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科學家研發的世界首個超聲波生物傳感器有哪些特殊功能?

ViviancnBeta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首款可在體內體內使用的生物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發出可以被普通超聲掃描儀檢測到的信號。

在ACS傳感器雜誌上發表的這項技術已獲得國際臨時專利。來自澳大利亞ARC生物納米科學卓越中心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Simon Corrie博士和Kristian Kempe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可以響應體內pH變化而改變其剛度,並選擇了這些變化超聲檢查。

迄今為止,超聲成像使用的是充滿氣體的微氣泡,稱為對比度。然而,根據科裡博士的說法,這些僅持續10至20分鐘,就不可能在體內進行長期追蹤。

與莫納什大學和貝克心臟與糖尿病研究所的同事共同開發的這項新技術可以插入組織深處,並測量生物標誌物,例如pH(用於衡量化療後腫瘤是否縮小)。未來更復雜的標誌物,例如氧氣(作為中風損傷的指標)或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

據Corrie博士說,該技術的優勢在於,最終,它可以通過“類似於目前可以記錄超聲的手機那樣簡單的方式進行“讀取”,從而能夠監控偏遠地區的患者,而無需需要大型醫院實驗室,”他說。

該技術已經在動物模型中進行了測試,可以檢測pH值的變化。現在將在疾病的動物模型中對其進行測試,以確定它是否可以準確監控迅速變化的pH值,最初關注的是癌症和中風。根據Corrie博士的觀點,其目標是使臨床醫生能夠讓患者坐在椅子上,並在他們注入藥物時使用常用的超聲波實時監測藥物水平或器官反應,根據患者需要調整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