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每年夏天,《武林外傳》重播也就意味著暑假開始。我們抱著冰鎮西瓜,坐在電視機前悠哉遊哉地看著七俠鎮日常。

2006年《武林外傳》首播,十四年過去了,它仍在不斷吸引新一批年輕觀眾。我們不禁產生疑惑:為什麼這麼多年,影視劇層出不窮,《武林外傳》卻可以獨佔鰲頭、屹立不倒?

這個問題的回答,就藏在它的故事裡。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武林外傳》是誰的武林?

“武林”是武術界各門派的泛稱。比起三教九流皆囊括其內的“江湖”,“武林”更多了一層高手林立、群雄逐鹿的氣息。

“外傳”是相對於解釋經義的“內傳”而言,“外傳”廣引事例,是對主體的一種補充。所以演變到現代,“外傳”也有衍生作品的意思,它是“故事中的故事”。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武林外傳》是武林故事之外的故事,也是未被看到的武林的另一面。它以七俠鎮的同福客棧為中轉,帶我們看那些來來往往的江湖過客,他們風塵僕僕地來,或懷著滿心疑惑,或帶著一身傷痕,但都在同福客棧找回了笑容。

《武林外傳》的核心是“人"。在這個小小的七俠鎮裡,江湖不是刀光劍影、快意恩仇,它是盜聖也要打工做跑堂小二的生活。去掉幻想的濾鏡,《武林外傳》更多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它講七俠鎮的日常,也講生活在江湖裡的老百姓。這個世界離我們並不遠,所以我們愛它。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超前的創作理念

武林外傳的採用了章回體小說的形式,這是以往電視劇很少用的。這種帶著茶樓說書味道的演繹形式,與它雞飛狗跳的生活喜劇相得益彰。

同時,每集都採用一個標題精煉地概括,使得任何一個人打開電視,即使不知道前情概要,也能流暢追劇。從這方面看,《武林外傳》揉合了街頭巷尾鄰里嘮閒話的精髓,有一種淡淡道來的隨意感。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相比較市場氾濫的注水劇,《武林外傳》主線邏輯清晰,故事也講得乾淨利落。它一共八十四集(包括備用和三集刪減),每集四十分鐘,這樣一個大工程,很難想象只靠編劇一己之力完成。更何況喜劇不好寫是共識,笑點要好玩而不低俗,抖包袱要講分寸合時宜。《武林外傳》的劇本質量放在當前也是出彩的。

講過去的故事,聊現在的社會

雖然距離武林外傳首播有些年頭了,但回過頭看,它的很多情節或臺詞都不落俗套。放在那個時代,甚至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湘玉給小貝請先生,希望她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先生來了,問:起跑線有了,那終點在哪兒?

湘玉回:我不知道,但是走一步看一步。

老師說:都不知道終點在哪兒,設置起跑線的意義何在?

教育是稀缺資源,育兒焦慮和對成功的追逐,《武林外傳》很早就看到了端倪。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還有大嘴、老白染上賭癮,六指軒轅看著賭紅眼的兩人說:

你老說,小賭怡情大賭傷身,我倒覺得,賭就是賭,沒有大小,贏了的還想贏,輸了的就想翻盤,一旦賭的興起就什麼也顧不上了。只要是上了賭桌,不管是賭注高低身家大小,不玩的傾家蕩產誰也別想收手,所以,久賭必輸啊。

《武林外傳》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說“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共鳴”。表面上它是個武俠故事,但新瓶裝舊酒,它內裡還是在講我們中國人的社會。文明的傳承從未斷過,不同的時空思想是相通的。《武林外傳》裡沒有完美的人——老白膽小,小郭脾氣大,秀才酸腐,大嘴心氣高......他們都各有缺點,也和我們一樣有著生活裡的雞飛狗跳。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武林外傳》的經典是整個團隊的完美配合,雖然這樣的配置可遇而不可求,但參考意義仍在。它對流行文化、社會熱點以及創作方法的準確掌握,是每一個創作者應有的態度。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雖然相聚終有盡頭,故事總有講完的一天,但我們相信:在另一個平行時空開心裡,有時而慫時而威武的老白,也有每逢困境必念“如果當初沒有...”的湘玉,還有一天到晚掉書袋的秀才、做菜不好吃的大嘴和做著江湖夢的芙蓉,對了,如果你忘了莫小貝,她可會眯起眼睛拉長嗓子,大喊“嫂子~”找外援的。

七俠鎮的生活還在繼續,只是我們沒有機會再見。

《武林外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四年過去我們仍忘不掉七俠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