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讓人無語的“神操作”?

七追風


這個問題本身就非常無語。

因為地球人都知道,“操作”常有而“神操作”不常有,而如果加上“無語”的屬性,那就更是了不得了,不說“哈雷彗星撞地球”,最起碼也是“黃河水倒流”,能量不是一般的大。

而在靜夜史看來,委員長的諸多操作,不僅“神”,而且簡直是完全令人無語凝噎。而在委員長一個接著一個的“神操作”中,靜夜史認為最令人無語的當屬“漢賊不兩立”了。

話說委員長在1949年敗退臺島後,雖然吃不好睡不好,水土不服心情差,但他的心中依然裝著大陸,面對美帝國主義妄圖分裂臺島,製造“兩個Zhong國”的圖謀,委員長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在1958年金門炮戰中和領袖站在了統一戰線;在1974年西沙海戰激戰,東海艦隊南下臺島海峽時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西沙戰事緊”。

由此可見,委員長雖然反動,但是仍然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擁躉們雖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仍然無法為委員長在大陸統治期間的斑斑劣跡洗白,比如“攘外必先安內”,但有“愛國”這杆大旗的籠罩,委員長的形象想不高大也不行。

所以委員長是一個“愛國者”、“民族主義者”,但靜夜史說這都是扯淡。雖然“愛國”確實有很多神奇的魔力,比如外國人一喊“我愛Zhong國”立馬可以吸引一幫迷妹的追捧,但“愛國”決不能混淆視聽,顛倒黑白,委員長的所謂“愛國”的外衣,根本經不起推敲。

因為就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不久,委員長就多次向麥克阿瑟上書要求赴朝參戰,想幹什麼地球人都知道;1958年的金門炮戰是領袖在幫助委員長,因為委員長在美國人面前,不是挺不起腰,而是壓根兒沒有腰,比如1962年美國強迫出爾反爾的委員長承認蒙古國的合法地位並允許其加入聯合國;至於1974年的所謂“西沙戰事緊”完全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因為此時的委員長和南越沆瀣一氣,他會有怎樣的民族大義?

事實證明,委員長即便到了島上,也始終沒有擺脫軍閥的習氣,腦中想的永遠都是自己的權力,而這也註定了他不會成為“一個Zhong國”的堅決擁護者,那句杜撰的“誰要搞獨立,我搞他腦袋”的謊言,不是對委員長的褒獎,那是對他的侮辱。

多年以來,委員長在國內的所謂“作為”,因為孤證不立,特別是很多時候只有那本魔力巨大的日記,所以真相顯得撲朔迷離,這也給了很多擁躉鼓吹委員長的空間和可能。

這時,外國的資料,尤其是委員長盟友,比如美國的資料,就顯得尤其“重要”。

要說這美國人在很多時候就是實在,別人說什麼他記什麼,一點也不會拐彎抹角地捧捧委員長,要知道,這種搞法讓委員長非常尷尬,因為他在國際上的“神操作”就在其中。

雖然委員長在1949年敗退臺島,但在聯合國中卻始終佔據著我國的合法席位。隨著共和國打贏抗美援朝戰爭、抗法援越戰爭、中印戰爭、珍寶島戰役等一系列戰爭的勝利,建交國家越來越多,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共和國被聯合國拒之門外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美國設置了重重阻力,比如聯大必須2/3以上國家同意而不是半數,共和國仍然獲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甚至美國的鐵桿小弟以色列也選擇站隊我們,這讓美國不得不屈從國際輿論,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前景越來越光明。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兜不住的委員長就顯得格外尷尬。

根據委員長擁躉們的記載:當時的委員長高喊“漢賊不兩立”,意思是如果共和國進入聯合國,那麼中華民國政府就選擇退出,以示自己不搞“兩個Zhong國”的高風亮節。這種用行動維護“一個Zhong國”政策的“愛國義舉”,讓這些個擁躉們激動地熱淚盈眶。

但實際情況如何呢?已故學者李敖曾在他的節目《李敖有話說》中引用了當時美國解密的檔案,這個檔案來自“《美國的外交關係(1969-1976)》第五卷,聯合國,1969-1972”《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69–1976)》, VOLUME V, UNITED NATIONS, 1969–1972),第406號備忘錄“羅傑斯國務卿致尼克松總統備忘錄(華盛頓,1971年9月11日)”,第808頁。相關原文為:

In addition to his somewhat “hard line” written response, however, Foreign Minister Chow made several statements to our Ambassador that show that Taipei's position remains in fact both flexible and pragmatic. He indicated that the GRC did want our dual representation resolution to succeed. He implied that GRC public statements would be most carefully drafted and that, if the margin of support for the resolution should appear dangerously narrow, Taipei might adopt a more positive role in working for it off stage.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委員長當時的所謂外交部長周樹凱,私下找到美國人,說既然大勢已去,願意接受聯合國裡面有兩個Zhong國,而且“無私”地中華民國願意將原來的安理會五常地位讓給共和國,自己作為一個小國繼續留在聯合國。但萬萬沒想到,美國人不僅按照周樹凱的意思拋出了“兩個Zhong國”提案,還將這些私密的談話一字不落地記錄了下來,隨後予以公開。

面對這麼夠意思的老大哥,委員長感動得都不知道說啥好了,只好一句“娘希匹”送給你!

面對鑿鑿證據,委員長維護一個Zhong國的偉光正形象被無情打臉,所謂的“漢賊不兩立”也根本就是扯淡。在走向窮途末路時,委員長的實際想法是想要“漢賊兩立”,在國際上公然搞分裂。幸好共和國在進入聯合國前的談判中就堅決拒絕了“兩個Zhong國”方案,加上其他正義國家的支持,在共和國昂首挺胸進入聯合國恢復合法席位時,委員長的中華民國集團是被生生趕出了聯合國。

然後在被趕出來後,臉上無光的委員長再次高喊“漢賊不兩立”,重點凸顯自己的“深明大義”,再一次站到了愛國和道義的制高點上,這和1945年承認蒙古獨立後出爾反爾,然後死活賴賬如出一轍。委員長的神操作,除了讓人無語,令擁躉們尷尬,再無更多的意義。

事實證明,一個軍閥做派的所謂領袖,根本就不可能成就大業,更不可能被世人銘記和尊敬。靜夜史認為那些孜孜不倦為委員長洗白的擁躉們反而更值得所有人尊敬,因為昧著良心睜眼說瞎話,不是所有人都能幹得出來。

謝謝爾等讓大家知道了這麼多真相,但願能夠看到更多讓你們打臉的現實。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不知道怎樣才算是“神操作”,不過歷史上有很多事啊,在大情境下看起來挺正常,但是單獨拿出來一看,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禁問一句:“這也能行?”
在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爆發之前,北美殖民地的反英人士就進行過一系列針對英國和英國支持者的行動。其中有些行動在當時好像沒什麼,但在現在聽來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熟悉美國史的同學都知道“波士頓傾茶事件”。但是把這件事說出來就很奇怪:英國議會決定要在茶葉上加稅,我們殖民地居民不高興,所以我們怎麼做?我們強行登上運茶的船,把船上所有的茶都倒進海里。

參與的人可能覺得挺刺激的,但是這樣做其實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一戰的時候,由於大量的戰鬥都是圍繞戰壕發生的,因此在戰壕中也充滿了各種富有創造力的奇怪武器。一個來自美國的奇異設計是這樣的。

上圖裡的是一把普通的春田1903步槍。它身上附加的那些奇怪裝置是一個“潛望鏡槍托”。說是槍托,其實根本就不是用來抵肩射擊的。這個裝置的作用,是讓士兵可以不探出戰壕就進行射擊。這種東西沒有被大規模採用,原因顯而易見。它麻煩,打不準,笨重,帶來的好處也不值它的價格,還白白佔據這麼大的空間和步兵寶貴的負重。

至於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操作的,有請澳大利亞輕騎兵給大家演示一下:


還有一件事也發生在獨立之前的英屬北美殖民地。隨著殖民地居民對英國的愈發不滿,反英人士和忠誠派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於是在波士頓等大城市,一些反英人士決定對支持英國的忠誠派人士做點什麼。

於是他們對英國支持者做了什麼?趁天黑闖進支持英王者的家裡,把他們抬出來,抬到大街上,在他們身上糊滿瀝青,然後貼上羽毛

感覺人在報復他人的時候,是最具有創造力的。



還有這個怪東西。這個玩意兒叫排槍。它的設計思路很簡單:一個槍管能打死人,那一堆槍管是不是可以更容易地打死人

於是很多國家就獨立研發了這種東西。這個東西其實真的很簡單,就是裝在炮架上的多根槍管,有些是獨立發射的,有些是所有槍管同時發射的。

這種東西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竟然還起到過一定的作用,不過不少將軍對它評價不高。因為這些指揮官喜歡把排槍當作輕型野戰炮用,但發射槍彈的排槍在射程和毀傷能力上怎麼可能達到炮的水平呢?真正適合排槍的位置,是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

還是不敢相信,這種充滿了廢土科技感的東西竟然在實戰中起作用了。


史話戲說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公元前,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希臘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城邦叫斯巴達,那時的斯巴達三個字還不像現在這麼無法直視,好吧,我承認其實他們也不說中文。斯巴達們到底多生猛大家可以看電影《三百勇士》瞭解。這事兒是發生在三百勇士守溫泉關之後,幹挺了波斯帝國的希臘城邦們開始玩自爆,互相之間抽來抽去的好不熱鬧。

而斯巴達們自然逮誰抽誰,控制了不少城邦,實行殘酷的軍國主義統治。之後自然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一個叫底比斯的城邦出了位大神,叫伊巴密濃達,鑑於這哥們的名字實在太長,我決定叫他老伊。他出身底比斯破落貴族家庭,努力反抗斯巴達的統治,但斯巴達們實在太牲口了,怎麼都打不過。老伊陷入深思,到底怎麼能打得贏這群斯巴達,直到他見到了自己深愛的男人——阿薩格斯。

額...需要指出的是老伊也是個男人,基友光環籠罩下的老伊突然發現了愛的力量,他決定組建一個彼此深愛的基友軍團來對抗強大的斯巴達。很自然的,他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深愛的男人阿薩格斯,阿薩格斯又找到了深愛的另一個男人高吉達斯。好吧,我承認這段實在汙的無法直視,實在不行頭條君打馬賽克吧...

然後搞基打死...啊呸..高吉達斯在底比斯軍隊中選拔了150對古希臘少年愛組成這支軍隊,他的選拔標準有三個:古希臘少年愛、特別能打、彼此深愛,所謂古希臘少年愛就是一個成年男子帶著一個青少年男子愛與被愛的關係。而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強悍的嚇人,他們擁有其他軍隊永遠不具備的、由愛而來的“團結”,對方殺死其中任意一個人,必然有另外一個人跳出來玩命,被稱為底比斯聖隊。

時間到了公元前371年,決定希臘命運的留克特拉戰役打響,老伊帶著愛人阿薩格斯並肩戰鬥,高吉達斯帶著底比斯聖隊開始突擊。事實證明斯巴達真的幹不過好基友,連國王克勒姆布羅託一世都被少年愛們幹挺,底比斯就這樣擺脫了斯巴達的統治,迴歸了智商正常,行為不正常的生活。

但底比斯聖隊的結局並不美好,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出征希臘對陣雅典、底比斯聯軍,他用右翼部隊後撤吸引了雅典軍隊追擊,造成聯軍脫節。左翼上國王之子亞歷山大(就是後來一路狂抽乾到印度那哥們)直接率領騎兵撕破了雅典軍陣,繞到底比斯軍的後方將他們全殲。戰後腓力二世看著相擁死去的底比斯聖隊戰士們,感慨道“無論是誰,只要懷疑這些人行為是不壯烈的或者經歷是卑劣的,都應該被毀滅”,然後命令厚葬這群好基友。

不過話說回來,國王大人您這樣做真的好嗎?您就不怕在年輕的亞歷山大心裡種下某種不可描述的種子嗎?在未來若干年後,當亞歷山大大帝揹負搞基大帝的美名時,不知道會不會深恨老爹當年的言行....


歷史吐槽機


影響世界的神操作。

一戰時,凡爾登戰役開打。

德軍火炮數量數倍於法軍。

進攻的部隊的人數,也遠強於法國🇫🇷的守軍。

德軍炮聲轟轟,炮彈如雨一般傾注在法軍陣地。

法軍漸漸不支,已經露出失敗的端倪。

法軍指揮部,為了防止戰線崩潰。

斷然下令,所有人員全部上前線,抵擋德軍進攻。

有個後勤部門的小子,膽小如鼠,體單力薄。

被指派為炮手。

這小子,夥伴們協助下,糊弄八弄,將炮彈射了出去。

炮彈亂飛到德軍陣地裡的一片樹林中。

隨著炮彈爆炸💥,突然引發了震天動地、連續不斷、濃煙沖天的大爆炸。

原來這小子撞了狗屎大運。

這一發亂飛的炮彈,擊中德軍凡爾登前線總炮彈庫。

五十萬發德軍的炮彈,煙消雲散。

沒多久,與法軍對陣的德軍火炮漸漸啞了火🔥。

法軍士氣大振,一舉扭轉不利局面。

改寫了一戰的歷史。

故,這才是真正的神操作。

亙古少有。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1,歷史上,拿“假照片”為自己做宣傳的事,很常見。

可能是為了證明蔣公是孫中山“正統”,某些人放出一張蔣公和孫中山的合影。

然後,事實上,和孫中山合影的還有兩人(左為何應欽,右為王柏齡,兩人被有意刪掉了)

當然,蔣公和孫中山也有單獨合影,只是氣質展現不好,沒有采用。

不過,這在康有為面前都是小伎倆。康有才可是會“無中生有”的!

(中光緒帝,右康有為,左梁啟超。)

當年,康有為就是拿著這張和光緒皇帝合影的照片,為自己大肆宣傳。事實是,梁啟超這輩子根本就沒有見過光緒皇帝。康有為也只是和光緒帝見過面而已,沒有拍照。

哎,這都行!

2,就算是現代,也有類似的事。

去年各國自己放出的“七國集團”(G7)峰會照片,著實火了一把:

法國版

日本版

美國版

德國版

不過,現代造假容易被拆穿。所以,大家只是採取選不同的拍攝角度,來滿足自己需求。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世界海戰史上有很多神助的艦船,比如說日本的松島號巡洋艦。

大東溝海戰的時候,北洋海軍鎮遠艦主炮相繼命中日軍旗艦松島號,其中一枚開花彈的爆炸引爆了日軍違規堆放在甲板上的炮彈,這些炮彈都是裝填苦味酸火藥的炮彈。

苦味酸極為活躍,可以說是一碰就著火,當時沒人敢用這玩意,只有日本這種不把人命當回事的國家才敢用苦味酸。言歸正傳,炮彈殉爆之後,松島發生了猛烈的爆炸,並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甚至接近了彈藥庫,大火燃燒產生的濃煙令松島的救援隊不敢衝進去滅火。
松島炮彈殉爆


重創了其炮廓甲板,一門4.7英寸速射炮炮管因爆炸彎曲

但是松島運氣就是這麼好,就在日軍都絕望的時候戰場突然吹來了一陣妖風,把濃煙吹散了一些,松島救援隊抓住機會拼死衝進去滅火,才讓大火沒有燒到彈藥庫。
松島的特點是,沒有前主炮,主炮在艦尾,也就是菊花上,因此辨識度超高,海戰時候被北洋海軍重點照顧

同樣也是松島,大東溝海戰當中,北洋海軍平遠號鐵甲艦不畏強敵,向松島號發起了絕命衝鋒,其中平遠主炮向松島開了十炮,命中了三炮,命中率30%,這個命中率在當時沒人能打出來。

其中有一炮打的特別好,堪稱神助,這枚炮彈先是打穿了松島的裝甲,然後穿過了松島的中央魚雷室,幾乎是消滅了中央魚雷室裡所有的鬼子,而後打壞了松島主炮的液壓裝置,主炮無法轉動,徹底成了擺設。但是這枚炮彈沒有爆炸,可能是克虜伯劣質的穿甲彈,或者是實心彈。如果這枚炮彈是裝填苦味酸火藥的開花彈的話,那麼這一炮下去松島絕對菊花殘。
話說松島被打成這樣,多次徘徊在艦毀人亡的邊緣,但是松島就是運氣好,怎麼都打不死,像小強一樣,堪稱神助。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最牛的解救人質行動。

看到這個開頭,很多人會想到以色列人在烏干達,或是德國人反劫機,甚至美國人在索馬里海上的行動。

但我認為這幾個雖然都很棒,但說不上完美。



真正乾的漂亮的是很不起眼的秘魯人。

1996年12月,日本天皇誕辰,日本駐秘魯大使館召開慶祝會,14名全副武裝的恐怖分子劫持了460名人質。

之後秘魯政府,日本政府和恐怖分子開展了長達4個月的談判,恐怖分子陸續釋放了300多名人質。

1997年4月22日下午三點,恐怖分子們按慣例把人質趕到使館二樓集中看押,然後在一樓大廳中踢起了足球。

比賽正酣,禍從“地下”來,五名正擠在一起爭搶足球的恐怖分子被炸開地道口的爆炸準確送上了天。

然後一群特種部隊從地下湧出,把餘下的“足球愛好者”撂倒。

於此同時,外部的秘魯特種部隊也開始突擊,內外夾擊,六名沒有參加足球的恐怖分子在十五分鐘後也歸了西。

持續126天的劫持人質事件以全部人質獲救,全部恐怖分子被消滅的完美結果而結束。

事後,紐約時報稱整個行動為“營救行動的樣板“。

秘魯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挖洞。



請忽略事後圍觀人群。

在四個月的談判時間裡,秘魯軍警在日本使館地下挖了五條地道,一條通向大廳,一條到餐廳,三條分別到花園中三個恐怖分子哨位。

地道最長的80米,有完善的空調,照明和生活設施,可以供特種部隊士兵生活數天。

恐怖分子不是聾子,為了掩蓋如此大規模”的挖坑“行動,秘魯軍方天天定時在大使館外放節奏強烈、音量巨大的音樂,大家一起嗨皮一下,這甚至成了恐怖分子的一種習慣,到點就扭一段。

在耐心,堅韌和堅決的突擊完美結合之下,整個行動乾淨利落的簡直“不像話”。

當然還有那麼一點點兒運氣,最後炸開地道口時,多達五名的“足球愛好者”正好在爆炸點上方……

考慮到礦業是秘魯最大的收入來源,所以這樣的行動方案也算是“發揮特長”了。

整個行動中,秘魯的日裔總統藤森指揮出色,完全不像是南美人那種“馬馬虎虎”的常態,而是環環相扣,完美配合。

不過,本案中的恐怖分子倒是很有南美人“大大咧咧”的傳統。

人質中自始至終都有一名秘魯情報人員,還攜帶有秘密通訊工具,所以恐怖分子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長達4個月,十幾名恐怖分子竟然對此一無所知,甚至從來都沒懷疑過。



還有一個細節,過程中秘魯軍方一直在嚴密竊聽恐怖分子的活動,而竊聽器並不全是事發後才安裝的……。


史說清宮



日本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簡直是天佑中華的“神操作”。

當然,對於日本來說就是令人無語的“神操作”。

為什麼說河本大作炸死張作霖是“神操作”呢?

這要從日本在東三省的擴張說起。

從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一直不停的在我國東三省擴充它的勢力,而主要辦法就是依託鐵路。

張作霖之所以得到日本全力支持,和他出賣路權,批准日本在東三省建設所謂的“滿蒙五路”(五條鐵路)有直接關係。

有人說了,讓日本在東三省修鐵路怎麼就是張作霖賣國了?

因為當時修築鐵路不僅僅是單純修築鐵路,築路方還可以獲得鐵路沿線採礦、設廠、居住特權,甚至由於北洋時期治安不好,所以各條鐵路還設有“護路軍”, 比如陸小曼第一任丈夫,西點軍校高材生王庚就做過京浦鐵路護路軍總司令;而外國築路方甚至還會索要單獨的鐵路司法管轄權,也就是說鐵路沿線使用築路方國家的法律,而非北洋政府頒佈的法律。


(河本大作)

當然,這個範圍一般來說是鐵路沿線20公里範圍。

也就是說在北洋時期如果允許某一個外國在國內修築鐵路,那麼就意味著鐵路沿線20公里範圍內成了一個不是租界的租界,而且還要允許人家駐軍。

所以北洋時期不管是段祺瑞、曹錕還是徐世昌,對“合作建鐵路”都非常謹慎,張作霖當年為了讓日本人順利在東三省修築“滿蒙五路”,甚至不惜鉅額賄賂當時交通總長,讓交通總長在築路合同上蓋上交通大印。(另一說法是張作霖派人把大印偷出來蓋的)

不過話說回來,隨著張作霖勢力和野心的膨脹,他和日本矛盾也多了起來,所以張作霖在上世紀2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抵制日本在東三省擴張。

但是,張作霖的抵制是有前提的,就是這種抵制必須有利於他自己的利益。

所以在郭松齡反奉時,張作霖為了避免被郭松齡打敗,之前一直推脫不籤的《滿蒙新五路條約》也簽字了。

當然,由於這條約影響太大,張作霖沒敢正式簽字,只是簽了一個“閱”字。張作霖也確實一直在搪塞和抵制落實這個條約。

但是隨著北伐順利推進,北伐軍兵鋒直指奉系和張作霖,而此時日本又來要求張作霖落實《滿蒙新五路條約》,這個時候日本方面話說得很清楚:如果張作霖再拒絕執行條約,日本將支持北伐軍。

根據目前史料顯示,張作霖在面對出賣東三省與自家利益選擇時,果斷選擇了自家利益。

他從京師返回瀋陽前,還專門發了一封電報,電報的大意是現在要依靠日本,所以不太重要的事情都要按照日本人意思辦,如果瀋陽方面覺得事情太大不管做主,也不要明確拒絕,等他回到瀋陽後處理。

當時日本方面也很樂觀,認為張作霖已經就範,比如張作霖的日本顧問町野武馬就認為這下等於“日本購買了東三省,不必再用武力解決了”。


而根據張作霖以往和日本的交往看,張作霖為了避免日本支持北伐軍,就算不執行全部滿蒙新五路條約,至少會執行部分條約,

結果,日本軍部一群少壯派軍人嫌張作霖賣國賣的太慢,也覺得不能讓文官們立此大功,所以竟然揹著日本文官政府搞了皇姑屯事件,不但炸死了張作霖,連滿蒙新五路條約條約原件也同車炸燬。

張學良也一直以合同原件被炸燬,自己不清楚父親與日本究竟達成了什麼協議為理由拒絕再與日方就《滿蒙新五路條約》進行溝通。後來更是乾脆宣佈東北易幟,逼得日本不得不搞了“九一八事變”,在全世界面前公開暴露了日本侵華野心和企圖。

也難怪當時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得知少壯派軍人炸死張作霖時大怒,說“陸軍幹出這樣的事情,我們的事業到此結束了。”

雖然在日本軍方強烈反對下,日本政府和田中義一沒能處理事件當事人河本大作,但是河本大作本人也被勒令退役,而且再也沒有回到現役,這和九一八事變後石原莞爾等人加官進爵,以及諾門坎事件後肇事的參謀辻政信還能留在軍隊形成了鮮明對比。

可見日本軍方也知道河本大作炸死張作霖反而是壞了日本的“大事”。


蘭臺


要說神操作歷史上太多了,我們現在就講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海倫與帕里斯》

那是3000年前了,希臘半島上有一個叫斯巴達的小國。有一天,這個小國來了個客人,他就是小亞細亞半島上特洛伊國王的兒子帕里斯,這個帕里斯是個好色之徒。他看到了斯巴達國王的王后海倫。據說海倫是當時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她一見帕里斯,也喜歡上了這位年輕的王者帥哥。於是,他倆乘國王外出的時候就私奔逃回了特洛伊。

一個國王受到這樣的奇恥大辱怎肯罷休?於是斯巴達國王邀請了許多小國,組成十萬希臘聯軍,浩浩蕩蕩向特洛伊開來。特洛伊的城池十分高大,易守難攻,雙方一打就打了10年,血流成河,連雙方的主帥都戰死了。特洛伊的主帥戰死後,沒人掛帥,狡猾而膽怯的帕里斯只好出陣。結果較量一番,帕里斯身中兩箭逃回了城裡。

帕里斯中的是毒箭,逃回城裡折騰了一陣就死了。由於雙方難分高下,特洛伊城內的人計劃把海倫這個禍國女人交出去,然後和斯巴達講和。可是海倫自帕里斯死後已經嫁了三任丈夫,這時的丈夫也是特洛伊的一位將領。顯然,獻出海倫講和行不通。而希臘聯軍方面勞師遠征,10年未果,也不甘心就此收兵。

後來,希臘聯軍想了一條妙計:有一天,他們突然撤走了,喧囂的戰場變的非常平靜。特洛伊人出來收索,只找到海灘上有一匹巨大的木馬和一個希臘士兵。經過審問這名俘虜,得知希臘聯軍已經撤走了,而沙灘上留下的巨大木馬是用來祭祀天神的。特洛伊人相信了,為了運木馬回城,還把城牆拆了個洞,因為這木馬太大了。

當夜,當特洛伊人歡慶自己的勝利時,被俘的希臘小兵偷偷溜出軍營,在山上點起了一堆信號的火光。然後又來到木馬旁按規定敲了三下,木馬的肚子打開了,出來二十多個希臘聯軍的士兵,他們打開城門,放進了返回來的希臘軍隊。斯巴達國王一馬當先衝進特洛伊王宮,殺死了特洛伊國王和那名與海倫同居的將領。

當斯巴達國王見到海倫時,海倫淚流如雨,苦苦哀求,雖然周圍的士兵一再呼喊讓斯巴達殺死海倫,但斯巴達始終不忍下手,在其哥哥,聯軍統帥阿加米農的勸說下,斯巴達扔掉了寶劍。10年戰爭結束了,特洛伊成了一堆瓦礫,男人大都被殺死了,婦女和兒童成了俘虜。為了一個女人的一場戰爭,我們真佩服斯巴達國王對女人的紳士風度。
《一個女人的戰爭:木馬屠城》

3000年過去了,特洛伊木馬的故事一直在流傳看,木馬計成為了潛伏於敵人心臟,挖心戰的代名詞,只是不知道對海倫,對斯巴達,達長達10年流血無數的戰爭大家是什麼看法。


天太2


紅軍時期,林彪曾在一次戰役中,為了減少紅軍傷亡,用過火牛陣。

火牛陣最早在戰國時期出現。燕國因為燕王噲效法古人,把王位禪讓給大臣,引起國內混亂,齊國出兵進攻燕國,燕國幾乎滅國。燕王噲的兒子燕昭王繼位後,招賢納士,準備復仇,最後找來了戰國時期的名將樂毅。

齊王又趁五國聯軍伐秦之機,突然滅了當時魏國、楚國都垂涎已久的宋國,引起列國不滿。燕國經過幾年屯兵積穀,此時已經國力已經逐步恢復,於是在燕國的倡議下,樂毅率五國聯軍進攻齊國。聯軍幾乎把齊國消滅,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兩城。

在五國聯軍圍攻即墨時,齊國也出了一個名將,這就是田單。當時齊軍已經很弱,聯軍人數多,所以田單想了一個辦法,把附近的牛收集起來,把刀綁在牛頭上,兩軍對陣的時候,放在齊軍陣前,點燃牛尾巴,牛被火燒後疼痛難忍,就向前狂奔,衝入五國聯軍陣中,衝亂了五國聯軍的陣型,很多士兵被踐踏而死。

這個故事是歷史上著名的用奇計反敗為勝的故事,所以一直流傳很廣,民間也很多人都知道。

1931年,在一次戰鬥中,林彪指揮一軍團,面對比較強大的敵人,想起了這個辦法,於是也效法古人,收集了很多牛,放在陣地前沿,在戰鬥開始後,讓戰士點燃牛的尾巴,衝入敵人陣地,以為這樣也可以像田單一樣,用奇計取勝。

一開始,牛確實是因為被火燒之後疼痛,向前狂奔,衝到了敵人陣地前沿。敵人看到很多牛向自己的陣地狂奔過來,一開始也很緊張,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開槍射擊,有牛就中彈了,也很疼。於是,受到敵人槍擊驚嚇的牛掉過頭來,反而向紅軍陣地衝過來了。

紅軍在把牛尾巴點燃之後,本來已經準備在牛把敵人陣地突破之後開始衝鋒,所以沒有什麼防備。牛衝回來之後,衝進了紅軍陣地,造成了一些傷亡。紅軍受到干擾,原來的計劃已經無法實現,只好緊急撤離陣地,退出了戰場。

林彪本來是想用巧記,結果弄巧成拙,吃了敗仗。林彪之前在紅軍軍中一直有常勝將軍的美名,這次弄巧成拙,後來成了紅軍部隊中流傳的一個笑話,連林彪自己也覺得很尷尬。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結果呢?毛主席後來總結說,林彪就是吃虧在了不讀書上,他只看了連環畫之類的讀物,對火牛陣的具體操作方法不夠了解,如果他讀過《左傳》就會明白,田單用火牛陣的時候,是把牛先每四頭編成一組,相互聯結起來,這樣牛掉頭不容易,就只能向前跑,不會反噬自己。而林彪不瞭解這個細節,所以讓牛成了自由主義,單個的牛掉頭容易,所以既可以向前跑,也可以掉頭向後跑,這樣當然會失敗。

除此之外,林彪還犯了一個機械主義的錯誤。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和熱兵器時代完全不同了,冷兵器時代雙方都很注重維持陣型,不同兵種之間相互協同才能作戰,一旦陣型被打亂,陷入混亂狀態,就會失去戰鬥力。而且,在田單的時代,面對受驚衝過來的牛,五國聯軍的士兵只能用戈矛和弓箭攻擊牛,這是很難對牛造成實質性傷害的。

熱兵器時代就不同了。熱兵器時代的佔中首先是陣地都有壕溝,士兵都隱藏在壕溝裡,而且不是整齊排列的,牛就算衝進敵人陣地,也未必能對敵人造成多大損失。而且,熱兵器時代的武器都是遠程射擊武器,在牛接近陣地之前,敵人就可以向牛開槍開炮射擊,把牛趕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