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導演沒有一點歷史常識,比如唐朝出現玉米地?

手機用戶50670255640


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歷史是比較有認知的。這是一個有探討的話題,我只能說說我的看法,不一定都是對的,希望有共鳴。

首先,導演的門檻低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導演就那麼幾個,可是中國的電影卻是層出不窮。現在是信息大數據時代,5G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可以當導演,人人都想當導演,可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當導演。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自己能改變的只剩自己了。

其次,導演的方向變了。當今社會是物需社會,不是講精神文化大於一切的時候了。有甲方,有投資人,或者你自己有錢就可以拍一部戲。金錢至上,在利益的驅使下,導演的意識在甲方跟投資人的誘惑下,發生了轉移,方向發生了改變。

最後,導演的自我要求降低了。一部好的作品,看的是什麼?看的是收視率,看的是票房。比較說,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剛上映反應平平,甚至還有人說這是個什麼鬼,畫風完全不一樣,但是有多少人看懂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內涵,大多數人只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表達情緒,這是一個自由的年代,大家不是在學校裡面看閱讀理解,也不會那麼認真的看電影,很多時候就是圖個樂。社會的風氣就是這樣,導演幹嘛要讓自己難受,讓觀眾難受呢?

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喜勿噴。[機智]


大頭亦影視


我們是現代人,導演也是現代人,雖然對古文化有些瞭解,但有些東西還是比較迷茫和未知的,所以很多古裝劇就拍出了笑話!

現在很多導演拍戲不管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也好,大多現在都是商業片,以盈利為主,如果說有點小瑕疵也是正常,像樓主說的只是很片面很小的一個問題。

再一個由於拍攝古裝劇需要的資金特別大,一些沒有什麼名氣的導演和小劇組是拉不到大投資的,就算是一些歷史被忽略也是情有可原的,別說樓主提的問題了,就算是有些古裝劇穿幫的鏡頭都不乏其數,像有的古裝劇拍攝明朝的故事居然出現電線杆和別墅,那這個又怎麼解釋而且那個導演還是知名導演。

所以說我覺得沒必要非要較真,只要劇情不是太偏離歷史,劇情能過得去,演員演戲賣力就行了,畢竟我們也不是歷史學家。


丹丹影視工作室


首先玉米的由來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也就是明朝的中後期,經東南亞傳入中國才開始種植。

電視劇唐朝劇情裡出現玉米地,只能說明時代在變,觀眾對導演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審美觀點也改變了,觀眾的文化水平不斷在提升,對導演拍戲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好的題材更需要,有好的拍攝質量做保證。











北極熊愛觀影


到底是不是導演沒有歷史常識呢?我們從幾方面分析一下:

1. 導演的確缺乏歷史常識。

比如唐朝有沒有玉米地,這個歷史常識,恕我直言,一般人不懂歷史還真不知道。當然如果懂得人,就會抓住這個點,導演不是歷史學家,不知道,也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拍的是歷史劇,那請尊重一下歷史,導演也要多補補課。

2. 導演有歷史常識,但是無所謂。

這就要看導演對於自身作品的要求,可以說是一個好導演和普通導演的差別吧。好的導演會精益求精。

3. 導演有歷史常識,但是沒辦法。

比如有些場景可能需要耗費數月佈景。或是現有條件完全達不到,只能降低級別了,觀眾也不會吹毛求疵。

4. 經費不足,降低要求。

這方面,最可能原因就是當今娛樂圈小鮮肉等拿了大頭,導致其他方面都大打折扣了。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幾點,影視劇裡的穿幫鏡頭很多,大部分無傷大雅,觀眾也不會太計較,但是如果導演拍攝的是歷史劇或宮廷劇等,涉及朝代歷史非常明顯的影視劇,也請導演尊重一下歷史,不要犯這種低級的歷史常識性錯誤。對自己的作品不負責任,觀眾也就不會買單。


奇思方想


近幾年比較流行歷史劇和宮廷劇,然而不知是作者。還是導演容易疏忽一件事,那就是沒有注意有些東西並不是當時那個朝代就有的,比如農作物等,鬧了笑話。

比如新版《水滸傳》本來是在高粱地有一組鏡頭,而導演不想費事,就在玉米地拍攝,這就鬧出了天大的笑話,玉米明朝才引進中國的,你宋朝時就在玉米地弄事,是不是穿越了?還有秦朝人餓了啃土豆,哪來的?外國進貢的?還有些早於明朝的歷史劇動不動就出現屋簷下掛著玉米棒子,和辣椒,這成何體統?

還有一部《明朝四大案空印案》不知道導演和編劇怎麼想的,明初四大案亦稱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整頓吏治、懲治貪汙而策劃的著名四大事件或屠殺。

分別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藍玉案。胡惟庸與藍玉案件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與“郭桓案”則是對涉嫌貪墨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

結果:看圖

據周敬心書,此外尚有洪武四年錄天下官吏,洪武十九年逮官吏積年為民害者,洪武二十三年罪妄言者。朱元璋都大戮官民,不分臧否。

哎!我覺得更多的是現在這個社會太浮躁,很多導演迫切想急於求成,導致很多細節方面的東西忽略了!


貳嬸愛電影


導演不是誰都能幹得了的,可這個活計實在太有誘惑力,金錢美女雙收的行業趨之若鶩,可是這個行業最要分量,知識面要求高而廣,現在沒幾根鬍鬚的別的能耐不大,就是膽大。許多古裝電視劇背景有電線,有飛機,桌上出現了現代水果,醜橘、大富士蘋果。殘不忍睹!


一石閒人


大家好,首先在這裡我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首先,導演可能沒有任何歷史常識。他沒有發現這些與歷史背道而馳的技術點,而是直接忽略了它們,所以他拍攝了它們。

  也有可能導演知道歷史並且發現劇本是錯誤的,但是公眾不一定知道歷史並且根本不關心。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在研究、構建和重置這些技術點上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這些技術點並不特別明顯。預算大大增加,時間太長。觀眾仍然一點也不理解。損失大於收益。

  最後,電影和電視劇是一種創造性的方法和講故事的形式。他既不是考古學,也不是歷史學科,也不寬容。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知道麵條什麼時候能買到嗎?從哪一代開始,牛肉被允許,西瓜和西紅柿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得到?

  繼續說,古代的服飾、車馬和語言都是真的嗎?只是辮子還是禮帽?皇帝穿黃色的衣服?俠客如何行走江湖?宵禁的時候你為什麼還在晚上喝酒?

  因此,問題不僅僅是責怪導演。影視劇創作是一種做夢和講故事的藝術。傾聽並讓人們感覺真實應該是令人愉快的,而不是模仿真實。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工作開開心心,生活快快樂樂,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髒兮兮的喵喵喵


現在很多影視劇確實不尊重歷史,創作之前沒有仔細研究,或者向歷史學家請教,靠一些網絡小說,野史等資料來編寫。

就像古人雖然坐姿以跪坐為主(唐宋以前)但這裡面還涉及到很多其他相關禮儀。比如避席這個在影視劇電影中基本很少看到。又比如長坐等等。如果想徹底在影視劇中還原古代風貌是不可能的。有太多缺失的東西連所謂的專家教授都搞不清楚。何況古人跪坐非常的累人,不是長時間養成習慣一般人都受不了,你能指望那些演員們拍攝時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嗎?早累趴下了。號稱一代經典的央視大劇《三國演義》你看過吧,這裡面的道具設置已經算是很全面了,古代的一些習慣也展現的很好。但你能想象一介平民的諸葛亮在兗州牧皇叔劉備下拜時坦然受之嗎?(高位人下拜行半禮,下位人先要側身避席,然後行全禮)這些制度細節真要拍攝太麻煩了。(古代是十分注重禮儀的,一旦出錯不是被認為輕視對方就是會認為是不知禮的村夫)。易中天講過一期漢代風雲人物關於田蚡和竇嬰故事,灌父不就是因為竇嬰給田蚡見禮時,田蚡沒有避席而破口大罵嗎。

我覺得歷史影視劇只要主旨是嚴肅的,內容不胡編亂造的戲說就很有良心了,其他的細枝末節就別深究了

但是 如果拍電視劇,把真實歷史原封不動地全部搬到銀幕上去,根本吸引不了什麼觀眾,因為真實的歷史就是以前人們的生活,所以非常枯燥、乏味。如果不進行藝術加工,實在是不能看。

不過我說的加工是適當加工,而不是過度。但是現在的很多影視劇都是這樣,這個現象確實不太好,因為容易扭曲人們對於真實歷史的認知,改變或者左右人們對於某一事物、人物的看法。

雖然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也不是馬上就可以改正的,只能一點點進行改變。不過影視劇適當地歷史加工還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你能認識到這點。

還有現在的電視劇拍出來是為了娛樂民眾的,你不用太上綱上線,觀眾就喜歡這樣, 你還能改變嗎?

任何的事情太計較就是鑽牛角尖,平心靜氣認識影視劇過度加工歷史這個問題。




ly野狼說三道四


很高興能跟你一起探討這個問題,為了你這問題還特意去查了一下歷史,順便豐富一下自己。玉米是明代中期引入我國的。唐在明前,所以我國唐朝時期是沒玉米產物的。

為什麼一些導演沒有一點歷史常識,這就得深層考慮這個問題了。以下為我個人見解,不偏不倚。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導演的定義及任務吧,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成片的總負責人,任務是把影視創作的各個環節及出演人員柔和在一起,最後形成熒幕上我們所看到的影視劇。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是以畫面及聲音為主來講故事的,沒有畫面和聲音,那是小說,所以這裡說的畫面和聲音的完美融合就是導演應有專業技能,其實我個人覺得導演不一定要多有文化,或是滿腹詩倫。如果說導演的滿腦子都是這些東西,那還有空間去想象創造。就題主所說,唐朝有沒有玉米,我相信在100個人裡,能有50個或者更多的人不知道這個答案,也許這50個人當時都在劇組也說不定。

當下影視行業處於2.0時代,有很多的影視作品滋生。所以導致了很多導演水平不一,只要不影響重大歷史事件,一些不影響整片劇情的穿幫鏡頭就得過且過算了,這也可以成為我們吐槽的一大亮點。咱們也不可能要求每個導演都是歷史專業出身的,題主你說是不是。

以上就是我對題主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純手工答題,謝絕轉載哦!


老薑說影


首先歷史上出現了錯誤,玉米是明朝中期出現引進中國的,在中國大量種植,解決了很多溫飽問題。唐朝是不可能出現玉米的。

電視劇中出現玉米地,只能說是編劇的歷史縱深度不夠,不能正確的把握歷史,在開拍前沒有做好功課。

一個優秀的編劇寫出的劇本是值得推敲的,一部影片成為經典,必不可少的就是劇本有內容,有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