傳統教育主體之間的平衡。網絡教育為教育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推進了教育改革,引導了未來教育的發展,使終身教育、個性化教育以及教育公平有了好的方向。

科技改變教育:互聯網模式下催生的新教育形式-網絡教育

一、網絡教育基本概念

網絡教育是以現代教育的思想以及學習的理論方法為指導,充分的發揮網絡教育資源的各種功能和優勢,為學習者提供一種網絡學習環境,傳遞信息內容,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對面的教育活動。網絡教育最直觀的展現形式就是網課。

網絡教育的分類主要包括:基礎網絡教育;高等網絡教育;網絡職業認證培訓;企業E-learning;;網絡教育服務等。

二、網絡教育的特點

網絡教育的特徵有:

  1. 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幾乎所有需要學習的相關材料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搜索,所有在線學習者都可以通過網絡訪問到更多優秀的師生,更快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2. 學習行為的自主性:學習不受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只要有一個地方被網絡覆蓋,就可以在線學習,想學就學,還可以重複學習。
  3. 互動學習形式:在線學習打破了師生面對面交流的緊張氣氛。學生可以通過各種互聯網通訊工具進行在線或離線大膽提問,自由發揮。
  4. 個性化教學形式:網絡教育可以進行診斷性評價,及時獲取學生反饋信息。教師更容易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其次,有相應的軟件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信息,給學生相應的學習建議或學習方法。
  5. 教學管理自動化: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通過教學管理軟件打破地理位置和空間的限制,非常智能化和自動化。
科技改變教育:互聯網模式下催生的新教育形式-網絡教育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曾表示,人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通過視覺觀看能存留下來的記憶僅佔 30% 左右,記憶力不佳者為 15% 左右。

傳統教育在課堂上只經歷一次,最負責任的老師最多重複兩三次。而在網上學習,除了觀看完直播外,很多還有回放的功能。我們可以用一枚小小的鼠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隨時調節學習進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反覆觀看。雖然網絡教育都有許多優點,但也有缺點。網絡教育是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產品,它對傳統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不能取代傳統教育。相反,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深度融合,對當代教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科技改變教育:互聯網模式下催生的新教育形式-網絡教育

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各自特點

三、科技高速發展下異軍突起的網絡教育

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教育使知識的獲取更加簡單、直觀、快捷和海量的創造了一個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學習環境。現如今,網絡教育的勢頭已經不可小覷。從網絡上的數據顯示,當前大學生通過慕課網、網易雲課堂、騰訊課堂、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edX、Coursera、扇貝網等網站進行學習,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網易雲課堂和騰訊課堂。

除了以上學習平臺,還有很多直播平臺以及教育機構的服務平臺,提供著各種各樣優質的教育資源。網絡教育資源提供者主要包括三大類別:正式教育機構與群體、非正式教育機構與群體、個體。

疫情期間,讓很多學校裡的老師過了一把網絡直播的體驗,用網絡教育的形式暫時度過這段不能校園教室言傳身受的階段。網絡教育依靠網絡,讓地理因素不再是限制學習的障礙。其網絡性、便捷性、智能性、多樣性、開放性、共享性、時效性、互動性的等特點,促使網絡教育的異軍突起不是偶然。

科技改變教育:互聯網模式下催生的新教育形式-網絡教育

網絡教育能夠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換。教育信息內容多樣,涉及各個學科和領域,包括各級各類教育。既有系統教育又有零散知識教育;既有視頻課程資源又有網頁教育資源;既有應用教育資源又有遊戲教育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的需求。任何個人或群體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實現網絡教育資源的無門檻共享,學生也可以參與提供教育資源、參與教育評價等環節,從而改變傳統教育的學習經驗。

網絡資源還可以是跨國界的。無論是資源的提供者還是使用者來自不同的職業、年齡、學術背景等,其跨境性是顯而易見的。

科技改變教育:互聯網模式下催生的新教育形式-網絡教育


以上便是這期內容,感謝您的閱覽!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碼字不易,點個贊吧!我是學思而勤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關注我,為您解答更多學習問題,帶來更多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