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大學大多數老師穿著低調,平時和學生一起吃食堂,言行舉止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FCG馮春光


大學老師是高級知識分子的代名詞,他們的學識和見識,都是普通人不能企及的,在我們的想象裡,這個群體是高高在上的,但是,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大學老師都很謙和,衣著飲食都較為樸素,毫不張揚,那麼,為何如此呢?

01.工作環境單純

大學老師是讓人羨慕的職業,除了待遇好、社會地位高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工作環境較為單純,傳道受業解惑,與紛雜的外界社會接觸較少,物質方面的攀比也較少,可謂是當今社會的一方淨土,在這樣的環境裡,人的物質慾望也會降低,所以大多數大學老師並不太注重吃喝用,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研和教學上。衣著樸素,吃飯也是在教職工食堂吃。

02.人文素養較高

越是素養高的人,越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而越是見識淺薄的人,越會認為自己了不起,容易擺架子,充胖子。大學教師普遍人文素養較高,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往往比較謙和。

03.工作使然

大學教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學育人,面對最多的人就是學生。試想,如果你的老師整天一副高高在上、鄙視眾生的樣子,那麼,你還願意向他請教嗎?大抵是不會的,遇到這樣的人,我們只會敬而遠之。想要了解學生、教好學生,最基礎的就是要跟學生打成一片,至少也得有親近感,這就要求大學老師們有親和力,所以,作為老師,他們在這方面也會有所考慮,塑造自己平易近人,低調謙和的教師形象,特意跟學生拉近距離。


小甜甜和牛夫人


在高校工作,我認為題主的描述還是挺準確的,大多數大學老師確實是這樣子,穿著低調,喜歡吃食堂,給人感覺親切。我就來談談我所瞭解的那些大學老師。

首先說衣著

大學老師穿著確實比較低調,比較隨意。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性格上都比較內斂,不張揚,而且大學環境也不允許他們穿奇裝異服或者非常高檔的時裝。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多少精力、心思去打理外表,而低調隨意的衣服通常都比較好打理,也比較舒服,比如運動服運動鞋,或者夏天的褲衩涼鞋。只要不上課,怎麼舒服怎麼穿。



我們今年暑假拍了個宣傳片,裡面有一個高層次人才的鏡頭,這老師直接從實驗室趕過來,鬍子都沒刮就直接上鏡了。成片後大家都說這樣效果更好,反映了學校老師的敬業精神。像我們學校的女老師,絕大多數也都是抹點護膚品就素顏出門了。

但是低調並不代表質量不好哦。像我們學校的一些老師,平時很少穿西裝這類正裝,最喜歡穿的是衝鋒衣,他們的衝鋒衣也很少探路者,一般都是北面,再就是始祖鳥。好衣服質量好,一穿一冬天,一穿好幾年,其實也很划算,還省心。



其次說吃飯

並不是每個老師每頓飯都在食堂吃,但很多老師確實有在學校吃飯的需要,尤其是午飯。很多老師住的離學校不近,中午要回家就太折騰了。何況很多老師下午還有課,一來一回如果遇到堵車就麻煩了。

至於去哪個食堂,最大原則就是近,離上課的教室近,離辦公室近,也顧不上是學生食堂還是教工餐廳了。也有些高校的教工餐廳有補貼,持教工卡價格便宜,但老師們也得換換口味不是。

所以,在學生餐廳看到老師沒什麼好奇怪的,老師們都是形色匆匆,不是去享受美食,就是去解決肚子問題的。有些老師晚飯的時候還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食堂吃,這說明這位老師真的是沒時間做飯,沒時間看孩子。



最後說說舉止舒服

雖然說學歷不代表品行,但讀了這麼多年書,又承擔著教師育人的責任,所以絕大多數大學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做到“自重”兩個字的。為人客氣有禮貌這是肯定的,跟是不是大學教師都沒什麼關係,絕大多數普通人也能做到。

還有很多大學老師具有一定的個人氣質和風度,這就是知識和涵養的體現了。有些老師為人特別有親和力,與學生沒有什麼距離,還有的老師雖然看著很有氣場,但為人處事處處為他人著想,這些老師都會很受人尊敬。

而大多數大學老師也就是普通人,尤其是像我們這種理工科學校,老師專業水平高,但人文素養不一定很高,平時也是一副大老粗的樣子。暑假和一群教師出去參加實踐教育,有個大教授買了一雙草鞋,天天穿草鞋出門。旁人可能覺得怪,觀感不好,不像教授樣,但認識的人就覺得可愛、率真。

上面就是我接觸大學老師這麼多年的切身感受,不用覺得大學老師高高在上,他們就是你身邊的普通人。


高校人才真經


我是大學老師,看到這個問題真是哭笑不得。

大學老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跟所有的人沒有差別。

絕大部分大學老師的著裝確實非常普通,冬天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衝鋒衣黑褲子加運動鞋。

大學的環境還是相對單純的,女老師之間很少比較穿著打扮,也很少有人化妝。

我認識的人中剛好有兩個極端的例子。

一位老師但是特別會打扮,天天中午和晚上堅持運動,舞跳得特別好,每天衣服不重樣,從沒見過她素顏的樣子,是全校聞名的美女老師。但是工作也是非常一般,只完成份內工作,不做科研和項目,從不加班,今年考核墊底了。

另一位老師則是工作狂,除了上課項目論文一大堆,很快晉升教授,但是她總是看起來很沒精神,永遠都是黑框眼鏡加馬尾,從沒見過她穿運動服以外的衣服。

這兩位老師是兩個極端,第一位有雅無優,第二位則有優無雅。

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如何在優與雅之間取得平衡?

其實很難,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工作就認真工作,生活就努力生活。


光陰縷縷醉


我是2017年07月博士畢業,同年09月就職於一所二本院校。

下面就談談為什呢?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一位老師,嘿嘿。

博士畢業後直接工作了,習慣了待在校園裡的生活,一直以來都是學生身份,感覺工作就像換了一所學校繼續讀書的感覺。穿著低調有2個原因:1是長久以來的習慣問題,穿衣風格不變,工作的環境不要求老師的穿著,不需要職業服裝,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穿衣。2是工資不高,目前本人還是講師,到手工資5000多點,現在要養育孩子,房貸車貸,生活並不輕鬆。

我也經常到學生餐廳吃飯。1是除了上課之外,還有科研。科研需要不斷的實驗,還與職稱的評定直接相關,所以大學老師看著輕鬆,上完課就沒事,但是如果想要評職稱,絕對可以累成狗,還有啊天天穿著實驗服,就算穿上好看的衣服也沒人看啊。沒有時間做飯,就去食堂吃飯,大學食堂飯菜種類多,也很便宜,學校裡也有教工餐廳,所以是常客。家和學校走路5分鐘就能到,很方便。

大學老師一般都是博士,受到的教育比較高,舉止自然讓人舒服。還有天天面對的是18-22歲充滿活力的學生,心情就會變的年輕,沒有什麼可以生氣的;科研面對的是各種癌細胞和小白鼠,有不會惹你生氣。沒有上課比成績的壓力,但有無盡的科研壓力,不過科研壓力就看自己了,我對評定職稱興趣不大,所以生活就會柳暗花明啦。


science淡水鹹魚


本人是大專老師,16年畢業後講課,那時候我23,學生18,最大的學生22歲,可以說基本沒啥代溝,自己剛畢業就來到學校,說實話,本身自己的思維還學生思維,還沒有轉換到工作思維。跟學生交流還是挺有的聊,因為是大專,好多課就是串著講,第一學期我講解剖,第二學期講藥理學,下年第一學期講解剖,第二學期講內科護理。有些學生我兩年帶過三次課,交流起來更是得心應手,課堂討論,病例分析可以說師生交流起來無障礙。所以跟學生關係很融洽。

第二個,食堂吃飯問題,就我而言是完全喜歡。跟年輕人一塊吃飯產生的愉悅不是你們這群糟老頭能給的,哈哈哈。再就是食堂吃飯挺方便,口味全,種類多,價格便宜。

第三個,著裝問題,這個看個人吧。我家做生意,我爸開帕斯特高配,當初給我買車,我爸想給我買漢蘭達,我自己選最低配suv。大學本來就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老老實實做學問,踏踏實實去講課。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不能做到處處表裡如一。但是中華民族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還是堅持。穿衣吃飯不必奢侈繁複,大方得體,乾淨衛生就可以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不做老師體會不到老師的良苦用心。看著學生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痛心疾首啊!不說了,評論完備課


北辰27184


你想多了,大學老師吃食堂是因為1.下午有課中午不方便回家 2.和其他同事去食堂熱鬧 3.懶得做飯,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

大學老師和學生走得近是真的,因為學生都是成年人,不能再和中小學老師一樣一臉嚴肅,學生不買賬,還會覺得你很古板,沒意思。對於我我會覺得學生潮我會比學生更潮,學生會玩我要比學生更會玩,這樣學生才服你,才會覺得你不是老古板,這樣一個既學霸又玩霸的形象才像是學生的偶像,學生才更覺得學習有意義。

當然了,穿著低調還是高調取決於個人生活風格或者習慣,比如我穿衣服就不低調,總要有那麼一點個性的地方,但是學生就喜歡這樣的。


坡城山高


在大學學習和工作多年,對此我也有同樣的感受。不知道我的行為舉止是不是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但是穿著低調,平時愛和學生一起吃食堂的確是常有的事,而我身邊的同事也是如此。

穿著低調,至少有兩個原因

一是最實在的原因,那就是大學老師的收入確實不高,對於沒有什麼家庭背景的年輕老師,在剛進入高校的時候,都是很節省的,有很多年輕老師為了省錢還會住在學校提供的教職工宿舍裡,我們學校的教職工宿舍還很簡陋,有的還需要兩個人合住。所以,在穿著打扮上是不敢有多麼高的追求的,一般來說差不多就行了。等數年之後評上了職稱,個人收入逐漸增多以後,也就習慣了低調的穿著。

二是根本原因,這和大學老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關。能進入大學當老師一般都是博士畢業,他們的學問量儲備豐富,一般來說他們看待問題和對事物的理解與常人不同,再加上點清高的性子,在很大程度上,他們並不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穿著打扮的看法,而更注重自己的內涵和言行舉止。他們看待他人時,也大概是這樣的標準。

經常吃食堂,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方便

畢竟學校有那麼多食堂餐廳,總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那口,而且學生食堂確實有的窗口飯菜還可以。再加上有很多老師一上就是一天的課,身心是很累的,哪還有心思自己回家做飯或者出去吃,在食堂對付幾口就趕緊想回辦公室歇歇了,然後再準備上後面的課。

言行舉止讓人感覺舒服,這既是一名老師必備的素質,又是與成年人溝通交流的正常表現

大學生不同於中學生或者小學生,不需要老師用“威嚴”來震懾,而更好的教育方法則是平等地溝通和交流。另外這也和人的修為有關,大學老師因為知識廣博、學問深厚,他們骨子裡往往崇拜儒者大雅、謙謙君子和古往今來的學問大師,所以往往謙遜有禮且具有同理心,看待問題通透豁達,經常會在意別人的感受。


Pleeza


我退休後,被高校某個學院聘用,在某個項目當主管,一直又工作了很多年。

在高校和老師們相處的這麼長時間裡,對他們這些高校老師從心裡有著無比的敬仰和崇拜。

因為,文化底蘊頗深的她們一向溫文爾雅,做事低調,岀語有份量,舉手有成果!

他們自然而發的那種文蘊氣質與高素養的修為,影響著你的整個身心與情緒!他們能讓你的精神文明氣質在不斷的提升,不斷的感化,不斷的進步。

在他們身邊,讓你很快能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道德行為情操?真正的懂得了什麼才是潛在的力量?什麼才是真正的紳士風度?什麼才是真正的文明謙禮?什麼是積極向上的激勵?什麼才是生活的質量追求?更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在社會層次面上的份量與價值,才是衡量他檔次保準的最高準繩。

所以,在那個文化氣息濃烈的氛圍裡,能使你的自身素養不斷的提升。自然而然的就能自我改變,自我約束。

我很有幸能與他們能共事,以至能成為他們這麼多年的好朋友。還與他們能有著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和一直保持著聯繫的緣份。

所以,我深深的領悟到,人,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儘可能多活躍在一些知性朋友的圈子裡面,他們能讓你的眼界無比的開闊,心更有目標和追求。因為知性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美!對提高你的文化底蘊與精神文明修養更有著極大的影響和幫助!

請記住,什麼樣的社會圈子就能造就什麼樣人的品質。自身一定要有質量追求,做人才有高標準,高姿態。



用戶石磊


我不是老師,但是我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這種情況,就像我們剛入職的時候可能會怕領導一樣,但是處上一兩年後,我們覺得領導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久而久之就會和領導成為一種朋友,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大學裡面老師感覺特別平易近人呢?

那就是因為我們都已經成年。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也沒有那麼多可怕的,不像小學一樣,有時候會很怕老師上大學以後有時候可能和老師爭論爭辯,甚至和老師吵都有可能。

對於大學生來說,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也是成年人能夠和老師真誠的交流,而且有一定的思想。在學術界裡面。老師和學生都是相互學習的一個過程,所以老師也沒有擺著架子去教學生,因為對於大學來說發散性的題更多,

有一些老師不會的題,可能學生都會,所以說對於老師來說,有可能是學生。其次呢,就是對於大學的老師來說有一定的素養,而且對於學生學的怎麼樣學的好不好?根本不在意,所以說完全沒有吧。

學生管的太嚴,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就可能會時不時,因為如果老師沒有一定,那麼在上課的時候很可能會遇到各種的尷尬。所以個人認為在小學中學老師,

有一定的威嚴是正確的。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學老師應該更加是和平的。更加比較溫和。有一種如崩溫爾雅的。大學老師的氣度。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最重要的原因“氣質”。氣質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因為家教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為讀書而培養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這個原因,一個人讀書多了,她散發出來的氣質就會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為什麼大多數大學老師都穿著低調。其實他們的收入並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是中等居上。由於他們的大學老師身份,每天與學生為伴,不需要花花綠綠的妝扮,只要大腦充盈,她就是最優秀的老師。每天穿著樸素且乾淨,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的傳道授業解惑。



大學生老師經常吃食堂。其實滿腹經綸者有非常豐富的精神食糧。他們不虛榮,不做作。在學校食堂吃飯既簡單又方便工作,何樂而不為呢?更何況現在的大學食堂並不差勁,全國各地的各種菜系都可以吃的到,並且價格還是相對合理的,最重要的是衛生條件比較好,它們並不比外邊的飯店差。所以大學老師經常吃食堂也是理所當然的。



有知識有素養的人,舉止言談都會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因為他們懂得尊重別人,懂得很好的運用語言。懂得與人相處的技巧。他們既不會貶低別人,也不會討好別人,對每個人都是一如既往的溫文爾雅。這是一種胸懷,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更是一種知識的晶華。


所以我們大學期間,都會有很多關係很好的老師朋友,課堂上我們尊稱他們為老師,課下我們是朋友,都是以哥哥姐姐稱呼的。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