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催化劑——火藥在世界歷史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導語:

作為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可謂是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火藥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用來開山修路,從而讓很多偏遠地區和外界得以聯繫;用來開採礦山,各種有價值的礦石得以重見天日;用於煙花的製造,所以有了開在天空中的絢麗花朵。在軍事家眼裡,它又是一件必不可少的戰爭原料,在火藥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得到了很多威力巨大的武器,人們不再用冷兵器進行作戰,開始使用火器。這也給人們帶來了恐懼。

火藥最早出現在我國,所以被稱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據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火藥在民間已經有了應用。古人在挖隧道的時候就從隧道里挖出了硝石。到了八、九世紀,關於火藥的配方便有了書面上的記載。把硫磺、雄黃還有硝石在一起,再倒入密一起用火燒製,生成物就會在燃燒的時候產生大量火焰,把附近的屋舍都完全燒盡。推測,這裡的"密"應該是蜜蜂的"蜜",因為蜜通過高溫能變成炭。硫磺、硝石與炭混合,這就是火藥的配方。

戰爭的催化劑——火藥在世界歷史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關於火藥最早的起源,是我國古代的煉丹術。當時帝王之家尋求長生不老神藥,以求永生,遂派令舉全國之力探尋。而且規定誰先找到或製作出來,便給與重賞。在利益的驅動下,很多人開始尋求煉製長生不老藥的方法,在當時,帝王家給了這些煉丹師很大的資助,同時也給了他們非常大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煉丹師對於長生不老藥的選擇可謂是飢不擇食,其中不乏一些毒性極其強烈的毒藥。

砒霜就是其中一味毒藥,但是為了帝王的安全,煉丹師是不可能直接加砒霜進去,這不僅關乎自己的生命大事,也關乎國家的命運。所以煉丹師採用高溫的方法,來去除這些毒性。西遊記中也有太上老君煉丹的場景描述,就是對當時煉製長生不老藥的一個縮影。把材料放到一個大火爐裡,然後燒製而成。

但當時煉丹家並不在意這些方子,他們只在意煉製出長生不老藥然後族譜昇天。但逐漸的,這個方子傳到了軍事家的耳朵裡,經過一系列的改進措施,終於被應用於軍事戰爭方面。下面我們將詳細探討關於火藥在中國以及世界上的應用史。

戰爭的催化劑——火藥在世界歷史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煉丹

一、唐宋時期戰爭火藥的應用

在火藥發明之前,唐朝戰爭中經常使用"火攻",我們在電視中、歷史書本中都可以找到當時關於火箭的武器記載,說白了就是在弓箭的箭尖,塗上一層易燃物質,例如油脂、松香、硫磺等等之類。等到火藥配方被人們所熟知以後,當時的軍事家發現,其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要遠遠大於一般像油脂、松香、硫磺等易燃物,所以火藥逐漸代替了這些物品。而且攻城戰爭中用的大型投石器,也換成了投擲炸藥包等更先進 ,破壞力更大的攻城武器,這對於當時的戰爭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進步。

到了兩宋時期,因為有了唐朝時期火藥軍事應用的經驗,所以兩宋時期火藥發展速度更快。《宋史.兵記》中有記載,公元970年宋兵對火箭進行了進一步升級,人們用硝酸鉀、硫磺、木炭粉末,進行一定的配比,混合而成,然後製成的火藥被稱為黑火藥或者叫做褐色火藥。這一類剛發明出來的火藥非常容易被點燃,並且在燒起來並不容易被撲滅。而且人們發現,把這類特製的炸藥放到密閉的筒內燃燒會發生化學反應,產出爆炸衝擊。火藥燃燒時能產生大量的氣體(氮氣、二氧化碳)和熱量。原來體積很小的固體的火藥,體積突然膨脹,猛增至幾千倍,這時容器就會爆炸。這就是火藥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藥燃燒和爆炸的性能可以製造各種各樣的火器。採用火藥筒爆炸產生的衝擊,將金屬箭頭射出。

歷史上火藥應用於戰爭比較著名的戰役就是李綱在開封城擊退金兵。在《金史》中有一段對黑火藥的描述:"火藥爆發的時候,它發出的生音像雷霆萬鈞一般,釋放的熱力能夠覆蓋半畝地,半畝之內的人和牛的皮膚全部變的銷聲匿跡,連鐵甲都被燒透。"其中的描述可能帶點誇張的色彩,也許是金兵吃了敗仗,所以誇大宋朝的武器先進,找了個吃敗仗的理由罷了,但在其中仍能看出火藥的威力巨大。

戰爭的催化劑——火藥在世界歷史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二、十三世紀火藥在世界上的傳播

阿拉伯人一直扮演著世界文化傳播的傳播者,火藥在世界上的傳播也離不開阿拉伯人的功勞。這群奔走於世界各地的"吉普賽人",在八、九世紀火藥的原料——硝剛開始被應用於煉丹術的時候,就將此項技術帶到了阿拉伯地區,並稱太為"中國雪",當時火藥的原料——硝,可以用來治療疾病,並可以用來冶金和製作玻璃。隨著歷史的發展,十三世紀火藥由印度商人傳播到阿拉伯。

公元1234年,蒙古發起了滅金戰爭,戰爭結束後,蒙古人將在金朝各等地虜獲的工匠和火器全部掠走,還讓這些金兵加入到自己的大軍中,讓金兵中的工匠製造火藥,以供蒙古人去到處發動戰爭。第二年,蒙古大軍發動了第二次西征,蒙古軍新加入的火器工匠和他們所製作的火器跟隨軍隊出發。在接下來的若干年中,擁有殺傷力巨大的火器的蒙古大軍橫掃東歐平原。

一二四一年四月九日,蒙古大軍與三萬波蘭人和日爾曼人的聯軍在東歐華爾斯塔德大平原上展開了激戰。結果蒙古軍隊用了極其短暫的時間,便讓這些大部分還手持刀劍等冷兵器的波蘭人和日耳曼人嚐到了痛苦,併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據記載,當時的西歐大陸被蒙古軍隊的火器和戰馬殺死的,就數以萬計。蒙古軍隊手持利器戰馬,伴隨著歐洲各地的腥風血雨,中國歷史上國土最遼闊的蒙古帝國建立起來了。而由火藥製成的火器自然而然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為一種重要的催化劑和推動劑。

戰爭的催化劑——火藥在世界歷史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古代火炮

蒙古大軍曾與阿拉伯軍隊展開大戰,但是當時也曾有過潰敗,所以在潰敗逃跑的時候,那些火藥製成的火器就被阿拉伯人繳獲。然後阿拉伯軍隊繼續與歐洲人國家進行戰爭,在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歐洲人逐步掌握了製造火藥和火藥兵器的技術。再加上蒙古帝國長期駐紮在歐洲等地,給了歐洲人一個學習使用火藥和火器的機會。從此,歐洲的軍事由冷兵器時代正式步入了火器使用時代。

隨著火藥和火藥製成的武器在歐洲流行起來,歐洲人的作戰方法有了極大的改進。統治階級對自己領土內和領土外的戰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對其統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矛盾也有了新的現象。

在冷兵器時代,歐洲的貴族城堡由堅硬的石頭建造而成,普通的兵器根本無法對貴族城堡產生一點點傷害,但是火器的傳入,由歐洲人不斷改良的大炮,對著貴族城堡一頓猛轟,於是城堡那堅固的城牆倒下了。市民手裡的火槍發出的子彈,穿透了堅硬的騎士的鎧甲,所以火器給歐洲帶來的封建社會的革命,加速了歐洲向現代化的進展。資本主義產生了。

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新的精銳的火炮在歐洲的工廠中製造出來,裝備著威力強大的艦隊,揚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這個時期出現的哥倫布四次遠航,給當時的世界格局帶來了衝擊,本來四處分散的世界各地連接在了一起,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加猛烈的戰爭——歐洲殖民者對原始居民的大屠殺。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歐洲的火炮橫行霸道,肆虐殘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原始居民要麼就淪為殖民地,要麼就選擇與自己的土地共存亡。然而並不是淪為殖民地那麼簡單,歐洲殖民者在俘虜這些黑人以後,將他們一部分放到了莊園裡幹農活,另一部分就沒有那麼幸運,被歐洲殖民者待會歐洲進行販賣,這就是所謂的"黑人貿易"

我想當時火藥的出現,世人並沒有預料到會有此結果吧。

戰爭的催化劑——火藥在世界歷史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三、火藥帶來的外交

火藥給世界帶來的不僅是武力搶奪,還有友好的外交。

一三六八年中國明代王朝建立後,明代統治者非常重視與朝鮮的交流合作。一三九二年,高麗大將李成桂發動兵變,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同時與明代皇家的合作也進一步提升。

當時明代朝廷對朝鮮採取的措施是在思想上傳授儒家文化,在商業上建立市,在軍事上用兵力威懾,雙方一直保持友好關係。其中用武力威懾歸功於火藥和火器在明代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明代朝廷對朝鮮不斷的輸入火藥,以供其軍事。

隨著廣泛吸取我國的技術,使朝鮮成為僅次於我國的火藥、火器最發達的古代亞洲國家之一。

明朝時期,朝鮮經常遭到日本海盜的襲擊,於是明代朝廷就給了自己的外交夥伴極大的軍事支持。調撥大量的火藥和火器。據統計,僅一三七四年明代朝廷一次就向朝鮮調撥硝石二十五萬千克、硫黃五萬千克及各種火器,作為抗擊倭寇的準備。

戰爭的催化劑——火藥在世界歷史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總結:

今天我們所探討的內容是火藥在世界戰爭中的應用史,主要列舉了火藥的誕生和傳播過程,以及十三世紀前後火藥在中國和世界戰爭中發揮的角色,並且為當時的中國和世界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上帶來了什麼重要影響。

火藥對於中國歷史格局的進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作為民間煙花的主要製作成分,為當時的老百姓和帶來了觀賞樂趣。

對於歐洲人和歐洲國家來說,從中國起源的火藥為他們進行資本主義革命、推翻封建王朝起了極大的作用。畢竟當時的城堡和騎士的盔甲並不是那麼擊潰。而火藥的出現,帶來了殺傷力巨大的火器,當時的封建帝王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龜縮在城堡中統治的夢有一天竟然以這種方式破滅。資本主義革命之後,歐洲同時開始了爭奪海上殖民地的戰爭,而火藥和火器理所當然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手持冷兵器的印第安人怎麼也想不到,會有這麼厲害的武器,把自己打的潰不成軍。

總而言之,火藥的誕生和傳播不僅為中國,還為世界帶來了及其偉大的影響,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推動了世界格局的進展,雖然後來的火藥被應用於戰爭,給世界帶來了戰爭的恐慌,也為一些落後的原始居民和國家帶來了犧牲。但正是由於這些聲勢浩大、持續時間非常之長的的戰爭,才有了現在的世界,火藥是一種偉大的發明。我們應該肯定他的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