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為要實行輪值CEO制度呢?

財道


說起“管理理念”這個詞,很多人都感覺模稜兩可,原因是什麼?那是因為有太多的企業其實沒有自己的管理理念,企業如何管理、業務如何發展基本上都是老闆一句話的事兒,但如果企業真的要制定、落實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那麼這將對企業組織架構、員工的績效薪酬、業務模式及發展等核心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於華為輪值CEO制度,我們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輪流坐莊”,他目前其實還在在任正非的權威之下“輪流”執掌華為的發展,但與此同時,輪值CEO還將受到CMT的約束,以及華為各項流程體系、制度規範都會對CEO有所約束,這一點是我們需要首先了解的。

另外對於華為而言,你認為在華為創立之初的那幾年,華為就不存在一個人當家作主嗎?那時候華為跟國內其他企業有著共同個的特點,那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的創始人左右未來的發展,不過華為與其他職業不同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華為就從IBM哪裡引入了科學管理的理念,包括目前華為內部的IPD、LTC等幾項核心的業務流程體系,也都是在那個時候打下的基礎,所以華為一直想做的是什麼?那就是最大程度的減少企業對於“強人”的以來,而由制度、流程來維護企業的長遠發展。

對於輪值主席制度,任正非曾經在一篇文章裡面也做過介紹,在2004年的時候,由美國顧問公司在給華為設計組織架構的時候,就設立了EMT(Executive ManagementTeam),當時因為任正非不願意擔任EMT的主席,就開始了輪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今年的輪值CEO制度。

任正非對輪值主席的認識是,每個輪值者在任職期間擔負了公司CEO的職責,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而且要為高層會議起草準備文件,因此就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他們,同時還有利於讓輪值者所管轄的部門,帶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而且這一任的輪值主席走偏了,還會有下一個輪值主席糾正企業發展的航道,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會有更全面的保障。

中國企業強調的是“拿來主義”,但真正能夠做到拿過來因地制宜的運用於自己企業的卻不多,其中華為就是非常出色的一家,當初華為在推出幾大流程體系的時候,任正非就明確表示過,要“先僵化、再固化、再優化”,而大多數企業在面對一些科學管理方法的時候,要麼就是僵硬的套在企業管理中,最終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阻力,要麼就是把原本的管理理念改的面目全非,最終失去了應有的成效,無論哪一個其實都沒有多科學管理理念有正確的認識。

我是木石心志,喜歡就關注下吧~


木石心志


謝謝您的問題。華為實行輪值CEO,是歷史的產物。

輪值CEO的原因。輪值CEO起源於華為公司的特殊企業文化,CEO由八名高管輪值出任,任職6個月。任正非制定這個制度的前提有三個:第一,華為作為科技領先的企業,不容有失,方向不容偏差。第二,華為CEO在經營企業的時候可能會犯錯,需要糾錯。第三,CEO在經營企業的時候可能會固化,需要調整。


輪值CEO的好處。任正非是這麼考慮的。第一,制度具有穩定性。在輪值期間,在董事長之下,每一個輪值CEO是公司的最高行政首長,負責將科研、人事制度、產品質量與銷售細化並下放至管理層,不會將功績歸於一人。第二,華為輪值CEO會考慮全局利益的平衡,使各部門協同發展,華為公司均衡成長。第三,輪值期間某個CEO走偏,下一個輪值CEO將及時糾偏,避免積難重返。

輪值CEO的爭議。第一,任正非有些狀況,輪值制是否還會執行?第二,輪值CEO制度解決不了華為CEO能力的問題,如果找到合適、有能力的人選,華為輪值CEO制度是否還有存在意義?第三,華為採用輪值CEO期間,不可能上市。華為今後如果上市,實際掌權人有可能發生變化,華為這套制度也會調整。第四,下一個輪值CEO不僅不可能糾偏,而且有可能把華為帶得更偏,如果兩屆輪值下來,華為有可能走錯方向。
管理制度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最權宜的,任正非定下CEO制度,在當前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後也可能會創新調整。


追科技的風箏


華為CEO輪值制度,實際上是高管輪流擔當或稱值守CEO的制度。

這個制度顯著的特別之處在於,高管在擔當期間履行CEO職責,於是,CEO由於沒有固定的1個實體人擔任,就只是1個虛擬的職務,是高管輪流當、卻誰都沒當上,擔當的當時在一眾高管之上,與真正或固定意義上的CEO一般無二,又在任正非一人之下,雖然任正非不過僅是董事之一而已。

為什麼實行這種CEO不固定的制度?

1 企業應當有固定CEO

應當有,是因為太需要了,華為那麼大的高科技跨國公司也需要,也真有。

只是人不固定,這是與慣常CEO制度的最大不同,屬獨有設計,外部難以複製或不必複製,還帶有普遍性。

其它方面則大同小異。

比如,作為負責日常事務的最高行政長官,華為的特殊CE0同樣主司公司行政事務,擁有最終的執行權力,而重大決策權在經營委員會(EMT)那裡,該委員會即高管層。

又如,任正非是掌門人,不是高管,當然不擔當,而且由於主擔思想引領,也不能陷入日常行政事務堆中,大家也發現了雖然其不管行政,但一旦認為有重大問題,就通過郵件等途徑發號施令,輪值CEO當然聽,其實何止行政。

2 華為為選固定CEO而設計輪值制度

可以肯定,華為早晚總得有固定的人擔當CEO,這麼說,就是在探究為什麼華為設計和實行與慣常迥然不同的CEO擔當制度。

固定CEO的地位高出高管太多了,權力非常大,所以這個人一定得選好,否則事大了,特別是在任正非退離掌門人位置之後。

這就是在說為什麼,華為這個制度旨在培養、發現、遴選未來的固定CEO,而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目前這個制度不過是權宜之計、過渡措施,還由於尚無成熟的人而不得已採用,顯然,並非僅是用於應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

3 輪值為了穩妥選出CEO和第二任頭狼

輪值是為了更穩妥,暫時不固定才有更穩妥地選定固定的CEO,而且,還尤其,對第二任頭狼也能從中更穩妥地選定。

為選第二任頭狼而設計、而實行這個制度,就讓其意義與作用更為重大了,指向並決定華為發展的長遠。

一想再想,覺得能更穩妥,而且多方面都能更穩妥。

各位高管輪流上臺,自會極力各盡其才、各顯其能,平臺也真大,但六個月真短,於是,必定分外抓緊地竭盡全力,而值守了一輪又一輪後,也真為被最終選為固定CEO、長久接班人而早攢資本、早立威信了。

對每個值守者的一切,現掌門人當然全看見了,本就緊盯著,各個的成績大處與小處、個體優勢與劣勢、才能綜合與單一,以及品格、識見、視野等等,全都盡收眼底、盡記心裡、盡入腦中,對用誰最妥當越來越有數。

另一面的效果也很有意義,就是值守者在輪番的我下你上、你下他上中,彼此就格外相互熟悉了,集中在對我、你、他的才能彼此相比都到底是怎樣的皆為共知,愈發全知、深知,也就愈發徹徹底底地都知道了該服氣誰、不該服氣誰。

若是被其他人都服氣了,輪值就是提早建立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的過程,更是早早佔有了執政的先機,相應地,個人權威預先奠定,加上如上所述的對其他人一切已經相當熟悉,於是,一朝被固定為CEO、接班人,一下子就自然而然、順順當當地相互適應了,任職、用權平穩過渡就是妥妥的了。

此刻,退離在即的掌門人該多麼地放心啊!

寫到這裡就又想到,華為這個制度真是值得被廣為複製去。


肇俊武


我在管理團隊時,也採用這樣的方法,我考慮是:

讓每個人都能做主,激發大家的主人意識,讓大家有獲得感,與企業和部門同舟共濟,讓有才能的人才聚在一起你的身邊,人才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另外,只有自己坐那個位置,才知道這個位置的辛苦不易,才知道需要什麼,才知道關鍵時候大家的支持多麼重要。而自己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時,會自覺遵守規則全力支持配合。

輪值的方式,也可以避免企業在一個人的指導下運作偏離正確方向,第二個人上來,可以按自己的擅長特點讓企業有效運轉。

最後,每個人上來都想做到最好的自己,時間有限,誰都願意獲得肯定,能力強的人尤其願意展現,自己知道時間只有6個月,會把自己全部的能量全部發揮出來,創造自己的奇蹟。

但是這個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企業,因為華為有非常成熟的流程,長期穩固的運作方式,所以換誰都不會引起大的動盪。這樣做另外可能的劣勢是,一項措施或戰略或項目因為把舵人的變更而不能持續下去,資源不能長期投入。


華哥來學習


華為為什麼要實行輪值CEO制度。原因和歷史康熙王朝九龍奪嫡一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2004年在IBM給華為做組織架構的時候,發現華為居然沒有常備的中央管理機構。而高級管理職務也是有職無權。直接就懵逼了(其實這種現象,即便是在現在的很多傳統私營企業裡也很正常。老闆金口玉言,其他大小職務,只是大小奴才而已)。提出要建立EMT(ExecutiveManagementTeam,經營管理團隊)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核心高管團隊。由於任老爺子不願意做主席了。於是就有8位高管來當輪值主席。過了7年。也就是2011年,演變成了現在輪值CEO制度。輪流坐莊,任期半年。

那麼為什麼要實行輪值CEO制度呢。可能有如下原因。

1、任老爺子年事易高,太子位空缺。只好輪流辦差。

任老爺子生辰是1944年。2004年的時候,已經60歲了。2011年的時候,已經67歲了,以前華為有個太子。叫李一男。26的時候,已經是華為常務副總裁了,確實厲害。跟康熙的太子情況差不多,人家是2歲就封太子了啊。但是任誰也不愛幹40年的太子啊。於是李太子就反了出去。後來有短暫的迴歸,但是最終還是出去了(康熙兩廢太子)。這讓任老爺子很傷心。沒有了正牌的太子,其他高管大家一般齊。提拔誰也是不合適,那就只好輪流辦差,這就是華為發明了輪值CEO這麼高大上的做法。一般來說,這就是現任領導太強勢並且高壽。2號接班人一時半會出現不了才採取的辦法。比方說阿里的大文娛、德邦物流、京東都採取了這個辦法。

2、在沒有預定接班人的情況下,採取輪值CEO。可以保持公司的穩定

選接班人這個事情,是世界性的難題。比方說世界最牛CEO。傑克韋爾奇。就是通用前總裁選出來的。等到韋爾奇要選接班人的時候,也花了7年的時間,用了無數的方法來保證接班人的選拔不受干擾,以便讓接班人可以把通用發揚光大,結果韋爾奇選擇的傑弗裡•伊梅爾特。在沒有什麼外部影響的情況下,把接手時通用40美金的股票,經過不懈努力,給幹到了20美金。而韋爾奇放棄的預備接班人。詹姆斯•麥克納尼,卻帶領著3M走向輝煌,公司股價從59美元漲至73美元。你不能說韋爾奇選接班人不努力。但即便是這樣,還是走眼了。所以,在沒有預定接班人的情況,由高管層來擔任輪值CEO。既有利於減少山頭(你當CEO的時候,不能過度扶持自己的部門,反倒要大公無私才能服眾),還有利於在長期的賽馬機制中,讓最終接班人脫穎而出,即便是沒有特別優秀的,這種集中領導制,也保證了在等待繼任的時間段裡,讓公司可以保持穩定的發展。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問題。

3、CEO必須是內部誕生,這代沒有,就期待下一代。

雖然大量實例表明。一個公司的領頭羊。是內部選拔還是外部空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一般來說,當公司發展穩定的時候,內部選拔出來的領頭羊更好,而當公司遭遇困境的時候,外部的空降兵可能更加能解決問題。但是從華為,阿里這麼大盤口的公司來講。除非公司內部已經腐爛了,否則外部的空降兵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馬雲說:即使公司要關門了,也絕不允許從外面招一個空降兵來擔任CEO。並且阿里基本法規定,沒有在公司工作五年以上的歷史。不允許出任CEO。因為這些公司的業務範圍,管理制度和業態佈局,在世界範圍內已經進入了無人區。不在公司裡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是沒有辦法接手整個公司的管理權的。所以在歷史上,那些進入公司1年半就當CEO的,基本都沒有好下場。最近京東大肆清退空降高管,開始重用內部元老和管培幹部也說明了這點。

輪值CEO制度,可以保證公司等得起下一代領軍人物的出現。當然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對於阿里帝國張勇的順利的接班,不知道有多少企業家羨慕。這也是阿里牛逼的地方。


下鄉知中


一、培養接班人。華為要想持續發展,必須要有人能在第一代領導人,任正非,孫亞芳退休後帶領華為。而聯席CEO,可以讓核心管理層提前適應;

第二、資源的平衡。華為太大了,內部體系複雜。產品線也多。聯席CEO制度,可以保證不同體系的人輪流上臺,保證資源分配合理性。

當然這種制度也並不是說的這麼簡單。

首先聯席CEO的權利問題。如果沒有實權,沒有決策權,就起不到培養接班人的作用。如果實權過大,又可能影響決定的穩定性,所以在實施時,也需要不斷探索,調整。

聯席CEO也為華為培養一些高級管理者,但如果任和孫退休後,沒有讓這些人中一些優秀的接任,這個制度反而有壞處。因為這些人本來已有接班的能力,現在反而沒讓接班,卻讓一些能力不如他們上,反而會引起內部不團結。

網上一直傳,任想培養自己的女兒,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聯席CEO制度怕是弄巧成拙了。

企業管理並沒有絕對的好辦法,關鍵是外部環境和企業的階段,華為能走到今天,在管理上不斷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事了了:matt

我們在軟件開發、互聯網高級人才服務、互聯網轉型輔導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您有這些需求,關注聯繫我們,讓您的創業、轉型更有把握。


事了了


頭條君的算法越來越犀利了,剛發了篇有關華為輪值制度由來的微頭條,馬上就收到了悟空兄關於華為輪值制度的問答推送。現再簡要回答一次,以饗讀者。

華為輪值制度的構建,不是任正非裝逼,而是殘酷現實逼迫下的理性選擇,是要想“讓企業活下來”的樸素想法。

2002年全球IT泡沫破裂,華為公司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公司內外矛盾交集,瀕臨破產,當時的任正非經常從噩夢中醒來哭泣,抑鬱症越來越嚴重。任正非曾動情地回憶,如果不是公司的骨幹們來照亮前進的路程,公司早就沒有了。

(華為創立初期的辦公室)

華為輪值制度的推行源於對2002年危機的反思

危機過後,大家都在思考,雖然是老闆判斷失誤,但為什麼在老闆拍腦袋決策的時候公司一路綠燈,為什麼在公司體制上毫無抵抗之力?

華為隨後花大價錢聘請諮詢公司進行調研、診斷,找出病根。諮詢公司在診斷後認為,華為雖然有很多副總裁,但這些副總裁僅僅是職位,沒有高層決策權力。決策者只有老闆,決策時完全不用經過高層討論。於是,在諮詢公司的建議下,華為開始著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高管層,成立經營委員會(EMT),對所有的決策進行認證表決,最大限度避免風險。

這一制度建立之初,任正非發現,所有的方案都要經過高層表決,總裁權力就受到了限制,變成了“會議召集人”。任正非覺得沒有太大的意思,不願意一個人坐這個位子,於是就有了總裁輪值制度。總共八個人,每人半年,每人兩輪,一共實行了八年。

為什麼總裁輪值制度又演變成了CEO輪值制度呢?

到了2012年,華為感覺輪值的人太多,影響公司的效率,就把總裁輪值制度改成了CEO輪值制度。



部落酋長劉飛洲


一個企業的成功,最關鍵因素是戰略定位,創新組織系統的成功。主要是想回答一下,創新的組織系統對公司成功的影響有多大。

五g時代,每一個產業都可能重構

產業互聯網時代,產業互聯網是一個新型的產業平臺公司,用傳統的組織系統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型產業的發展,還是用傳統的組織模式,來管理新型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基本上都很難成功。

創新組織系統的標準就是否能驅動人才自動更新。很多企業創始人想做到這一點,但是很難做到這一點,很多企業失敗也是跟這個有關。做不到這一點的關鍵原因是創始人自己的定位不清,同時不願意分,不懂怎麼分利,沒有人才引進機制與科學激勵機制。

創新的組織系統讓人才自動更新,怎麼做到呢?

第一,就是用人機制,選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創始人的使命,但是往往很多創始人自己從董事長幹到總經理,幹到業務總監,幹到業務員一條龍最後把公司也乾死了。他把焦點放在自己做,而不是找人來做,所以把公司做死。

第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機制,包括股權激勵,未來的時代一定是多股東合作的時代,創始人如何把利益分好比做任何事情都重要,科學的分利機制,這一點華為就做得非常成功。

第三,輪值,換屆制度是一個創新型組織最重要的機制,企業成功關鍵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基本法從人治走向法治,法治管理是企業基業長青的重要保證,華為最關鍵是用一部基本法在管理公司,創始人的核心抓戰略方向,用好人才,也是華為成功的關鍵。

以上是我對華為輪值機制,包括創新組織系統的一些觀點,可能不夠全面,我主要是對5g產業應用場景及5G產業組織系統的構建有些研究,在這方面,我每天發表1到2篇的問答,有興趣的也想抅建自己的5G產業應用系統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大家!


商界老玩童


其實是改良版的內閣制,你要知道華為是一個商業航母,繁瑣的日常事務也能累死人,都讓皇上處理那不就把皇上累死了嗎?所以要有宰相,但是又怕宰相做的時間長了把自己架空,所以搞了三個宰相,輪著來幹,一人半年。這三人誰來當,皇上說了算。


shuerr


1、首要目標:讓任正非能夠坐穩掌控者的角色。

2、次要目標:尋找合適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