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了一脾的交尾群,快熟的王臺已放進去沒蜜蜂進出正常嗎?

理想讓生活更美好


關於提一脾蜂組建交尾群,介入成熟王臺沒有蜜蜂進入是否正常的問題,其實從交尾群的角度來說,由於交尾群本來蜜蜂數量就不多,而且蜂群中並沒有產卵王,僅僅是成熟王臺,我們是看不到像強群那樣熱鬧的,所以一個單脾的交尾群,我們介入成熟王臺,沒有蜜蜂進出是否正常,蜂部落小編認為還是應該仔細的觀察,因為交尾群進出的蜜蜂數量並不會很多,另外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也要講究技巧,避免我們雖然組建了交尾群,但是實際上嚴重影響蜂王的交尾。

什麼是交尾群?

所謂的交尾群其實簡單的說就是專門用來給蜂王交尾的蜂群,一般分為專業的育種蜂場採用的交尾群和生產蜂場使用的交尾群,一般專業的育種蜂場採用的交尾蜂箱是專用的,種類比較多,但是一般生產蜂場都沒有用專用的交尾箱,而是採用我們的活框蜂箱隔出區域來作為交尾群,所以在實際養殖中,除了育種場之外,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專用交尾箱。

使用交尾箱的好處是可以把大量的蜂王分散開,用少量的蜜蜂來帶一隻蜂王,實現短時間的批量育王,所以說對於我們生產用的蜂王來說,如果是自己育王,基本上都是採用標準箱來進行交尾,甚至直接採用王臺更換老王或者劣質蜂王。

組建交尾群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我們要組建交尾群,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就如上面的用單脾蜜蜂組建交尾群,如果蜜蜂數量過少的情況下,蜂部落小編認為並不好,一般專用的蜂場也採用單脾的蜜蜂組建交尾群,但是專業育種場使用的交尾箱通常都不是標準箱,而是專用交尾箱,這種交尾箱的長度其實只有標準箱的一半,也就是說,我們採用的一張整脾,其實在交尾箱中被分為了兩張巢脾,長度只有標準一張巢礎的一半大小,所以是兩張巢脾。

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一般來說,不管是專業育種場還是我們的生產用場,其實交尾場都不會距離主蜂場太遠,所以在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候,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我們隨便從蜂群裡面抓蜜蜂組建交尾群,很有可能導致王臺受凍死亡,所以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應該注意選擇幼齡蜂,而幼齡蜂又不具備較強的採集能力,所以我們還應該給蜂群中準備充足的糧食,也就是蜂蜜和部分花粉。

這裡很多朋友容易忽略一個問題,對於成年的工蜂來說,新出房的工蜂還是吃花粉的,成年工蜂也會吃部分花粉來補充蛋白質,所以不能一概的認為花粉只是蜜蜂幼蟲的食物。如果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候採用的蜜蜂沒有經過篩選,最後容易出現一種情況,因為主蜂場和交尾場距離很近,那麼交尾箱中的蜜蜂就可能大量的回到主蜂場原來的蜂場中,導致交尾箱中的蜜蜂大量建巢,最後溫度難以維持,出現王臺死亡現象,所以就算是交尾箱,也應該保證密集,尤其是我們採用了標準的蜂脾來作為交尾群的情況下,更應該注意回蜂導致蜂群中蜜蜂數量嚴重減少,蜂群中溫度過低。


蜂部落


3月下旬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南方大部分地區迎來了蜜蜂的快速繁殖期,在此階段,為了能夠將養殖場規模擴大,蜂友們會利用這段時間,培育蜂王組建新群。

在我們培育蜂王的時候,可能一批會培育出很多的蜂王,如果在短時間內不能全部投使用,一般會在新王出房前組建交尾群暫存蜂王。這樣可以讓它提前完成交尾進入產卵期,在後期組建新群的時候直接投入使用,大大的縮短了蜂王在新群的產卵時間,有利於新群的快速發展壯大。

對於題主的問題,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只提了一脾的蜜蜂,將快熟的王臺放入後,發現蜜蜂沒有進出正常嗎?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蜜蜂的進出量多少和我們投入的王臺沒有太大關係。王臺放入後確實需要一部分的蜜蜂孵育,但絕對不會影響到蜜蜂的正常出勤活動。

影響蜜蜂出房活動數量的原因,和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間是有很大關係的,下面我根據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瞭解,做一個簡單的回答:

◆ 先組建交尾群后投入王臺,出現蜜蜂不出巢的原因

題主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只提了一脾的蜜蜂,這個蜜蜂的數量過少,因為我們知道一脾滿框蜂的數量,大概也就在2000只左右。在題主組建新群的時候,所提的蜜蜂數量可能還不一定能達到這個量,很可能只有1000餘隻。

在我們提脾的時候一般多數是提封蓋子脾或滿框的卵蟲脾,如果提的是卵蟲脾,那麼就需要大量的蜜蜂,對蜂脾上的幼蟲進行飼餵孵育,這會佔用絕大部分的蜜蜂資源,也就導致日常能夠投入到採集當中的蜜蜂數量比較少,所以我們很難看到和其它強群一樣,蜜蜂在巢門口繁忙進出的景象。

當然在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候,多數蜂友使用的是封蓋子脾,蜜蜂在日常當中減少了對幼蟲的飼餵工作,雖然說勞動的強度降低了,但由於子脾的面積比較大,蜂箱的內部又比較空曠不利於保溫,所以同樣需要大量的蜜蜂對蜂脾護溫,避免蛹蟲被凍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王臺放入後,如果採取懸掛的方式,又會增加一些蜜蜂的圍攏護溫,所以蜜蜂的進出數量就會變得更少。

對於這種情況,我個人建議題主最好能增加一部分交尾群內的蜜蜂數量,因為如此少的蜜蜂數量,很難滿足蜜蜂一邊撫育一邊採集的正常活動,長久下去可能會導致蜂群出現飼料不足,蜜蜂被餓死的情況發生。

在組建這種小群的時候,我們最好能保證兩框蜂以上,以一塊封蓋子脾、一塊蜜粉脾的配比組建。一定要避免全部為封蓋子脾或蟲卵的情況發生,否則扶育壓力降不下來,同樣還會出現,蜜蜂出巢數量少的情況。以一塊封蓋子脾,一塊蜜粉脾的方式組建,不但可以降低蜜蜂的撫育保溫壓力,還可以有充足的飼料供應,這樣即使出房採集的蜜蜂數量少,也可以保障蜂群的正常食物供給。

◆ 組建交尾群的同時投入王臺,出現蜜蜂出房數量少的情況

如果在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候,時間比較緊迫,需要組建新群后馬上投入王臺,隔一兩日後發現交尾群蜜蜂進出的數量幾乎無,那就要及時開箱檢查了。

因為正常外出活動的採集蜂有識巢的特徵,也就是說當我們將大量採集蜂挪移到新群,等蜜蜂外出後很可能又飛回了原群,造成新群蜜蜂數量進一步減少的情況發生。

所以如果是剛組建的新群,當發現蜜蜂進出的數量非常少的情況,我們要檢查一下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多少,避免因為蜜蜂的數量過少,對王臺和蟲蛹脾造成損失。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我們組建新群的時候,儘量在蜜蜂大量出房活動後,提脾組建新群。這樣所提的蜜蜂多數為內勤蜂,可以有效的避免大量外勤蜂飛逃,造成交尾群蜜蜂數量少的情況發生。

◆ 組建新群時,可以封堵巢門避免外勤蜂飛逃

在組建新群的時候,外勤蜂飛逃是令大家比較頭疼的一件事,下面教大家一個小辦法,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首先我們可以將巢門整個取下,把其中一個可活動巢門擋片拔下來,然後再把巢門整體裝回去,把取下來的擋片斜插入巢門內,將進出口調小,接下來我們可以找一小塊細鐵紗網,將巢門口封堵上。這樣既可以通風,蜜蜂又出不來(蜜粉脾要足,天熱要在蜂箱內部喂水),這樣一般封堵三四天,等外勤蜂適應了新王的控制,打開封堵的鐵紗網後就不會飛回原群了,這個道理和自然分蜂基本相同。

◆ 新組建的交尾群要注意保溫

在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候,由於蜜蜂的數量比較少,內部空間比較大,冷空氣很容易在內部聚集。所以即使在氣溫回升階段也要對蜂巢內部採取保暖措施,減輕蜜蜂的撫育壓力。

不管是用幾脾蜜蜂建交尾群,我們在蜂脾的外側,最好都插上一塊木質隔板(擋板),這樣可以使蜜蜂聚集的區域形成一個小環境,有利於保溫和蜜蜂升溫,降低內勤蜂的勞動強度。

以上是我對本問題的回答,希望對題主有幫助,在此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和朋友的耐心閱讀!


農事一鍋燴



太極峽蜂情


提了一脾蜂組織的交尾群,成熟王臺已經放入,沒有蜂進出採集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下面就具體說說原因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交尾群容易出現回蜂,造成沒有可以採集的勞力蜂

當王臺成熟以後,為了培育多的新蜂王,養蜂人會組織交尾群,介入王臺,讓新蜂群作為新蜂王交尾的蜂群。組織交尾群時,會在其他蜂群裡提入子脾,蜜粉脾放入新蜂箱,這樣子脾多,蜜粉充足,蜂群才能維持正常狀態,新蜂王才容易成功。

在提入蜂脾時,養蜂人會把蜜蜂一起放入新蜂箱。蜂脾上的蜜蜂有的是幼蜂 ,有的是已經在原蜂巢試飛完成的青壯蜂。試飛完成的蜜蜂會記住自己蜂巢的位置,不會改變。如果把蜜蜂換到其他的蜂箱,這些會飛的蜂還會進入自己的蜂群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回蜂現象。

所以交尾群提入的蜂脾不久以後很多蜂就飛回到原來的蜂巢,交尾群裡只留下不能飛的幼蜂。這些幼蜂還沒有長大,還不能飛行,當然在巢門口就看不到能夠進出採集的蜜蜂了!會飛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不會飛的,必須要等到幼蜂長大以後完成試飛,才能開始飛行採集。

提入的蜂脾太少,工蜂忙於撫子,不能出巢飛行。

交尾群必須要提入子脾和蜜粉脾,成年的蜜蜂飛走以後,剩下的幼蜂就必須要撫育幼蟲。要讓幼蟲健康成長,必須要有工蜂飼餵,要維持正常的蜂巢溫度,如果蜂數太少,幼蟲就難以撫育,怎麼還有精力去出巢採集呢?

如果只提了一脾蜂,蜂數肯定就很少了。這麼點蜂能維持正常的蜂巢溫度都難,如果還要撫育幼蟲,照顧蜂王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就算有已經長大的幼蜂,也不敢拋棄子脾而出巢飛行。對蜂群來說,繁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保證幼蟲和蜂王健康才是首要任務。如果蜂數不足,就根本無暇採集,都會留在蜂巢認真撫子的。

組織交尾群應該注意的問題。

組織交尾群並不是提入一張蜂脾,放入成熟王臺就可以了。想要封圈能夠存活下去,想要新蜂王在交尾群裡成功產卵,想要讓蜂群順利的發展起來的,有很多問題要注意的。

一,要多提封蓋子脾

正是因為交尾群容易發生回蜂現象,造成蜂數太少,所以在組織交尾群一定要儘量的多提封蓋子脾,讓幼蜂能夠迅速出房補充蜂數。一定要明白提入的蜂大多數都不會留在交尾群的,只有幼蜂和子脾才是能夠留在蜂群,維持蜂群發展的。

在組織交尾群要選擇蜂群強盛,子脾多的蜂群提脾。這樣的分群幼蜂比較多,能留在交尾群的蜂就會多。要選擇封蓋子脾多的蜂脾,與蜂一起提入交尾群裡。

二,要備足蜜粉脾

交尾群沒有可以採集的勞力蜂,所以必須要保證蜜粉充足,能夠提供幼蟲幼蜂所需要吃的蜜粉,交尾群才能存活下去。幼蜂試飛以後才能開始採集,蜂數足夠了,勞力充足了才能出巢採集,所以在交尾群10天半個月內可能都沒有能夠出巢採集的工蜂,組織交尾群時就要備足蜂群半個月以上的蜜粉脾。

所以封蓋子脾提入以後,還要備足一張蜜粉脾才可以。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情況下,工蜂才能充分的泌王漿撫子,才能撫育好新蜂王,出房的處女王才能儘早完成發育,體質健壯才容易交尾成功。這樣新蜂王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三,要防止交尾群被盜。

正是因為交尾弱小,勞力蜂不足,所以是沒有護巢的能力的。如果蜂巢的蜜粉味吸引來其他的工蜂,就容易盜入。交尾群被盜以後秩序大亂,蜜糖沒了,幼蟲也沒法撫育了,新蜂王也可能會被殺死。只要交尾群被盜,就會徹底失敗。

所以在就組織交尾群時,要防止盜蜂發生。把交尾群蜂箱放在僻靜的地方,不要被其他蜂群的工蜂輕易發現。要把巢門儘量開小點兒,只讓一兩隻工蜂能進出就可以了,這樣容易守住巢門。蜂箱的破洞縫隙一定要修補好,不能讓盜蜂有機可乘。

還要注意在開箱查看交尾群時一定要謹慎,儘量要選擇早晚蜜蜂沒有出巢的時候查看。因為開箱會讓蜜粉味擴散,吸引其他的工蜂來偷盜。只要盜走蜜糖,就會引來大量的蜂偷盜,盜蜂就無法避免了。

以明白了嗎?提了一脾的交尾群沒有蜂進出是正常的現象。原因是發生回蜂,交尾群裡剩下的是沒有飛行能力的幼蜂,蜂數太少,工蜂不得不全力的留在蜂巢撫子造成的。要根據以上所說要注意的問題,要保證有足夠的封蓋子脾和蜜粉脾,防止盜蜂發生,讓交尾群能正常的存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追花精靈


提了一脾交尾群,介紹成熟王臺後沒蜜蜂岀入,這是一種蜜蜂正常行為,我們都知道,蜜蜂是一種行為非常敏感的天益昆蟲,沒有蜜蜂岀入表明已經成功接受,通常情況下,蜜蜂護王臺非常重要,僅一脾的蜜蜂須保持巢內的溫度。交尾群是誘入成熟王臺,讓處女王岀房,交尾直到產卵的小蜂群,同時也俱備了獨立生存的條件,我們在交尾群內要有充足的粉蜜,並附有子脾,利用蜜蜂的戀巢性,以安定蜜蜂的心願,因交尾群勢弱小,對溼度的調節能力和對盜蜂以及敵害的抵抗能力差,因此沒有蜜蜂岀入是一種正常行為


南方小奕


提得一脾蜂大都是幼蜂,或是原地提出的蜂脾老蛘跑回原巢剩下的都是幼蜂,總之都要檢查一下看看究競是何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