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該怎樣補?

忽閃的情緒


脾虛該怎麼改善?

健康苦行僧,開講啦!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一旦出現脾虛症狀,就無法有效消化吸收食物,生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身體會變得十分虛弱,精神狀態也會不佳,容易受到溼邪的傷害,出現胖大舌(舌頭有齒痕),便秘等情況。

那麼出現脾虛的情況,應該如何加以改善呢?

一:改掉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不宜暴飲暴食,這樣會加重脾臟的運化負擔,食用過多肥甘厚味的食物也會無形中加重負擔,生活中要注意粗細結合,葷素搭配,儘量食用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

二:多食用健脾食物

健脾食物最好的就是五穀雜糧,比如:芡實,薏米,蕎麥,黑米等,生活中筆者經常做一些芡實山藥糊,芡實粥,赤小豆薏米粥等,這些都能有效幫助健脾祛溼

三:一些滋補的食物

脾虛不能過分滋補,不然很可能上火,所以應該儘量選擇一些補而不燥的食物,比如鯽魚,鱸魚,黃魚,牛肉等食物就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以上內容的補充

1:脾虛也不用過度緊張,也就是一種亞健康的狀態,初期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多運動,不熬夜,注意制怒調節情緒,就能夠很好地改善

2:脾虛不能食用過多的生冷食物,建議遠離西葫蘆,金針菇,綠豆芽,黃瓜,冰飲,菊花,枇杷,山楂等食物

3:平時多喝一些粗糧粥是很有好處的,建議可以喝一些薏米粥,芡實粥,牛奶大米粥等粥品,能夠很好地健脾養胃

圖示:大米牛奶粥

持續健康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健康行僧


從中醫角度,脾胃氣虛者,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多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情況。而脾為後天之本,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脾虛怎麼辦,如何養脾胃呢?

我曾經幫助20多歲的消瘦女生從飲食調養脾胃,長了5斤,長期的過敏症狀也基本沒再出現。結合中醫營養,以下是我改善脾虛的6點分享:

1.合理膳食,按時按量,少量多餐,均衡飲食,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刺激寒涼食物,少吃冰凍冷飲,不吃宵夜。從小孩、成人、孕婦、老人的不同階段,適合的飲食重點會有差異,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

2.適當增加含活性菌的酸奶或益生菌,含豐富益生菌,幫助改善脾胃功能,當然適量即可,不宜長期大量天天食用。

3.食用有助脾胃功能的食物例如山藥、蓮子、芡實等,常見養胃食譜南瓜小米粥,淮山蓮子(蓮子去心)肉湯。記得不能光喝湯,湯渣例如淮山蓮子也要吃,淮山蓮子本身也是有助健脾胃。

4.適量喝四君子湯,屬於中醫方劑學,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為主,有助補氣,益氣健脾。如有上火,建議將人參調整為黃芪。最好在中醫辨證下再開具個性化配方更為合適。

5.每天吃充足的蔬菜水果,新鮮蔬果含有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對自身腸胃和身體都有益處。

6.保持心情愉快,專心吃飯,好好睡覺。例如壓力、焦慮、邊吃飯邊工作、失眠等會影響腸胃消化。

目前並沒聽說有實證說明鹼面可改善脾虛。

如果脾胃功能較差,建議諮詢註冊營養師或醫生全面評估分析,制定個性化飲食調養方案。

如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轉發點贊,有疑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平日會分享健康知識或營養食譜,歡迎關注頭條號“吳斯潔營養師”~


吳斯潔營養師


脾虛補起來雖說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是卻很容易。我作為一個從事中醫10多年的醫生,建議大家在平時可以多吃白朮、黨參、人參、黃芪、西洋參等這些大補的東西,除了能夠治療脾虛,還能強身健體。

有時按醫生開的藥吃沒有效果,大部分是因為病人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治療的同時自然也不能少了調養,所謂的調養,就是需要大家注意平時的保暖,冬天還好說,但是夏天至少要做到保護肚臍,晚上睡覺可以不蓋被子,但是一定要蓋住肚子,並且要少吃涼東西,平時可以多喝一些薑茶進行保暖。

除此以外,脾虛就是代表著身體弱,多多運動對身體是有利無害的。如果不想出門,那麼有氧運動也是不錯的。運動的同時正好可以有效的促進腸胃的消化,自然也能起到減肥的效果。

大多數有脾虛症狀的人體型都比較肥胖,所以飲食一定要注重科學搭配,儘量多吃蔬菜、水果,少碰長肉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垃圾食品,油炸食品,建議大家最好是戒掉,腸胃消化的好,脾虛症狀自然會得到改善。

減肥並不難,治療脾虛更不難,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脾虛肥胖他們是如何從120到90的》,對各種肥胖分型辯治,讓你分清各種肥胖的原因和特徵,找到最適合的減肥方法。通過食療、穴位按摩,不節食不跑步,輕鬆瘦身。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點擊下方圖片所示的專欄即可查看。


家庭養生保健


脾胃虛弱用中成藥方:安順序吃,吃完一樣再吃另一樣,1.香砂六君丸十合,2.參苓白朮丸十合,3.溫胃舒顆粒吃十天,4.補中益氣丸十合,5.人參健脾丸十合一般兩個半月時間可好。

脾腎陽虛食療法:鯉魚或鯽魚(大)一條,生黃芪,赤小豆,蓮子肉(去心) ,各30克,芡實20克,砂仁10克,浮腫明顯者加冬瓜皮,茯苓各30克,脾虛便溏者加白朮,茯苓各30克,大火燒開文火漫燉。(一天的劑量)按照此方可常吃一段時間。

脾腎陽虛泡酒方:白朮,青皮,生地,厚朴,杜仲,廣陳皮,破故紙,川椒,巴戟肉,白茯苓,小茴香,肉蓯蓉,各50克。大青鹽25克,黑豆90克,高度高粱酒5斤,先把藥物用清水清洗過濾乾淨晾乾,把藥粉成顆粒狀,(也可分成四份五份加酒放到不帶刀罩的豆漿機裡,加酒按清洗鍵打碎,如果後來酒不夠機器不工作可把打好的酒液回倒進機內)。高粱酒浸泡,春夏7日,秋冬10日,棉布過濾可飲,早晚飯前1或2酒杯,如上火可暫停一下,這個可常飲,添精補髓,健脾養胃,久服身體健康。


千友人


中醫認為,脾虛是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症。主要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型。

1.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氣陷臨床表現,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脾虛該怎麼調理?

1、保證心情愉悅

一個好的心情能夠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和增強胃口。

2、科學飲食

脾虛最忌生冷。脾虛的人最忌諱的是寒涼生冷的食物,味厚滋膩、利氣消積的食物要避免,如香菜、蘿蔔、豬肉、鴨肉等。

3、注意保暖

脾胃虛弱的人平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容易手腳冰涼的人群,可多喝薑茶。

4、適當運動鍛鍊

像慢跑、散步、爬山、氣功等運動方式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和營養的攝取能力,還能促進體內的身體代謝,排除身體毒素。

5、腹部按摩

每天睡前可用雙手按摩腹部,有助於脾胃的順利運行,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補脾食物推薦

穀類食物:粳米、糯米、秈米、薏米

蔬果類食物: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

肉類食物:雞肉、狗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泥鰍



人的陽氣與脾胃著密切的關係,脾胃功能正常運轉,則心腎相交,肺肝調和,陰陽平衡;一旦受損,功能失常,易內傷陽氣,嚴重的還會因此而影響全身而患病。因此,人若要養生,先要重視養脾胃,健脾胃的中成藥眾多,該如何選呢?

脾虛可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等證型,因此藥物的選擇必須結合患者自身的症狀,只有辯證準確,方能對症下藥。另外,不同藥物在功效上有細微的不同,應避免盲目或者不規範使用。請看逸仙藥師分別介紹:

脾氣虛:又稱脾氣不足。症見納少,腹脹,食後尤甚,大便溏薄,少氣懶言,肢體倦怠,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力等。治宜補脾益氣,可選的中成藥有參苓白朮散、健脾丸、啟脾丸、四君子丸等,其他補脾益氣的中成藥功效各有側重,如脾氣虛兼痰多可選具有補脾益氣,燥溼化痰的六君子丸;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可選香砂六君子丸;脾虛氣滯所致的胃痛可選養胃顆粒;脾氣虛所致的失眠可選參芪五味子片。

脾陽虛:又稱脾虛寒證,症見食慾減退,腹脹,胃痛而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治宜補脾溫中,可選的中成藥如附子理中丸、刺五加顆粒、溫胃舒膠囊、小建中顆粒等。

脾不統血:由於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氣血虧虛。除了有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外,還可見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治宜補脾攝血,可選具有補脾兼補氣血的中成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十全大補丸等。

中氣下陷:多由氣虛發展而來,是指脾氣虛損,升舉無力,氣機下陷,降多升少,對臟腑維繫升舉之力減弱,可形成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症。多兼有氣虛和氣陷兩種證候的臨床表現。治宜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可選的中成藥如補中益氣丸、參芪力得康片等。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逸仙藥師


中醫脾虛有分4種:脾氣虛證,脾陽虛證,脾虛氣陷證,脾不統血證。這4種症候,均以脾氣虛為病理基礎,換句話說,脾氣虛是引起脾一系列病變的根本原因。

脾氣虛證

脾氣虛,一般表現為運化無力,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溼功能失調。臨床多表現為食少腹脹,大便溏薄,肢體睏倦,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黃等。

脾陽虛證

脾陽虛證簡單的說就是:脾氣虛+脾陽虛證。本證有脾氣虛的臨床表現,外加一派虛寒症候,如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肢體浮腫,腹痛喜溫喜按,大便希溏,甚至大便中經常有不消化的食物。這類人群往往舌苔淡胖或有齒痕。

脾虛氣陷證

脾虛氣陷證是指脾氣虛弱,中氣下陷,引起的內臟下垂症候。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輕微的病人可能體現為面部肌肉下垂,乳房下垂等。

脾不統血證

脾不統血證是指,脾虛之後,不能統攝血液,臨床以各種慢性出血為主要表現。如月經過多,崩漏,紫斑等。



如何補脾?

食療:

小米:健脾和胃,養血安神,補益虛損。對於體弱多病,脾胃虛弱病人可以長期服用。

山藥:益氣養陰,脾肺腎三髒同補,固精止帶。用於脾虛食少,腎虛遺精,肺虛咳喘。中國古代醫家認為:久服山藥可以益氣力,長肌肉,聰耳目。

南瓜:健脾和胃,排毒養顏,強身健體。

大棗:補益脾胃,養血安神。

將以上食物進行煲粥,作為日常食療,可以益氣健脾,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病症,如果伴有腹脹加入陳皮10克。


穴位按摩:

每天摩腹,按摩脊柱2分鐘。掐揉足三里,點按中脘,氣海,關元,三陰交各36下。伴有水腫加陰陵泉;伴有臟器下垂可加灸百會;伴有月經過多,淋漓不盡可加灸隱白。


疼痛診室


脾虛者總治則當健脾益氣、調運脾胃,還需辯證。

1.脾氣虛弱,食慾不振,飯後容易腹瀉,平素易乏力,大便溏薄,少氣懶言者,應以補益脾氣為主。可服六君子丸、補中益氣丸等中成藥。宜食健脾補氣之前,如茯苓、山藥、粳米、黨參、芡實、白朮、大棗等。平時可煮茯苓粳米粥、黨參山藥排骨湯。忌食油膩之品,阻礙脾氣健運。 2.脾陽虛為主,出現腹部隱隱作痛,喜溫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應以溫中建脾為主。可服用黃芪建中丸、香砂養胃丸等中成藥。宜食具有溫脾祛寒之品,如狗肉、羊肉、豬肚、韭菜、茴香、芥菜、乾薑、花椒、胡椒等。平時可煮胡椒豬肚湯、茴香狗肉湯。脾胃虛寒者忌食寒涼之品。


南方健康


一、

現在生活過好了,但身體的表現有時候卻往往相反:身體過胖、太瘦、身體乏力不想活動、腹脹、腹瀉、納差、精神差、疲倦、頭昏、心慌、失眠、記憶力下降、女性月經量多、皮下出血、便血、鼻出血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講,脾為後天之本,人體的很多功能都需要由脾來完成,如果脾的功能一旦受到損害的話,可能會產生很多疾病,可以出現上述各種症狀,可見脾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脾主要有三大功能。第一叫“脾主升清”。是指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需要由脾輸送到全身各種臟器和組織。如果脾功能下降,比如頭部供應不足,可出現頭昏、記憶力下降。四肢供應不足,可出現肢體乏力。心臟供應不足,可出現心慌、失眠等症狀。


脾的第二個功能叫“脾主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有序運行,防止其逸出脈外的功能。當脾的功能下降時,可能會出現出血現象,如鼻出血、嘔血、咯血、便血。女性月經量多,甚至崩漏。


脾的第三的功能叫“脾主運化”,是指脾要把人體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如果脾的運化功能下降,一方面營養物質無法充分被身體吸收利用,另一方面,營養物質反而成為體內垃圾,成為痰溼或瘀血,好比軍隊的士兵叛變成了逃兵,不僅不能打仗還會壞事。痰熱、寒溼、很多皮膚病,關節炎都與此有關


二 、


現在社會上流行各種損害脾胃功能的方法。飲食不節制,胡吃海喝,有沒有?


很晚還在吃宵夜、夜啤酒,有沒有?


熬夜加班,心血暗耗,思慮太多,所願不遂,有沒有?


回家就葛優躺,一天都不動,有沒有?


這些不良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通通都是脾功能良好的大剋星。


但是現在的人,畏果不畏因。特別想知道如何補脾,常見的補脾中成藥也挺多。


常見的補脾中成藥有四君子丸、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歸脾丸、補中益氣丸、參苓白朮散、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保和丸等等,我們來分別講一下這些中成藥怎麼用。


三、

1脾虛


可以用四君子丸。主要表現為食慾下降、肢體乏力、大便稀溏、面色黃、舌苔白,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


如果痰溼比較重,腹脹明顯,苔白膩,可以服用六君子丸。其實就是四君子丸加陳皮、半夏。陳皮行氣,半夏燥溼。如果氣滯明顯,比如噯氣、腹脹明顯,也可選

香砂六君子丸,就是六君子丸加木香、砂仁兩味健脾行氣的藥物。


如果是脾胃虛寒,表現為納差、腹痛,甚至腹瀉,喜歡喝熱水,肚子按著更舒服,這種情況下,考慮是有脾胃虛寒,可以用理中丸


患者脾胃虛寒的時候,如果進一步加重,可能會影響到腎,可能會表現為腹痛腹瀉比較明顯,畏寒怕冷,四肢冰涼,這時候可以考慮溫腎健脾的附子理中丸。


2脾虛夾溼


如果是納差、胃部脹悶不舒服,大便稀溏、四肢乏力、困重、精神差、面色黃無光澤,舌淡苔白,考慮是脾虛夾溼,可以用

參苓白朮散


3心脾兩虛


還有一種情況,是心脾氣血虧虛,表現為失眠、心悸、記憶力下降,同時還有乏力、納差、容易疲倦、面色黃而無光澤,可以考慮用歸脾丸


或者除了上述症狀外,有些女性還同時伴有月經量多,顏色淡,經期長。也可以考慮歸脾丸。


4食積


如果出現腹脹、噯腐吞酸、噁心、食慾下降,大便臭穢、舌苔比較厚膩,可以考慮用

保和丸,此方主要是消食和胃。因為脾胃是一個系統,如果胃的功能會下降,也會影響脾,所以也有間接的保護脾的作用。


5脾虛氣機下陷


如果是四肢乏力、少氣懶言、大便稀溏、頭昏明顯,氣短乏力,也可以考慮使用補中益氣丸。這個中成藥在補脾的同時還可以升提陽氣的作用。


如果有長期腹瀉,甚至有脫肛、子宮脫垂、女性崩漏,同時有氣短乏力,舌質淡的人也可以用補中益氣丸。

四 、

其實我們在講脾的時候也不要忘了還有肝,因為肝和脾的關係也非常的密切。


肝氣鬱結、肝氣不舒也會剋制脾,中醫叫肝鬱脾虛,這種時候應該以疏肝為主健脾為輔,我們可以用逍遙丸來疏肝解鬱,健脾養血。


肝氣不舒同時伴脾虛表現為乏力、精神差,食少,兩脅疼痛、頭痛,目眩,女性可以表現為月經不調乳房脹痛。


其實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往往是各個臟腑相互關聯,這裡只是簡單的說一下比較典型的脾虛的各種類型。如果症狀比較複雜的話,還是需要找專業的醫生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治療。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中醫杜川


脾虛的人越來越多,中醫講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我們人體的氣血其實都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就是我們人生存的根本。

但是脾虛是一個大概念,脾虛其實還分為脾氣虛,脾陰虛,脾陽虛等,這些適用的中成藥可以各自不同,那麼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常用的中成藥:

(1)人參養榮丸

形容一個人無形無神,會說“像霜打的茄子”,怎乃一個“虛”字了得。形體不充壯,連精神頭也沒有。吃的也少,營養不夠,大便便溏,吸收也差。就像手術過後的人一樣。這種滋養人的營氣缺失,榮華之色全無,可以試試中成藥“人參養榮丸”。

(2)歸脾丸

歸脾丸是作為補益脾氣的中成藥,使用頻率還是很高,並且是針對心脾兩虛證的常用中成藥,這個中成藥可以氣血雙補,心脾同調。

很適合脾氣虛的患者,同時因為脾氣虛引起的心血不足,心神失去濡養從而引起失眠多夢的情況也能有所改善。

(3)附子理中丸和參苓白朮丸

常年腹瀉,如果有明顯的寒象,就用“附子理中丸”,如果沒有明顯的寒象伴有常年腹瀉問題,僅僅因為脾虛引起的,用成藥“參苓白朮丸”。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