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的“興與衰”

又到一年採蕨時,每年這個時候山上的蕨菜開始發出嫩芽,2天時間就能長到20釐米長,這個時候的蕨菜是第一撥,也是味道最鮮美的,這幾年我們也就僅僅這個時候吃上一兩頓,嚐嚐鮮不敢多吃。

記得十年前回到家鄉投資農業時,當時我們流轉的山上全是這個稱之為山珍的蕨菜,以前也就是在餐館吃過,那時在深圳時還是一道較為稀罕的野菜,當村民告訴我們說這是蕨菜,你們城裡人很少吃的,於是興奮地採摘了一把,拿到附近的餐館加工,炒出來味道挺好吃的,後來蕨菜也就成為了我們的日常必備的野菜,那時只要是有客人來了,蕨菜是心需的。蕨菜的做法也很多,像我們經常做的就有蕨菜炒臘肉,扣肉蒸蕨菜乾,涼拌蕨菜,蕨菜炒韭菜,蕨菜炒藠頭,一度我們還做出了泡蕨菜,真是野菜中極有開發價值的品種。

蕨菜的“興與衰”

紫紅色的蕨菜才是蕨中極品


我所在的這個村大多數村民把採摘蕨菜當成他們創收的副業,那個時候只要天剛亮,閒在家中的男女老少都拿著蛇皮袋去往山上採摘蕨菜,有的還是全家出動,一天下來採得少的也有七八十斤,多的有二三百斤,總覺得這個東西怎麼採摘不盡似的,這個東西后來也成為我們開發林地令人頭痛的頑疾之一,它的生命力太強大了。蕨菜當時有外地的客商來收購,收購價格是新鮮的八毛一斤,後面價格高的時候漲到了一元二角一斤,曬乾的收購價開始是十元,後來漲到十二元一斤,當時我們請人幹活也才六十元一天。一季下來少的也能收入個二三千元,多的能收入一萬多元。開始是外地客商來收,第二年有個村民就幹起收蕨菜的活了,村民採摘完蕨菜直接往他那一送,過秤就付錢了,還省得揹回家,據他告訴我說他是幫外地客商代收,送過去每斤賺二毛錢,實際上加上損耗和運費也就賺個一毛錢一斤,一個季節下來也能賺個一萬多元錢。第三年時又多出了二個代收點。

那時我們在當地租了一棟自建房居住,房東的母親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每天都在我們雞場的那座山上採蕨菜,她兒子怕她摔著不讓她去採,都是揹著兒子去的,老太太人很好,很會做吃的,都成為了我們農村美食的顧問了,教會了我很多野菜的吃法。她說在家閒著也是閒著,採點蕨菜賣還能找點零用錢,叫我們不要告訴她兒子,農村大多數老人到老了做不動了也就沒有了收入,全靠兒女平常給點也是很有限的,我們就叫她把採摘好的蕨菜用袋子裝好放路邊,我們雞場在山頂上,下山的時候給她順帶下去,省得背那麼重下山容易摔跤。老太太每次都是把蕨曬乾去賣,說這樣更划得來。每年老太太靠賣蕨菜也能有個二千元的收入,對農村老人來說這也是非常可觀的。

蕨菜的“興與衰”

蕨菜炒臘肉


第三年的時候,隔離一個村的村長找到我,有個浙江老闆提供十萬元錢,要他在當地用大棚試驗在冬天種植出蕨菜,看中我們租的一塊山條件很合適,成功的話也能帶動村民致富,我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同意了還給予了一些支持,他們就在山上蓋大棚埋電暖鋪設水管拉動力電拖雞糞羊糞做肥料,沒想到當年就成功了,在年前還摘了幾百斤上市場去賣了,還賣到了十五元一斤,這麼個野生野長的野菜,不僅是道美食,還成了當地村民致富創收的一個產業了。這年的春節後,有朋友打電話告訴我說蕨菜致癌,我說你瞎說,農民吃了一輩子也沒聽見有這個說法,他告訴我說中央電視臺都報道了,馬上上網一查,果然如此,說是在蕨菜中檢測出一種原蕨苷的物質會致癌,回到村裡問了一下試驗種植的那人說他也知道新聞了,年後摘了點賣了兩次,賣不掉了,估計這東西也不能種了,太可惜了,還賠了十幾萬塊錢。果然,從那年開始村裡也沒見人來收了,村民也沒有人去採摘了,當地的村民也少了一塊付業收入,本來還指望著還是條致富路呢!

去年去到村裡問起蕨菜的事,村民告訴我說既然央視都報道會致癌,那我們哪還敢吃,現在也沒有人來收了,看來是真沒戲了。從此蕨菜也就這樣退出了我的餐桌。

蕨菜的“興與衰”

蕨菜最是鮮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