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裡看到詩和遠方


李斯特說過,“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火焰,是生命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

如果之前對於這句話的領會還只是流於表面,那麼,在以李高陽領銜的中美歐爵士名家峰會演出現場,你很容易就可感受到,何謂音樂裡的自由靈魂,何謂心靈上的震撼共鳴。

在音樂裡看到詩和遠方

華語金曲獎首位傑出華人演奏家獎獲得者、爵士薩克斯音樂家李高陽(照片本人提供)

90後的李高陽,特立獨行的外表之下,隱藏著超越其年齡的音樂造詣。他帶來的爵士樂,曲調並不閒散頹靡,慵懶迷離,完全跳脫了憂鬱藍調的既定形象,而是橫跨硬波普(Hard Bop)、後波普(Post Bop)和自由爵士(Free Jazz),演奏充滿速度與力量,靈動魔幻,激昂大氣,予人豐富的聽覺享受。

有這樣一種說法,爵士樂是給有故事的人聽的,更是有經歷的人才能演繹得好的。很難揣測年輕的李高陽,經歷了怎樣的浸淫和揣摩,有著怎樣的心路和感悟,才能如此傳神地用這種最貼近心靈的音樂語言,詮釋出最擊中人心的情愫。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將音樂轉化為思維著的聲音,給千變萬化的爵士樂注入了清新的東方風情,用以傳遞他對文化的理解和對世界的觀察。他用自己創作的《什剎海》、《長城》等爵士曲目,向生於斯長於斯、給予他藝術營養的北京致敬,亦通過這種超越國界和種族的語言,向世界介紹了古老而年輕的中國。

現場聆聽李高陽的演奏,更是一種絕妙的享受。他的樂隊里名家薈萃,丹麥鋼琴王子Carl Winther的表演行雲流水、蕩氣迴腸;貝斯手胡浩功底紮實、技藝高超;美國傑出鼓神Adam Nussbaum的鼓聲時而激烈時而輕柔,十分精準曼妙,而他那“用生命在演奏”的投入,更帶動觀眾一起回到音樂的本真,拋開雜念,虔誠以待,去領略箇中之況味。事實上,爵士樂的精妙之處,不僅在於高難度的節奏變化,更在於自由奔放的音樂態度。這一點,在這幾位身懷絕技、與眾不同的演奏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在臺上用眼神交流著,用音樂呼應著,隨心情傾瀉,應靈感創作,有時保留原始曲目的骨架,卻加入了獨特的即興改編,隨心所欲又不逾矩。難怪有人說,“李高陽帶來的每一場爵士名家峰會,就像一份新的禮物般,拆開後總會有全新的驚豔。”而當你沉浸陶醉其中,為年輕音樂家那超越年齡的思考而讚歎不已時,在演奏間隙、音樂停止的那一刻,他又會恢復一個笑容羞澀而訥於言辭的少年模樣。他的串場簡單而樸實,毫無做作之感,很多時候還會因為自己口齒的嗑嗑巴巴而現出靦腆的紅暈。然而,正是這音樂內外天壤之別的形象,讓人看到一個音樂家的純粹和崇高。

在音樂裡看到詩和遠方

很難想象小的時候,小小白楊一樣蒼白的羞澀的少年,居然長成這樣藝術範兒,我還記得在他家洗我的床單的時候,三四歲他還張羅著給我幫忙,幫倒忙曬被罩。歲月荏苒,透過披肩長髮,仍能看到他眼神裡的清澈和透明。唯有這樣才讓他在音樂裡保持了一份純粹和熱愛。因為他一直專注於自己的音樂,一直浸染在自己的音樂裡。

在中國目前的音樂環境中,爵士樂的受眾面並不是很廣,但難能可貴的是,李高陽並不隨波逐流地追求音樂的通俗化和商業化,亦不花裡胡哨地增加曝光率,而是始終以認真嚴肅的態度來做音樂,堅持自我、不忘初心。或許這樣一顆不羈的心,才能突破世俗的禁錮,以一種更貼合靈魂的音樂,表達出我們無法企及的自由和難以言述的激情。也或許,爵士樂天然就是孤獨的,只有在孤獨裡才能達至心靈的自由。就像很多聽著《一無所有》長大的人,多少年後再次見到搖滾老炮們依然會激動得淚流滿面。這個世界,能夠抵擋住時間侵蝕的,往往就是音樂。相信李高陽的爵士樂也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某些印記,那裡有一代人的青春、自由和夢想,能讓人忘記眼前的苟且,看到詩和遠方的田野。

從春節至今,高陽一個人困守在北京家裡。他沒有荒廢時光,在網上與人合作完成這首歌曲,為全球抗疫加油

生生不息

製作人:李高陽 韓天赫

作詞:李高陽 量子

作曲:李高陽

編曲:韓天赫

演唱:李高陽

和聲:韓天赫

薩克斯:李高陽

混音工程師:杜一超

出品:真爵音樂

繪畫:HAINA

曾經,多少次,災難降臨大地

人們啊,不屈不撓,不退縮

不害怕,穿上戰袍, 我們勇敢迎戰啊

守護家,等春天開花

曾經,多少次,魔鬼摧殘生命

人們啊,不屈服,智慧在進化

不害怕,穿上戰袍,我們勇敢迎戰啊

守護家,與病毒搏打

我們手牽手,穿上戰袍,勇敢迎戰啊

守護著家園 ,等待著春天開花

人類長河,守望相助是生存密碼

大愛無疆,生生不息呀

我們手牽手,穿上戰袍,勇敢迎戰啊

守護著家園,等待著春天開花

人類長河,守望相助,是生存密碼

大愛無疆, 生生不息啊

我們手牽手,穿上戰袍,勇敢迎戰啊

守護著家園,等待著春天開花

人類長河,守望相助是生存密碼

大愛無疆,生生不息呀


在音樂裡看到詩和遠方


非常欣喜地看到90後在音樂裡的成長。

祝福李高陽!我們都從你的音樂裡看到了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