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平:听兰明路聊几句川菜

半小时到机场,准时登机,是否准时起飞就不知道了。坐下没有五分钟,我就睡着了。脚疼影响睡眠,没睡多久就起床赶飞机了,正好可以在航程中补一觉。

董克平:听兰明路聊几句川菜

应该多一点亲近T3了,不然后面几个月吃什么都不知道了。

董克平:听兰明路聊几句川菜

董克平:听兰明路聊几句川菜

准时落地绵阳机场,兰明路接了我们去吃饭。在机场附近的一个农家乐简单吃了午餐,凉拌牛肉和蒜苔炒白腊肉我吃了不少。

绵阳气温有24°C,坐在室外吃饭很是舒服。周一,农家乐客人不多。问赵红当地餐饮复业状况,赵红说不太乐观。虽然很多餐厅开门了,但是客人不多,也许人们还没有从恐慌中走出来不太敢聚集吃饭。

坐车去兰庭十三厨的路上,车不少,人也挺多,但是去餐厅吃饭的人还是不多,至多恢复到以往的三成吧。和兰明路喝茶聊天,一下午喝了熟普、单枞、武夷岩茶和白毫银针,茶换了几样,话题也是跳跃式的换来换去。吃了几个攀枝花的枇杷,真是好吃,一个朋友连皮一起吃了,也没有一点涩感。我吃过攀枝花的番茄,是我长大以后吃到的最好吃的番茄,酸甜度非常符合儿童时期的番茄记忆。兰明路说,攀枝花那里蔬菜水果都很好,和那里的气候环境有关。是呀,好吃的东西总是和风土密切联系着,一方水土一方特色,阳光雨水温度空气诸般因素的汇合,养育了攀枝花好吃的蔬菜水果。

董克平:听兰明路聊几句川菜

泡茶的兰明路嘴边的那一口轻烟很有意思。

因为兰庭十三厨还没有复业,聊到六点钟去紫金湾吃饭。大厅里没有什么人,包房里人很多,一路走过,听到喝酒猜拳的热闹。

董克平:听兰明路聊几句川菜

我要了一个水煮牛肉,尝了一下觉得还可以,只是和兰庭十三厨的出品距离较大。兰明路说,水煮牛肉是川菜中麻辣味型的代表,可以说是传统川菜中最麻最辣的一道菜了

。按照兰明路的思路再去吃一口,明白这道菜不够优秀的原因:麻辣不够,香气不足。

董克平:听兰明路聊几句川菜

吃了一个鲜椒鳝鱼。

兰明路说,这是川菜传统之外的新味型:鲜椒味。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师父史正良先生的传授,兰明路对川菜味型做了重新梳理,他认为川菜大概只是二十三种味型,在这之外还有一些新创造出来的味型。只不过传统川菜没有那么辣那么麻。

过去老菜谱中使用花椒数量都在十几二十粒,有麻香麻韵就可以了,现在做菜用花椒可以说是超过以往太多,虽然也是麻辣味道,但是很难把那些大麻大辣的归到哪个味型里,现在很多厨师大量使用辣椒花椒,给人造成了不麻不辣不是川菜的印象,这是他们功夫没有学到位,没有理解川菜“香”打头的道理。江湖菜流行以后,越来越多的厨师找不到川菜味型的根(标准)了,只往刚猛一路用力,麻辣当头,香已难寻,再不纠偏,就要找不到好吃的川菜了,人们识味辨味的能力也要被大麻大辣湮灭了。

我理解兰明路的忧虑,可无力改变市场他人的口味喜好,只能全力支持他在川菜味道上的探索与坚持,假以时日,不求能改变市场,能为饮食文化留下一些味道传承的线索,已经是功莫大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