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艘鐵製的輪船是什麼?

洪浩江蘇南通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的故事 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所時,就認識到自制輪船的重要性:“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

而古代中國造船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場,規模可觀。但中國的造船業,造的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業,卻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這差距就是“古代”與“近代”的分水嶺。 自制輪船的任務交給了兩位自學成材的業餘科學家徐壽、華蘅芳二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們領導完成了中國人自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

中式木船,徐壽、華蘅芳乘過;西洋鐵船,卻只是遠遠的見過,如今要仿造,自然要看得真切些。曾國藩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租賃了一隻洋輪,調到安慶,停在江邊。這一“無意”安排,使徐壽、華蘅芳抓住機會,細心查看了洋船構造。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試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壽親自掌舵,華蘅芳擔任機長。汽笛聲中,輪船啟航,駛向大江,岸上人群歡呼雀躍。

當“黃鵠號”返航靠岸時,曾國藩迎上前去,對徐壽、華蘅芳讚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此後十年間,按照曾國藩的計劃,徐壽、華蘅芳主持再造“恬吉號”明輪兵船,“操江好”等四艘暗輪兵船,終因成本過高,使“造船不如買船”之聲甚囂塵上。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火輪船”,已足以使中國人感到自豪。


九品侍衛


1864年1月,徐壽和華蘅芳合作製成一艘木刻輪船“黃鵠”號,船長50餘尺,時速40餘里,是中國自行設立的第一艘輪船。

1958年11月27日大連造船廠建造的我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下水了。交通部將這艘遠洋貨輪命名為“躍進號”,這應該就是中國第一艘鐵製輪船。

這一艘由蘇聯設計的萬噸巨輪的龐大船體,是在這年年國慶節前夕正式鋪上船臺開工建造的,到11月27日建成下水只用了五十八天時間。這樣的速度是很快的。據已知的材料:已有一百多年造船歷史的英國,目前建造萬噸級貨輪的船臺週期是六個月;目前造船速度居世界最前列的日本,建造萬噸級貨輪平均最短的船臺週期也需要三個月。

這艘遠洋貨輪是用最新的技術裝備起來的。它全長一百六十九點九公尺,載貨量達一萬三千四百噸,排水量為二萬二千一百噸,能在封凍的區域破冰航行。船上裝備全套機械化、自動化的

設備,航速極快,它從上海港出發,可以中途不靠岸補充燃料直接駛抵世界各主要港口。




鬼手影視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



歷史讓你打開眼界


“黃鵠”號蒸汽輪船是我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機明輪船。造價白銀八千兩。在安慶內軍械所由徐壽、華蘅芳設計建造,1865年建成,曾國藩賜名“黃鵠”,長17米,航速6節。自重25噸。

輪船簡介

機艙設在前部,蒸汽機為單缸,缸長二尺,缸徑一尺;鍋爐長十一尺,爐徑二尺三寸許,爐管四十九條,長七尺二寸,管徑一寸五;轉軸長一丈二尺八寸,直徑一寸八。關於黃鵠號的具體尺寸、下水時間目前有多個版本,存在爭議。

設計背景

1840年,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閉關的國門。一批有識之士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掀起了一場救國圖強的洋務運動。1865年4月,由徐壽、華蘅芳等人設計、自己製造的第三艘蒸汽輪船"黃鵠號"在下關江面試航成功。


跪射俑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的故事 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所時,就認識到自制輪船的重要性:“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而古代中國造船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場,規模可觀。但中國的造船業,造的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業,卻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這差距就是“古代”與“近代”的分水嶺。 自制輪船的任務交給了兩位自學成材的業餘科學家徐壽、華蘅芳二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們領導完成了中國人自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中式木船,徐壽、華蘅芳乘過;西洋鐵船,卻只是遠遠的見過,如今要仿造,自然要看得真切些。曾國藩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租賃了一隻洋輪,調到安慶,停在江邊。這一“無意”安排,使徐壽、華蘅芳抓住機會,細心查看了洋船構造。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試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壽親自掌舵,華蘅芳擔任機長。汽笛聲中,輪船啟航,駛向大江,岸上人群歡呼雀躍。當“黃鵠號”返航靠岸時,曾國藩迎上前去,對徐壽、華蘅芳讚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此後十年間,按照曾國藩的計劃,徐壽、華蘅芳主持再造“恬吉號”明輪兵船,“操江好”等四艘暗輪兵船,終因成本過高,使“造船不如買船”之聲甚囂塵上。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火輪船”,已足以使中國人感到自豪。


吾欲與汝同曲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的故事 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所時,就認識到自制輪船的重要性:“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而古代中國造船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場,規模可觀。

但中國的造船業,造的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業,卻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這差距就是“古代”與“近代”的分水嶺。 自制輪船的任務交給了兩位自學成材的業餘科學家徐壽、華蘅芳二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們領導完成了中國人自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中式木船,徐壽、華蘅芳乘過;西洋鐵船,卻只是遠遠的見過,如今要仿造,自然要看得真切些。曾國藩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租賃了一隻洋輪,調到安慶,停在江邊。這一“無意”安排,使徐壽、華蘅芳抓住機會,細心查看了洋船構造。

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試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壽親自掌舵,華蘅芳擔任機長。汽笛聲中,輪船啟航,駛向大江,岸上人群歡呼雀躍。當“黃鵠號”返航靠岸時,曾國藩迎上前去,對徐壽、華蘅芳讚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此後十年間,按照曾國藩的計劃,徐壽、華蘅芳主持再造“恬吉號”明輪兵船,“操江好”等四艘暗輪兵船,終因成本過高,使“造船不如買船”之聲甚囂塵上。

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火輪船”,已足以使中國人感到自豪。


海洋說歷史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的故事 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所時,就認識到自制輪船的重要性:“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而古代中國造船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場,規模可觀。但中國的造船業,造的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業,卻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這差距就是“古代”與“近代”的分水嶺。 自制輪船的任務交給了兩位自學成材的業餘科學家徐壽、華蘅芳二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們領導完成了中國人自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中式木船,徐壽、華蘅芳乘過;西洋鐵船,卻只是遠遠的見過,如今要仿造,自然要看得真切些。曾國藩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租賃了一隻洋輪,調到安慶,停在江邊。這一“無意”安排,使徐壽、華蘅芳抓住機會,細心查看了洋船構造。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試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壽親自掌舵,華蘅芳擔任機長。汽笛聲中,輪船啟航,駛向大江,岸上人群歡呼雀躍。當“黃鵠號”返航靠岸時,曾國藩迎上前去,對徐壽、華蘅芳讚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此後十年間,按照曾國藩的計劃,徐壽、華蘅芳主持再造“恬吉號”明輪兵船,“操江好”等四艘暗輪兵船,終因成本過高,使“造船不如買船”之聲甚囂塵上。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火輪船”,已足以使中國人感到自豪。


出來混需要還的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的故事 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所時,就認識到自制輪船的重要性:“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而古代中國造船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場,規模可觀。但中國的造船業,造的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業,卻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這差距就是“古代”與“近代”的分水嶺。 自制輪船的任務交給了兩位自學成材的業餘科學家徐壽、華蘅芳二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們領導完成了中國人自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中式木船,徐壽、華蘅芳乘過;西洋鐵船,卻只是遠遠的見過,如今要仿造,自然要看得真切些。曾國藩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租賃了一隻洋輪,調到安慶,停在江邊。這一“無意”安排,使徐壽、華蘅芳抓住機會,細心查看了洋船構造。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試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壽親自掌舵,華蘅芳擔任機長。汽笛聲中,輪船啟航,駛向大江,岸上人群歡呼雀躍。當“黃鵠號”返航靠岸時,曾國藩迎上前去,對徐壽、華蘅芳讚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此後十年間,按照曾國藩的計劃,徐壽、華蘅芳主持再造“恬吉號”明輪兵船,“操江好”等四艘暗輪兵船,終因成本過高,使“造船不如買船”之聲甚囂塵上。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火輪船”,已足以使中國人感到自豪。


是誰在記錄誰的歷史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的故事 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所時,就認識到自制輪船的重要性:“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而古代中國造船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場,規模可觀。但中國的造船業,造的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業,卻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這差距就是“古代”與“近代”的分水嶺。 自制輪船的任務交給了兩位自學成材的業餘科學家徐壽、華蘅芳二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們領導完成了中國人自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中式木船,徐壽、華蘅芳乘過;西洋鐵船,卻只是遠遠的見過,如今要仿造,自然要看得真切些。曾國藩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租賃了一隻洋輪,調到安慶,停在江邊。這一“無意”安排,使徐壽、華蘅芳抓住機會,細心查看了洋船構造。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試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壽親自掌舵,華蘅芳擔任機長。汽笛聲中,輪船啟航,駛向大江,岸上人群歡呼雀躍。當“黃鵠號”返航靠岸時,曾國藩迎上前去,對徐壽、華蘅芳讚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此後十年間,按照曾國藩的計劃,徐壽、華蘅芳主持再造“恬吉號”明輪兵船,“操江好”等四艘暗輪兵船,終因成本過高,使“造船不如買船”之聲甚囂塵上。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火輪船”,已足以使中國人感到自豪。


陽光在我就在


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黃鵠” 號的故事 1861年曾國藩籌建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軍械所時,就認識到自制輪船的重要性:“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誇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於所罕見。”而古代中國造船業,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場,規模可觀。但中國的造船業,造的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業,卻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這差距就是“古代”與“近代”的分水嶺。 自制輪船的任務交給了兩位自學成材的業餘科學家徐壽、華蘅芳二人身上,1862年8月2日,他們領導完成了中國人自造的第一臺蒸汽機的成功試驗。然後便是試造輪船。中式木船,徐壽、華蘅芳乘過;西洋鐵船,卻只是遠遠的見過,如今要仿造,自然要看得真切些。曾國藩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租賃了一隻洋輪,調到安慶,停在江邊。這一“無意”安排,使徐壽、華蘅芳抓住機會,細心查看了洋船構造。經過四年的努力,1866年4月,輪船終於造成。這艘木質明輪船,載重25噸,長55尺,高壓引擎,單氣筒,航速每小時10公里,取名“黃鵠號”。試航之日,江岸人山人海。徐壽親自掌舵,華蘅芳擔任機長。汽笛聲中,輪船啟航,駛向大江,岸上人群歡呼雀躍。當“黃鵠號”返航靠岸時,曾國藩迎上前去,對徐壽、華蘅芳讚道:“好啊!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此後十年間,按照曾國藩的計劃,徐壽、華蘅芳主持再造“恬吉號”明輪兵船,“操江好”等四艘暗輪兵船,終因成本過高,使“造船不如買船”之聲甚囂塵上。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火輪船”,已足以使中國人感到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