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球論唐朝的男女平等

聽說過「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今天就來瞧一瞧騎驢打馬球。

腦海中瞬間腦補出盛明蘭騎著小毛驢和二叔馳騁在賽場上的畫面,頓感騎著毛驢的明蘭弱了幾分。

馬球,是指騎在馬上,用馬球杆把球擊入球門的一項體育運動,始於漢代,興盛於唐宋。該項運動屬於地地道道的本土運動,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馬球論唐朝的男女平等

女子馳騁在馬球賽場上。圖源:《科學》

歷史上,人類對馬一直都讚譽有加,至於其表親——驢,我們一直認為其待遇沒有那麼好。然而,一個來自十九世紀中國貴婦的墓葬,幫助我們認識到驢的社會地位,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低。

2012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發掘了晚唐涇原、鎮海節度使周寶之妻崔氏的墓葬。崔氏於公元878年10月6日逝世,享年59歲。

古史記載,崔氏丈夫郭寶因其馬球造詣,得唐僖宗提拔為將軍。此外,該墓葬甬道和墓室繪有壁畫,表明其主人身份尊貴。儘管盜墓者已經洗劫了該墓室,但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動物殘骸,其中包括三隻驢。

從馬球論唐朝的男女平等

在九世紀的西安,驢子早已司空見慣,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搬運工」,見證了唐朝絲綢之路的繁盛。不過,其社會地位可能也就僅限於搬運工具。所以,此類卑微的動物一般不會成為當時達官顯貴以及社會精英的陪葬品。

馬球在唐朝大受歡迎,考慮到該運動的危險性,騎驢(相較馬而言,低、穩、慢)或許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此外,根據該考古研究院的研究結果,崔氏墓葬中的驢骨頭相對偏小,無法很好地扮演「搬運工」的角色,而其腿部的骨骼又表明生前經常奔跑。

綜合推斷,這可能是崔氏生前打馬球的坐騎,死後作為祭祀品,供崔氏繼續玩耍打馬球。古代的富人,生前身後都要安排妥當!

按照此種推斷,唐朝驢子的社會地位或許遠超我們的想象,驢子生活的幸福感也可能要超過其他朝代的驢子。

從馬球論唐朝的男女平等

當然,腿部骨骼的發達也可能只是生前有過拉磨的經歷也說不定呢。

姑且,就當它是打馬球時的坐騎,那麼如果是出於安全性的考慮,那真的是得感嘆這個男女平等的美好時代。

如若不然,男士打馬球騎馬,女士打馬球騎驢,這就是典型的男女不對等。

參考文獻

[1] Songmei Hu et al, From pack animals to polo: donkeys from the ninth-century Tang tomb of an elite lady in Xi'an, China, Antiquity, 2020.

[2] Michael Price, ‘Polo-obsessed’ Chinese noblewoman buried with her donkey steed. Science News, Mar. 16, 2020.


插圖如未註明來源,則來自於Pixabay網站。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