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三個軸心國,為什麼意大利最弱,甚至弱的一塌糊塗?

原度拾趣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為什麼被叫做軸心國?其實這個原因也挺簡單,是來源於意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的一個著名講話。而且自始至終這個稱呼也不是正式稱呼,只是後來約定俗成都這麼叫了,所以後來許多人甚至把他當成了正式稱呼。

柏林羅馬軸心

軸心國這個稱謂橫空出世的出自墨索里尼在1936年11月1日在意大利工業重鎮米蘭發表的一次公開講話。這次講話是面向25000名意大利觀眾所發表,主要目的是為了慶祝剛剛簽署的德國意大利聯盟條約。在此次講話中墨索里尼提到:

柏林羅馬條約不是一個障礙,而應成為一個軸心,使所有有志於和平的歐洲國家都可以圍繞其對各種麻煩展開合作。

(柏林羅馬軸心是軸心國這個稱謂的來源)

而在這個講話發表的第二天,美國《紐約時報》就全篇刊登了講話全文,並針對“柏林羅馬軸心”進行了評論。從此以後,軸心國這個稱謂就開始越來越多的被人用於稱呼二戰時期的法西斯國家。

從兩國軸心到三國軸心

而這個軸心國的稱呼能夠迅速被人接受,也跟意大利和德國剛剛簽訂的條約的重要性密切相關。因為這個條約標誌著意大利正式轉變了政治立場,改換了政治陣營。桃花石雜談相信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意大利在一戰時期是協約國陣營的一員,也就是和英法俄等國結盟,共同對抗德國和奧匈帝國。

(二戰期間(藍色)軸心國的勢力範圍)

但這一切在1935年發生了變化。在這一年,意大利入侵非洲國家阿比西尼亞,也就是今天的埃塞俄比亞。但阿比西尼亞所在的東非地區長期被英國視為自己的當然領地,因此意大利入侵之後立即遭到了英國等一些國家的強烈反對。在英國的主導下,當時的國際聯盟立即對意大利實施了全面的經濟制裁。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署時的日本駐柏林大使館)

在被傳統盟友拋棄後,陷入孤立的意大利立刻開始向一些鄰國尋求支持,比如匈牙利、瑞士、南斯拉夫和德國等。而與意大利結盟,也符合當時仍處於一戰之後空前孤立的德國的利益。因此,二者一拍即合,在1936年10月通過談判迅速達成聯盟協議,這才有了1936年11月1日,墨索里尼在米蘭多莫大教堂前公開宣佈柏林羅馬軸心的講話。1939年5月德國和意大利又通過包含軍事和防禦同盟內容的《鋼鐵條約》將兩者之間的同盟關係予以正式確定。而在1940年日本與德意正式結盟,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二戰時期的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

(希特勒和日本以及意大利大使一同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而不久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也開始用軸心國來稱呼這三個國家。在整個二戰期間,羅斯福一共157次將這三個國家稱為軸心國。漸漸的軸心國也就成為了人們對二戰期間法西斯國家事實上的正式稱呼,這也就是現在人們仍將其稱為軸心國的原因。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軍令如山


這個我認為與幾個因素有關,並不是意大利真的就弱小不堪。

1,希特勒給墨索里尼的承諾是不早於1943年對法開戰,結果1940年意大利就加入戰爭了,無論是軍隊的武裝,國內的動員,國民思想的宣傳,軍隊將領的調整,都沒有開始準備;

2,意大利和德國不同,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並沒有希特勒的權力,很多人是不買賬的,導致反對派拖後腿的程度遠大於德國,動不動就煽動投降:

3,意大利人雖然對一戰的結果不滿,認為被欺騙了,但是畢竟沒有差點亡國的感受,所以本身就沒有特別強烈的救國求存的動力。

4,意大利人對英國有種根深蒂固的恐懼感,面對其它國家很多時候是不想打,面對英國則是還沒打就心虛,士氣自動降低一半。

其實意大利軍隊是不弱的,弱的是軍隊的思想和墨索里尼的掌控程度。法西斯化最深的是墨索里尼一手建立起來的空軍,還是非常能打的,和英國空軍打的半斤八兩,其次就是墨索里尼比較能掌握的海軍,也還能將就,最爛就是陸軍,也是墨索里尼完全無法掌控,只能靠收買妥協的一個軍種,基本指揮不動,反對派特別強大。

意大利空軍的傘兵旅,可是被德國人高度認可,認為不次於德國陸軍的,隆美爾唯一願意指揮的意大利地面部隊就是傘兵旅,在北非作戰中是當德國軍隊來使用,非常放心的主力,作戰頑強程度,戰術水平不下於德國軍隊。

半人馬座裝甲師等這麼2-3個法西斯黨徒作為核心的意大利部隊,在蘇聯戰場上也是打的相當好的,被德國人看做僅次於德國精銳的部隊。

所以,如果給墨索里尼幾年準備時間,在武器裝備,軍隊思想,法西斯黨對軍隊的滲透掌握程度等都提升幾分的話,意大利軍隊還是可以一打的。


麗江說書人


一是從心理角度看。二戰爆發時意大利並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是被動的,而德國是戰前充分準備的,大多數的德國人全是納粹的狂熱支持者!而意大利則人不同,多數喜歡玩藝術,對納粹主義根本不怎麼感冒!

二是從地理角度看。意大利最先發動侵略的是希臘。意大利與希臘隔海相望,陸地上希臘北部更是山脈林立,可以說無論從陸地還是海洋進攻希臘意大利都面臨巨大挑戰!果然,希臘利用天然屏障,多次重創意大利,打擊了意大利的軍心,削弱了意大利的軍力!

三是從經濟角度看。意大利二戰中的石油產量僅為德國的七分之一,鋼產量為德國的十分之一,這兩項作戰硬指標根本不足以支撐打一場世界大戰!


地緣觀天下


這個很簡單啊,因為德國的軍人都是職業的,專業的,有些都是祖祖輩輩的軍人家庭,那戰鬥力跟戰爭素養絕對是出類拔萃的。

小日本是全國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打起仗來是不要命的,逃跑跟投降是不存在的,戰死才最光榮。

意大利就不一樣了,軍人是業餘的,戰鬥精神是沒有的,一個因為吃不到意大利麵就投降的軍隊,你還能找到第二個?全球唯一一個拿著槍炮缺輸給非洲土著的國家。

說白了,以前打仗拼的不光是武器,主要是戰爭信仰,就像為什麼共產黨以落後的武器跟絕對劣勢的兵力最後還是打敗了國民黨一樣,靠的就是戰鬥信仰,而這一點恰恰是意大利人沒有的。


亂世彷徨念秦風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重要的參戰國。作為軸心國集團的三大巨頭之一,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非常拙劣,似乎誰都打不過,被網友們吐槽為“拖軸心國後腿的廢柴”,有的網友甚至戲稱意大利是“打入軸心國內部的間諜”。不過雖然意大利被網友們黑的體無完膚,但實際上意大利的實力還是不錯的,否則希特勒不會愚蠢的找一個廢物做盟友。那麼二戰時的意大利並不弱,為何卻表現的那麼差勁?

首先,不可否認,作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二戰時的意大利是頗有實力的,特別是在工業方面。雖然意大利的工業規模略小於日本,但工業技術要高於日本,工業水平和日本不相伯仲。意大利的國力也並不比日本差多少,意大利之所以在二戰中表現的沒有日本強勢,主要是因為意大利根本就沒進行全面動員,國家工業和軍事潛力沒有被激發出來,意大利打二戰實際上是心不在焉。事實上,直到戰爭爆發前,意大利仍然沒有做好準備,也沒有進行戰爭的全面動員,因為意大利人根本不想打仗。如果意大利像日本那樣窮兵黷武,戰爭潛力未必會比日本差。當日本已經進入全面戰爭狀態時,意大利人還在悠閒的喝著下午茶,討論著去哪看歌劇表演。即使二戰打的如火如荼,歐洲打的一團糟,意大利本土仍然處在一片安靜祥和之中,戰爭距離意大利人似乎非常遙遠。因為這場戰爭只是墨索里尼和他的一小撮支持者發動的一場投機活動和軍事冒險。

意大利的領導人墨索里尼是個非常值得爭議的人。二戰前,歐洲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墨索里尼成功的帶領意大利走出了經濟的泥潭,讓意大利在這場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這也是墨索里尼能得到民眾支持的主要原因。意大利甚至把投資擴展到中國,和國民政府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聯繫,意大利人幫助中國建立了遠東最大的飛機廠。在經濟領域,墨索里尼無疑是非常成功的。這大大刺激了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勢力的野心,墨索里尼和他的支持者們試圖通過二戰攫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和野心勃勃的德國走到了一起。不過墨索里尼是個志大才疏的人,其實他連大志也沒有,他的雄心僅僅是希望恢復羅馬帝國的輝煌,打造一個環地中海的強大帝國。當然,這也是墨索里尼個人的想法。因為對於爭奪世界霸權,意大利人根本沒有興趣,也沒有那份實力。墨索里尼的那套理論根本吸引不了意大利人,也調動不了意大利人的積極性,所以二戰對於意大利人來說,只是墨索里尼為首的一小撮人的事,和意大利人根本沒有什麼關係。所以不管是意大利民眾還是軍隊,都出現了出工不出力的


歷史酷


二戰時意軍之所以戰鬥力不行,實際是國力較弱。

裝備差:意大利工業基礎相對較弱,陸軍人數相對少,裝備也比較遜色,火炮、汽車產量比日本都少許多。二戰是機械化戰爭,對於現代化裝備要求很高。

人員差:意大利沒有較多的合格的軍校生組成軍官團,缺乏可以充任中高層指揮官帶隊。所以意軍相對來說參謀部的戰略規劃能力比較差,戰術上比較盲目沒有方向,軍隊缺乏主動性,人員的軍事素養差。行軍一半的,開始做意大利麵,結果全軍被俘虜。同時,在一戰中,意大利已經獲得了想要的,所以二戰中沒有積極性了。


自由的小凱


現在的人們說起意大利,除了足球之外恐怕就會想到意大利在二戰時期的糟糕表現了。雖然總的來說,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比起法國來說要好很多,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在大家的印象中意大利在軸心國中就是吊車尾拖油瓶的角色,根本就很不值得一提,甚至還有人說意大利是盟軍打入軸心國的臥底,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意大利軍隊真的如此不堪嗎?

實際上二戰爆發時意大利並沒有做好準備,雖然在納粹黨掌握政壇這件事上,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老大哥,但隨著德國領土的擴張和外交政策的大成功,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角色開始反轉,意大利也不得不開始開始以德國的從屬角色投入戰爭之中。德國在戰前實際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絕大多數德國人已經被成功洗腦,成了忠心耿耿的納粹狂熱者,而意大利就不一樣了,雖然墨索里尼掌握政權時間更長,但愛好藝術的意大利人對納粹主義並不是特別上心。

德國率先開戰後,意大利也不得不準備作戰了,墨索里尼決心侵略希臘,墨索里尼本以為戰爭會很快結束,他是在無法想象希臘會對自己的軍隊造成多大的威脅。然而墨索里尼此舉犯了大錯,意大利軍隊在希臘遭遇慘敗,希臘軍隊作戰勇敢,他們利用複雜的地形,狠狠的教訓了意大利軍隊和墨索里尼政權。意大利入侵希臘還導致了另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為了征服希臘墨索里尼削減了北非兵力,這最終也導致軸心國北非戰場的失敗。

後來的事實表明,意大利如果保持中立,德國少了個豬一樣的隊友,對德國可能更好。但這樣的話對於盟軍來說恐怕就會變得更加艱難了。


fantasy66


二戰時意軍之所以戰鬥力不行,實際是國力較弱。

裝備差:意大利工業基礎相對較弱,陸軍人數相對少,裝備也比較遜色,火炮、汽車產量比日本都少許多。二戰是機械化戰爭,對於現代化裝備要求很高。

人員差:意大利沒有較多的合格的軍校生組成軍官團,缺乏可以充任中高層指揮官帶隊。所以意軍相對來說參謀部的戰略規劃能力比較差,戰術上比較盲目沒有方向,軍隊缺乏主動性,人員的軍事素養差。行軍一半的,開始做意大利麵,結果全軍被俘虜。同時,在一戰中,意大利已經獲得了想要的,所以二戰中沒有積極性了。

基於這兩點主要原因,到了二戰,意大利只剩下墨索里尼的自我幻想了。


往事隨風飄流


把這三個國家的戰鬥力來比的話,德國是10,日本是6,意大利可能是負。

第一,意大利很多士兵包括將領他們本身是不願意參加戰爭的,從心理上就比較排斥,因此根本沒有什麼熱情的。第二,就是意大利軍隊大多數都是在後方,屬於後勤部隊,這樣也就明白了他們本身也並不是很強的。第三,對於他們的統治者來說,只是為了討取好處而已,並不是像希特勒那樣狂熱,一戰的時候他們雖然是戰勝國,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撈到好處,心裡面對那些大國表示不滿,這一點跟德國相同。


摁錯啊


軸心國還有羅馬尼亞等等不止三個,意大利也沒有弱的一塌糊塗,只是意大利沒有打仗的慾望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