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為何一生沒有掙脫包辦婚姻的桎梏?


魯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為何一生沒有掙脫包辦婚姻的桎梏?

三味書屋

說到魯迅先生一生與小腳妻子朱安有名無實的婚姻維繫,不能不提到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這是一場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和胡適等人發起的“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解放運動。其中“反傳統”一項主要包括提倡個性解放,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等。既然如此,我們不僅要問:作為五四新年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先生為什麼沒有身體力行,而是屈從於母親一手包辦的婚姻——與小腳且無文化的妻子朱安維繫了一生表面上的夫妻關係,即使遇到了真愛許廣平,於不惑之年與其走到了一起,並且有了愛情的結晶,也沒與名義上的髮妻朱安離婚,終生沒有掙脫這樁包辦婚姻的勇氣呢?筆者以為:要說清這點就得從他的原生家庭及其非同尋常的親子關係談起。下面就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魯迅的家庭......


魯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為何一生沒有掙脫包辦婚姻的桎梏?

魯迅與許廣平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 父親周伯宜(1861—1896)原是一名前清的秀才。母親魯瑞(1858--1943)是一名識文斷字的家庭婦女——而說起當年紹興城內的周家,可謂赫赫有名,因為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原是一名清朝的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在朝廷擔任過內閣中書等職。這在當時的紹興城可謂鳳毛麟角。所以,周家在當地既為官宦之家,又是書香門第。而魯瑞的祖父和父親也曾在北京做過小官......所以說,少年時期的魯迅可以說是富家子弟,日子過得順風順水。然而,不幸發生在他12歲時的光緒十九年(1893),他當高官的爺爺因回鄉遭遇科場行賄案而鋃鐺入獄。其父周伯宜也受到牽連一度被抓進牢獄。並出獄後被革去了秀才的身份。從此每日裡借酒消愁,不久身染重病,不過三年即一命嗚呼。這對當年的魯瑞來講,可謂天塌地陷。她不得不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而魯迅作為長子,自然成了她的得力幫手。所以,在魯迅的文章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他為了給父親治病出入典當行和藥舖的瘦小、無助的身影。而等到他從“三味書屋”畢業,再也無力走“應試”教育之路,繼續到高等私塾深造,便只有量力而行,選擇相對便宜,卻不被世人看好的洋學堂裡讀書(曾先後學過水師、開礦,最後確定學醫)。母親既然別無選擇,也只能勉強湊足了八元學費,把他送到了金陵水師學堂......所以,就當時來講,用“落魄”二字來形容周家的處境一點兒也不過分......


話說魯瑞送走了長子之後,在繼續培養次子、三子的同時,魯迅的婚姻大事也就提到了議事日程。於是在魯迅走後的第二年,她就為他定下了長其三歲的商人之女——“安姑”(朱安)。當此之時,魯迅並沒有反對,只是當兩年之後,魯瑞將要為他們完婚時,魯迅因成績優異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隨之赴東洋留學,婚姻便被擱置下來——這樣一走就是四年,期間魯迅曾寫信提出讓未婚妻放腳並上學堂讀書的要求,並未被對方接受......所以,等到光緒三十二年夏季(1906)魯迅在日本突然收到母親的電報,說她病危,讓其速回,實際上是讓其回家完婚時,他雖不樂意,也並未反對,而是順從母親的心願,乖乖脫下西裝革履,換上了長袍馬 褂並裝上了假髮辮耐心地與安姑完成了繁瑣的結婚禮儀——可洞房花燭之夜卻並未與新娘答話。三天之後,便帶了二弟周作人匆匆趕赴日本。及至三年之後學成歸來,在紹興盤桓幾年,後去北京教育部供職,雖把母親與朱安帶到了身邊,可夫妻之間一直形同陌路......直到1925年魯迅已成著名作家,並在北京大學、女師大等幾所高校任教,並在女師大學潮中和自己的學生許廣平相知、相戀,於1927年南下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許廣平以粵語翻譯的身份隨行,從此兩人同居在一起,後又到上海定居,並且兩年之後有了兒子周海嬰,自然更是斷了朱安的念想......之後的魯瑞離世於1943年,享年85歲;朱安離世於1947年,享年69歲——這一年,魯迅已經過世11年。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深感疑惑,那就是:思想前衛的魯迅為何一生沒有掙脫母親包辦婚姻的桎梏?筆者以為:他對好友許壽裳說起的一段話最能說明問題:“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可如果要問:魯迅為什麼對她沒有愛情呢?筆者以為,最大的問題恐怕還是出在思想和觀念方面——筆者常作假想,假如朱安能夠意識到兩人之間文化層次方面的差異,主動放腳並讀書識字,能否會有另一種可能呢?可實際情況卻是:當魯迅提出兩個要求,卻發現對方無動於衷的時候,也就從此死了心。他之所以遲遲沒有提出退婚的要求,自然是不願拂了母親的心願。因為他親歷了家庭變故後母親的不易,不願再傷她的心......當然了,他遇真愛之後,如一味堅持,自然可以離婚,母親也再也沒有阻攔的理由,可以魯迅先生慣有的對弱者的同情心,那個被他冷落了數十年的朱安將怎樣生存和自處?況且母寡多年,也需有人陪伴......所以,在魯迅對朱安數十年冷漠的背後,其實也有些許的溫情的表露,只是從朱安一方來講,不知她是否想到過她曾經放棄過一次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


魯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為何一生沒有掙脫包辦婚姻的桎梏?

朱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