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資料分析做題速度》


《如何提升資料分析做題速度》


在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一般放在最後一部分,這時候如果做題速度慢就有可能做不完,那麼,如何提升資料分析的做題速度呢?這是很多考生卡在心頭的一個難題。可以說,資料分析比數量關係難度低,比言語理解答案更明確,比判斷推理少一些糾結。所以愛它,但也怕,怕翻來覆去的找數據,怕計算,四篇材料放在面前,不禁望洋興嘆、望而卻步。回頭想想,好像沒有難題,去總是佔用太多時間,最後又得不償失,棄之不捨、如鯁在喉。

不難發現,佔用資料分析時間的主要是兩塊,其一,查找數據;其二,計算。根據所求和已知數據列式反而簡單,屬於基礎能力。

先看“查找”,查找效率取決於閱讀,當你面對四篇讀了又記不住的材料時,搞清楚為什麼讀、讀什麼、怎麼分析、如何實現精準閱讀便是突破的方向。

閱讀目標是什麼?第一,查找定位,通過閱讀能夠根據題幹所求,迅速定位到文段,找到數據。第二,實現初步分析,資料分析的核心無外乎構建概念之間的關係,如果能在閱讀時,把握概念間關係,則能夠提升列式速度,同時有助於記憶、理解,方便定位和後續解題。

讀什麼?讀概念,即統計項目,統計材料相比於言語理解結構要簡單很多,句式大體類似,都是:時間+統計項目的值+增長率+同比回落或上升幾個百分點。這一句式的核心就是統計項目。明確說的是誰的事,用了幾個指標衡量,以及所說的各個對象的關係就夠做題了。具體數據值、數據之間的關係等等,則沒必要讀,記不住也讀不懂,數據分析在解題時進行才有意義。如此,則可以快速跳讀。可能一段文字中,只有四五個詞需要讀。

怎麼分析?分析文段內概念之間的關係,分析段間概念之間的關係。關係一般包括,包含、並列關係、運算關係。對於複合型材料,要主要把握材料之間的結構關係。其實,是在通過精準閱讀分析,構建、還原材料中概念之間的網狀結構,快速把握文段主旨。

把握以上三點就基本掌握了精準閱讀,隨著所見材料增多,你會發現,很多材料結構雷同,可以逐步省去一些分析,僅僅通過段首句即可猜想出段落大意、概括段間關係,做題速度會進一步提升。

再看看如何提升計算速度,我認為理清楚兩個問題非常重要。第一,是方法不好用,還是基礎運算能力不足?第二,如困獸猶鬥般的糾結於速度還是精度優先時,搞清楚方法選擇的決定性因素是不是更為重要?

我們發現,所有的計算方法都是建立在基礎計算能力之上的,任何方法都離不開一步一步的算,不管是心算還是筆算,一個複雜列式、一種計算方法的運用是由一堆基礎運算疊加起來的,基礎運算能力弱,則每一步都會慢,每一步都可能出錯,所以與其絞盡腦汁學習各種方法,不如先踏踏實實把多位數加減、兩位數乘法、多位數除以三位數等基礎運算好好練練,能起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

同時,當運算能力提升上去後,掌握靈活選擇方法的技巧則將如虎添翼。那麼,方法選擇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呢?答曰,列式形態、選項差距、數據特徵三點。

列式形態,在學習計算方法時,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各種列式形態對應的計算方法,這個時候對應使用即可。所以,要完整、規範列式。

如何觀察選項差距?選項差距決定計算精度,選項差距越大,我們越可以大膽估算,差距越小越要謹慎算。那麼,差距多大算大?差距判斷一:以10%為分界。怎麼判斷?對比數值較大的兩選項(一般為C、D項),C項首兩位錯位加與D項對比,若小於D項,則選項差距大於10%,否則小於10%。差距判斷二,變化發生在哪一位,若選項首數不同,則變化發生在首位,則差距大;若發生在次位,若次位變化量超過首數,則差距大。對於選項差距小的題目,可以根據選項間變化發生在哪一位,確定計算到的位數。核心,結合選項確定計算方法。

數據特徵,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數據依賴性,敏銳的把握特徵數據,能夠膽大心細的使用方法,火中取栗,事半功倍。數據特徵有哪些呢?第一,特徵數字法中的特徵分數、整數、近“1”的數等等;第二,較為接近的倍數關係;第三,各個方法的數據依賴特性,比如:錯位加減法,依賴於變形數據的首數為“1”,變形量不大,兩個數據特徵。觀察比較法,採用縱向對比還是橫向對比,也是取決與數據特徵,倍數特徵明顯還是數據相對接近。可以通過刷題,側重性積累。

以上是提升閱讀速度技巧的分享。優先突破閱讀,精準把握計算問題所在,破解“怕”和“慢”,感受到做資料分析的樂趣,喜歡做就會做得多,很多問題的解決就會順理成章。中公教育 預祝諸位考試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