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指數越高越好?

每一款防曬霜包裝盒上都有會標有SPF和PA,

防曬指數越高越好?

SPF和PA都是很重要的防曬指標,

但並不是意味著越高越好。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SPF和PA?

防曬指數越高越好?

先看一下SPF

SPF的定義

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英文縮寫為SPF,是指在塗有防曬劑防護的皮膚上產生最小紅斑所需能量,與未加任何防護的皮膚上產生相同程度紅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簡單說來,它就是皮膚抵擋紫外線的時間倍數。


SPF怎麼計算的?


防曬指數(SPF)=最低紅斑劑量(用防曬用品後)÷最低紅斑劑量(用防曬用品前)

防曬指數越高越好?

是不是有點蒙圈


若要找出防曬品對你提供多長的保護時間,則應先知道完全不使用防曬的情況下,需先在陽光中待多久的時間,皮膚才會稍微變成淡紅色;


然後將所需的時間與SPF的值相乘,即可得出防曬品的保護時間,防曬品上所標示的SPF值即為其所提供的保護指標。

防曬指數越高越好?

假設紫外線的強度不會因時間改變,一個沒有任何防曬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陽光下20分鐘後皮膚會變紅。


當你採用SPF10的防曬品時,你的皮膚會稍稍變成淡紅色,表示可延長10倍的時間,也就是在200分鐘後皮膚才會被曬紅。


計算如下

20(分鐘)×10(SPF)=200分鐘

注意:SPF防曬係數的數值適用於每一個人的。


SPF的意義


防曬係數SPF是測量防曬品對陽光中紫外線UVB的防禦能力的檢測指數。

有了SPF防曬係數,大家就能計算出防曬時間,便於大家能在防曬失效之前及時進行補擦:


當使用SPF為4的防曬霜後,理論上可在陽光下逗留2倍時間(40分鐘),皮膚才會呈現微紅;


若選用SPF為8的防曬霜,則可在太陽下逗留4倍時間(即80分鐘);


當你使用SPF15的防曬品時,表示可延長10倍的時間,也就是在200分鐘後皮膚才會被曬紅;


依此類推。


SPF是不是越高越好?


看了上面介紹之後,很多菇涼可能直呼SPF越高越好呀?SPF越高不就意味著防曬時間越長 ,意味著不用補擦了麼,既省時又省錢。

防曬指數越高越好?

事情總是有兩方面的,別忘了防曬產品的功效主要通過添加防曬劑來實現的。SPF越高,也意味著添加的防曬劑就越多,肌膚負擔就會越重。


如果物理防曬劑含量過高的話,塗抹在皮膚上容易造成毛孔不透氣,引起毛孔堵塞、痘痘粉刺甚至皮膚過敏問題。


而化學防曬劑本身具有一定刺激性,含量越高風險越大。


所以一味追求高SPF值,過多加重肌膚負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充分考慮到肌膚承受力的情況下,SPF10到SPF50的防曬霜就成了選擇的主流。


SPF值高,只能保證我們不被曬傷,但是想要不曬黑,還應關心防曬霜中的PA值。


讓我們曬黑、曬老的的主要元兇是UVA,SPF負責抵抗的是UVB。所以只關心SPF值,而不關心PA值,照樣被曬黑!


下面簡單講一下PA


PA的定義


PA(ProtectionUVA)是1996年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公佈的”UVA防止效果測定法標準“,指的是防止UVA的有效程度指標, 是日系商品中最廣被採用的標準。但目前國際上並無認證標準。


按照防禦效果可以區分為三級,即PA+、PA++、PA+++,2013年又加入PA++++。


PA後面“+” 號越多防護時間越長,比如PA+代表可延緩曬黑時間的2~4倍 ,PA++以此類推。


但是PA係數高的產品也往往含有大量物理或化學防曬劑,對皮膚的刺激較大一些,容易堵塞毛孔,甚至滋生暗瘡和粉刺。


所以在選擇PA係數時候,也不是越高越好,適可而止。



對於懶癌菇涼來說,選擇防曬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小編特意總結了一份簡易的防曬選擇建議:


1.日常通勤,只上下班不咋在外走:SPF15-30、具備PA;


2.節假日出行,陽光下放肆浪:SPF≥30,具備PA;


3.海邊玩耍:遇水後SPF≥30,具備P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