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3月20日の雜 熱麵條


D3:3月20日の雜  熱麵條| 蝸牛 | 梔子花 | 風箏

麵條

中午在單位啃蘋果,手機叮叮一聲,我媽發來一張照片,原來是煮了她最愛吃的麻辣面,一把細面加小塊牛油底料,燙好青菜豆皮肉腸煮一鍋既是飯又是菜,連湯帶面能吃滿頭大汗,她很愛紅彤彤的米線粉面,按口味不像是北方人倒像是個地道的四川人,要是生在無辣不歡的巴蜀之地,估計能比現在胖上十幾斤,我媽不僅能吃辣而且嗜辣,據她說年輕的時候最能吃辣椒油,把燒的滾燙的熱油一瓢澆在紅豔豔的辣椒麵上,夾在熱乎乎的白饅頭裡其餘的什麼菜都不香了。記得我們初中學校對面的巷子裡,有一家小店只賣牛肉麵和麻辣面,每天中午飯點屋裡都是人滿為患,都是牛骨熬湯煮麵大碗五塊小碗三塊,堆得滿滿的小山似的細面實實在在童叟無欺,碗裡飄著一層厚厚的辣椒油,面尖上一撮燙熟的綠豆芽,一碗蔥綠面白不一會功夫便滋溜的盆幹碗淨。


D3:3月20日の雜  熱麵條| 蝸牛 | 梔子花 | 風箏

蝸牛

一陣雨後,樹底下冒出好多黃豆大小的蝸牛,三五成群,腦瓜頂上兩隻小小的觸角一晃一晃的交頭接耳好像在商量什麼重要的事情,要我說蝸牛才是這世界上最厲害的角,出生就帶著自己的房子,走到哪都有家,活的瀟瀟灑灑。有一種蝸牛養在水草裡,外殼是橘紅色,軟身子還是和普通蝸牛一樣,爬在玻璃上和死過去一樣一動不動,不知道這小玩意兒是怎麼呼吸的,不過單看綠瑩瑩的水草叢裡面星星兒的小紅點還怪好看的,以前養小魚買水草裡面常夾帶著幾個“紅妞妞”,現在好像沒得見了。

D3:3月20日の雜  熱麵條| 蝸牛 | 梔子花 | 風箏

梔子花

梔子花都是白色的,不是那種雪白的白,是白中帶著一點黃的乳白,花瓣質地厚重,葉子綠得冒油,味道很像一種奶油冰棍的味,名副其實的香中透著一股暗暗的甜,我奶奶家養過這樣一盆,我小時候天天趴在窗臺上抱著花盆子使勁吸鼻子,感覺自己是吃了甜甜的雪糕,可惜好花不好養,害了蟲子病,不多久就死掉了,我的“雪糕”沒了,對著空盆子感嘆了好一陣子。

D3:3月20日の雜  熱麵條| 蝸牛 | 梔子花 | 風箏

風箏

春天的江邊,放風箏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擺著尾巴的“大白鯊”,活靈活現的“長蜈蚣”,威風八面的“老鷹”,金光閃閃的“花蝴蝶”大人小孩都相互擠著圍著看熱鬧,廣場上密密麻麻的是人,天上花花綠綠的是風箏,放風箏的人多,看風箏的人更多。一抬頭,藍色的天空是海,風箏是小小的魚兒,氣定神閒的一會遊向東,一會遊向西;偶爾來了幾陣疾風,把魚兒嚇得以為是網來了,慌了神驚得四處逃竄,小孩愛放風箏,舉著風箏跟著風撒歡地跑,大人愛看風箏,望著風箏思緒跟著漫無目的的飄。你看著風箏,風箏也在看著你,曾幾時那個追風箏的小人兒長大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小小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