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關鍵人物之桑代克

1、人物介紹

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關鍵人物之桑代克


2、學習理論試誤說

桑代克首先用實驗法來研究動物的學習心理。他創造了迷路圈、迷箱和迷籠等實驗工具,試驗魚、雞、貓、狗等動物的學習。根據這些實驗,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並不具有推理演繹的思維,並不具有任何觀念的作用。動物的學習方式是試誤式的,即動物是通過反覆嘗試錯誤而獲得經驗的。這種學習的實質就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聯結。因此學習即聯結的形成與鞏固。

3、學習律

在實驗的基礎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條學習定律:

準備律。準備律是反應者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一切反應是由個人的內部狀況和外部情境所共同決定的。因此學習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是一種活動。學習者必須要有某種需要,體現為興趣和慾望。此外良好的心理準備還應包括對該情境起反應所必不可少的素養和能力準備。

練習律。練習律的實質就是強化刺激與反應的感應結。反應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與這個情境發生的聯結越牢固。反之,長期不用這個反應,這種聯結就趨於減弱。後來,桑代克修改了這條定律,指出單純的重複練習,不如對這個反應的結果給以獎賞取得的效果更大些。

效果律。這個定律強調個體對反應結果的感受將決定個體學習的效果。即如果個體對某種情境所起的反應形成可變聯結之後伴隨著一種滿足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增強;反之,如果伴隨的是一種使人感到厭煩的狀況,這種聯結就會減弱。桑代克在20世紀30年代進一步考察了這條定律,發現,感到滿足比感到厭煩能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強調獎賞,而不大強調懲罰。

4、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

傳統教育中的形式訓練或“心智訓練”說認為,注意力、記憶力、推理力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較好的某種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現良好的功能。因此強調用嚴密組織、艱深難懂的古典學科訓練學生的心智官能,以促進學生心智能力的整體發展,卻忽視了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桑代克反對這種普遍的形式遷移,主張共同的要素遷移。他指出,學習遷移的發生決不是因為任何古典學科訓練的結果,因為在一種情境中所成立的反應不能遷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去。只有當兩種機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時,這一機能的變化才使另一機能也有變化。第二機能的變化在分量上等於與它的第一種機能所共有的元素的變化。比如掌握了加法可以增進乘法的演算,因為加法和乘法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從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出發,桑代克反對形式學科,主張接近生活實際的實用學科。

職位匹配鏈接,看你能考什麼崗位http://ah.offcn.com/zg/whzwjs/?area=wuhu&uid=lsy45199

文章轉自:http://wuhu.offc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